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发明专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054008.0
(22)申请日 2015.02.03
A01K 67/033(2006.01)
A01G 1/04(2006.01)
(71)申请人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12364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皇塘镇蒋
墅312国道207.5公里处
(72)发明人姜建新 赵明文 李长田 张金霞
姜小红 谢宝贵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11239
代理人缪友菊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
技术:按重量百分比将60%~80%的菌渣,10%~30%
的家禽粪便、10%的EM 菌液进行混合,自然发
酵10~15d,最后调节含水量为60%~70%,制得饵
料;将制得的饵料平铺在蚯蚓床上,按每平米蚯
蚓床投放1公斤蚯蚓种苗的比例投放蚯蚓种苗,
每隔15~20天加一次饵料,每次加饵料的厚度为
0.15~0.2m,并收集蚯蚓粪,加饵料达到10次之
后,收捕蚯蚓。

加入EM 菌,使有益微生物与蚯蚓共
生,提高蚯蚓活力和繁殖力,蚯蚓产生的废物也有
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达到降解菌渣的效果;收捕
的蚯蚓用于养殖鱼类、龟、药用等,收集的蚯蚓粪
可用于有机肥的原料,进行有机农产品的种植。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CN 104663588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6.03
C N 104663588
A
1.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将60%~80%的菌渣,10%~30%的家禽粪便、10%的EM菌液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自然发酵10~15d,最后调节含水量为60%~70%,制得饵料;
(3)将步骤(2)制得的饵料平铺在蚯蚓床上,按每平米蚯蚓床投放1公斤蚯蚓种苗的比例投放蚯蚓种苗,每隔15~20天加一次步骤(2)制得的饵料,每次加饵料的厚度为0.15~0.2m,并收集蚯蚓粪,加饵料达到10次之后,收捕蚯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10%~30%的家禽粪便为鸡粪、鸭粪、鹅粪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自然发酵期间每隔24h翻堆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蚯蚓床的尺寸为长3~4m,宽0.8~1m,高0.4~0.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次加饵料前先收集蚯蚓床表面的蚯蚓粪,再进行翻床,最后加饵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饵料达到10次之后,在蚯蚓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饵料,待蚯蚓往下转后,收集蚯蚓粪,反复如此,最后蚯蚓集中在底部,翻转饵料,收捕蚯蚓。

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菌渣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蚯蚓养殖为基础的菌渣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食用菌废弃物资源非常丰富,但食用菌产后的剩余菌渣利用率较低,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这些菌渣是蛆蝇的聚集地,也是各种细菌,有毒气体衍生地,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0003] 人工利用蚯蚓处理废弃物,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经济效益好、无污染等优势。

但不同的废弃物对蚯蚓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如牛粪就事宜蚯蚓的生长繁殖而发酵鸡粪不能繁殖蚯蚓。

[0004] 规模化养殖家禽所产生的粪便一直困扰着养殖户,如何有效无污染的处理是摆在养殖户面前的一道难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处理菌渣和家禽粪便的处理技术。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 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将60%~80%的菌渣,10%~30%的家禽粪便、10%的EM菌液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自然发酵10~15d,最后调节含水量为60%~70%,制得饵料;
(3)将步骤(2)制得的饵料平铺在蚯蚓床上,按每平米蚯蚓床投放1公斤蚯蚓种苗的比例投放蚯蚓种苗,每隔15~20天加一次步骤(2)制得的饵料,每次加饵料的厚度为0.15~0.2m,并收集蚯蚓粪,加饵料达到10次之后,收捕蚯蚓。

[0008] 所述步骤(1)中10%~30%的家禽粪便为鸡粪、鸭粪、鹅粪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 所述步骤(2)中自然发酵期间每隔24h翻堆一次。

[0010] 所述步骤(2)中蚯蚓床的尺寸为长3~4m,宽0.8~1m,高0.4~0.5m。

[0011] 所述步骤(3)中每次加饵料前先收集蚯蚓床表面的蚯蚓粪,再进行翻床,最后加饵料。

[0012] 所述步骤(3)中加饵料达到10次之后,在蚯蚓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饵料,待蚯蚓往下转后,收集蚯蚓粪,反复如此,最后蚯蚓集中在底部,翻转饵料,收捕蚯蚓。

[0013]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加入EM菌发酵饵料,使有益微生物与蚯蚓共生,协同作用,提高蚯蚓活力和繁殖力。

同时,蚯蚓产生的废物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达到更好降解菌渣的效果;
2)菌渣中含有大量纤维素,难于自然降解,利用蚯蚓,可以提高菌渣中的细菌和真菌
活跃度,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从而促进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强;
3)解决了家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4)收捕的蚯蚓用于养殖鱼类、龟、药用等,收集的蚯蚓粪可用于有机肥的原料,进行有机农产品的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 实施例1
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将60%的草菇菌渣, 30%的鸭粪、10%的EM菌液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自然发酵10d,每隔24h翻堆一次,防止有害气体堆积,最后调节含水量为60%,水分含量低可喷水,水分含量高可光照蒸发,制得饵料;
(3)将步骤(2)制得的饵料平铺在蚯蚓床上,按每平米蚯蚓床投放1公斤蚯蚓种苗的比例投放蚯蚓种苗“大平3号”,每隔15天加一次步骤(2)制得的饵料,每次加饵料的厚度为0.15m,加饵料前先收集蚯蚓床表面的蚯蚓粪,再进行翻床,最后加饵料,以达到换气的效果,加饵料达到10次之后,在蚯蚓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饵料,待蚯蚓往下转后,收集蚯蚓粪,反复如此,最后蚯蚓集中在底部,翻转饵料,收捕蚯蚓。

[0016] 实施例2
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将80%的平菇菌渣, 10%的鸡粪、10%的EM菌液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自然发酵15d,每隔24h翻堆一次,防止有害气体堆积,最后调节含水量为70%,水分含量低可喷水,水分含量高可光照蒸发,制得饵料;
(3)将步骤(2)制得的饵料平铺在蚯蚓床上,按每平米蚯蚓床投放1公斤蚯蚓种苗的比例投放蚯蚓种苗“大平2号”,每隔20天加一次步骤(2)制得的饵料,每次加饵料的厚度为0.2m,加饵料前先收集蚯蚓床表面的蚯蚓粪,再进行翻床,最后加饵料,以达到换气的效果,加饵料达到10次之后,在蚯蚓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饵料,待蚯蚓往下转后,收集蚯蚓粪,反复如此,最后蚯蚓集中在底部,翻转饵料,收捕蚯蚓。

[0017] 实施例3
一种基于蚯蚓养殖的菌渣处理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将70%的香菇菌渣, 20%的鹅粪、10%的EM菌液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自然发酵10d,每隔24h翻堆一次,防止有害气体堆积,最后调节含水量为65%,水分含量低可喷水,水分含量高可光照蒸发,制得饵料;
(3)将步骤(2)制得的饵料平铺在蚯蚓床上,按每平米蚯蚓床投放1公斤蚯蚓种苗的比例投放蚯蚓种苗“大平3号”,每隔15天加一次步骤(2)制得的饵料,每次加饵料的厚度为0.15m,加饵料前先收集蚯蚓床表面的蚯蚓粪,再进行翻床,最后加饵料,以达到换气的效果,加饵料达到10次之后,在蚯蚓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饵料,待蚯蚓往下转后,收
集蚯蚓粪,反复如此,最后蚯蚓集中在底部,翻转饵料,收捕蚯蚓。

[0018]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