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两河城市森林公园规划方案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建设条件分析
第一节位置和周边环境
濛阳镇位于彭州市东南部,成都市北郊、地处成都市辖区内彭州、青白江、新都和德阳市辖区内什邡、广汉等几市县交界处和成都市规划的“北延线”北端,距成都市区28公里、绕城高速公路18公里,距彭州、广汉、什邡、新都城区各16公里,距三星堆遗址8公里,境内有汉(广汉)彭(彭州)路、什(什邡)新(新都)路等省道和宝成铁路青灌支线,交通枢纽地位十分突出。

线电视网络设施完善,水、电、气供应充足。

濛阳滨河公园处于新规划濛阳镇中心位置。

第二节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势
规划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9.93m。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长形线状。

二、气候
濛阳镇地处膏胰之地的天府之国腹心,亚热带的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2℃,年极端最高气温
36.9℃,最低气温-6.2℃,年积温5764.4℃;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50毫米左右,七月降雨量最多,达240.7毫米,最少是一月份,为5.6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而光照教同纬度地区偏少,年日照数1200小时左右。

三、水资源
大气降水充沛,孔隙水补给充沛,天然地下水资源丰富。

有教大水头,可利用水能资源较多,水力开发条件好。

景观区内,濛阳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

四、土壤
彭州在土壤分区上分属“四川盆地湿润亚热带黄壤,紫色土地区”和“盆地山地湿润亚热带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地区”。

彭州农业区划委员会根据地貌类型,成土母质和水热条件基本一致,土壤类型组合,生产性能基本相同,土壤利用现状及改良利用途径相似的原则,于1982年将彭州划分为五个土壤区。

根据划分濛阳镇处于平坝冲洪积水稻土区,肥力高,酸碱度适宜,有利于森林植物生长。

五、植被
濛阳镇处于亚热带区域,水平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物群落有区域差异,又因长期人为影响,自然植被多为人工林或次生林所代替。

种类教多的植被也为多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场所。

植被类型有:
⒈农田植被
是农耕区农作物随季节交换而覆盖地表和”四旁”植树,主要的植物有构树,枫杨(麻柳),喜树,水杉,桉树,泡桐,杨树,旱柳,女贞,广玉兰,香樟,种竹形成的人工植被类型.
⒉园林植被
在院宅、庭院旁,以栽种果木,如桔子树,培育花卉和种植各种乔木、灌木、竹子等形成的人工植被类型。

在工厂内栽植园林植物如:广玉兰,香樟。

⒊竹林
除天然生长外,在院宅多为人工栽培.天然竹林多为混交林,人工栽培多属纯林,成为彭州农村田园景观的重要内
容。

竹林类别主要有慈竹、斑竹、楠竹。

第三节社会经济、文化
一、规划区内情况
濛阳镇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地,自然的灌溉,淳朴的名风造就了物产丰富、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的富饶蒙阳。

濛阳镇拥有距今3000年的商周文化遗址和蒙阳古城遗址,是医药宗师唐宗海、川剧大师阳友鹤、抗日名将李宗舫、革命先烈扬达等名人志士的故乡。

该规划区现在主要是农田和农家。

该区农民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油菜、蔬菜、水果。

公园建设,使农民失去了土地,必须对农民今后的就业和生活进行安排规划。

公园的服务人员应优先聘用失地农民就业,土地可以作为资本入股,分取红利。

二、园内企业
规划园内现有化机厂、装潢厂、徐氏酒厂。

第四节基础设施建设条件
一、道路交通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濛阳镇现已形成东、南、西、北4条主要街道和6条二级街道,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7.35平方米;35千伏变电站、自来水厂、配气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以蒙阳镇为中心,有连成都、什邡、新都、彭州等城市的省道和县道,有成网络状的“村村通”水泥路;电话、电线网络已进村入户,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网点遍布镇区主要街道。

该濛阳滨河公园处于新规划濛阳镇的中心位置,建成后的新濛阳镇有五条主要道路自北向南从景观区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建筑
园内现有建筑主要有村民的住房,入驻企业厂房,宿舍。

村民住房多为近年新建的一至二层小楼房,屋顶以石棉瓦为常见,少数平顶结构,墙体以水泥砂浆抹面,少数贴有面砖,其中有一些建筑结构、使用功能较好,通过改造可以作为公园的服务接待用房。

对村民住房已形成的乡村小街,少量建筑加以保留改造,重新打造成川西历史意义的名小吃和旅游工艺纪念品民俗街。

园内现有厂房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坡屋顶为主,部分为2~3层砖混平顶结构。

第二章规划依据和执行的规程规范
第一节规划依据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
3、招标文件;
4、其他有关文件。

第二节执行的规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其它相关的规程规范
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满足功能要求,以清水河、摸底河为景观基础骨架,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营造丰富多彩的森林;通过挖湖堆山,建设水网体系,与森林有机结合,组成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的具有河、湖、岛等多景观载体的特色森林环境,辅以内容多样、布局合理的游览、服务建筑设施为点缀,将公园建成集休闲、娱乐、健身、游览为一体,具有川西特色的大型开放式城市森林生态公园,实现公园及其周边社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保,起到绿肺、绿肾的功能。

2、功能原则:满足公园基本功能。

3、美学原则。

自然、协调、类型多样、层次丰富。

4、以园养园原则。

5、尊重科学与实际原则:在坚持科学规划的同时,充分分析利用现有条件,合理规划,满足功能要求,讲究实效,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规划构思及公园定位
第一节规划构思
一、突出营造森林生态环境
以景观的主体,强调自然性、生物的多样性和乔、灌、草配置的合理性,坚持适地适树原则,营造多样化森林群落,既保证公园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又打造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

二、突出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
运用全新的生态网络结构概念,使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成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

其中心是构建适合微生物和小动物生存繁殖和迁移活动的不间断基质环境,形成开放的微食物链系统。

三、突出景观建筑的地域文化特性
规划建筑采用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和中式古典园林景观建筑风格,提取川西民居建筑符号,以建筑的美观朴实造型与公园风光相融合。

四、合理利用现有路网体系
将IT大道和土龙路建设成公园南北、东西生态型交通轴,合理利用园内现有道路建设二级环型道路网,方便游人进行全园游览,并进一步建设三级道路网和步行道以组成完善合理的交通游览体系。

五、合理经营利用土地资源
公园用地范围内现存游憩用地、工副业生产用地、科技教育用地、管理机构用地、耕地及居民点用地等6类用地类型。

本着“尊重现实,利用现状”的构思,为合理转化土地资源,规划方案中保留现有游憩用地(各度假村);彻底转变工副业生产用地(工厂)、科技教育用地(学校)、管理机构用地(乡和村委会)为观光游览
用地;利用及改造现有部分耕地及居民点用地,取其天府之国农耕文化中人与土地和谐相处的寓意,创造出充满诗意并具有川西田园风光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点。

第五章规划布局及功能区划
第一节公园布局
第二节功能区划
第六章公园景观规划
第一节景区划分
第二节景点规划
第七章生态规划
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

该生态网络的特色在于有适合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繁殖和迁移等基本活动的不间断的基质环境,形成开放的微食物链系统。

绿网的体系为陆生动物和植物的环境。

蓝网的体系则为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环境。

绿网的廊道包含在全园的森林体系之中,宽度在20~40米之间,选取典型乡土植物群落,形成复层森林结构体系,该廊道中不设任何硬地和设施。

廊道与道路相交时,需在道路下方做出以土壤为基质的地下通道,从而保证动物的日常活动。

蓝网的廊道也同样包含在全园的森林体系中,其宽度在10~20米之间,其中水体宽度在5~15米。

水底及水岸采取自然生态工法,保证水廊道的生态特性以及和土壤、地下水系形成很好的渗透关系。

第八章种植规划
第一节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满足不同的绿化要求;
(2)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3)以乔木为主,全面地合理安排乔木﹑亚乔木﹑灌木﹑藤木及草坪和地被植物,使之形成良好的森林植物群落,突出森林公园的主题;
(4)适地适树,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5)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衔接;
(6)注重植物林相、季相及层次的变化,合理组织搭配植物。

二、规划目标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成都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植物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营造出蕴涵川西坝子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展示中国西部神奇瑰丽的森林生态环境。

(1)体现成都的植物景观特色,满足城乡居民文化娱乐﹑休闲﹑亲近自然的要求;
(2)优化城市树种结构,提高绿化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的机能;
(3)引导城市绿化苗木生产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发展;
(4)构筑城市绿色空间的艺术风貌﹑充分展现城市个性。

第二节生态廊道植物群落规划
一、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
该植物群落用于森林疗养景区,群落外貌翠绿色,林冠整齐。

在排水良好,土层较深厚肥沃,生境偏阴湿之地,形成多种阔叶树组成常绿阔叶混交林。

其特点为:组成种类复杂,林下多喜阴湿的成分,层片结构较复杂。

乔木层:第Ⅰ亚层主要以桉树、樟、楠、重阳木、七叶树为优势,郁闭度0.6—0.8,株高18—20米,胸径20厘米左右。

第Ⅱ亚层主要有山矾、、四川大头茶、润楠、虎皮楠等。

林下灌木以映山红、檵木为优势,烟管荚蒾、白栎、双翅六道木、短枝六道木、火棘、马桑、盐肤木、宜昌胡颓子、野鸦椿等。

草本层常以芒萁为优势,或与芒、白茅、蕨等形成多优势种。

其次常见的有毛蕨、野鸡尾、紫萁、单芽狗脊等。

层外植物多见盘叶忍冬、翼梗五味子、海金沙、等。

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该植物群落用于森林疗养景区和森林湖泊水网区,群落外貌苍绿,林冠整齐,层次分明。

乔木层可分为Ⅱ亚层,旱柳、构树、水杉、泡桐、喜树、杨树、麻柳(枫杨)、多种木兰科树木、香樟、第
Ⅰ亚层,林冠郁闭度0.7—0.9,树高10—15米,胸径12—30厘米。

第Ⅱ亚乔木有黑壳楠、黄樟、女贞、苦木、梾木、八角枫等,树高5~8米。

灌木主要为铁仔、黄荆、马桑、火棘、荚蓬、等。

草本以白茅为优势,次为莎草、黄背草、翻白草等。

层外植物较丰富,有地瓜藤、岩豆藤、葛藤、菝葜、常春藤、刺葡萄、五裂叶蛇葡萄,金银花、山枇杷等。

三、竹林植物群落:
该植物群落用于森林生态园艺区、森林田园景区及森林湖泊水网区,群落外貌深绿色,林冠整齐。

四川盆地是慈竹的分布中心,常栽于屋前、村旁、河岸、溪畔地带,在庭院周围形成了一种特殊自然景观——以慈竹为主的林盘。

按竹林的垂直分布乔木层大致分为Ⅱ亚层:
第Ⅰ亚层以慈竹、绵竹、毛竹为优势,杆高9~15米,林冠郁闭度为0.6~0.8,
第Ⅱ亚层以硬头黄竹、牛尾竹、水竹为优势,杆高4~6米。

灌木层盖度较小,一般在5—10%。

常见的种类有观音竹、拐棍竹,部分出露八角枫、小叶女贞、悬钩子等。

草本层盖度不等,常见种类有麦冬、鸢尾,钓鱼竿、渐实毛蕨、水蓼与马兰等,在林缘多见白茅等植物。

四、彩林植物群落
该植物群落用于森林彩画景区和森林四季景区,群落外貌黄绿色,林冠错落有致。

乔木层:以银杏、黄连木为第Ⅰ亚层,树高15~20米,郁闭度0.5~0.7。

第Ⅱ亚层以小乔木为主,如红叶李、红枫、乌桕、紫薇及黄花槐等。

灌木层:灌木层较为稀疏,盖度10%~30%,主要类型有映山红、盐肤木、金丝桃、金丝梅、南方六道木、南天竹及多种胡颓子等。

草本层:草本层植物盖度在20%以下,主要由沿街草、莎草、狗牙根、早熟禾、结缕草等组成。

五、湿地植物群落:
以芦苇、芭茅、水葱、荷花、水蓼、睡莲、水菖蒲、凤眼莲等水生植物构成各类湿地植物群落。

第三节景区植物多样性规划
第九章园路规划
公园的道路规划为三级,即主路、支路、小路。

主路是园内的交通干道和区域游览的主要道路,按两轴加
一环进行布局,两轴就是以20米宽的土龙路和30米宽的IT大道组成东西南北交通骨架,也担当城市交通功能,两条路都要设减速装置,避免过境车辆超速行驶,保证游人安全。

环就是充分利用园内现有道路,建设一条宽
7米的环形道路,作为必要的车辆和游客进入各景区和游览的最佳道路,游览电瓶车、需要进入景区的小型车
辆可以通行;在主路的基础上,建设宽度为5米的小环形和延伸型支路,自行车可以通行。

小路是游人步行观
览活动的道路,宽度1.5—2米,根据景观和服务设施布局,尽量布置成环形路,以减少游客游览走回头路,小路大多布设在林下,一般不搞全铺装。

(见道路及交通组织规划图)。

第十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规划
第一节建筑物规划
整体建筑定位为色彩淡雅的体现巴蜀历史文脉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密度不大于5%,建筑高度不大于12米,屋顶采用坡屋顶形式。

对道路两旁及园内现有建筑中外观较好、有特色的建筑进行保留改造。

园内建筑主要有游憩建筑、管理建筑、服务建筑、公用建筑等。

第二节驳岸、山石规划
驳岸在断面形式上采用斜坡岸,这样驳岸比较能适应水位的涨落变化,岸景比较自然。

处理方式上主要采
用草皮驳岸和山石驳岸两种。

草皮驳岸,能够很好的突出水体的坦荡、辽阔,主要用于湖池水体;山石驳岸,采用天然山石,不经人工整形,顺其自然石形砌筑成崎岖、曲折、凹凸不平的自然山石驳岸,主要用于园林湖池,山涧水体。

在全园中采用特置、对置、散置等处理方式进行山石点缀造景,同时采用群置方式设立岩石园,以营造出
一种自然野趣之感。

第三节电气与防雷规划
一、电气规划
在公园景区内,除高压(60kV以上)电力线只能架空外,其余35KV、10KV及380/220V电力线一律选用电力电缆,沿新规划建设的道路地埋暗敷设,变配电设施根据用电单位用电量计算合理配置,选址隐避安全,与环境协调。

景区电源接西延线(土龙路,高家小区两电源点)10kV电力线电源,采用双电源(环形)供电回路系统;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均选用自动开关和自投入设备系统,辅以人工管理,特殊单位配备必需的柴油或汽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输气管道等能源工程设施在西延线接线。

二、防雷规划
供电网路因属电力电缆地埋暗敷设,各回路按规定的地段作好接地处理,变、配电设施安装防雷接地电器和过电压(过电流)保护设备,并做好接地处理,接地体规格应满足国家供用电的要求;园林建筑、游乐设备、制高点的护栏等的防雷接地应按国家供用电的要求执行。

第四节给、排水规划:
给水规划:给水工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供水方式,将景区分为2个供水区域;
大部分区域,选用DN300mm主水管接续成都市羊市街西延线给水主管。

部分区域,采用淳风村水厂、金蓉水处理厂两自来水厂供水。

排水规划:排水工程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利用景区规划新建的排灌渠和道路边沟及排水暗沟有组织
的排放,对现有的排灌沟渠进行维修和疏导,布局不合理处进行改造和新建。

景区以生活污水为主,其排放,在各生活区经化粪池初步净化,通过Φ1200mm的排污管输送至下游景区边界处自建的污水处理池净化处理后与成都市主排污管衔接,统一处理后排放。

第五节环境保护
一、垃圾处理:
景区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开发后景区新建垃圾集中堆放地,配垃圾运输车和必需的设备,每天定时清理
垃圾。

二、公园厕所
公园厕所的建设,应做到美观、大方、隐蔽、达到绿色环保,功能结构现代化,管理使用自动化,在景区
内按250m的服务半径合理分布,外观与环境协调一致。

三、护林防火
林木资源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火灾破坏力强,应将森林火灾作为保护管理的重点,与城市消防密切配合,本着“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领导,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护林防火指挥通讯系统,并纳入城市消防体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置室内外消防供水系统,结合给水工程按规定(70--100m)距离设室外消火栓,加强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严格的护林防火管理制度。

四、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与毁灭性,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保护利用天敌,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林份的自然控制能力。

作好预测预报工作,购置必须的病虫害防治药品与器械,拨付一定数额的防治费用,切实作好森林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工作。

五、鼠害防治
景区地处市郊,人为活动频繁,生态环境易发生改变,鼠害对森林和游人的健康都构成威胁,应着重生物防治,保护天敌,使鼠害得到控制。

第七节动植物个体保护
景区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如禽、鸟等来景区栖息,应对景区的动植物资源加以保护。

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指导,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环境、林地资源的意识;加强管理,促进生长更新,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场所,关注环境的变化,及时救治野生动、植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八节卫生检疫规划
动、植物资源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公园应与成都市相关检疫部门合作,设置专门检疫机构。

保护自然环境,景观林改造尽量使用乡土树种,引种植物须检疫试植后再行移植;基建工程尽量就地取土,实时处理建设包装材料,做好消毒,清运垃圾;禁止携带宠物进入景区。

第九节旅游卫生规划
卫生规划在景区的主要管理接待服务区设立医务救护站,配备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主要为处理游客意外伤亡事件,为游客的餐饮、住宿、旅游等提供高标准卫生条件,营造景区良好的旅游环境。

对宾馆、汽车、游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经常进行消毒清洗,加强旅游卫生宣传,为景区旅游创造健康有序的卫生环境,管理机构应按国家相关卫生标准执行。

第十章安全保护规划
景区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千方百计地保证安全,主要
措施如下: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设立由当地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组成的公安、治安联防队,维护正常秩序,处理
日常治安问题,负责公民人身安全。

完善安全设施,在危险地段修建护栏、钢索,并定时检查、维修加固。

加强安全宣传。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
安全管理制度,作好防范工作,减少光滑地板块面,尽可能采取光面与毛面交替使用;湖上要设救生人员,配
置足够的救生设备。

在重要地区及危险地段设立景点宣传牌、游线图及警示牌,对各个景点景段进行宣传介绍、旅游警示。

第十一章公园经营管理策划
第一节优势分析
交通优势:濛阳滨河公园处于彭州新规划蒙阳镇中心地位。

居于城市中心半小时车程范围内,交通上处于
优势地位。

景观优势:濛阳滨河公园其规划以森林、湖泊、生态湿地、农家风光为特色,适应当前城市及社会对生态、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其濛阳河穿梭于园中,水网纵横形成独具特色的“水景”。

与森林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区位优势:濛阳滨河公园地处彭州新规划蒙阳镇中心地位,距成都市区28公里,其居住人口与区域发展高
速化趋势为蒙阳滨河公园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市场基础。

整合优势:濛阳滨河公园以规划为先行,其景观呈现出主题性、整体性、系统性的优势。

在每一个细节与
局部都具备良好的景观资源。

规模优势:濛阳滨河公园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在城市近郊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区域,利于集中发挥公园
的环境净化、人口吸引的功能。

总体而言,濛阳滨河公园以“水景”、“森林”、“自然”为主题的特色结合区域特征形成具有国际性的大型休闲胜地。

结合其规模效益,完全可以称为成都“绿肺”与成都“制氧机”。

第二节市场机会
濛阳滨河公园依据开放与半开放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开放。

其长期经营必须面向市场。

在规划中必须充分结
合市场,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为两河森林公园设计出市场特色。

当下市场情况,本公园市场机会根本上取决于消费趋势的变化。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高速聚集,产生多种多样的城市病,人类正在重归自然。

健康、户外、自然、阳光、空气正成为最新兴的商品!
这正是两河森林公园最大的市场机会与市场力的所在。

以自然、阳光、空气为特色消费结构成为商业链条中的发动机与源头。

他们成为一个核心力量引导人类进
入自然,引导人类在自然中消费。

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