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看核心概念的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和银行工作人员不同的是化学家不会一个一个地数因为物质的微粒是如此之小而数量又是如此巨大那么不用数数的方法又如何确定一份样品中物质的微粒是多少该教材创设的情境以生活经验为起点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情感性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为主建构奠定基础
·教学研究·
从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 看核心概念的建构
理性思维、化学应用)设计了 5 道习题来巩固“物质的 量”这一概念。 其中包含以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为背 景的题目,它们在巩固、反馈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还 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更 强的学习动力,适量的训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建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 借助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过程,主动建构概念 系统。 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 个典型的范例。
[3] 陈伟.化学作业批改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 .化学教育, 2011,(12):36-37
- 16 -
化学教与学 2014 年第 1 期
从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看核心概念的建构--以“物质的量
”为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孙安龙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29
只有当作业的评价与辅导分层进行之后,分层作 业才体现出优势,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 动力,使每位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 任占华.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 范大学,2010
[2] 莫尊理,杨佩佩,傅其春,郭瑞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 作业套餐的研究— ——化学作业评价及评语 [J] .化学教 育,2011,(11):16-17
化学教与学 Chemist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4(1)
参考文献(4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003 2.王祖浩 化学概念与应用 2008 3.朱亚萍;王后雄;彭慧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类比图像”的研究 2012(01) 4.梁德娟;张文华;王星乔 美国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建构主义思想分析 2009(10)
引用本文格式:孙安龙 从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看核心概念的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例[期刊论文]-化学教与学 2014(1)
新概念的理解。
数方法
- 15 -
·教学研究·
四、样例展示,应用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物质的量”,该教材从 四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 4 个样例,每个样例均提供了 规范的、详细的解答过程。 样例 1:计算样品中元素原子的数目 一根铁棒的质量是 16.8g, 那么这根铁棒中含有 多少个铁原子? 样例 2:计算化合物中所含粒子的个数 一份氧化铁粉末的质量是 16.8g, 那么其中含有 的氧化铁粒子数是多少? 样例 3:计算不同物质的量的化合物的质量 含有 7.50 mol H2O 分子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样例 4:推测产物的物质的量 3.75g 氮气与氢气完全反应时, 生成氨气的物质 的量是多少? 样例学习对学生认知技能的获得有巨大促进作 用,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易为 广大学生所接受。 五、适量习题,巩固概念 该教材在本节复习题中从三个角度 (理解概念、
[4] 梁德娟,张文华,王星乔. 美国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 建构主义思想分析[J]. 化学教育,2009,(10)11-14
!!!!!!!!!!!!!!!!!!!!!!!!!!!!!!!!!!!!!!!!!!!!!!!
(上接第 18 页) 同学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仅凭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也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故在课外辅导中要注重学习毅力、 恒心以及意志等非 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之与智力因素发挥出更好的功效。 对提高组的同学主要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 当学 习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到了“愤”和“悱”的状态 时,教师做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提 高组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 务,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操作,多动脑思考问题,多用嘴复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去 加深对问题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观察、阅读、理解、表达 等能力,鼓励学生用语言、图示等一定的方式将自己对 问题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并在这些活动中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重点分析错误的 原因,渗透方法的分析,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引导学 生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举一反三,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学习方式交流与问题意识(综合题组) 对于选择综合题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扎实,我会 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不懂互问。 学习是一个
主动的过程,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的时 候,才能学好。 强调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合 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注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 同 时要重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将其思维引向深处。 故 在辅导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多种资源,为学生进行分析、 思考、探究、发现提供对象,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和进行问题探究的意识,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注 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进而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 行验证,强调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能力。
— ——以“物质的量”为例
孙安龙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29)
摘要:“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困难。 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以故
事开篇,从迷你实验、类比教学、样例展示、适量习题四个角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系统,为我们提供了
三、类比教学,理解概念
该教材用日常生活中计数鸡蛋、发卡、夹子、打印纸
等来类比科学家计算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方法(见
图 1)。
学生所拥有的有些日常概念可以促成科学概念的
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将日
常概念看能将
学生的日常概念利用起
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还能有效达成对 图 1 日常生活对小件物体的计
量,记录结果。 ②称量并记录空塑料袋的质量。 ③将袋
子装满纽扣,并封好口袋。 ④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分析
与讨论:①袋子中有多少纽扣? ②说明你是如何确定
这个数量的?
该教材中的“迷你实验”短小精悍,能让学生切身体
会化学的朴素与激情。 正如“读书破万卷,不如行万里
路”一样,每个“迷你实验”都将胜过学生数小时的苦读。
一、故事开篇,引入概念 教材以俄亥俄州丹佛市的路易斯·史丹佛将收藏 了 65 年的 40 桶硬币存到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清点硬 币的方法导入。 文字旁的一幅铺满硬币的图片,更是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提出问 题,正如银行工作人员清点硬币一样,化学家也要计 算原子、分子或其他微粒的个数。 但是和银行工作人 员不同的是化学家不会一个一个地数,因为物质的微 粒是如此之小而数量又是如此巨大 。 那么,不用数数 的方法, 又如何确定一份样品中物质的微粒是多少 呢? 该教材创设的情境以生活经验为起点, 具有真 实性、针对性、情感性,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有意义学 习,为主动建构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
由于摩尔、物质的量、微粒、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名 词的同时出现,且彼此间联系紧密,造成了学生的认 知困难。 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物质的量概念系统,有 利于学生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思考问 题,使化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 学习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美国 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或许能给我 们带来一点启示。
一个核心概念建构的典型范例。
关键词:美国教材;核心概念;物质的量;建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1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 j.issn.1008-0546.2014.01.005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物质的量”的 教学要求是:从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认识摩尔 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22
[2] 王祖浩等. 化学概念与应用[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
[3] 朱亚萍,王后雄,彭慧.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类比图像” 的研究[J]. 化学教育,2012,(1):7-9
化学教与学 2014 年第 1 期
念中也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
活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
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二、迷你实验,认识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量”,该教材设
计了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简单实验— ——计数
一袋纽扣的数量。 实验步骤:①数 10 枚纽扣并称其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