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积累应用训练的应用和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积累应用训练的应用和提升
发布时间:2021-06-02T10:36:45.4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作者:刘艳[导读] 课后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目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刘艳
延川县南关小学陕西延安 717200
摘要:课后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目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亦是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

关注课后习题,改进语文教学现状,可以使语文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精炼、训练到位、联系实践、扎实高效,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课后习题有效运用积累运用
一、前言
课文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写者意图的最直接反应,课后习题作为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作用。

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后习题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得起伏不定,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笔带过,无形中课后题成了课文的“小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

一道语文习题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一道语文题对学生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如何利用好这些“小尾巴”,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大作用这确实有必要让我们去研究。

二、课后习题在课前的作用
1.明确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要上好一堂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那如何确定明晰的目标呢,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都是教材编写者对教学目标、学情预计、文本核心的集中体现。

因此,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要精心解读文本、充分考虑学情外,还应潜心研究每一道课后习题所藴藏的目标指向。

其实,课后习题揭示的课时目标要比学段目标显得更细化,更具体,更有利于教师清晰地把握教材的训练重点。

这样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不仅更加合理、精准,而且还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用作课前预习的依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师大多会在学习新课前布置学生在校或回家预习新课。

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预习,除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外,还要能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大致了解文章条理,收集一些资料等。

这当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

预习得好,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事半功倍。

指导学生预习时,老师可以自编适量的预习思考题外,还可以用“拿来主义”手段,将部分课后练习直接作为思考题布置给学生。

学生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教学作铺垫。

例如,要求背诵的段落肯定是课文的重点段;要求读好对话,则说明本文的对话部分很有特色。

另外,不少课后题中带有思考题。

例如,三下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课有这么一道课后习题: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就提示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目的地读文思考。

因此,教学这课,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预习课文,摘抄小村庄变化前及変化后的句子,并写下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引导他们关注了这些课后习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对文后的习题产生兴趣,也会敏锐地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学习信息。

三、课后习题在课中的作用
1.利用课后习题,激发兴趣引导课文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急切的阅读期待。

如在学习新课《童年的发现》前,可利用课后的习题二“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童年的发现》,在坐的每位都曾有过快乐的童年或正在经历着。

文中的作者在他的童年发现了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在你的童年,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别人所不知道的道理呢?如果有,那你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和回忆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2.借助课后习题,把握文章内容。

如果教者认真研读教材,不难发现,很多课文后的阅读练习题都是一个统领全文的大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利用这个从整体出发设计的总领文章的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五下《将相和》一文的课后习题“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完成这题的方法是默读,边读边想,然后给每个小故事加小标题,小标题比段意简洁,不讲究句子的完整,可以是一个词或者是一个短句。

学生通读全文后,可运用归纳法概括出主要内容,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感知全文,还能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

3.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言训练。

许多课后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结合文本阅读进行语言训练,并细化指导,落实到位,定能深化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借助课后习题,切合文本进行实时语言练习,不仅能扎实指导好习题,更能使课文的阅读感悟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落实课后习题,丰厚语言积累。

语文是基础课程,语文能力的提高重在积累。

课后习题中不乏背诵、抄写等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练习。

教学中,我们往往把背诵和抄写当成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最终,有的学生因未采用有效的方法“劳而微收”,有的学生因不够自觉而“颗粒无收”。

因此,教学中我将这类习题融入具体教学环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落实背诵和抄写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四、结束语
课后练习题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桥梁。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不要总认为课后练习天经地义就是学生在课后的书面作业。

作为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引起重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多加练习,这样对语文的积累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楼惠英优化课后练习加强学法指导2011年第2期P12
【2】《小学语文教学》熊生贵如何有效使用课后题目2010年第28期P31 【3】《小学语文教学》吴玲有效使用课后练习题2008年第19期P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