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与成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与成效
苏联五年计划是指苏联政府于1928年至1932年间制定的一项旨在发展国民经
济的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进行产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进一步加强苏联经济的基础和实力。

这项计划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并对后来的苏联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效,并分析其在苏联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五年计划的实施
在苏联,五年计划是由斯大林主导完成的。

斯大林及其同事们认为,苏联必须
在经济和战争力方面迅速跟上西方国家。

为此,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集体化的农业改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实行国家计划经济。

1930年6月,苏联宣布放弃市场经济,实行国家计划经济。

这意味着政府将掌控所有经济活动,并制定计划来指导生产和消费。

政府整合了工业、农业、交通和贸易等领域,统一调配资源和劳动力。

2. 加速工业化。

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投资于工业化,主要投资以重工业为主的战略性产业。

同时,苏联还引进了外国专家和技术,从欧美国家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来扩大工业产能。

五年计划推动了钢铁、军火、机器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3. 进行农业集体化。

苏联政府承认,农业要素的集中和计划经济的部署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多年生
产规划的必要条件。

因此,苏联进行了农业的集体化,从底层开始推动。

通过强制征收粮食和对私人土地的剥夺,政府逐渐建立起大型农场和合作社。

这种模式被广泛称为“集体农庄”。

二、五年计划的成效
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在当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它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加强了国家的发展和国力。

从1929年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出增长了160%。

二战期间,苏联能够快速扩大自己的工业力量,为反击德国的进攻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其次,五年计划使苏联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

农业机械化率从10%提高到40%,粮食生产数量大幅增加,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物资基础。

这也促进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并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社会的发展。

再次,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科学技术发展。

苏联在工业和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发展了高性能的军事装备、原子能等。

然而,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强制征收粮食和对私人土地的剥夺导致了数百万人口的饿死和流民,这在苏联历史上成为了“大饥荒”的污点。

农业集体化也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农村贫困化现象的出现。

三、五年计划对苏联历史的意义
苏联五年计划对苏联历史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它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为一个工业化大国,建立了国家计划经济制度,推动了集体化、机械化等农业现代化进程。

它使苏联在军事和科技领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奠定了苏联在二战后的国际地位。

苏联五年计划也开创了苏联独特的发展道路,吸引了一批西方国家的左翼政治家和学者前来研究和访问。

这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总结
苏联五年计划是苏联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实施的一项重大经济政策。

该计划的目标是推动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通过实现国家计划经济制度、加速工业化、进行农业集体化等措施,苏联成功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但是,
这个过程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如大饥荒等。

苏联五年计划在苏联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大国,并在军事和科技领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为苏联历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