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 lunwen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1ec2d1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4.png)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法律与语言,看似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制定、实施和解释都离不开语言这一重要工具;而语言在法律的范畴中,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语言是法律表达和传播的载体。
法律的各种条文、规定、判决等,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述。
如果没有语言,法律就无法被准确地记录和传达。
法律条文的语言必须清晰、准确、严谨,避免模糊性和歧义。
例如,在刑法中对某种犯罪行为的定义,必须用精确的语言描述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等,这样才能让人们明确知道何种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如果语言表述模糊不清,就会导致法律的适用出现混乱,公民无法准确预知自己的行为后果,司法机关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也会无所适从。
其次,法律对语言的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法律语言不能像日常交流中的语言那样随意和灵活,它必须遵循严格的语法和词汇规则。
一个词语的使用不当,或者一个句子的结构错误,都可能改变法律条文的含义。
比如,“应当”和“可以”这两个词在法律中的含义就有很大的区别。
“应当”表示必须这样做,具有强制性;而“可以”则表示有选择的余地。
因此,在法律条文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准确使用这两个词,以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灵活性。
再者,语言在法律的解释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法律条文的局限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很多时候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
而解释法律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法律语言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不同的人对同一条法律条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解释规则和方法,来确保法律解释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例如,在解释法律时,通常会遵循字面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对法律语言的深入分析。
同时,法律语言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法律领域有许多特定的术语和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在普通语言中可能并不常见,但在法律语境中却有着特定的含义。
浅谈法律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论文
![浅谈法律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0c3d5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浅谈法律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论文浅谈法律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论文一、法律语言学及其研究对象法律语言学是法律的载体,必须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倘若向语言学方面倾斜,其研究的侧重点就是法律专业领域专业化语言的系统、规律以及运用技巧等问题。
受法律工作这一职业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就是法律语言,在法律语言的符号系统中有一整套数目可观的法律专业术语,而这些专业术语严格而又规范地应用于公、检、法、司、劳教、公证等具有不同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执法机关和单位,从而形成了法律语言系统的整体变异和个别变异。
因而,从理论上来说,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受法律工作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的社会分支以及这一分支中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
二、法律语言学的体系法律语言学的体系包括法律语言学的逻辑体系和目标体系。
法律语言学的逻辑体系是指法律语言内部的结构系统及自身价值规律;法律语言学的目标体系是指法律语言学逻辑体系所应有的价值追求,涉及到法学、社会学、逻辑学、哲学等多种学科。
三、法律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基础1.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作为一套符号系统,语言包含着三个构成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语言的组织规则。
法律语言的研究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要素进行系统研究。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
当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统一的时候,就会在其内部形成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种高度规范化的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化要求。
法律语言没有自己独立的词汇系统,也没有自己独立的语法规则,它使用的是民族共同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所不同的仅仅是在民族共同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有所改变,并且选用独特表达,从而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词语体系和独具的法律专业的风格特色。
法律语言不能脱离民族共同语,而是要将那些法律专业的词汇融入民族共同语的其他成员中一起使用。
法律语言平衡比较认知关系分析论文(共6篇)
![法律语言平衡比较认知关系分析论文(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ace8946c85ec3a86c2c532.png)
法律语言平衡比较认知关系分析论文(共6篇)第1篇:法律隐喻与法律语言的辩证关系法律是人类语言、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法律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法律现象是通过隐喻来表征的。
法律沿袭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具有一定专门性。
但法律语言与一般语言具有共同的内核,这种内核是普通民众读懂法律的保证。
这种共同内核的存在意味着对于法律语言的解读仍然以对一般语言的理解为基础,仍然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看法、意识为准则或参照。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隐喻革命”的到来,法律语言研究出现了新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或法学研究者将法律视为普通语言的近亲,将目光转向法律语言中隐喻的使用,从不同层面阐明法律隐喻的存在。
本文试图通过内省法揭示出法律隐喻与法律语言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隐喻对普通语言的创新作用“语言的使用是人类最具区别性和代表性的认知能力之一”(LynFrazier,CharlesClifton,1996),深植于人类的认知体系中。
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隐喻是语言不断派生发展的源泉。
“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
人类的思考最基本的操作是隐喻性的,语言的表意方法、概念的形成都与隐喻的运作机制相似;人类的思维过程也是隐喻式的,隐喻思维使得人类把存在的东西看作喻体去意指那不存在或无形的喻旨”(Lakoff,GandJohnson,M,1980)。
隐喻通过寻找“相似性”,实现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心理投射从而完成语言的孕育及诞生,也可以说隐喻是人们将一个已知的与外在环境相互动的身体经验投射于另一个未知身体经验的过程。
毫无疑问,隐喻已经影响、关涉到人们的思维及想象,是人们日常交流、思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人类在认识事物时,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者由于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其结果就是隐喻”(束定芳,2000)。
隐喻使语言不断创新生成新的辞令,而后人们再次利用隐喻架设实现语言的推陈出新。
基于语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法律
![基于语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9f52b80403d8ce2f006623e4.png)
结语
本 文通 过对基于语 言学角度 论显现的法律 与隐在的法律的分析
理论 探 讨
基于语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法律
王 霞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2 0 02 6
【 摘 妻】 世界各国的法律都是 以语言作为媒介表现 出来。因此, 成变法律的创造者通过语言来表达法律文件的意 义, 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法律意义和信息很可 但是, 能会被误解或者被歪曲。所以从 语言学角度 出发, 法律的表现形式会存在两种形式 就是显现的法律和隐在的法律。那么, 本文就针对基 于 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 语 法律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 关键词 】 言学角度 显现的法律 隐在的法律 语
真正立 法意 图都是十分重要 的, 不可 。 缺一
参考 文献 【】 1谢晖 . 法学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矛盾辨 思. . 【 济南: M1 山东人 民出版社 .0 2 20.
( 2). 1
三、从语言学角度论隐在的法律
从语言学 角度路隐在的法律 主要 包括开放 结构视野 中隐 在的法 律和活法视 野中隐在的法律, 下面本文就对这两种 隐在 的法律进 行浅 显 的分析 。
二 、从 语言 学角度论 显现 的法律
显现 的法律其实是与成文法相 当的。 是通过 成文法形式表现 出来 的规则和文件的堆积。从语言学角度讲. 通过语 言这个重要载体表达 出立法者真正 的法律内涵被制定 出具 有国家效力的法律 规则和法律 文件。也就是说 国家机关使用成文法 就是显现的法律具 有有效的表 现形式. 作为国家管理国民的重要法律依据 。由此可见, 显现的法律通 过成文法形式 应用到 国家体制 中,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广大 国民的权利
立法语言论文我国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初探
![立法语言论文我国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f6288d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9.png)
立法语言论文我国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初探立法语言论文:我国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初探一、引言立法语言作为法律规范的载体,其规范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立法语言的规范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立法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一)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准确、规范的立法语言能够树立法律的严肃形象,使公众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从而保障法律的权威性。
如果立法语言模糊不清、表述随意,就会削弱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降低其公信力。
(二)确保法律的准确性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必须精确地表达其意图和要求。
规范化的立法语言能够避免歧义、误解,确保法律的适用准确无误,让人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三)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清晰、简洁的立法语言有助于执法者和司法者准确理解和执行法律,减少法律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
三、我国立法语言存在的问题(一)语言模糊部分立法条文在表述上存在模糊性,导致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够明确。
例如,“适当”“合理”等词汇的使用,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给法律的执行带来困难。
(二)逻辑不严密有些法律条文在逻辑上存在漏洞或矛盾,影响了法律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比如,前后条款之间的规定相互冲突,或者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过渡。
(三)表述不简洁一些立法条文过于冗长、繁琐,增加了理解和执行的难度。
过多的修饰语和复杂的句式结构,使法律条文显得晦涩难懂。
(四)术语不统一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对于相同的概念或术语存在不同的表述,容易造成混淆。
这不仅影响了法律的系统性,也给法律的适用带来了不便。
四、影响我国立法语言规范化的因素(一)立法技术立法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立法语言的质量。
如果立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起草和审议机制,就容易导致立法语言的不规范。
(二)立法人员素质立法人员的语言素养、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立法语言的规范化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立法人员可能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或对法律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立法语言存在缺陷。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律语言浅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律语言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e9fe37580216fc700afd73.png)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律语言浅析作者:王玉娟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2年第23期摘要:社会语言学家视语言为一种社会现象,批判性地研究语言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的社会意义。
本文即是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下对法律语言这种语域变体从其语言本身的变迁及法庭会话的特殊性进行了一番分析,以期对法律语言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法律语言;法庭会话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18-01一、引言法律语言(legal language或the language of law)作为一种语域变体, 或一种行业语,有其特有的表达模式和规范。
研究法律语言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法律语言学也受到来自社会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主要探讨法律语言与社会两者间的关系以及在法庭话语中所体现出来的话轮转换特点、语体变异和权势关系等。
二、法律语言与社会语言学法律语言是指“人们在立法、司法等实践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因交际功能而形成的全民语言的变体或支脉”(陈烔,1998)。
社会语言学的大量研究表明:阶级、种族和性别差异在话语中得到反映。
因此,法律语言作为语言中的一种语域变体,受到各种社会变量影响,而另一方面,法律语言也可以反映出各种社会变量的存在。
1、法律语言的变迁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法律语言和英语或任何语种一样,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随时在变化,改进和调整的,这就是社会语言学上所称的“语言变迁(language change)”。
(1)法律语言词汇变迁普通法起源于英国,起先,法律诉讼、法律文书的起草都用的是拉丁语,后来是法语、拉丁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混合使用,再后来是英语。
拥有1500年发展史的英语,其间发生了两次与语言相关的大事件。
一次是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次是诺曼征服。
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英国人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热潮。
诺曼征服(1066)又给英语带来了法语,使得讲英语的本族人又开始热衷于模仿社会地位比他们优越的人所讲的语言。
浅析语言与法律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法律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3ec46c90508763231121267.png)
2007.11
理论新探
浅析语言与法律的关系
□
摘 要
陈
霞
(重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 400715)
语言对于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语言和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语言与法律之间的密切关系。 语言 法律 法律思维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7)-841-01
的法律评价。 法律思维本质上具有社会性, 这种社会性也只有通过语 言这个工具才能体现。这就是说, 语言是法律思维的工具。 法律是承载和发展法律文化的重要工具。法律文化与语言紧密 相联。 没有语言, 法律文化便不可能发挥它的功能; 没有语言, 法律文 化也不可能世代传承和发展。 法律文化是一个民族法律实践的总和, 而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语言。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 它与使用这 种语言的民族的社会背景、 物质基础、 社会心理、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密切相关。 人类实践是一种有计划、 有目的的活动, 而语言在其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这在法律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法律的基本价值判断需要通 过一定的方式传达, 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而语言就是法律传 达价值判断的基本手段。语言是法律的中心, 没有语言, 法律就不可 理解。语言虽然不是建构法律的唯一要素, 但毫无疑问, 法律主要是 被语言所建构的。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法律的形式要素是因为语言 具有表达与沟通的功能。符号性、意义性和交际性是语言的基本特 征, 立法者借助语言表达立场和确认价值, 并通过语言实现他与司法 者、 一般守法者之间的沟通。正是透过语言的意义性和交际性, 法律 才有可能成为立法者和守法者共同的行为守则。 在某种程度上, 法律 之治正是借助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实现的。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指 出: 语言和我们的思维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 “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 们是同一回事。 ”法律如果不想使自己变成不可理解的东西, 就必须 尽可能采用日常语言来建构自己的大厦。 语言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范围内发展的,人类透过语言成为共同 体, 同时又从共同体中发展语言。 人们相互之间的了解之所以成为可 能, 主要就是立基于语言的这种社会渊源。 语言不是把思维和客体作 为一个实体直接输送给他人, 而是传达关于思维内容和客体特征的信 息, 接受信息的人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 才能由语言形式回复 到思维和客体本身。 语言是人类相互理解的基础, 而法律又是借助语 言创设的; 法律的规范目的隐含在语言的外衣之下。 语言本身蕴涵和 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传统, 并且是思维必不可少的素材和大前提, 所 以, 特定的语言往往会决定特定的法律思维, 同时也会导致特定的伦 理, 乃至影响一个语言共同体的信仰。因此, 对法律的理解必须从理 解它的语言开始。
法律适用中的语言学研究
![法律适用中的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e4ad29af45b307e8719790.png)
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规章才能适用一般法服从
特别法 的原则 。而对于不同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
收稿 日期 :0 1O —7 2 1 一22
作者简介 : (92 , , 王郁 18一)男 河南洛 阳人 , , 事思想政 治理论课及法 律课 的教学与研究 。 讲师 从
第6 期
王郁 : 法律适用中的语 言学研究
待以及其他案件 ; 民事案件包括保险索赔 、 毁谤 、 诬
告、 商标纠纷等。他能把平常人所听不到、 看不到的
的话就会出现不合理 的结果 。如关羽的青龙刀, 在
汉语 词典 里面属 于 “ 器” 但 是 现代 走 私青 龙 刀是 武 , 不 可能按 照走私 武 器罪 来 处 理 的 , 而是 按 照走 私 文
法律 适用 有 广 义 和狭 义 之 分 。《 中国 大百 科全 书 ・ 法学 》 为 , 义 的法 律 适 用 是指 “ 家机 关及 认 广 国
其工作人员、 社会团体和公 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这种 意义 上 的法律适 用 一般 被称为 法 的实施 。而狭 ”
本身来体现的, 而是通过规定法律 的文本或文字来
体 现 出来 。
法院又该如何执行?“ 目前在裁判文书 中遇到 的比 较严重 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律语 言过度通俗化 。李青 山说 , ”
例如在立法 中, 根据《 立法法》 第八十三条 的规 定, 同一立法机关 制定 的法律、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
“ 裁判文书不同于普法教育 , 就应该严肃和专业” 。 法律语言 目 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 已经被学者们所 关注。“ 法律语 言” 也被作为一 门学科融入 了学术
7 7
界 。法律语言学的魅力在于司法实践 。美国语言学 家 R grh y 18 年至 1 9 年, oeS u 从 90 9 0 作为证人在美 国 1 个州出庭 3 次 , 7 5 为两百多个案件的律师 提供 语言学知识的咨询 , 中刑事案件包括贿赂、 其 敲诈 、 自 、 首 恐吓 、 纵火 、 伪证、 洗钱 、 非法物品买卖 、 儿童虐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928f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d.png)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法医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旨在通过对尸体和物证的研究来解决法律问题。
然而,法医学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解剖和物理学方面,还包括对相关证据的语言学分析。
这就是法医学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它通过分析被告人的话语、证词、笔迹等来提供法庭上的重要证据。
一、语言学分析在法医学中的意义在现代法庭上,语言学分析已经成为犯罪调查和司法判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被告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分析,法医学语言学能够在刑事案件调查中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首先,语言分析可以用来判断被告人是否在作伪证。
通过对证人与被告人的口供之间的对比分析,法医学语言学可以揭示出其中的逻辑矛盾、语法错误、词汇选择不当等证言“瑕疵”,从而辅助法庭判断证人是否在故意提供虚假信息。
其次,语言学分析也可以用来揭示因违法活动而产生的编码。
当涉及到犯罪活动时,犯罪者有时会使用特殊的语言编码来隐瞒真相、逃避追踪。
通过对这些编码的解析和破译,法医学语言学可以帮助警方快速侦破案件,抓获罪犯。
最后,法医学语言学研究还可以揭示出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和潜在动机。
通过对被告人在文字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个人特征、情感状态和可能的犯罪动机。
这对于法庭评估被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潜在危险性非常重要。
二、法医学语言学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在对法庭证词和案卷文件进行语言学分析时,法医学语言学常常采用多种工具和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文本分析。
通过对被告人的口供、笔记、信件等文字材料进行频率统计、词汇分析、语义分析和语法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被告人的写作风格、常用词汇和语法习惯。
这些信息有助于建立被告人的语言模式和个体特征。
此外,语音分析也是法医学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对被告人声音的频谱分析、声调、韵律和语速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言声的一些特征。
这些声音特征可以用于确定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段,甚至可能提供额外的线索,比如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最后,笔记和签名的分析也是法医学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f65a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c.png)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通过法医学鉴定来解决刑事和民事法律问题。
而在法医学中,语言分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法医学语言学研究着重于通过语言的分析来揭示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的真实动机和行为,从而为司法判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法医学语言学的定义与背景法医学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原理与方法,通过对语言文本的分析,研究刑事案件中的文字证据以及与案件相关的口头陈述,揭示案件事实并辅助司法判决的学科。
它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
法医学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语音、语义、语用等多个层面。
二、法医学语言学的分析工具与方法在法医学语言学的研究中,研究者运用了多种分析工具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包括语音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
通过对语音特征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推断出讲话者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地域背景等。
语义分析则关注词汇和句法结构,以确定句子的意义和讲话者的表达意图。
而语用分析则通过研究讲话者的言语行为,揭示其意图和目的。
三、法医学语言学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法医学语言学在刑事侦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语言文本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其心理状态、言行举止以及与案件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谋杀案件中,通过对嫌疑人的口供和文字留言的语言学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否存在杀人动机,进而为刑事侦查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法医学语言学在证人证词分析中的应用在证人证词分析中,法医学语言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证人口述陈述和书面陈述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判断证人的诚信度、记忆力以及证词的可信度。
这对于法庭判决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减少不实证词对案件判决的干扰,提高司法公正性。
五、法医学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法医学语言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语言的变异性和多样性使得分析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
其次,技术手段的限制也制约了法医学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eaa9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5.png)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语言学研究法医学作为司法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与法律相关的医学知识,包括法医学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
其中,法医学语言学作为法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犯罪案件中的语言证据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语言学在法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法医学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法医学语言学是犯罪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和分析犯罪案件中的语言现象,揭示嫌疑人或被害人的真实意图和内心活动,为犯罪案件的司法定性、定责和定罪提供科学依据。
法医学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修辞学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分析法律案件中的语言问题。
二、法医学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法医学语言学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语言证据的分析和鉴定。
1. 声纹比对方法:通过比对犯罪嫌疑人的声纹与现场录音中的语音特征,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的声音,从而判断嫌疑人是否说谎或是否存在犯罪动机。
2. 语法分析方法: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口语表达进行语法分析,揭示其潜在的心理状态和态度,帮助法医学专家判断其是否存在犯罪动机或犯罪倾向。
3. 修辞分析方法: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的言语进行修辞分析,揭示其隐藏的意图和真实意义,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4. 语义分析方法: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的言语进行语义分析,分析其中的潜在含义和暗示,从而揭示事件的真相。
三、法医学语言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法医学语言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于犯罪案件的侦查、审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通过对语言证据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为案件的定性、定责和定罪提供科学依据。
1. 语音鉴定:利用法医学语言学的声纹分析方法,可以对犯罪现场的录音进行比对鉴定,判定是否存在某一特定人的语音,从而帮助判断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2. 言语分析: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语言进行分析,法医学语言学可以揭示出嫌疑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状态和虚假陈述的迹象,进而辅助司法人员对案件进行评估和判断。
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e286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f.png)
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之一,认识到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的重要性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了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包括语言学分析在罪案分析、虚假陈述检测、威胁刑事诉讼中的应用等。
文章还探索了目前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语言学,法医学,证据分析,罪案分析,虚假陈述检测,威胁刑事诉讼引言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法医学领域中,对语言的研究和分析尤为重要。
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可以协助刑事调查人员发现嫌疑人之间的关联,还可以检测虚假陈述等。
本文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综述语言学在法医学证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探索目前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语言学在罪案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罪案分析是法医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刑事调查人员破解复杂的犯罪案件。
而语言学在罪案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言样本的比对与分析方面。
首先,语言样本的比对是刑事调查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对嫌疑人的语言样本与现场留下的嫌疑人口语的比对,可以判断嫌疑人是否为该场所的目击者或参与者。
Laybourne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嫌疑人之间的语言样本在语言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词汇使用、语法结构等。
利用这些差异,可以将嫌疑人进行排除或者确认是案件的参与者,提高破案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对嫌疑人的语言样本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语言使用是与其内心状态和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的。
通过对嫌疑人语言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其是否具有攻击性、涉及受害者的情感关系、表达的逻辑思维方式等。
这些信息对于刑事调查人员在案件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语言学在罪案分析中的应用还可以揭示犯罪团伙之间的关联。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之间的通信内容和风格进行语言学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犯罪团伙成员和他们之间的联系。
法医学中的语言学分析技术
![法医学中的语言学分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0cddc8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0.png)
法医学中的语言学分析技术法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了法律、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在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司法鉴定中,语言学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
这一技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法医学家提供关键证据,辅助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判决。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分析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犯罪侦查和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性。
一、口语表达分析技术在犯罪案件中,嫌疑人的口语表达往往能提供重要线索。
对口语表达的分析可以揭示嫌疑人的心理状态、言行一致性以及身份特征等信息。
一方面,通过研究被害人和嫌疑人的对话内容和语言特点,法医学家可以揭示案件的动机和犯罪行为的心理背景。
此外,对于口述证词的分析也可以辅助判断证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找出其可能的破绽。
二、书面文字分析技术书面文字是案件中重要的物证之一,对于其真实性和起草者的身份鉴定具有重大意义。
而语言学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语义、语法和用词特点等进行研究,为案件的侦查和司法鉴定提供依据。
例如,在司法行为和合同文件中,通过分析文本的措辞和用语,法医学家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合同纠纷、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等问题。
三、语音分析技术语音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语调、音频特征以及语速节奏等进行分析,辅助判断个体身份和情感状态的技术。
在法医学中,语音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话录音、声音鉴定和语音比对等方面。
通过语音特征的匹配和对比,法医学家可以确认涉案人员的身份,确定其语音特点是否一致,辅助刑事犯罪的侦破。
四、脑电波分析技术脑电波分析技术是利用脑电波信号进行心理状态和情感倾向性分析的技术。
在案件中,研究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脑电波信号可以揭示人们的认知过程、注意力分配以及情绪状态等。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辨识受害人是否存在记忆误差、对案件细节的记忆是否准确等问题。
通过以上几种语言学分析技术的应用,法医学在犯罪侦查和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是,也要注意其在实践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隐私权问题以及结果解读的主观性等。
法律领域中的语言分析方法
![法律领域中的语言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7538c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5.png)
法律领域中的语言分析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领域中的语言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法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专业的语言,而法律领域的语言分析方法则是指对于法律文件、法律条款、法规等相关文献中的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文件,还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重要依据,从而让司法实践更加公正、合法、有序。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法律领域中的语言分析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分析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法律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以及相关的语言规范。
通常情况下,法律文件都是在严谨的语言环境中编写,因此需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来对其中的法律术语、语言规范、词汇等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法律文献。
在文献分析法方面,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对不同的文献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法律文件在语言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
比如,在分析一份判决书时,应该重点关注其中的事实、证据及法律条款等,而在分析一份法律条款时,则应重点关注其中的法律术语、语言规范等。
2.注重对文献的理解与解读:只有对文献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才能够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因此,在使用文献分析法时要注重对法律文件的全面理解和正确的解读。
二、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指对法律文件中每个单词和词组的含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获取其真正的含义和所代表的意义。
在实际的法律适用中,某一单词或词组的含义十分重要,有时候就可以直接决定一份文书的判决结果。
因此,对文献中的每个单词和词组都进行深入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语义分析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单词的多义性分析:在进行语义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每个单词的多义性。
有些单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在进行分析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
2.关注词法规则的运用:词法规则是语义分析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文件中各个词汇的构成规律和使用规范。
法医学中的语言学分析技术
![法医学中的语言学分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15d02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a.png)
法医学中的语言学分析技术在法医学领域中,语言学分析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用于研究和解读被告人的口述陈述、书面文件以及其他语言表达形式。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得被告人的心理状态、思维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真相线索。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中常用的语言学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犯罪侦查和司法程序中的应用。
第一节:语言学分析技术的概述法医学中的语言学分析技术是通过对语言材料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信息和线索。
这些语言材料可以是被告人的口头陈述、嫌疑人的书面供词、目击证人的口述描述,甚至是电子通信、社交媒体留言等。
通过语言学分析技术,法医专家可以了解语言的结构、词汇、句法以及说话人的应用习惯和心理状态。
第二节:语言学分析技术的应用2.1 言语分析言语分析是研究个体口头表达的一种分析方式。
通过对被告人在侦讯中的口头陈述进行语言学的分析,可以了解被告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以及可能的虚假陈述。
法医学专家会关注被告人的语速、语调、停顿、插入语等因素,用以推断其是否在撒谎或者有其他隐藏的动机。
2.2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研究书面表达的一种分析方式。
被告人的书面供词、电子邮件、短信等都可以作为文本进行分析。
法医学专家会关注文本的结构、语法、词汇选择等因素,进一步了解被告人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以及可能存在的隐含信息。
2.3 语言风格分析语言风格分析是研究个体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和特点化的一种分析方式。
通过对被告人或嫌疑人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个人特征、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
语言风格包括词汇选择、句法结构、语气抑扬、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语言学分析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3.1 虚假陈述的识别通过对嫌疑人口供的语言学分析,可以识别虚假陈述。
虚假陈述往往会在语法、逻辑、词汇选择等方面出现矛盾和漏洞。
法医学专家可以通过这些矛盾和漏洞来辨别是否存在虚假陈述,并提供证据支持。
3.2 证人口供的可信度评估证人口供在犯罪侦查和司法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同证人的可信度存在差异。
法学中的法律语言学研究
![法学中的法律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beca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e.png)
法学中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内部包含了大量的法律术语和特殊的表达方式。
因此,对法学中的法律语言进行研究,可以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法学中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并讨论其对法学发展的意义。
一、法律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法律语言学是语言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法律语言的特点、结构和使用规律。
与一般语言学不同,法律语言学更关注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研究内容包括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法律术语的定义和使用等。
二、法律语言学在法学领域中的应用1. 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在法学教育中,对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对法律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研究法律语言的特点和结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文本中的法律概念和逻辑关系,从而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
2. 促进法律文书的规范化法律文书是法律实践中重要的表达工具,其规范化对于法律的适用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语言学研究可以帮助制定和完善法律文书的语言规范,提高法律文书的准确性和明确性,减少法律争议的发生。
3. 加强法律翻译和审查工作法律翻译和审查是法律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跨国交流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而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能够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提高法律翻译和审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翻译和审查中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和歧义。
三、法律语言学的挑战和发展1. 对法律术语的研究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法律术语的准确定义和使用规范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法律语言的简化和通俗化随着法律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如何简化和通俗化法律语言,使其更加易懂易用,成为法律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 法律语言的跨文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法律交流和合作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
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
![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3e8e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3.png)
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红婴摘要:学术界对法律语言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现有的研究著作多是指立法和司法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我们认为,为了给法律语言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定义,首先应该从其现有的层面入手,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演变,然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法律语言范畴一.关于法律语言的概念学术界对法律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现有的研究著作多是指立法和司法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我们认为,为了给法律语言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定义,首先应该从其现有的层面入手,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演变,然后得出结论。
立法语言、执法语言、司法语言当然是客观的语言现象,但不是法律语言的全部,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立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信息的载体,具有广泛的制约性和规范性,文体稳定。
相比之下,执法司法语言实际使用的语境较小,使用者的个人风格突出。
这两个层面的词语的使用规范和表达方式有相当多的区别。
不可忽视的是,除了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的全方位学习是孕育法律主体、形成法律表达习惯的重要阶段。
它为立法、执法和司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必要营养,如专业术语、句法、规则和基本文体。
没有法学研究中积累的语言基础,在立法、执法、司法中运用语言是不可想象的。
基于此,我们可以将法律语言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的法律语言是指立法语言,是法律规范性文件中使用的语言。
简而言之,成文法的语言。
广义的法律语言包括立法语言、执法司法语言、法学理论语言,是法律职业主要成员所使用的全部语言。
简而言之,法律、法理学和法律实践中使用的语言。
法律语言学从广义上研究法律语言。
因此,法律语言可以定义为一种表意系统,贯穿于法律的制定、研究和运用之中。
通俗地说,就是写作、操作、学习法律时使用的语言。
二.法律语言与法学语言由上述法律语言的概念界定,延伸出一个需要特别进行阐述的问题——法律语言与法学语言的关系。
“法律”一词涵义的繁复性决定了它多义项的特征,因而还需以这个词的词义为出发点来缕清脉络:法学法律法律成文法法规规章成文法即规范性法律文件,因其效力层级而有严格的涵义区分。
论法律语论法律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下)的应用
![论法律语论法律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7e31006e009581b6ad9eb94.png)
论法律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下)二、证据法学领域内语言混乱的原因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语词使用的混乱既能反映出概念的模糊,也会进而导致概念的模糊,二者具有互为因果的效应。
而且,法学研究中的语言混乱还会导致法律实践中的语言混乱。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语词进行清理,以便达成语言的统一和规范。
要实现这个目标,学者之间的共识和共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人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妥协,或者放弃自己的“偏爱”,或者放弃自己的“发明”。
不过,分析并明确在证据法学领域内造成语词使用混乱的原因,对于人们达成共识并形成共力是很有裨益的。
下面,笔者就从法律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三对矛盾入手进行分析。
(一)法律语言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矛盾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法律语言应该具有精确性,以便社会成员明确地知晓法律的规定。
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语言的精确性程度标志着立法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
然而,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而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法律规定要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持续的生命力,其语词又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约翰·吉本斯教授指出:“因为这些(法律)文件是如此具有影响力,所以他们在措辞上的准确无误十分重要。
如果它们的措辞过于严格,它们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施加一些不适当的、不必要的限制。
如果它们在措辞上过于宽松,则又可能会让一些令人生厌的行为获得认可或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后果。
根据巴提亚(Bhatia,1994),精确(precision)是法律文件的独有特征得以形成的驱动力量。
精确不一定就意味着极度清晰——它也可能包括采用适当程度的模糊性或灵活性。
”[1]由此可见,法律语言既有精确性的一面,又有模糊性的一面。
一般来说,法律语言的主要含义应该相对明晰,而边缘含义则可以相对模糊,或者在较为抽象的层面上相对明晰而在较为具体的层面上相对模糊。
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中做出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
![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64de9bb84ae45c3a358c62.png)
作者: 周生辉
作者机构: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出版物刊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17-1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4期
主题词: 语言证据 法律语言学 言辞证据
摘要:作为现代法律语言学研究内容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在语言证据方面的研究正在日益成熟。
语言证据的内容具有多重性内涵的特征。
因此,就这个概念而言,所谓的法律语言学应当是对其语言证据内涵研究的一种形式。
而语言证据对于法律语言学研究又进行了限定性要求,使得语言证据概念中的法律语言学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本文正是针对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的研究。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语料库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的构建设想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语料库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的构建设想](https://img.taocdn.com/s3/m/dba0f8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1.png)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语料库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的构建设想在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语料库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的构建设想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料库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构建方法。
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的特点和需求,以及语料库的定义和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法律语言学专用语料库的设想,并展示了其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前景。
1. 引言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在法律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法律语言的特点、法律条文的解释以及法律专业的翻译和教学等问题,需要一个可靠、全面的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
目前,法律语言学研究往往依赖于经典文献和案例分析,但这种方法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
因此,构建一个法律语言学专用语料库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2. 语料库的定义和功能语料库是指收集、存储和分析大量实际语言材料的系统化工具。
它可以包括不同的语言类型和文体,可以涵盖多个领域的语言使用情况。
语料库的主要功能包括语言研究、教学和翻译等,通过对语言实际使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3. 法律语言的特点和需求法律语言具有严谨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体系,对准确性和一致性要求极高。
在法律翻译和教学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的法律文本和相关案例,以确保专业术语和句法结构的正确使用。
因此,构建一个以法律语料为基础的语料库对于法律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构建法律语言学专用语料库的设想为了构建一个法律语言学专用的语料库,首先需要确定语料库的目标和范围。
可以选择从法律案例、法律文件和法律论文等多个来源收集语料,以保证语料库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数据采集和整理系统,以保证语料库的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最后,通过专门的语言处理软件和统计分析工具,对语料库进行搜索和统计,以得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5. 法律语言学专用语料库的应用前景构建一个法律语言学专用语料库可以为法律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9年1月JAN. 2009第20卷第1期VOL.20 NO.1法律语言学从应用的角度讲其实就是一门关于语言证据的学问。
语言证据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核心,亦是其重要的分支之一,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然而,由于法律体系的差异,语言证据的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亦甚少,一些相关基本问题存在理解偏差。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和审判模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引进语言证据概念对完善我国司法实践,转变审判模式和追求语言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语言-程序-证据”三分模式国外法律语言学从无到有,并作为一门学科确立以来,学者们对其研究对象从各自角度做了不少的具体列举和论述,其中都对法庭上语言证据的使用(The use of linguisticevidence in court)单列①。
这样的列举具体详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上下位关系不清及类别缺失等问题。
虽然有诸如法庭语言、法官语言、警察语言、律师语言等等法律属性的路径,但是由法律语言学自身属性的分类确属罕见。
Stygall (1994)在其著作《审判语言》(TrialLanguage)中采用了“三分法”:法律语言本身的研究(language as object)、程序中的法律语言研究(language asprocess)和作为工具的法律语言研究(language asinstrument),将法律语言的表现形式用大类框定,做了很好的初步尝试[2]。
目前,一种新的“三分法”更清晰地从法律语言学自身属性角度归类了法律语言的表现形式,明晰了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上下位关系,框定了语言证据地位。
这就是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刘蔚铭(西北政法大学・西安・710063)内容提要:语言证据是国外法律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与研究领域,其范畴涵盖许多研究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语言学其实就是对语言证据的研究,而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自身已形成鲜明特点和理论框架。
在法律实践中,语言证据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文将围绕语言证据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将语言证据研究和我国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探讨语言证据在应用中所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语言证据;法律语言学;言辞证据;专家证人;鉴定人中图分类号:D9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9)01-0068-05“语言-程序-证据”三分模式②。
此“三分模式”中的“语言”分类是指“法律文本语言”(The language of the legal texts),焦点集中在书面法律文件的可理解性上,例如,正在进行的法律语言改革——法律语言简明化即是。
法律语言简明化对司法体系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Tiersma是其典型代表人物。
所谓“程序”分类是指“法律程序语言”(The language of legal processes),主要涉及交叉询问、举证、法官最后陈词、向陪审团说明先例、警察告诫、警察交谈、面谈技巧、法庭讯问过程、警察询问、以及律师与证人的语言策略等方面的语言问题。
法律语言学家的研究范围涵盖整个司法程序中的语言问题,焦点集中在警察语言上,如对证人和犯罪嫌疑人的询问和讯问语言问题。
所谓“证据”分类是指“语言证据的提供”(The pro-vision of linguistic evidence),有两方面的路径:一是语言学家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二是相关案件所涉及的主要语言问题,如商标争议、语言能力、法律语音学、意义争议、作者归属、剽窃案件和难民庇护寻求者等。
前路径会涉及到法律体系与制度问题,后路径会涉及语言证据研究领域的研究范畴问题。
Rodger Shuy是此领域里的典型代表人物。
“语言-程序-证据” 三分模式明晰了法律语言学属性下的分类问题,理清了其上下位关系,对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深化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重要的是,此“三分模式”框定了语言证据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地位,明确了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有利于从法律语言表象研究到法律语言应用研究的转向。
.9—),男,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CAFL);研究方向:法律语言学(语言证据)、中外法律语言学对比研究、法律翻译。
2009年第1期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考虑到法律语言学的性质,由此推论,语言证据是国外法律语言学的立足之本。
在法律语言学从无到有以及从慢到快的发展过程中,语言证据始终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IAFL就曾如此狭义界定:Narrowly defined, this means lin-guistic evidence in court (authorship attribution, disputed con-fession etc.) …(狭义上讲,即指法庭语言证据 [作者归属,有争议的供述等])[3]。
Diana Eades指出,语言与法律在狭义上即指the use of linguistic analysis as expert evidence in court(法庭上作为专家证据的语言分析)[4]。
此外,John Gibbons在其关于语言证据的专论中亦持有同样观点[5]。
目前在英国,法庭上对语言证据的使用和语言学家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数量自过去15年来急剧增长,语言证据成为一个急剧扩张的研究与应用领域[6]。
在美国,语言学家作为专家证人出庭的频率持续增长,涉及语言证据的案件也越来越多,语言证据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
二、语言证据及其研究范畴语言证据是英美法系国家广泛应用的一个涉及语言因素的重要证据概念。
由于特定的法律语境衍生了特定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特点,有关语言证据基本理论的研究文献少于具体应用研究的文献[8]。
在相关文献中,John Gibbon以“语言证据”为题专论,探讨了诸如语言证据的分类、职业操守、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可采性以及语言证据的表现形式和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9]。
随后,Coulthard和Johnson的《法律语言学导论:证据中的语言》(An Introduction toForensic Linguistics: Language in Evidence)确属难得的语言证据经典著作,也是一部重点法律语言学教科书。
RogerShuy和Annabelle Mooney都给与了很高的评价[10]。
此外,Tiersma和Solan合著的论文《作为证人的语言学家:美国法庭上的法律语言学》(The Linguist on the Witness Stand:Forensic Linguistics in American Courts)是一篇颇具参考价值的有关语言证据的论文。
该文通过有追踪价值的案例探讨了语言证据产生的法律背景,回答了何种语言证据更易于为法官接受以及法官何时易于接受语言学家作为专家证人等问题[11]。
根据上述专家论述和语言证据的适用范围,语言证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此外,根据司法活动的特点,广义的司法活动包括大部分执法活动,而狭义的司法活动则仅指法院的审判活动[12]。
鉴此,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审视语言证据,可以发现有些语言证据主要应用于案件调查,而有些语言证据则作为定案依据主要应用于诉讼法庭。
在实践中,这两大适用范围的语言证据可以由语言学家提供,也可以由警方或法官自己分析。
Gibbons认为,从狭义上讲,语言证据是语言学家在法庭上完成的工作[13]。
此概念涉及“地点”和“角色”两个因素,即狭义的语言证据应用于法庭;语言证据的提供者为语言学家。
在广义的司法实践中,这两个因素通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Gibbons本人就曾经为警方提供证据,帮助警方排除某人书写威胁信的嫌疑,而由语言学家或相关专家提供的欺骗性话语分析经常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
因此,语言证据的广义和狭义之分构成了对语言证据有两种理解。
广义下的语言证据具有非诉讼的性质,狭义下的语言证据则具有诉讼性质。
如此以来,从语言证据的应用目的分析,语言证据就有了非诉讼语言证据和诉讼语言证据之分。
这两大类语言证据在广义的司法实践中由语言学家或非语言学家提供,用以证明由语言所反映的事实分析结果,只是两者的目的不同。
前者应用于非诉讼(案件侦破等)目的,而后者应用于法庭诉讼之目的,而且一旦被采纳就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所有这些特征汇集了语言证据的特点,勾画出了语言证据的基本框架,由此,语言证据的分类与相互关系就可清晰可辨:以上结构图表明,语言证据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之下,适用范围有法庭之外和法庭之内之分,即其目的有非诉讼和和诉讼之分。
“非诉讼”的语言证据为涉及语言因素的案件调查提供帮助,而“诉讼”语言证据则应用于庭审。
至此,以上分解图从广义与狭义清晰地揭示了语言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别特征。
如此一来,广义的语言证据概念清晰可辨,而严格意义上的狭义语言证据是:以诉讼为目的,应用于法庭上的,由接受当事人聘请的语言学家对语言证据资料做出分析,并作为专家证人当庭提供的或作为专家意见书向法庭提交的,作为定案依据的专家证言或专家意见。
这样的语言证据是实质意义上的语言证据。
国外法律语言学所涉及的语言证据主要就是这样的证据。
语言证据因其特定性质具有较稳定研究范畴。
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由此而具有鲜明特点,即其研究目的明确化,研究方法具体化和研究结果证据化。
Coulthard指出,法律语言学家常常应邀出庭回答法庭的两个提问:某特定的文本是何意思(What does a given text‘say’);这个特定文本的作者是谁(Who is its author)。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语言学家会应用描述语言学不同分支的技能和知识,如语音学、音位学、语型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与文本分析。
此例说明,语言证据研究范畴主要涉及两类问题:一是话语与文本的意义分析(discourse andtext analysis);二是作者归属(authorship attribution)[14]。
在诸多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分类中都列举了这两类问题,只不过条理性较差,逻辑关联性不强。
此外,上述亦表明语言证据的研究范畴具有以下特点:研究路径的限定性和语言学层语言证据非诉讼语言证据 诉讼语言证据 (法庭之外) (法庭之内)语言学家证据 非语言学家证据 语言学家证据 非语言学家证据总第20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面的多样性。
Gibbons曾提出和上述思路非常相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