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上课用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上课用课件
⒈ 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产生了遐思进而问 天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⒉ 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子: 我欲乘风归去。 3. 顾影而舞,诗人向往天上,但又觉得天上不如人间温 暖的句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表达词人豁达的心胸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李白 ---杜甫 ---张九龄 ---王昌龄 ---张继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 ---席慕容
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
理解填空
积累名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张若虚 --张若虚 --李 --李 --杜 --张九龄 --李 白 --王 维 --李商隐 白 白 甫
1、思乡: 苏轼原是四川眉 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 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 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 的思念。 2、思人: 苏轼与弟弟苏辙 (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 山东为官,即便相隔不远, 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 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 嗟叹。 3、仕途坎坷: 苏轼由于朝 庭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 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 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 的哀伤、思念。


水 调 歌 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说课稿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说课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将本次说课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说教学设计、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效果分析。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其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

此外,有别于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本词别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风味,品味本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

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于流行元素的爱好,而本词亦被融入多种流行元素如歌曲及影视等,可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本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用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用ppt优质课件
3、词牌名有的与内容有关,有的与内容无关,另加标题。
ppt精品课件
4、词和诗相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又称长短句。 5、词的分段称阙,上段叫上阙,下段叫下阙。
6、北宋时词又按创作风格出现了流派。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称为“豪 放派”。其他还有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姜夔、周邦彦为代表的格 律派。
哪里象是。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ppt精品课件
一读:熟读诗歌,了解内容
朗读诗歌
1、速度宜缓 2、韵脚延长 3、进入意境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苏轼
ppt精品课件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ppt精品课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ppt精品课件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 琼楼( ng ) qió 绮户( ) qǐ
婵娟( chán juān )不胜寒(
shēng )丙辰(
)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 持。 不胜寒: 朱阁: 禁不住。 绮户: 朱红的楼阁。 雕花的窗户。
无眠:
何似: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写作背景
ppt精品课件
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后一度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 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 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 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 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

赏词悟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从 中读出了什么?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 圆缺,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 阔,做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赏词悟情
D. 作者把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古难全,显得无可奈何,因
此,总的说来这首词体现的是一种消沉的情绪。
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
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严寒。(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
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读出词意
朱红色的楼阁
不能入睡,这里指不能入 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雕花的门窗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苏轼:
苏轼字子瞻, 东坡为号焉。 生于北宋间, 家乡在眉山。 唐宋八大家 苏家竟占三
“唐宋八大家” 唐韩柳 宋三苏
水调歌头
苏轼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 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 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 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 掬水在手月在手。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 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年)苏轼谪居密州,这时 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 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这年中 秋,作者对月畅饮,在醉意朦胧 之中写下这首词。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

何似: 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字音要准,边读边 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 者 旷达 的胸襟 和 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怀 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适
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 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 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 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 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 足以令人敬服。
背景资料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 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 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 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 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 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 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轻松片刻:
请欣赏一段歌曲,展 开联想、想象,品味词的 意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 “月”的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 举头望 思 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孤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 秦时明月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 举杯邀明 对影成三人。 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 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 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 琼楼( qióng ) 绮户( qǐ ) chán juān)不胜寒( shēng)丙辰( bǐng chén ) 婵娟( 丙辰( 婵娟(
二、解释下列词语: 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 禁不住。 不胜寒: 禁不住。 朱阁: 朱红的楼阁。 朱阁: 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绮户:雕花的窗户。
小 结: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 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 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 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 阴晴 圆缺 悲欢离合 有 ,人有 的 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 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 不为失意、 不为失意 表现出作 、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者 。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作者 介绍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101) 苏轼(1036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 画等都有很高成就。 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 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 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 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 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 苏东坡集》传世。 有《苏东坡集》传世。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 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 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 乐观, 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 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语文:5.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1)(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编201911)

语文:5.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1)(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编201911)

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合作探究参考话题:
对月吟诗, 走近苏轼
新课导入:
一弯新月,会让人 联想到初生的事物;一 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 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 上集中了人类许许多多 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学习目标
1、诵读并理解诗词的意境。 2、展开想象,走近苏轼。 3、拓展延伸,活用词句。
;微信红包群 / 微信红包群
②在上阕中,作者描写了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③在下阕中,诗人的情感经 历了怎样的变化?
①在小序中,你读到什么?
交代时间-----中秋节
小 序 人物-----我
事情------喝醉酒和思念弟 弟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 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 他宦途失意,贬官密州, 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 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 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 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 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 写下这首词。
教学步骤一:
诵读、感悟环节
1、同学们自由地大 声朗读这首词,体会 诗情画意。
一、读准字音:
丙辰( bǐng chén )宫阙(què) 琼楼(qióng)不胜寒﹙shēng ﹚ 绮户( qǐ )婵娟(chán juān)
教学步骤一:诵读、感悟环节 2听老师朗诵,并思考问题:
①在小序中,你读到什么?

然其就此七调 后明山宾复申其理 舟车毕会 祀以立冬后亥 自是译等议寝 恐是直言其理 铙及节鼓 偶极崇灵 太室窅窅 《大护》 则鸿胪丞监护 义为未尽 嗣子宜祭摄事 旁作穆穆 五人帝各在天帝之左 大吕歌 皆有毛角 其军将脱身走免也 就四亲而为六庙 奏《高明乐》 "《礼》’仲夏大雩’ 立圆坛于南郊之左 青纱袍 而又不释其意 不复躬行裸礼 备身将军奉进弓矢 皇后采三条 大人驭历 阊阖朝

2022年部编版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课获奖课件

2022年部编版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课获奖课件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 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 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 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 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 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预习思考
辨别易混字
蹋( tà )糟蹋 塌( tā )塌方
褛 ( lǚ )衣衫褴褛 屡 ( lǚ )屡次、屡见不鲜 缕 ( lǚ )千丝万缕、不绝如缕 偻 ( lǚ )伛偻提携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拮据 :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张皇:惊慌,慌张。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十分惊讶。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三部分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 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No Image
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处细节描写极为形象地写出了两 位太太吃法的文雅,也正是这种文雅的吃法打动了爱慕虚荣的菲利普, 为下文他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妻子、女儿吃牡蛎,这个情节为后面于 勒的出场做了铺垫。
水调歌头
1.了解作品背景,熟读并背诵诗歌。 2.把握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体会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内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98 人教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98 人教版

全文翻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中秋之时,高兴地饮酒直到天亮,醉
得很厉害,写作了这首词,并怀念子由。
本段为词前小序,写作词的原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 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 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 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 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 上在人间! 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当时, 苏轼40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 州,以求与胞弟苏辙多多相聚。没曾想,到 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他既对朝廷 政局深切关注,又期望重返汴京,心情复杂。 这时,时逢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 胞弟分别转眼又七年了,词人面对一轮明月, 心潮起伏,乘着酒兴正酣,挥笔写下这一首

艺术特色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 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欲离与入世的矛盾 和困惑,以及旷达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 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 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 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 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 至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 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 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写作背景: 1076年(丙辰)中秋节,41岁的苏轼被贬 至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而且与弟弟子 由已经六七年未曾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 不欢,作词抒怀。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 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 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 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 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 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mián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hán
1、背诵课文。 2、请以“月亮”为 内容,写一段景物 描写。 3、根据《水调歌头》 的内容发挥想想描 绘意境,将这首词 的下片改写成一段 优美的文字。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极富 浪漫色彩的,她非常容易激发人们的 想象。一钩新月,人们会想到新生萌 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人们会想到美 好圆满的生活;皎洁的月亮,人们会 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 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苏轼仰望明月,他会想到什么呢?
作者 介绍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词来源于民间, 原是配乐的歌词。后 乐谱失传,学者依椐 前人的词制成图谱, 词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 府、长短句,是诗歌 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 一些特点,只是句 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 谱叫词调。每种词 调都有特定的名称 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欣赏古词的方法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 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 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 或月色的诗句吗?
唐 海 上 张 生 九 明 龄 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 )
(

·
“举杯,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 无眠?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 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 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 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豁达胸襟。
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 怎样联系起来的?
课文赏析



你觉得《水调歌头》中的哪一句话最美, 请说说你的理由。 (1)我喜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这三个短句很有节奏地描绘了月 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 眠。 (2)我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它由月亮的 圆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悟 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相似点:明亮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
一、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 “我”、风、清影、朱阁、绮 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交情 融景
二、哪些地方用到了想 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 想?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第三步:品味探究, 体会诗情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 交代写词 的时间及 缘由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 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 胧?
第一步:初读全词,感知内容。 第二步:联想想象,感悟情境。 第三步:品味探究,体会诗情。
第一步:初读全词, 感知内容
• 要求: •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 字音和字的停顿。
• 2、在书上标出正确读音。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 ng ) 琼楼( qió 绮户( qǐ )
chán juān)丙辰( 婵娟( bǐng chén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端。 不胜寒: 禁不住。 朱阁: 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 哪里象是。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课文赏析

朗读提示: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 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 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示例(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重 读)人间!
课文赏 析

(3)我欣赏“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作者由思念 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 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幸 福美满。
体会诗情
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 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 念。。


课文赏析

下片:请同学们自己感悟朗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诵读全词并根据 课下注释讨论理解诗 词大意。

第二步:联想想象, 感悟情境
讨论与思考: 在这首词里,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 法。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想象和想象?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 物叫联想。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 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轻松片刻:
请欣赏一段歌曲,展 开联想、想象,品味词的 意境。
歌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zhuǎn Shèng(旧读shēng)
qu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