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传染病病人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传染病病人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杜德兵
【摘要】当前,传染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加大了传染病集中收治的管理力度,使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传染
病收治管理工作秩序,建立传染病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制度和诊疗体系是非常必要、切实可行的.不仅有利于传染病的规范管理、科学治疗,更有利于传染病医院走出生
存困境及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及支持是制
度建立的关键,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其重要措施.%Currently, infectious diseases remain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The concentration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as been improved since the newly revised "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Law" was applied,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system is need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and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t can not only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cientific, but also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of infectious diseases. Government and authorities 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build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029)004
【总页数】3页(P233-235)
【关键词】传染病;归口收治;制度;必要性及可行性
【作者】杜德兵
【作者单位】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宜昌市传染病医院),湖北,宜昌,443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4
近几年来,各地加大了传染病集中收治的管理力度,使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收治管理工作秩序,建立“传染病病人依法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制度”(以下简称“归口收治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传染病病人归口管理和集中收治现状
自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加大了传染病集中收治的管理力度,使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比如大连市及太原市规定乙肝孕妇分娩必须到传染病医院,有利于实施乙肝母婴阻断。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医疗机构擅自扩大诊疗范围,在门诊或住院部收治传染病人;擅自设立肝病治疗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不按规定开展预检分诊、转诊及报告疫情,以致延误传染病疫情处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传染病收治管理工作秩序,建立和实行传染病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制度非常必要。

截止2010年,由省级政府或卫生
厅出台“归口收治制度”的只有4个,市州级只有30个。

2007年全国传染病医
院门诊量为647万人次,而综合医院传染科门诊量为1 728人次[1],导致传染病医院这种无形资产的流失。

2009年,宜昌市三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人分别为宜昌城区报告病例总数的26.9%和29.1%。

绝大多数传染病医院病床使
用率不足50%[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量的传染病病人收治在综合性医院、民营医院及社区诊所,这些医院大多数尚未达到消毒隔离规范标准,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2003年的国内SARS流行,当时发生医源性传播的大多是综合性医院。

外地患者因医疗费用报销限制,不得不回到居住地治疗,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

传染病收治管理不适宜市场化,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实行初诊、复诊一条线的归口管理、集中收治。

然而,患者自身对传染病的认知较难,一般先到综合性医院进行首诊,在首诊医生确诊和建议下才能转诊至传染病医院,缺乏制度约束,且转诊渠道并不通畅。

2 传染病病人归口管理、集中收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当前,传染病医院在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的同时,因专科特点、地理位置、医疗体制以及人们的思想顾虑等条件的制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稳定的病源收治渠道是当前传染病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建立“归口收治制度”意义重大。

2.1 有利于传染病的依法管理和强化公众的防范意识
实行传染病病人归口管理、集中收治是依法加强传染病管理、有效控制传染源、维护医疗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

“归口收治制度”的建立是对传染病患者和人民群众以及医务人员增强依法就医观念的强化形式,能使民众增强公共卫生、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从真正意义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当前传统观念意义上,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使社会淡化了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一旦突发传染病时,容易造成恐慌心理,如果强化一种制度,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对人民健康的保护。

2.2 有利于传染病的规范管理、科学治疗
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中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位居前位,而其治疗的关键是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由于多数肝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以及部分医院、诊所对肝炎治疗的虚假宣传,造成患者不能接受规范的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服务功能专一、业务知识精通是传染病医院的主要优势[3],将传染病病人集中收治在专科医院,有利于病人的科学、规范治疗,防止社会的交叉感染和疫情的扩散;有利于专科医疗机构深入开展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

2.3 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实行“归口收治制度”是优化卫生资源、维护医疗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归口管理制度,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患者纷纷争抢,结果是:一方面,导致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使疫情蔓延扩散,危及社会和民众健康;另一方面,造成现有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卫生资源严重浪费。

因此,建立“归口收治制度”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有利于维护医疗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所履行的政府职能作用。

2.4 有利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传染病救治体系中,传染病医院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传染病信息沟通网络的神经主干。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这些标准和要求是综合性医院很难达到的。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影响个体幸福、世界安全的社会问题[4]。

因而,传染病病人归口管理、集中收治是控制传染病流行、保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必要措施,在基础建设、医疗废弃物管理、消毒隔离、技术能力等方面更有利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5 有利于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现行的传染病诊疗体制已不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传染病医院由于没有可
靠的体系来保障就诊病源,业务发展均受到很大限制,面临转型的问题,运行成本越来越高,许多医院处于生存危机、进退两难的境地[5];另一方面,患者由于缺乏稳定的渠道指导就医,造成盲目求医或延误治疗,给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难道,为病人家庭增加了风险和经济负担。

传染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性、区域性和周期性。

为了应对传染病,在重大突发疫情时,由于缺乏完善的传染病诊疗网络,造成公共卫生系统应对低效,突击应对过程中又导致浪费。

每当有一种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收治准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卫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建立“归口收治制度”,有利于改进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水平,促进其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减轻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的压力。

2.6 “归口收治制度”建立的条件已具备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已作出明确规定:已有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市、州综合医院原则上不设感染性疾病病房,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实行传染病病人就地归口管理、集中收治,以调节和控制传染病病人的流向[6~8]。

目前,部分省、市及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不仅使该地区的传染病患者得到了科学、规范的救治,也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利用。

因此,分析当前医疗体系的特点,建立传染病归口管理、集中收治诊疗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3 实行“归口收治制度”的社会保障及办法
传染病是国家法定管理的疾病,在传染病源的管理及医疗救治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和国家卫生标准,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

传染病归口管理、集中收治体系的建设是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改革的组成部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相关制度、政策的支持。

应当在地方人大、立法机构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严格加强管理,切实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

3.1 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及支持是关键
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对“归口收治制度”的建立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卫生主管部门应严格地按照地域性卫生发展规划,迅速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接诊和转诊程序,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这是维护“归口收治制度”建立的关键。

3.2 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导向是制度建立的重要途径
要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政策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公民克服对传染病的忌讳心态和恐惧心理,纠正对传染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行为,引导患者依法归口就医;严格控制一切以营利为目的虚假医药广告。

宣传传染病依法归口管理、集中收治也是正确引导社会公民逐步增强公共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

3.3 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其重要措施
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传染病患者的就医和医疗费用的管理要建立相对明确的规定,规范在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转诊程序,保证医疗费用的合理开支。

如对传染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仅限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并减少报销环节,取消传染病患者异地就医限制,对重大传染病要有适当的减免政策,以保障“归口收治制度”的顺利实施。

3.4 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是建立“归口收治制度”的核心
按照国家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布局要求,传染病专科医院(传染病区)要在区域内形成网络,大力加强其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坚持“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的国家和行业卫生标准规范收治,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家明.传染病医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C].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
分会第六届年会学术论文集.南京:南京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35.
[2]徐哗.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人才现状和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41-942.
[3]胡爱荣,马莉,王婷婷,等.传染病专科医院科研发展的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3):207-208.
[4]毛羽.新型传染病医院的建设与发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9.24(1):18.
[5]嵇旭东.传染病医院转型发展探讨[C].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第九届年会学术论文集.贵阳: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344.
[6]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03.
[7]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R].北京:卫生部,2004.
[8]伍立玲,刘亚民.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37-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