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看日语的性格特征

合集下载

日本人の性格

日本人の性格

7 日本人の繊細さ
1) 繊細さの表現 他の民族と比べて、日本人は精度をもっと重んじて、小 さいことや細かいところまで繊細な感覚を持っている。 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にはこの繊細さを表していることがま れではない。 例えば、どんなにつまらない贈り物でも、包装用紙で見 事に包んでから、相手に贈る。ほかに日本人は小さな精 密部品のデザインと組み立てが世界でも得意であると言 われている。
そしてロボット化などが進むにつれ、熟練技術が単純労 働に取って代わられたり、労働時間の短縮、余暇の増大 などにより、従来の勤労そのものの条件も変わってくる。 このことは、次第に労働観の変化をもたらし、勤労意欲 というのも変わると思われる。少なくとも、今までのよ うな企業中心的勤労意欲というのは確実に減退していく であろう。
第二次世界大戦後、日本の生活文化はアメリカ化、 農村から都市への移住し、テレビの発達などが、 伝統的な娯楽を衰退させた。仕事が終わってから テレビを見るとか、酒を一杯飲むとか、同僚と マージャンをするなど、手軽で内容の乏しいもの が一般的となった。中でも、 独特の大衆娯楽パチ ンコはいつでも一人で遊べて、運がよければ景品 稼ぎもでき、最も人気のある暇つぶし法である。 近年のバブル崩壊後は自然志向のレジャーにも人 気が集まるようになったが、一方では国内旅行よ りも格安の海外旅行には依然として人気が集まっ ているなど、娯楽は一層多様化してきている。
高い精度と正確さを要求される日本の半導体装臵や小 型デジタルカメラやシーディープレーヤーなどの品質 がよくて、細かいところまで正しさを重視しているの である。さらに、日本の列車のタイムを秒まで計って、 鉄道会社はこの時刻をきっちりに守っている。こうし たことは間違いなく日本人の神経の細やかさが機能し ていて、すなわち繊細な感覚につながっている。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文化长廊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杨杉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日本是公认的第一委婉民族,日语里有很多委婉含蓄的表达,这些表达都反映了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本文对日语中的委婉表达进行了举例,也探讨了日本人委婉心理背后的原因关键词:日本;语言表达;委婉作者简介:杨杉杉(1994-),女,汉,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160-02日本是一个含蓄而内敛的民族,崇尚民族团结、以和为贵的文化。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极力营造友好、礼貌、和谐、团结的氛围,因此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给对方增添麻烦,令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也互相渗透影响,但是在待人接物、人际交往上还是大有不同。

很多在中国人看来不过小事一桩的言行,在日本人看来却是大不可行和有失礼貌的言行。

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不同其他民族的委婉心理。

一、用道歉委婉表达感谢对于中国人来说,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要说“谢谢!”表达感谢和感激之情;日本人也一样,但不同的是日本人表达感谢时不止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更多的时候用“すみません(对不起)”。

例如在电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人会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实在对不起)”;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为自己倒茶时也要说“すみませんね(麻烦你了)”;同事去旅游或出差带礼物回来,要对同事说“わざわざすみません(特意带礼物回来,让你破费了)”。

以上这些情况若发生在中国,都会回答“谢谢!”表示感谢,但是日本留学生却会说“对不起”,让中国人感觉莫名其妙。

日本留学生之所以在中国表达感谢的场合说“对不起”,源自于母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人觉得自己的受惠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占用了对方的时间或让对方破费,都是不应该的。

因此当对方不是出于工作职责或义务帮助了自己时,会为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而感到愧疚自责,就会为自己的言行向别人道歉,用道歉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一、传统的“和为贵”思想在日本进展经济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内部民众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本人开始重视良好关系的构建问题。

这表现在语言文化中,就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那种含蓄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个个人做出了一些与集体思想相悖的事情,将会被其他人嘲笑甚至排斥。

所以,日本人十分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有时甚至把别人的观点看的比自己都重要。

他们在这种道德标准的引领下,已经形成了一种强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良好氛围,并进而在语言表达中表现出一种更为谦逊的进展趋势。

二、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实际上就是日本人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性格习惯的根本反映。

日语学习者只有很好的了解日本语言与日本文化,才可能真正学好和使用好日语。

就现有的状况来分析,日本语言文化最为显著的表达特征就是它的暧昧性,这是日本人克制含蓄的生活态度与行为习惯决定的。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下日本语言文化的暧昧性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内外意识。

日本这个民族有着较为强烈的内外意识,所以,他们的语言中很少使用你、我这样的词汇来实行表达,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代词显得有些生疏和死板。

换言之,日本语言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内外分明的措辞或者敬语词汇来表达你我之分。

有时,日语中也会通过授受关系句型来表达你我之分。

不过,这与中国语言之间的差别性较大,因为我们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当然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这主要是因为中日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差异。

当然,日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天气等礼节性的寒暄语,这在汉语中也是没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二)委婉的语言表达。

日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语言表达时常常有一种委婉客气的感觉,它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受到了“和”思维模式和“以心传心”意识的巨大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所以,当日本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在内心里希望与他人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尽可能的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愉快的相处氛围,从而保持一种相对愉悦的心理状态。

从语用学看日语的性格特征

从语用学看日语的性格特征

摘要:语用学是语言学界一个新兴的学科,目前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举例分析了日语是以听话人为主导型语言的性格特征,对日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语用学;主导型;随声附和作者简介:陈汝倩(1981-),吉林通化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1一、引言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上下文之间关系的学问。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不同于语法研究,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何兆熊先生(1987)在《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1]语用学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日语语用学就是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和说明日语语言现象的学问,它是学习者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在语用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

本文就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的性格特征,从而为日语课堂教学提出改革建议。

二、从语用学看日语的性格特征1.以听话人为主导型(1)田中:東京の天気はどう?佐藤:今、外は大雪だよ。

(2)妻:ちょっと買い物に行ってきてくれない?佐藤:今、外は大雪だよ。

虽然这两个简短会话中佐藤的回答相同,但是意思却不一样,(1)中对田中的回答“今、外は大雪だよ”是对眼前客观事实的陈述。

而(2)中对妻子的回答,虽然从字面义来看是答非所问,但实际的意思是对妻子请求的拒绝,即“買い物にいけない”或“行きたくない”。

由此可见,完全相同的一句话,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也完全不同。

在日常会话中,有很多这样的言外之意,只有在双方都理解领会的前提下,会话才可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说话人要尽可能减少听话人在理解上的偏误。

并且,听话人也要通过语境真正了解说话人的意图。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沉默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主要从语言角度出发,通过对谚语,和歌,歌曲,古典艺能的分析,探究日本人的精神构造的特质,得出日本人的“沉默寡言”现象反映了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出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集团主义”思想,独特的语言心理以及思维方式。

标签:语言精神构造沉默文化集团主义一、日本人的“沉默”西方有句谚语叫「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意思是“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西方人民崇尚言论自由和自我主张,这句话是为了警戒人们不要忘记“沉默”。

日本从古至今一直崇尚“沉默”,视沉默为一种美德和最高的处世之道。

从这点来看,日本的“沉默文化”不同于中国和西方。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来论证日本人崇尚沉默的文化特征。

二、日语语言中的“沉默”1.谚语中的“沉默”1.1「沈黙は金」——沉默是金从古至今,日本人一向崇尚沉默。

例如「言わぬが花」(不说为妙)、「口は災いの元」(祸从口出)、「言葉大きは品少なし」(言多必失)、「多弁能無し」(话多没本事)等,日本人认为沉默不说也能起到语言的作用,话多反而无益。

日本人讨厌主张自我的人,从「一言居士」「口舌の徒」「舌は禍の根」「無駄口」「お節介」等表示“废话”和“多嘴” 词就可以看出。

日本人认为即使是「無口」(沉默寡言)「口不調法」(不善言辞)也并非是可耻之事。

例如「不言実行」(抬头苦干,只干不说)「腹芸」(讷于言而敏于行)等都是对少言寡语的赞美之词。

日语谚语中有「実用言語不信」(不相信面子话)「論より証拠」(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法,与其争辩时与人讲道理,不如拿出使人信服的证据。

1.2「察し」——察言观色日语中有句「話し手上手に聞き手上手」,意思是真正会讲话的人,必须是善于听话的人。

日本人在听话时,更注重对方的目光,神情,手势,身体距离等非语言要素。

日语中的「察し」(察言观色)「思いやり」(体察,体会)「勘ぐる」(推量)就是这个意思。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 第3期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商雨虹 若 柏 任何一个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风俗的不同,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本文试图从日语的特点入手,通过探讨日语所反映出的日本民族的某些心理特征,来加深对日语的理解,进而切入日本文化的某些本质方面。

一、日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经常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日本人在同这些天灾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以后,养成了一种非常达观的自然观,那就是自然是不可战胜的,只有顺从它,与其成为一体,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日语里诸如:泣く子と地头には胜てぬ(强龙压不住地头蛇),长いものには卷かれろ(胳膊拧不过大腿)等谚语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表面上看,日本人好象是屈从于自然,是一个悲观的民族,实际上这正是日本人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保持精神平衡的一种智慧。

事实上,日本人在多次遭受大自然的毁灭性打击以后,又能很快地重建家园,就是这种达观的、乐天知命的自然观的最好体现。

在1995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有一篇报道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报道说:日本人在家毁人亡面前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痛不欲生,人们很安静地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其中一位二十几岁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在倒塌的自己住的房子面前,呆呆地站立了几分钟,然后一扬脚踢起一块瓦砾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种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镇静,正是日本人这种达观的自然观的体现。

这种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成为一体的自然观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日本人的“借景”。

日本人在建造庭园时,不是象欧洲人那样,把它建造成一座独立于周围大自然的、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而是想方设法使它与周围的自然溶为一体,使其成为周围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达观的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强烈的感情,使得日本人对大自然有一种非常细腻的、强烈的感受和热爱。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及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事项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及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事项

气候 温和 , 自古 以农 业 和 渔 业 为 生 , 独 特 强 。时 刻 注 意 自己 的 行 为 不 给 他 人 带 来 实 力 相 当 的 团 队 并 做 好 认 真 准 备 是 赢 得
的地理环 境及 历史等诸多因素, 形成 了日
本 人特 有 的性格 特 点 , 即 使 自古 以 来 对
例如, 一 次 在 与 一 家 日本 商 社 采 购
数 控 车 间 设 备 进 行 招 标 谈 判 时 ,曰方 的 首 发 代 表 是 由 课 长 带 队 的 几 名 技 术 人
设备科长带 队, 这 次 谈 判 大 体 敲 定 了设 备
时, 对 其 所 犯 错 误 他 们 会 尽 力补 救 , 并会 也是 相 同的 , 说 明 这 并 非 单 对 他 们 的 条
注 重 上下 级 关 系 以 及 自 己在 团 队 中的 位 体 操 作 人 员 以 为 原 来 的 小 零件 还 可 以使 轻 易 明 确 定 论 的 说 话 方 式 摸 不 到 头 绪 。 置和 作用 , 每 个人 都 尽 力 做 好 自己 分 内的 围 。因 此 , 了解 谈 判 对 手 在 其 团 队 中 的 位
不要等问题暴露出来才讲无法履行日本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狭长气候温和自古以农业和渔业为生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等诸多因素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性格特点即使自古以其影响最深的中国人在性格思维方式等方面两国也存在很大区别了解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对开展经贸合作进出口贸易谈判具有重要意义
百 家 论说 > E S S A Y S
日本 人 的性 格 特 点 及 商务 谈 判 中 应 注 意 的 事 项
TH E CHAR ACTE RI S TI CS OF l AP AN E S E

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是个崇尚万物有灵论的民族,并深信 语言的灵性。语言有灵,便会产生灵力,给人类带来幸福或不 幸。早在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柿本人麻吕有这么 一首诗歌:しきしまの日本の国は言葉の幸はふ国ぞま幸く ありこそ。意思是:日本是一个“言灵”带来的幸福的国家。让 我们为今后的航海安全祈祷吧 (只要你这么说,安全就会实 现)。《万叶集》讴歌的“言灵信仰”,在现代的日本仍然存在。在 日本社会,禁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小至衣食住行、社会交 往,大到政治、外交、文化等活动都有禁忌的身影。本文拟从称 谓禁忌、疾病与死亡禁忌、有关生理行为的禁忌、数字与植物 禁忌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日语中的禁忌表达及日本人的心理 特征,希望能给中日文化交流带来少许裨益。
题是多数人避免直接谈论的禁忌话题。指称这些行为时,人们 往往使用委婉语。
在江户时代,很多地方将妇女的生理现象称为「障り」,这 个词原本是“妨碍”、“不便”的意思,用在这里直接表现了禁忌 意识,由此又发展到「月の障り」、「差し障りがある」,沿用至 今。江户时代关于月经的忌词还有「さしあい」、「猿猴房」等说 法。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发明了「あれになった」、「女の日が来 た」、「お月様が来た」、「生理になった」等委婉语来适应社会 交际的需要。
在日语中,和人体排泄有关的用语均被看作是禁忌语言。 虽然人们天天使用厕所进行大小便,但在指称它们时多数避 免直说。日语中有很多关于“厕所”的委婉语言,人们去厕所大 小便也要委婉地表达,比如「ちょっと失礼します」、「自然が 呼んでいる」、「あそこに行きます」等。日语中关于怀孕的委 婉语也颇有一些,比如 「おめでた」、「できた」、「身ごもる」、 「あれがない」等等。此外,「胸が大きい」表示乳房丰满,「あそ こ」代替女子阴部,「これ」代替男性生殖器。

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

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

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一、研究的动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传递着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委婉表达是各民族中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的现象,是为实现语言交际的一种手段。

常被称为暧昧语的日语,委婉表达是最一般的语言表现,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爱用。

如下面对话:(中国人小王是刚出学校的日企职员,日本人田村是同公司的同事)王:今晩都合がよければ、一緒に食事に行こうか?田村:もし、残業がなければ行けるんだけど&&此例句在同日本交往中特别常见。

依据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考虑,这事还待定,吃饭的可能性还存在。

而实际上,田村已经拒接了小王的邀请。

这正是日本人怕伤害他人的感情,回避直接拒接而采取的委婉表达方式。

为什么日本人爱用此类委婉表达,这样的委婉表达中又蕴含什么样的语用策略呢?笔者试图从这点做些研究。

二、委婉表达的先行研究委婉表达在日语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担当重要的作用。

对日语委婉表达的研究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了。

日本语言学家水谷修氏《日本語の生態》、森本哲郎《日本語表と裏》、和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語表現》及《日本語》等著作,主要从日本社会、文化及日本心理特征等与委婉表达的关系上分析委婉表达的特征和种类。

我国方面,日语教学研究者也做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其中出版的书籍主要有陈红的《日本语日本人》、揭侠的《日本语修持研究》以及徐昌华、李奇楠《现代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详解》等,进年来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从审美角度和语用论的ポライトネス理論原則等方面对委婉表达做了一定有价值的研究。

但大多将委婉表达看成一种修辞或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在语用学领域,主要是用礼貌的原则对其进行解读,而把委婉表达当作一种语用策略,用语用学的理论对其生成及理解机制和语用动机进行比较分析还很少见。

三、委婉表达的语用机制委婉表达作为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是间接含蓄地表达说话人的思想的语言方式。

日本人性格特征与对日汉语课堂教学

日本人性格特征与对日汉语课堂教学

这个历史案例展示了武士道对丰臣秀吉性格的影响。他勇敢、坚毅、不怕牺牲, 同时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主公。这些品质正是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也影响了日 本人对勇敢、忠诚和自我牺牲的重视。
三、与其他国家对比
与其他国家相比,武士道对日本人的性格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例如,中国历史 上的儒家文化强调中庸之道和仁爱礼义,而武士道则更加强调忠诚、勇敢和不 怕牺牲。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盛行,而武士道则强调集体主义 和忠诚于主公。
团结:日本人民非常注重团结合作,他们认为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这 种团结精神也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与 老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
忍耐:日本人民具有很高的忍耐力,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并勇敢地 面对挑战。这种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会耐心地听讲, 并坚持不懈地学习汉语。
3、勇敢、坚毅和不怕牺牲
武士道强调勇敢、坚毅和不怕牺牲,这些品质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也有所传承。 尽管日本人给外界的印象往往是温和的,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却表现出 勇敢和坚毅的一面。例如,在日本历史上,武士们曾为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而不 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勇敢和坚毅的精神也影响了现代日本人,让他们在面 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参考内容
主题: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影 响
当谈论日本次演示化时,武士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作为一种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武士道对日本人的性格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次演示中,我 们将探讨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具体影响,并选取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
一、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
1、忠诚、义气和荣誉感
日本人性格特征与对日汉语课 堂教学
基本内容
日本是一个拥有着独特文化的国家,其人民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对 日汉语课堂教学中,这些性格特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效果。本次演示将从守礼、认真、团结、忍耐等方面分析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并探讨这些特征如何应用于对日汉语课堂教学。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需要拒绝他人的时候,若此时使用的言辞或方法不当,会使人心情不愉快、损害圆满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由于受中国文化与语言习惯的影响,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的拒绝。

日本人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种特点在语言上表现为频繁的使用委婉的、间接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凡是听起来不愉快的、刺耳的、粗鲁无理的、令人尴尬的、伤人感情的词语或句子,人们往往都采用迂回委婉的说法。

日语中这种表现形式很多,使用频率也高。

日本人拒绝他人请求或反对时,尽量避免直接表达,而是间接地表达本意,以此达到缓和语气、协调关系的目的。

1具体的语言表现。

1.1 前言的使用。

为避免当面拒绝引起双方尴尬,日本人在交往时只要不涉及重大问题,会尽量不与对方争论或发生正面冲突。

这种情况下,一般先说些前言,然后在其后面多使用表示转折的接续助词或接续词来表达拒绝之意。

例 1:A 明日の晩、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きませんか。

(明晚一起去看电影,怎么样?)B 行きたいんでが… (想去,但是……)在日语中被邀请时无论想去还是不想去,或是确实不能去时,若像「だめでよ」「いいえ、行けません」这样断然拒绝会伤害对方。

但是过分间接地表达,又容易被误解,所以应特别注意拒绝方式。

这时,日本人大体上先说「みません」、「残念でが」、「…たいんでが」等,然后说「仕事で忙しく」、「都合が悪いんで」等理由,或省略后面的理由,让对方推测、领会。

这种拒绝方法语气不生硬、柔和,使人容易接受。

例 2:あなたの立场かられ、私そう思いまが…… (从你的立场想,我也那么认为,可是…… )这是用于表示反对的场合,对于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日本人也总是努力照顾对方面子,避免用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式表面上让人很开心,但是对不太了解日本人语言心理的外国人陷入错觉之中,以为是赞成的。

日本人在很多情况下表面上是用肯定的语气,而实际上使用委婉的语言把反对的意见巧妙地隐藏起来,让对方领会言外之意。

日语“気”词汇衬映的日本国民性格文化

日语“気”词汇衬映的日本国民性格文化

日语“気”词汇衬映的日本国民性格文化【摘要】“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 含有“気”的日语词汇在广袤的日语词义、词形以及透过词汇语言衬映出的日本国民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意识形态等诸多性格文化特征,在日语表达里是独树一帜的。

本文主要从日语中特有的“気”词汇的语义特征,剖析语义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希望对理解和翻译日文“気”词汇及相关短语有所帮助。

【关键词】気;国民性;文化先举出一些日语中特有的“気”词汇来进行观察和剖析。

◆根気/耐性。

毅力。

恒心。

◆嫌気/厌恶的心情。

讨厌的情绪。

◆呑気/悠闲自得。

优哉游哉。

◆気負い/争强好胜。

不甘服输。

◆気落ち/失望。

失落。

灰心丧气。

◆気の毒/可怜。

可悲。

令人同情。

◆気紛れ/转换心情。

调整情绪。

◆気迷い/心情不定。

◆気まずい/不和睦。

尴尬。

别扭。

◆気さく/平易近人。

随和。

从以上词汇不难看出日本人对“気”情有独钟,其原因多种多样。

但从中有两个颇为重要的“気”人文情结在内,须加以指出。

其一,不论“気”的外形表现还是内涵语义都与日本人的价值观相适应吻合。

其二,“気”语义上的暧昧性和富于变化性的特征也与日本民族的“无常观”、“现世主义”相适应吻合。

参考一下日本的《大辞泉》对“気”的解释,便会豁然通意。

“①生命、意識、心などの状態や働き。

②あたりに漂う雰囲気、心に感じる周囲の様子。

”。

日语中的“気”是以中国的“气”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又加进了自己特有的感觉而形成的,即把生命、意识、心理活动等的状态和功能笼统地用一个“気”字来表达。

正因为一个“気”字既具体又抽象地表述了日本人对于人个体自身的最根性的认识,也就是生命的无常、意识形态迥异、心理活动丰富而充满变数等性状和机能的存在,使得“気”在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上有些困难。

正因为“気”即是人的生命能力、思想意识、心理活动等状态或机能,故而其非能动性和非主动性的特质导致只能将“気”作为客体来理解和把握。

即对于人的生命特征和心理意识是属于自然的、客观的、受动的事物和行为模式,日本人是持认同和肯定态度的。

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

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

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在日语交流中,委婉表达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不仅是日本人交际习惯的反映,也是其文化特征的体现。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日语委婉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种类、一般规律以及与文化的关系。

曾经有个美国人在日本的一次宴会上,主人端上一条新鲜的鱼。

美国人想夸赞鱼做得好,于是说道:“这鱼很美味,不是吗?”然而,主人却显得有些尴尬,回答说:“还好了,这鱼是昨天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日语中,委婉表达的使用是极其重要的。

日语委婉表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封建社会。

在这个时代,人们强调等级观念和对他人的尊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因此,委婉表达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委婉表达在日本人的日常交流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日语委婉表达具有含蓄、间接、谦逊的特点。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时,日本人往往不会直接说出,而是采用暗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日语委婉表达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敬语是一种常见的日语委婉表达方式。

省略也是日语中一种重要的委婉表达手段。

通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部分,达到含蓄、间接的效果。

日语委婉表达的一般规律是: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需求,而是采用暗示、比喻等手段进行表达。

同时,日语委婉表达还注重礼貌、谦虚、文雅等语言表达要素。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日语委婉表达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下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委婉表达,语言使用者可以避免直接冲突,维护彼此的面子,从而顺利实现交际。

委婉表达还反映了一种文化对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映射。

在日语中,这种映射表现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以及对自身地位和角色的认知。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

在商业谈判中,如果一名日本商人想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要求,他很可能会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

比如,他可能会说:“我有个小小的想法,不知道是否合适……”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商人可以避免给对方造成过于强硬或自信的印象,同时也为后续的谈判留有余地。

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回。

露伯四国日语学习与研究其次,日本人在交谈时,频繁地使用“把之”(吧,啊)、“干弓圣弓”(是的,是的)、“盘为I王匕”(的确)、“千j℃中把”(是啊)、“奄j岛Lk、℃中抽”(好像是那样)、“C}k、”(是的)、“乏之”(嗯)等应答用语。

如果不使用应答用语,便无法顺利地进行交谈。

日本人在街上遇到熟人时,经常使用公式化的含混的寒暄语。

例如:A:二尢c二与C耋。

匕与岛圭℃?(您好.出门哪)B:南、二尢I二岛C耋、与±,)匕圣力迎圭℃。

(噢,您好.上那儿去一下。

)A:℃Ci、嚣大事汇。

(那么,请多保重。

)B:C土k、、=曲尢旮芑o、。

(我告辞了。

)在上述对话中,问话者A实际上没有问B上哪儿去。

也根本不想了解对方究竟上哪儿去。

答话者B既没有回答究竟上哪儿去,也不想涉及具体问题。

上述对话是日本人之间常用的比较典型的寒喧语,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涉及内容本身。

在同样场合下:中国人有时也可以进行形式上的对话,不涉及具体问题。

但多半要冲破这种界限,进行实质上的对话,如,可以刨根问底地问究竟上哪儿去,干什么去等。

日本人如果这样问便超出常规,转而成为对他人私事的粗暴干涉。

中国人在交谈中,有些场合也考虑调和对方,使用暖昧的表达方式,但总的来讲,要求有话直说。

明确表达,不主张把想说的话用暖昧的语言表达出来。

2.听话者至上主义日语中有一句谚语“蟊L上手C{同垂上手”,其意思是“真正会讲话的人,必须是善于听话的人”。

交谈时要求说话人必须优先考虑听话人。

说话时一方面注意听话,另一方面要用眼睛密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

日语交际中特别强调“察L”(体察),“思k、尊9”(体贴,关心)和“腹芸”(内心表情)的作用。

即主张除了通过直接的言语活动外,还要通过“观色”了解对方的思想情绪。

日本人之间的交谈往往是以听话者的言语和意见为中心进行的。

请看下面日本夫妇的对话。

A:南L允。

日曜日C耋U圭茫加岛、匕_二加,\行_二j。

映画I二L土j加、芝居汇L土j加。

从日语的特征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从日语的特征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第19卷 第5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5 2010年5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y. 2010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5-0048-02从日语的特征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唐 莉 雅(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本民族语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在日语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关键词:日语;国民性格;语言中图分类号:G131.3 文献标识码:A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赖以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手段,社会生活的任何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语言生活之中。

任何语言的表达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及国民性格,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从日语的特征来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能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

本文所谓的国民性格是指人们对于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现象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现象的想法、看法以及感受。

一、汉字日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很多汉字。

殊不知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

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字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音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

日本人在引进汉字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在消化、吸收、使用上都颇费了一番苦心。

不久他们感觉到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特色内容无法用现成的汉字表达出来,需要再造自己的新字。

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国家,鱼的种类繁多,而汉字中相关表达有限,日本人便采用会意法造了许多关于鱼类的新字。

如:鰯—离水很快就会死去的鱼;鱈—冬天能捕到,肉色雪白的鱼;鯱—像老虎似的凶猛的鱼;鰹—晒干以后吃的鱼,非常坚硬。

在创造汉字的同时,日本人总想把它变成自己的文字。

由于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因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假名。

【日语版性格分析】

【日语版性格分析】

*神経質タイプ(N型)このタイプは感受性が鋭く、自分の外側、内側の変化を敏感に感じとる。

一般的に知性の高い人が多い。

また内省過剰な面もあり、良い意味では常に自分の内面を見つめることができるが、その反面、必要以上に感じとったことを気にしすぎ不安定な状態になりやすい。

(傷つきやすい)普段とは異なる場面で消極的で弱気な面が出てしまい、自分の力を発揮出来ないことが多々見受けられる。

対人関係においては、攻撃的になることがなく信頼のおけるタイプ。

(*参考に-線の細い、やせた体格)*粘着質タイプ(E型)このタイプは几帳面で礼儀正しく義理がたい。

着実で手堅く非常識な面が無い。

忍耐強い性格であるがストレスを内側に溜め込み、我慢が一定のレベルを超してしまった時の怒り方は凄いものがある。

また、非常に頑固な面を持ち、自分の意志を曲げようとしないことも多々ある。

まかり間違えば独裁者になりうる素質の持ち主。

地道な努力で、一度手がけた仕事は最後まで粘り強くやり通すが、その反面手際が悪く感じられることもある。

対人関係では、信頼はおけるが面白みに欠けるタイプである。

(*参考に-筋肉質で、がっちりした体格)*顕示質タイプ(H型)このタイプはわがままで勝気。

嫉妬深く、見栄っぱりで我慢するより外側に発散することを好む。

華やかで賑やかな雰囲気を持ち、常に人々の中心にあり続ける。

(社交的)話題も豊富で広い知識を持っている。

流行に敏感で全体的に知的で利口そうな雰囲気である。

常に自分が話題の中心にあることを好み、自慢話が多い。

他人に好かれ、尊敬されることに価値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から、自分が無視されることを嫌い、常に自分の方に話を持っていこうとする。

(会話の主語に”私”を多用する)対人関係では人の好き嫌いが激しい。

社交的で一見、他人に親切であるようにみえるが打算的であることが多く日が経つにつれ他人が離れて行くことが多い。

良く言えば、子供っぽい性格。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 第3期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商雨虹 若 柏 任何一个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风俗的不同,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本文试图从日语的特点入手,通过探讨日语所反映出的日本民族的某些心理特征,来加深对日语的理解,进而切入日本文化的某些本质方面。

一、日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经常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日本人在同这些天灾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以后,养成了一种非常达观的自然观,那就是自然是不可战胜的,只有顺从它,与其成为一体,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日语里诸如:泣く子と地头には胜てぬ(强龙压不住地头蛇),长いものには卷かれろ(胳膊拧不过大腿)等谚语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表面上看,日本人好象是屈从于自然,是一个悲观的民族,实际上这正是日本人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保持精神平衡的一种智慧。

事实上,日本人在多次遭受大自然的毁灭性打击以后,又能很快地重建家园,就是这种达观的、乐天知命的自然观的最好体现。

在1995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有一篇报道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报道说:日本人在家毁人亡面前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痛不欲生,人们很安静地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其中一位二十几岁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在倒塌的自己住的房子面前,呆呆地站立了几分钟,然后一扬脚踢起一块瓦砾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种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镇静,正是日本人这种达观的自然观的体现。

这种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成为一体的自然观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日本人的“借景”。

日本人在建造庭园时,不是象欧洲人那样,把它建造成一座独立于周围大自然的、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而是想方设法使它与周围的自然溶为一体,使其成为周围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达观的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强烈的感情,使得日本人对大自然有一种非常细腻的、强烈的感受和热爱。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日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比较频繁的使用特泄表达,面对不同场合应当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样,也是本研究中的重难点。

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与情感方而的重要载体,说话过程中对个人意图的传递一方面能够直接呈现信息,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基于此心理情感状态下形成的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基础。

本研究基于语言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究日本语言的分类,同时阐述日本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分析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一泄的形式特征,即词汇表达形式、句型表达形式、省略表达形式。

(一)词汇表达形式在日语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运用日语,其语言词汇的表达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日语词汇表达形式,是学好日语的基础。

特別是在相应的场合运用合理的词汇,因此应加强对词汇表达形式的把握和理解。

以为例,该词汇一般情况下使应用于应答过程中,或进行肯定回答时使用。

例如兄弐卞/1、…讥待U 一这种应用就是在应答过程中所表达的意愿。

通过情况下这种词汇表达更多的是应用在会话环巧中,作为倾听者的一种附和形式。

通过资料调查了解到,在日本人日常对话中,倾听者对语言表达者的附和与点头频率极高,大约为几秒钟一次。

在对外国人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他们与日本人对话时,对方在对话过程中会不断的说「etc、」,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能够兑现的却并非像谈话中默许的。

同样,日本人与外国人对话时也会存在类似的不解,为什么对方而对自己的言语意见表达总是冷淡不回应,总是产生他是否在听我的意见的疑问。

这和外国人对的表达功能认知不淸有着一定关系。

r^> 。

七」在日语中的使用可以称得上相当广泛,既能表达数疑程度少,时间距离短。

例如,乞6于一■一丰艺1 / 讥"食YZzc、冷。

除此之外,「弐/ 七」也能表达以轻松的心情做某事,没有实质的意思,例如:s 讥行二^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用学看日语的性格特征
作者:陈汝倩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0期
摘要:语用学是语言学界一个新兴的学科,目前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举例分析了日语是以听话人为主导型语言的性格特征,对日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语用学;主导型;随声附和
作者简介:陈汝倩(1981-),吉林通化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1
一、引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上下文之间关系的学问。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不同于语法研究,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何兆熊先生(1987)在《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1]语用学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日语语用学就是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和说明日语语言现象的学问,它是学习者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在语用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

本文就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的性格特征,从而为日语课堂教学提出改革建议。

二、从语用学看日语的性格特征
1.以听话人为主导型
人们常说,日语是以听话人为主导型的语言,是指说话人一般站在听话人的立场上展开会话。

在日常会话中,实际话语与交际意图不同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在东京的佐藤接到名古屋的田中打来的电话时:
(1)田中:東京の天気はどう?
佐藤:今、外は大雪だよ。

电话刚挂断,妻子要求佐藤去买东西,佐藤这样回答:
(2)妻:ちょっと買い物に行ってきてくれない?
佐藤:今、外は大雪だよ。

虽然这两个简短会话中佐藤的回答相同,但是意思却不一样,(1)中对田中的回答“今、外は大雪だよ”是对眼前客观事实的陈述。

而(2)中对妻子的回答,虽然从字面义来看是答非所问,但实际的意思是对妻子请求的拒绝,即“買い物にいけない”或“行きたくない”。

由此可见,完全相同的一句话,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也完全不同。

在日常会话中,有很多这样的言外之意,只有在双方都理解领会的前提下,会话才可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说话人要尽可能减少听话人在理解上的偏误。

并且,听话人也要通过语境真正了解说话人的意图。

换句话说,说话人要尽量传递给听话人更多的信息,表达真实的意思。

语用学也可以说是研究言外之意的学问,在实际生活中,这一门学问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通过举例说明语用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孩子央求母亲时:
(3)子供:遊びにいってもいい。

お母さん:宿題あるでしょう。

从字面义看,孩子希望得到“遊び”的许可和母亲所说的“宿題”之间没有一点关系,但如果从言外之意的角度看,二者就可以联系起来了,实际是不允许的意思。

假设给别人的家里打电话,听到女人的声音:
(4)ただいま、主人は犬を連れて散歩に出ています。

从这个回答可以推测出对方结婚了,养着狗,不在家等信息。

得到压岁钱的孩子所关心的是“いくら入っているかな” ,口袋里有多少钱,因为在孩子心理存在“袋の中にお金がいくらか入っている”这样的预设。

(5)窓が開いていますか。

听到说话人这样的提问时,听话人既可以回答窗户开着,也可以回答窗户关着,或可以站起身把关着的窗户打开。

(6)窓を閉めてください。

如果听到说话人这样的请求时,听话人就必须为说话人关上窗户。

因此在日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语法上的教学,还应该深入涉及语用方面的教学,譬如在讲解某个单词或句型的时候,尽可能多使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变为生活中的“习得”。

笔者认为语用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给学生。

2.日语中的随声附和
日语中的“相槌”(随声附和)也是日语以听话者为主导型语言的突出表现。

日语中,“はい”多表示正在听对方讲话,具有对说话人尊敬的意思,可以说是一种礼貌性行为。

会话中,听话人对于说话人所说的事情可以通过随声附和表达自己正在参与会话,随声附和形式上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打断对方的,另一种是不打断对方话语的随声附和,后者也叫“优先话语型随声附和”。

例如:花子和新太郎在学校门口等幸子。

(7)花子:今日はいいお天気ですね。

新太郎:でもね、幸子はまだですね。

当然,日语中的随声附和多种多样,除了声音附和型“うん、ええ、ねえ、ほら”等发声行为之外,还有词汇附和型“はい、なるほど、そうですよね、そうなんです”等,跟汉语相比,不难发现日语随声附和的使用频率更高,这一点也明显地表现出日语会话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说是日本文化在语言上的突出表现。

3.日语中的称谓
日语以听话人为主导型的性格特征也表现在日语的“称谓”上,比如父亲对孩子说话时称自己为“おとうさん”或“パパ”;对弟弟称自己为“にいさん”;对邻居家的孩子称自己为“おじさん”;对自己的学生称自己为对“せんせい”;对父亲,同事称自己为“ぼく”,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说法非常自然,一点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而日语的这种特征是欧洲各国语言中所没有的。

三、对日语课堂教学的思考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日语是以听话人为主导型语言的性格特征,表现在日语的“随声附和”、“称谓”及日常生活用语的各个方面。

唤起国内日语教学工作者对语用学这一范畴的重视。

如何在日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语用学的教学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笔者提出情景会话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唤起日语教学工作者对语用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孟瑾.日语语用学研究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熊学亮.语用学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