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荷塘月色》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文体学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荷塘月色》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文体学视角语言
翻译的美:《荷塘月色》译文对比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
朱纯深译本为例
游棋惟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对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的两个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朱纯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用词到句式结构再到修辞
手法,欣赏了两篇译文的语言特色和翻译的独到之处,不仅忠实原文内容
和情感的表达,更能让读者以另一种语言再一次体会了《荷塘月色》之美。

最后笔者总结了汉译英的翻译技巧,欲作此次翻译赏析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荷塘月色》;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朱纯深译本;翻译赏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广为人知的抒情散文,语言优美,多用
修辞和平行结构,让读者身临其境,脑海浮现月色荷塘之景。

名篇佳作自
有不少人为其做译:王椒升先生,朱纯深先生、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张
培基先生,李明先生等。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选取朱纯深先生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作为蓝本进行赏析比较。

文章将从部分到整体,从微观
到宏观的视角做梳理和总结。

朱纯深先生的译文(以下简称为朱译)从整体上看与原文契合度更高,
即从整体描写、句式结构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与原文更相近。

从一
方面可以看出,在朱译本中更能体现异化的翻译策略。

杨宪益、戴乃迭夫
妇(以下简称杨译)的译文则更能体现归化策略,在不失原文语言风格和艺
术表现的同时,更贴合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阅读方式,译文同样流畅
明了且具有美学享受。

下面笔者从两方面对两篇译文进行不同程度的赏析
和对比。

一、词汇层面
(一)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杨译:The moon was sailing higher and higher up the heavens,the sound of childish laughter had died away from the lane
beyond our wall。

朱译:A full moon was rising high in the sky; the laughter
of children playing outside had died away;
(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杨译:I quietly slipped on a long gown, and walked out leaving the door on the latch.
朱译:Shrugging on an overcoat, quietly, I made my way out,closing the door behind me.
“slip on”有“穿上、戴上”之意;“shrug”本有“耸肩”的含义,但用在这儿却更形象生动地为目标语读者把穿上的动作描绘出来。

“大衫”是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在欧美国家,像民国时期的大衫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所以针对这样的文化负载词,译者究竟该采取哪一种策略:究竟是归
化还是异化呢?笔者认为,针对一些有意传播源语文化的文本,采用归化
策略更为恰当。

因为以传播文化为目的就需要文本具有鲜明的源语文化色彩,例如《圣经》这样的文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其专有名词、术语等
译为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本。

因此,从“大衫”一词,便大致可以推断杨
在此可能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朱可能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虽然
本篇散文并不是以文化宣传传播为目的,但在翻译时笔者会更多的保留源语文化特点,采用归化策略。

后半句“带上门出去”的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