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脘痛(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2011年,我科的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了优化,加入了大量的中医外治法的内容,并结合老中医经验加入了创制的胃康系列方剂,使疗效在2010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
在大量临床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分析如下:
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进行:
①、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
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②、证侯疗效评定标准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③、胃镜下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粘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④、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2、我科的中医外治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发的成熟和趋于完善。
在大量临床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穴位埋线、水针疗法、腹针、平衡针等方法。
获得了病患者的一致好评。
3、我们将2011年的治疗情况与2010年的进行了统计分析,在胃脘痛的主要症状方面,痊愈率和有效率均较上一年有所增加。
患者的治疗基本上都是有效的,无效率较前一年降低了很多。
而在证候疗效方面,痊愈率较上年基本上变化不大,但有效率较上一年进步较大,这主要取决于中医外治方法的广泛应用。
①、主要症状(胃脘痛)疗效评价情况
②、证候疗效评定情况
③、胃镜及病理疗效评价,因大部分患者不愿复查胃镜,故未能作相关统计。
未能作出准确的数据统计。
4、我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经过数次优化,目前已渐
至成熟,在大的诊疗方向与国内最新进展保持一致,同时结合我科实际有一定创新,有较好临床疗效,体现中医特色及我科特色。
5、疗效评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部分病人在门诊治疗,不愿意在病房住院治疗。
且病房治疗的远期疗效、胃镜及病理下疗效评价、中医证候分型的进一步完善等,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仍需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综上,从症状、体征、胃镜病理方面,作如下分析:
①、症状: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主要症状(胃脘痛)及次症较前一年均有改善。
②、体征:胃脘部按之疼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③、理化检查:由于患者住院时间在2周左右,大部分患者不愿再复查胃镜及病理,故胃镜下及病理的疗效的评价信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