(完整版)常见意外伤害的防护与急救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意外伤害的防护与急救处理
摘要: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

意外伤害有多种,例如:急性损伤、溺水、中暑、擦伤创伤等。

面对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要保持镇静,进行简单处理,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病情和并发症。

面对现场无人的情况时,要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人员无人照顾。

关键词:意外伤害急性损伤溺水中暑
引言: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意外伤害,我们在平时应该了解必要的安全防护急救的基本概念、安全防护与急救的基本内容,能够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和临时的处理,有效做到降低死亡率、减少伤者的并发症。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

意外伤害有多种,例如:急性损伤、溺水、中暑、触电车祸等.面对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要遵循急救现场处理的几条原则:做到保持镇静,进行简单处理,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病情和并发症等。

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处理,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神智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

迅速而正确的转运。

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事件,有条不紊的进行,以免延误时间丧失有利时机。

急性损伤是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一般是因遭受一次较大外力作用所致。

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和体征都较明显。

若处理不当,可转变为陈旧性损伤。

面对急性损伤的发生,在早期应伤后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局部休息。

24~48h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再做进一步处理。

若损伤较轻,也可外敷新伤药,能收到止痛减轻炎症的效果。

此外,疼痛较重者,可内服镇静、止痛剂;局部红肿显著,可服跌打丸、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中期的处理原则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以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或减少粘连形成。

可进行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外贴活血膏
或外敷活血、生新的中草药等都可选用。

最好能采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其中热疗、按摩在此期治疗中极为重要。

此外,随着伤情好转,在不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原则下,尽早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

3周后一般疼痛肿胀消失,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功能,若有粘连,应尽量设法分离或软化。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并配合中药熏洗和保护支持带的应用等.
意外伤害中,溺水是指患者在水中,因吸入水分,或因喉头痉挛;使呼吸道阻塞,而产生的一种窒息现象。

溺水致死大致有一下几条原因:1、大量水、藻草类、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2、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3、淡水淹溺,大量水分入血,血被稀释,出现溶血,血钾升高导致心室颤动-—心跳停止.4、海水淹溺,高钠引起血渗透压升高,造成严重肺水肿,导致心力竭而死亡。

5、淹溺发生在水中,寻找伤员费时间,被救上岸已丧失抢救时机。

面对溺水情况的发生,我们要先学会自救,保持镇静,不可乱动;脱掉外衣、鞋等;呼救;腿抽筋的自救,注意依附实际情况.水中他救可采用徒手救援;利用物体救援;涉水救援等方法。

将溺水者就上岸后,先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内的污泥、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者,按捏两侧面颊,用力启开。

然后进行控水:头置于侧位时口腔中的水即能流出或采用海氏腹部冲击法,给予控水;救护人立即处半跪姿势,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大腿上,使头部下垂,轻压其背部检查呼吸、脉搏.呼吸微弱或呼吸、心脏已停,立即进行CPR.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延长抢救时间,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现场救护有效,病人恢复心跳、呼吸,可用毛巾擦遍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

溺水急救时应注意抢救要迅速。

淹溺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切不可未经处理急于往医院送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机。

不要过分强调控水。

吸入肺中的水不易压出,而进入胃部的水,却与呼吸无关.保护自我,无能力不要贸然跳入水中。

在夏天,中暑是较常见的意外伤,它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
一种急症。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过辐射、传导与对流、蒸发的方式散热。

辐射是散热最好途径。

气温15—25时,辐射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传导与对流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

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发2。

4kj(0。

58kcal)的热量。

而中暑的原因多是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中暑一般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肌肉痉挛2.热衰竭:由于水盐的大量丢失,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发生低血容量休克.集体为了散热,心输出量大大增加,使得心
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借。

3。

热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对于中暑的应对方法,可以采用移敷促浸擦这五个步骤。

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2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3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5、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能迅速清醒.6、立即将病人转送至医院,最好用空调车
转送.平时可以通过多喝水;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慢慢适应气候的转变;及时散热;留意体重变化,外出戴帽子,外出不要打赤膊;穿浅色的衣服;多吃各种瓜类;多吃凉性蔬菜;多吃苦味菜;多洗澡等方法预防中暑。

处理种种意外伤害,掌握必要的急救处理方法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帮助伤者争取足够的时间等待医院救治,降低死亡率、减少二次伤害的发生,更好的救助自己和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