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三首》课件2-优质公开课-北师大九下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 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 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 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 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 “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 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
பைடு நூலகம்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
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 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咏月诗三首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 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 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 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如“且就洞庭赊月 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如“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 樽里”;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 月”。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这 堂课我们就李来学习诗仙的两首酒与月的经典作 品《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
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 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 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 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 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 的情态。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影却与人相随。
月下独酌 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 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
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
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
本文。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 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 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 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 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 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 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 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 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 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 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 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来尽清辉发。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 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 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
忽发奇想
内心仍然, 孤独寂寞。
月远影随
悟 诗
情绪激昂, 及时行乐。
莫名凄凉 与寂寞。 忘却烦恼, 自得其乐。 点尽孤寂, 书穷悲凉。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暂时将就
既歌且舞
醒欢醉散
相期邈云汉。
真诚相约
赏诗
1、“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 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 乡”“渴盼团圆”等意。在这首诗中“月”的 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明确: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 含义。 2、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 “独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 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 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 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 草。
诗文理解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酒一问之。
读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悟诗
独自一人, 场面冷清。 邀月共酌, 场面热闹。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 花丛美酒
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 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 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只提被忆的一方, 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 深。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 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杜甫(712---770)
• • • • • • • • •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闺中的妻子。 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属于曲 笔的一种。
是“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 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 的想象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明确:“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 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 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 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 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青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 但他仕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 倒,饱经忧环。曾经在长安困 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 沛流离的生活。是我国唐代的 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 吏”“三别”。 他的诗歌多是体现忧国忧 民,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 事件在其诗中有反映,故称 “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诗圣”,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 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 “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 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
பைடு நூலகம்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
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 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咏月诗三首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 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 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 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如“且就洞庭赊月 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如“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 樽里”;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 月”。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这 堂课我们就李来学习诗仙的两首酒与月的经典作 品《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
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 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 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 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 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 的情态。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影却与人相随。
月下独酌 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 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
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
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
本文。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 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 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 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 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 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 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 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 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 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 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 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来尽清辉发。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 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 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
忽发奇想
内心仍然, 孤独寂寞。
月远影随
悟 诗
情绪激昂, 及时行乐。
莫名凄凉 与寂寞。 忘却烦恼, 自得其乐。 点尽孤寂, 书穷悲凉。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暂时将就
既歌且舞
醒欢醉散
相期邈云汉。
真诚相约
赏诗
1、“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 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 乡”“渴盼团圆”等意。在这首诗中“月”的 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明确: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 含义。 2、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 “独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 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 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 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 草。
诗文理解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酒一问之。
读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悟诗
独自一人, 场面冷清。 邀月共酌, 场面热闹。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 花丛美酒
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 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 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只提被忆的一方, 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 深。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 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杜甫(712---770)
• • • • • • • • •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闺中的妻子。 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属于曲 笔的一种。
是“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 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 的想象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明确:“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 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 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 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 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青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 但他仕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 倒,饱经忧环。曾经在长安困 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 沛流离的生活。是我国唐代的 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 吏”“三别”。 他的诗歌多是体现忧国忧 民,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 事件在其诗中有反映,故称 “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诗圣”,作品风格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