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人教版第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与“儒学”有关文档共20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加强君权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9
第9页,共20页。
思考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有何影响?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
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
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
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
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
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 则被当作“圣经”。
第15页,共20页。
15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
C 想之间的关系是( )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0
第10页,共20页。
三、儒学成为正统
【课堂思考】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儒学能够 成为正统思想? (一)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二)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三)影响:
11
第11页,共20页。
1.政治上 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 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
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知道西汉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的概况。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材料一〕 儒家学派认为昆弟、朋友。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页,共20页。
学习目标:
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知道西汉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的概 况。
2
第2页,共20页。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而治 (道)
原因 表现-----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消极 种学术思想争鸣
3、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应批判
第14页,共20页。
14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 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 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 三纲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
〔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 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 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观点: 三纲五常
目的: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8
第8页,共20页。
第13页,共20页。
13
思维拓展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 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
社会秩序 积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评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价
1、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
第5页,共20页。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 理?并说明理由。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6
第6页,共20页。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目的: ①“春秋大一统” ②重用儒学家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
评价: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5
3
第3页,共20页。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特点: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4
第4页,共20页。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2.教育上
教育被儒家垄断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兴办太学;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3)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第12页,共20页。
12
1.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汉武帝规定的“五经”是指哪些儒 家经典?
3.什么叫做“博士”? 4.太学的兴办有何积极意义?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
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
观点:“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第16页,共20页。
16
2、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
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
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
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
观也。点: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
目材料的三::
应”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加“与强天君同权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7
第7页,共20页。
(材料一〕 儒家学派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