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管道及压缩空气站施工组织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空气管道及压缩空气站施工组织方案
压缩空气管道及压缩空气站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压缩空气管道及 压缩空气站 建设单位: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宝鉴山 三、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四、工程内容:工程范围内的机电设备安装、自动化仪表安装、工艺管道安装、非标件制作及安装、空气压缩罐的安装、保 温、电缆敷设、电缆桥架安装、电控、自控设备安装、安全阀及控制阀的安装、、与熟料水泥生产线的压缩空气接口工作等。 五、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表
六、施工技术准备 我公司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根据空气压缩机及管道施工规范及验收标 准》将各专业工程施工范围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划分,根据划分原则做好材料计划,物资调拨计划、施工班组、施工 机具的施工和准备工作。 1、项目部总工程师同甲方和设计部门商定图纸会审时间,组织项目部 各专业工程师参加图纸会审,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2、各专业工程师针对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并经有关人员批准、 审核、签字。 3、各专业工程师组织施工班组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设计资料,向各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带领各施工班组到现场熟悉工 程内容和工作条件、环境。 七、劳动力准备 公司生产调度部根据本工程的劳动需是从事受压元件焊接的焊 工均应是取得相应资格的焊工施焊。 八、材料、物资准备 1、物资材料部门根据材料计划与甲方代表落实安装设备、材料到场计划,做好材料、设备到场后的验收、存放、登记、建账 管理工作。 2、计划统计部门根据材料、设备到场计划,编排各专业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实现月计划、周安排、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汇报,及时纠正, 及时通告,及时验证 第二节劳动力配置 一、劳力配置原则 1、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备实施动态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按照合理组强施工的原则,配置满足工程需求的各专业技 术工人。 2、加强项目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作业人员的积极能动性。 附表二、劳力配置及动态计划表
第三节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一、施工机械配置原则 1、选择、配备满足工程需要和状态良好的施工机械,以提高作业效率和 保证工程设备的人员安全。 2、所有使用的吊装机具和用于监测计量的器具,必须经过检定/校准, 且在有效期内。 附表三、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计划表
第四节施工综合进度 施工布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本工程为我公司重点施工项目,在施工组织、资源配备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恪守承诺,以积极地态度为业主 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运用现代化工程管理模式,借鉴历史工程施工经验,提高施工机械化和工厂化作业水平,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合理有序、节 奏协调、均衡连续, 使工程施工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三、策划先行:确定其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组成系统、使用功能等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分部、分项工程, 把握好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四、措施到位:编制有效的施工作业指导书(方案),技术、安全交底和创建适宜的施工操作环境,充分做好工程施工的各项 准备工作,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均衡连续的开展制定预案,并使确定的施工布置原则,得到参与施工的各层面人员充分理解和沟 通。 五、关注重点:合理安排各专业工种的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充分调整好作业空间和作业时间交叉使用,定期分析过程控制状 况,确定制约工程进展的关键控制重点,并为其提供必要的避让措施,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一般控制点要得到有效控制,以 保证工程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工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六、纪律保证:服从施工现场的统一指挥调度,严格执行由业主召集的工程调度会议和项目部召开的内部协调会议决议,决议 的执行单位及时反馈实施情况,确立局部服从全局的基本原则,为施工组织合理有序、节奏协调、均衡连续提供纪律保证。 七、定期考核:定期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达到以动态控制的目的,及时检查阶段性指标完成情况与总体目标要求 的符合性,为实施控制输入相关信息,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 八、综合进度计划网络图(见附件)。 第五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一、布置及管理原则 1、根据招标工程范围的工程量,经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各工 序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合理的利用施工现场空间 2、为保证各施工单位或各专业之间的合理交叉作业,充分发挥施工平面 布置图对施工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必要时,应制定适用的管理制度。 3、施工总平面布置按不同的施工阶段实行动态管理,需进行必要调整时, 应事先向工程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并得到明确答 复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三章施工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压缩空气管道及压缩空气站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压缩空气管道及 压缩空气站 建设单位: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宝鉴山 三、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四、工程内容:工程范围内的机电设备安装、自动化仪表安装、工艺管道安装、非标件制作及安装、空气压缩罐的安装、保 温、电缆敷设、电缆桥架安装、电控、自控设备安装、安全阀及控制阀的安装、、与熟料水泥生产线的压缩空气接口工作等。 五、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表
六、施工技术准备 我公司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根据空气压缩机及管道施工规范及验收标 准》将各专业工程施工范围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划分,根据划分原则做好材料计划,物资调拨计划、施工班组、施工 机具的施工和准备工作。 1、项目部总工程师同甲方和设计部门商定图纸会审时间,组织项目部 各专业工程师参加图纸会审,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2、各专业工程师针对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并经有关人员批准、 审核、签字。 3、各专业工程师组织施工班组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设计资料,向各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带领各施工班组到现场熟悉工 程内容和工作条件、环境。 七、劳动力准备 公司生产调度部根据本工程的劳动需是从事受压元件焊接的焊 工均应是取得相应资格的焊工施焊。 八、材料、物资准备 1、物资材料部门根据材料计划与甲方代表落实安装设备、材料到场计划,做好材料、设备到场后的验收、存放、登记、建账 管理工作。 2、计划统计部门根据材料、设备到场计划,编排各专业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实现月计划、周安排、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汇报,及时纠正, 及时通告,及时验证 第二节劳动力配置 一、劳力配置原则 1、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备实施动态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按照合理组强施工的原则,配置满足工程需求的各专业技 术工人。 2、加强项目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作业人员的积极能动性。 附表二、劳力配置及动态计划表
第三节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一、施工机械配置原则 1、选择、配备满足工程需要和状态良好的施工机械,以提高作业效率和 保证工程设备的人员安全。 2、所有使用的吊装机具和用于监测计量的器具,必须经过检定/校准, 且在有效期内。 附表三、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计划表
第四节施工综合进度 施工布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本工程为我公司重点施工项目,在施工组织、资源配备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恪守承诺,以积极地态度为业主 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运用现代化工程管理模式,借鉴历史工程施工经验,提高施工机械化和工厂化作业水平,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合理有序、节 奏协调、均衡连续, 使工程施工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三、策划先行:确定其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组成系统、使用功能等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分部、分项工程, 把握好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四、措施到位:编制有效的施工作业指导书(方案),技术、安全交底和创建适宜的施工操作环境,充分做好工程施工的各项 准备工作,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均衡连续的开展制定预案,并使确定的施工布置原则,得到参与施工的各层面人员充分理解和沟 通。 五、关注重点:合理安排各专业工种的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充分调整好作业空间和作业时间交叉使用,定期分析过程控制状 况,确定制约工程进展的关键控制重点,并为其提供必要的避让措施,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一般控制点要得到有效控制,以 保证工程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工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六、纪律保证:服从施工现场的统一指挥调度,严格执行由业主召集的工程调度会议和项目部召开的内部协调会议决议,决议 的执行单位及时反馈实施情况,确立局部服从全局的基本原则,为施工组织合理有序、节奏协调、均衡连续提供纪律保证。 七、定期考核:定期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达到以动态控制的目的,及时检查阶段性指标完成情况与总体目标要求 的符合性,为实施控制输入相关信息,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 八、综合进度计划网络图(见附件)。 第五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一、布置及管理原则 1、根据招标工程范围的工程量,经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各工 序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合理的利用施工现场空间 2、为保证各施工单位或各专业之间的合理交叉作业,充分发挥施工平面 布置图对施工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必要时,应制定适用的管理制度。 3、施工总平面布置按不同的施工阶段实行动态管理,需进行必要调整时, 应事先向工程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并得到明确答 复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三章施工管理机构配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