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用航空器的航线防腐措施 - 一、涂润滑剂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用航空器的航线防腐措施
文 / 鲜雪强(机务部)
随着民用航空器使用时间的增加,腐蚀部位越来越多,腐蚀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时就应该采取有效的腐蚀控制手段。
在民用航空器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改善或消除航空器的腐蚀环境是航空器腐蚀预防与控制的关键,也是降低航空器维修费用的重要方面。
各航空公司应根据航空器机型的使用环境和运营情况以及维护经验,制定相应的防腐计划。
因此,日常的民用航空器航线防腐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涂润滑剂和防腐剂
1、涂润滑剂
在某些接头处,受磨损表面,轴承,操纵钢索等处涂润滑油是防腐和防磨损的必要措施。
在高压冲洗或蒸汽清洗后,必须重涂润滑油。
在航空器的维护中,施加新的润滑脂取代原来的润滑脂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原来的润滑脂可能已变干,降低了润滑作用。
航空器的操纵钢索用碳钢丝制成,使用油脂来防止其磨损和腐蚀。
如果油脂被冲掉或擦掉,水份进入内部,就会产生腐蚀。
因此,应及时对钢索涂刷润滑油。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用带有油脂清除剂的布擦试操纵钢索,否则会清除掉润滑油。
对于不锈钢钢索,不推荐使用润滑油润滑。
试验表明,即使涂上润滑油,不锈钢仍存在磨损掉的颗粒。
建议用干净布擦试不锈钢钢索。
这里还要再次指出,在使用润滑油的部位,不能涂防腐剂。
2、涂防腐剂
在航空器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对于腐蚀环境严重的部位,例如,客舱地板,起落架舱,客、货舱门等部位,应根据防腐剂的实际状态,重涂防腐剂。
对经常运输海鲜的航空器,要适当缩短重涂防腐剂的周期。
在航空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如果发现构件之间的密封胶产生损伤或填平腻子与基体金属脱胶产生缝隙,应及时修复。
如果在航线上,不具备修复密封胶的条件,应涂防腐剂,避免产生缝隙腐蚀或减缓腐蚀。
在航线上,控制或减缓缝隙腐蚀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防腐蚀。
它能排除水份,并阻止水份再进入缝隙中。
如果构件之间的密封胶产生损伤后,不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缝隙内会积存污物,它的吸潮性极强;另外,污物中通常含有大量氯离子(Cl-),
)等,非常容易使缝隙内产生缝隙腐蚀或其他类型的腐蚀。
硫酸根离子(SO−2
4
在航空器的航线维护中,如果发现紧固件头部的涂层破裂,或形成黑圈、尾迹等。
为阻止或减缓紧固件或紧固件孔的腐蚀,应及时涂防腐剂;如果发现其他部位产生轻微腐蚀,当时不具备清除腐蚀产物并恢复涂层的条件,则应涂防腐剂减缓腐蚀速度。
如果发现涂层龟裂或脱落,也可以涂防腐剂作为一种临时性维护措施。
二、疏通排水通道
在航空器的使用过程中,通水孔(图1)和排水活门(图2)可能被密封剂和其他污物阻塞,会造成货舱底部结构局部大量积水,形成严重的腐蚀环境。
(a) 结构件之间的通水孔 (b) 桁条上的通水孔
图1 结构上的通水孔
(a) 排水孔 (b) 排水活门
图2 排水孔与排水活门
因此,要定期检查排水通道和排水活门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因为橡胶舌形活门易损坏,对于装这种排水活门的航空器更应注意检查。
注意,桁条端头缝隙可能是用于排水的,这种排水通道在可能做到的情况下也要注意疏通。
三、清除微生物沉积物及控制微生物繁殖
1、检查油箱内微生物情况
燃油箱内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可以用Boron石油公司制造的V8P482微生物监测装置进行检测。
这种装置有两个瓶子。
使用注射器取一些燃油样品放进每个瓶子,一个瓶子中放入刹菌剂,另一个瓶子内不放刹菌剂。
48小时内,如果燃油被污染,则燃油会改变颜色。
当进入燃油内时,如果发现油箱水平面和管路表面呈现出褐色或黑色的沉积物,这说明燃油已产生了污染。
推荐每5000小时,采用蒸气法清洗一次燃油箱,并用放大镜检查一次是否存在微生物腐蚀。
当发现燃油被微生物污染后,应尽快清除被污染的燃油,否则,会使油箱发生腐蚀的可能性提高。
2、清除微生物沉积物
一般可使用尼龙刷子、海棉和清洁的温水将微生物沉淀物擦洗掉。
(1)打开或卸下油箱排放活门,将燃油从油箱中排放出去;
(2)清洗油箱,但不能使用清洁剂,因为这会促使微生物的繁殖。
清洗过程中,应排气通风,以促使油箱干燥;
(3)应确保所有的通水孔和排放管已清除掉松散的微生物菌块或其他外来异物;
(4)检查油箱是否全部清除了松散的微生物菌块,并擦掉残留的物质;
(5)清洗操作之后,应使用吸尘器彻底地吸掉或刷掉所有的残留外来物;
(6)清除掉微生物菌块之后,如果油箱产生腐蚀,应清除腐蚀产物,然后喷涂漆层。
3、控制微生物繁殖
结构油箱内的微生物(霉菌)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会在油水分离面处大量繁殖。
霉菌的分泌物是一种酸性物质。
这种霉菌分泌物能够破坏和穿透铝合金油箱结构的密封胶和保护层,从而腐蚀铝合金结构。
随着油箱底部含微生物沉淀水溶液滞留时间的增长,这种沉淀液的腐蚀性也相应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箱会产生具有点状腐蚀特征的微生物腐蚀(图3);并使燃油管路、接头、活门座以及油滤等遭到严重破坏,还可能阻塞管路。
图3 结构油箱内的微生物腐蚀
为防止微生物腐蚀,除确保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油箱排水畅通,每日排放积水外,还应在燃油储罐或直接在航空器燃油箱中加入杀菌剂。
这将会减缓霉菌的繁殖。
(一)刹菌剂的用量
发动机制造厂商认可的处理航空燃油的Biobor JF刹菌剂浓度是:初次处理时的浓度为270ppm(百万分之270),以后的刹菌处理浓度为135~150ppm。
如果燃油的检测分析表明,燃油被霉菌污染,应将刹菌剂浓度再增加到270ppm。
当刹菌剂浓度为270ppm时,Biobor JF 刹菌剂用量(以盎司为单位)为燃油量(以磅为单位)乘以0.004;当刹菌剂浓度为135ppm 时,Biobor JF刹菌剂用量为上述用量的一半。
(二)刹菌剂的施加时间间隔
刹菌剂的施加周期对于不同航空公司是不相同的。
这取决于航空器的使用环境以及储油罐的所在地理环境。
潮湿的环境条件会为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条件。
有的维护手册中推荐:在初次刹菌处理后的一个月,进行第二次刹菌处理。
以后的施加时间间隔和刹菌剂浓度要根据油样分析结果,即燃油污染程度确定。
为了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大量繁殖,刹菌剂Biobor JF的生产厂商建议:将燃油进行刹菌处理72小时后,再添加没有刹菌处理过的燃油。
这个时间要求,通常只有在航空器检修时,才能得到满足。
(三)刹菌剂的施加方法
在往燃油中添加刹菌剂时,要避免由于局部刹菌剂浓度过大而导致硼酸盐沉淀。
这种沉淀物不会再溶解到燃油中,最后沉积到发动机过滤器上。
添加Biobor JF刹菌剂最好是使用计量注射器向流动的燃油中添加。
常用添加方法有如下几种:
(1)把Biobor JF刹菌剂加到加油车中,但要确保混合均匀,并要确保航空器燃油箱和所加的燃油中无水份;
(2)把航空器燃油箱至少加满一半的燃油。
先在10~20加仓燃油中混合所需量的Biobor JF刹菌剂,然后在上翼面加油口把混合液加入到油箱中,并在同一加油口处完成加油工作。
使燃油在燃油箱中循环流动,以确保Biobor JF刹菌剂与燃油混合均匀;
(3)将航空器燃油箱至少加满60%燃油,并把所需要量的Biobor JF刹菌剂直接加到燃油箱中。
注意,在把未经稀释的Biobor JF刹菌剂加到油箱中去以前,要确保油箱中无水份。
然后,通过上翼面加油口加满油,并启动增压泵使燃油循环流动,使燃油与刹菌剂彻底混合。
要确保在添加Biobor JF刹菌剂前,燃油箱中无水份。
4、油箱排水
通常在每次加油前,放泄油箱中的水份。
四、客、货舱的清洁维护
为有效地改善客、货舱的腐蚀环境,保持客、货舱清洁是关键。
在飞机的航后维护中,必须彻底清洁客、货舱。
对于运输水产品的飞机,航后更应及时进行彻底清洁处理。
如果不及时彻底清除客、货舱的污物,由于它们的吸潮性很强,并含有大量氯离子,很容易使飞机产生腐蚀。
在客、货舱的航后清洁维护过程中,必须做到:
(1)每次航后,彻底清洁客、货舱。
如果有污物、污水及水产品污染客、货舱,应使用抹布擦干净渗漏液和污物。
然后使用肥皂水擦洗,并用抹布擦干。
注意,不要使水渗入到地板缝隙内;
(2)每次航后,要按规定彻底清洁厨房和厕所,防止污物和污水进入到与厨房和厕所相邻的结构中,造成结构腐蚀;
(3)每次航后,要彻底清除客、货舱门槛沟槽内的污物和雨水等(图4)。
必要时,要使用肥皂水清除沟槽内的污物;
(4)对于运输水产品的飞机,货舱应有足够的通风时间(至少一小时),以便清除货舱内的腐蚀性气氛。
沟槽区域
图4 货舱门槛
五、厨房、厕所的防腐维护
在飞机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改善或清除厨房、厕所的腐蚀环境是对厨房、厕所及其基体结构件腐蚀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同样也是降低飞机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
为了改善厨房、厕所的腐蚀环境,飞机在航线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应对厨房、厕所进行及时地、彻底地和科学地清洁维护,为此应做到:
(1)制定或完善“乘务员对厨房、厕所的清洁规范”,使飞机在营运状态时,保持厨房、厕所的清洁;
(2)制定或完善“地面清洁队的清洁规范”,以便在航后对厨房、厕所进行合理地、科学地清洁维护。
结束语
从以上情况看,在民用航空器的日常航线维护过程中,及时发现腐蚀并消除腐蚀产物,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腐蚀加剧就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田秀云主编. 飞机结构维修理论与技术. 香港慧文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1999.
[2]飞机腐蚀防护与控制(CPCP).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2000.
[3] 李金桂主编. 腐蚀和腐蚀控制手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