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简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简论
作者:巨晓哲
概要:我们要认识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阅读意识,
强化阅读训练,既要注意阅读的数量,又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汉语词语
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民族学生在句子中理解词语,在段落中理解句子,这样就会提高民族学生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汉语词句的能力。

当然,对词句的训练要注意方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民族学生说,以便口头运用。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
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这样就扫清了学生的阅读障碍。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民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篇课文,民族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民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新课时,让民族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这样,在
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如在民族学生刚刚接触简单的文言文,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
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汉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正确地读好课文的每一句话、每一段话,
让民族学生懂得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包含着的意思。

民族学生接触到一篇新课文,开始不会马上就能读得好,常常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

学生读不准、读不好的,教师读一读引导一下,给点启发,民族学生也就会读了。

如果把教师的范读指导和学生的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更有效地培养学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培养学学生的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内
容感悟。

强烈丰富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

汉语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特点,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重视培养民族学生的语感,去提高民族学生的阅读能力。

范读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民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他们在听读中受到强烈的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鼓励民族学生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民族学生敢想、敢疑、敢问,
对课文提出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如学习
《落花生》一文,有的民族学生提出: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苹果、石榴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时,教师充分时肯定学生的质疑,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让全班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

通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我们应该做既体面更对人们有用的人,从而拓展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有民族学生提出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我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辩论材料让民族学生辩解,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少数民族学生在阅读汉语文章时,往往喜欢用手指着一字一字地轻声读,那么
我们在阅读技能训练中,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系统地阅读技巧方法上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1、以语义为阅读单位
以语义为阅读单位,不要逐词阅读,要养成句段阅读,篇章阅读的习惯,即一
个句群一个句群地阅读习惯,这样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语意,不致于支离破碎,曲解文章的意思。

2、培养猜测、推断能力。

帮助学生根据造字法和构词法猜测字义,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根据
上句的意思或关联词语推断下句的意思。

这既是培养新闻记者理解能力的必要措施,也是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

因为实用阅读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甚至也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而是用较大的视幅进行扫读,只有伴随猜测和推断,扫读才有可能。

3、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
也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抓住关键性的内容和主要信息点,跳过不理解或
不完全理解的非关键性词语,不要见生词就查字典、问老师,这样中断了阅读,打乱了思路,而且文章中某个词语的含义并不是在词典里某个义项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猜测、推断词义的能力。

让学生养成“抓关键、跳障碍”的习惯,并逐渐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识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阅读意识,
强化阅读训练,既要注意阅读的数量,又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