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名师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运算律
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经历探索乘法分配率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率。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达乘法分配率的严谨与简洁。

3、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4、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折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乘法结合律等运算律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导入新课,在脑海中快速地回忆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为新的学习提供方法。


(一)情景导入。

呈现课文插图(课件显示:教材第56页情境图)。

新学期开学后,我们学校教学楼有两面墙体的瓷砖需要工人更换。

1、请观察情境图,工人要更换的瓷砖共有多少块?你是如何列式计算的?
2、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计算吗?
(二)自主探究。

结合题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尝试一:
1、按颜色计算。

(1)分别计算白色、蓝色瓷砖各多少块?然后求和。

3 ×10+5×10
(2)白色和蓝色每行都是10块,白色3行,蓝色5行,共8行。

所以:(3+5)×10
尝试二:
2、按左面和前面计算:
(1)左面每行 4 块,共 8 行。

前面每行 6 块,共 8 行。

列式为: 4 ×8+6×8
(2)左面和前面合为一行(4+6)块,共 8 行。

所以:
(4+6)×8
3、总结并发现规律:
3 ×10 +5×10 (3+5)×10
= 30 + 50 =8×10
= 80(块) =80(块)
4×8+6×8 (4+6)×8
= 32 + 48 = 10×8
= 80(块) = 80(块)
4、举例验证。

建构规律。

(1)通过观察上面两组算式,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那么它
是不是对所有算式都成立呢?
(2)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举不同例子进行验证。

(3)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验证。

我们刚才用了很多例子充分验证了这一数学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一下吗?
交流后教师小结:
两个加数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
加,结果不变。

(4)用 a、b、c 分别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a+b)×c = a ×c + b×c
a×c+b×c =(a+b)×c
三、激活联系,应用规律。

1、把相等的两个算式连线。

36×5 =24×5 18×21 +32×21
(77+23)×35 (36 + 24)×5
(18 + 32)×21 9 ×11+11×11
(9 +11)×11 77×35+23×35
2、完成课本57、58页练一练第1、4、5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老师点名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 ×1 0 +5×1 0 (3+5)×1 0
= 3 0 + 5 0 = 8 ×1 0
= 8 0 (块) = 8 0 (块)
4 ×8+6×8 (4+6)×8
= 3 2 + 4 8 = 1 0 ×8
= 8 0 (块) = 8 0 (块)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计算多少块瓷砖”这一情境,有助于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应以营造适宜的课堂生态场景、引领学生体验学习全程为宗旨。

对于“乘法分配律”概念的形成,学生们充分经历了感知建模、体验规律、验证模型、应用规律等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