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区第八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武夷山脉的走向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巫山东侧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贝贝指着中国地形图说,某山脉以东是平坦开阔的华北平原,以西是千沟万壑的高原,该山脉是( )
A.横断山脉
B.太行山脉
C.武夷山脉
D.台湾山脉
4.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我国山脉的叙述,其中可信的是( )
A.小梁:祁连山脉位于我国西部,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B.小灵:大兴安岭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
C.小明:台湾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D.小红:横断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关于下列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C.③山脉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南侧为塔里木盆地,北侧为青藏高原
我国建造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已在贵州省某地落成启用,该地为喀斯特洼坑,雨水易渗漏。
读图,完成第6~7题。
6.该望远镜落成地的局部地形为( )
A.平原
B.盆地
C.陡崖
D.丘陵
7.推测该望远镜落成地的地理环境,可描述为( )
A.黄沙漫漫
B.湿地辽阔
C.街道纵横
D.排水通畅
读下图,完成第8~9题。
8.青藏铁路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
①东南丘陵②柴达木盆地③华北平原④青藏高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青藏铁路沿途能看到的景观有( )
A.黄土深厚,植被少,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草原广阔
C.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D.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10.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歌舞比产生于江南水乡的歌舞( )
①舞姿更遒劲有力②舞姿更轻柔飘逸③歌声更委婉动听④歌声更粗犷嘹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国有四大盆地,位于青海省境内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12.山地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33%,这对下列哪种产业发展尤为不利?( )
A.旅游业
B.采矿业
C.林业
D.交通运输业
13.我国的三大平原按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C.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
14.下列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区域交界线上的是( )
A.秦岭
B.昆仑山脉
C.祁连山脉
D.大兴安岭
15.右图山脉西侧和东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高原名称。
A,B,C,D。
(2)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盆地是。
(填数码)
(3)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不利于发展,但在发展、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17.对号入座。
我国地形复杂,地貌景观形态各异,各区域间差异很大,区域内各具特色。
请将下列景观图与对应的区域名称、地理特征连起来。
探究创新
18.阅读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区的诗句或“顺口溜”,你知道分别描述的是哪个地形区吗?
(1)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秃山黄丘,塬峁川梁;沟壑纵横,窑洞成房;陈醋羊汤,晋剧秦腔。
(4)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
(5)昆仑北,天山南,中部塔克拉玛干;艾丁湖,火焰山,北部边缘吐鲁番。
(6)聚宝盆,地势高,矿产丰富任你挑。
(7)水网稠密,土壤肥沃;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8)东西带状,河渠成网;水田连片,鱼米之乡。
答案:
1~2.1.A 2.D 第1题,山脉的走向,即山脉的延伸方向,据图可知,武夷山是东北—西南走向。
第2题,巫山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西是四川盆地。
3.B 太行山脉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
4.D 本题考查我国山脉的相关知识。
祁连山脉属于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位于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横断山脉是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
5.B ①山脉是大兴安岭,其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②山脉是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③山脉是巫山,位于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
④是天山山脉,其南侧是塔里木盆地,北侧是准噶尔盆地。
6~7.6.B 7.D 第6题,由题干知,该望远镜落成地为喀斯特洼坑,其周围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
第7题,喀斯特地形区雨水易渗漏,利于排水。
8~9.8.D 9.C 青藏铁路经过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这里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10.B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沟谷深且宽阔,沟谷对面,人们需要扯起嗓子招呼同伴,高亢、拖长的吆喝,才能使对面的同伴听见,在此环境下形成的陕北民歌、安塞腰鼓,歌声更粗犷嘹亮,舞姿更遒劲有力。
11.B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盆地的位置。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盆地主要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
12.D 山地地形崎岖,对发展交通运输业十分不利。
13.C 本题考查我国三大平原的位置。
我国的大平原集中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14.C 本题考查我国山脉的分布。
祁连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
15.C 大兴安岭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16.解析第(1)题,A是青藏高原,B是云贵高原,C是黄土高原,D是内蒙古高原。
第(2)题,准噶尔盆地的纬度最高,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第(3)题,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答案 (1)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2)④①(3)耕作业林业
17.解析本题在考查我国四大高原地理特征的同时又考查了阅读地理景观图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
先把最下面的地理特征与景观图连线,然后再把景观图与所属地形区连接,或者先连最有把握的项目,把拿不准的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正确的连线。
答案
18.解析第(1)题,“冰峰千丈”是指青藏高原冰川纵横,“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指青藏高原海
拔很高,但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
第(2)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草原的典型景象。
第(3)题,“秃山黄丘,塬峁川梁”是指黄土高原上黄土深厚,植被稀少,暴雨冲刷,沟壑纵横,形成塬、峁、川、梁等地形,人们住窑洞,喜食陈醋羊汤,爱唱晋剧秦腔。
第(4)题,“岩
溶地表”是指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广泛,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第(5)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
以北,天山以南,中部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有著名的吐鲁番盆地,内有艾丁湖和火焰山。
第(6)题,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第(7)题,“紫色盆地”是指四川盆地,“天府之国”是指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
第(8)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呈带状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答案 (1)青藏高原。
(2)内蒙古高原。
(3)黄土高原。
(4)云贵高原。
(5)塔里木盆地。
(6)柴达木盆地。
(7)四川盆地。
(8)长江中下游平原。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节内容,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区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台湾又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省级行政区域,所以本节在整章甚至整本书中都显得很重要。
而教材内容所编排的三大内容: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外向型经济,充分体现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因而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章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材料。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确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3)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
而教学难点是:台湾的经济发展。
确定这一难点的依据是:经济发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较少,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强的倾向,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感情色彩的地理内容,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弱。
而经过了一年的地理学习也基本上具备了从地图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活动环节,帮助
学生熟练运用读图分析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二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准备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采用这些学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八年级的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本节课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们在讨论中进行归纳总结;第二是要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内容,计划按照教学的主要环节依次展开。
教学环节共分为“诗歌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迁移拓展”四大步骤。
第一步骤:诗歌导入
用课件播放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现代诗《乡愁》,诗歌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母亲深深地思念之情。
以优美的诗歌导入,这个导入的设计跟这一节课的内容联系紧密,并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骤:新课教学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导入新课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一个学习任务:为什么说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圣神领土?(从台湾的位置、范围、人口和历史等方面分析)
然后学生自主学习。
这个环节的设置最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比一上课老师就开始讲、学生听,效果要好得多。
2.师生交流
学生举手说自己刚才通过看书了解到的知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66页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澎湖列岛、钓鱼岛、福建省等,认识台湾的相对位置。
接着教师再引导: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条。
学生在图上找到北回归线,认识台湾的纬度位置。
再引导学生读图7.42,认识台湾人口的分布特
征。
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了解了台湾的概况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书上的资料和结合老师的补充,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历史关系和文化关系等几个方面去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台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它为什么会被称作宝岛呢?(跟它的自然特征有关,台湾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有关)
第一,学生阅读地图册上台湾的地形图,了解台湾岛的地形和河流特征。
第二,明确台湾的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正是因为台湾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才使得它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2.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数不胜数。
教师和学生们一起领略玉山、阿里山和日月潭的风光,学生们介绍课前对这三个风景了解的情况,教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知识点扩展,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最高的山峰是玉山,全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
3.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台湾都有哪些美誉?展示列有美誉名称的图片。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台湾省会有这些美誉?让学生们阅读教材第68页,并且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完成69页活动题的表格。
三、外向型经济
下面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台湾的经济发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提示学生按不同的时间阶段去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
在处理台湾外向型经济上,引导学生结合台湾经济发展的各阶段特征,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
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知道了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教师再提问: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具备哪些有力条件?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通过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骤:课堂小结
“同学们,虽然我们还没去过台湾,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台湾有了更多的了解,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反思总结,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总结意识,学会反思学习,从反思中认清现状。
第四步骤:迁移拓展
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在七年级的世界地理中我们了解了日本这个国家,日本与我们国家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大家有没有发现日本与台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呢?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台湾和日本在自然地理方面的相同点,进而判断日本的经济类型与台湾有无相似性。
作为反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位置
2.范围
3.人口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地形
2.气候
3.河流
4.美丽的宝岛
5.富饶的宝岛
三、外向型经济
1.台湾经济的发展
2.“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关于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的特点是因为年降水量过大
B. 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毗邻台湾,很多地方是侨乡
C. 南方地区的食材丰富与地形复杂有关,与气候无关
D. 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
2.下列人文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
B. 乙为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C. 丙为青藏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种植业较少,水稻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D. 丁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4.我国“南船北马”传统交通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A. 南北气温高低的差异
B. 南北人口分布的差异
C. 南北植被类型的不同
D. 南北降水及河流特点的不同
5.某中学黑板报新增设了一个“是真是假”栏目,如下,其中是“真”的是()①南方居民食以米饭为主②南方居民交通以水路运输为主
③南方居民房屋注重保温④南方居民房屋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关于我国地理区域的差异描述错误的是()
A. 农业西牧东耕
B. 农业南稻北麦
C. 人口东密西疏
D. 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
7.下列关于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的特点是因为年降水量过大B.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利用了当地黄土结构致密结实的特点而建造的C.南方地区的食材丰富与地形复杂有关,与气候无关
D.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是蒙古包,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
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1.D
【解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西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故本题选D。
2.A
【解析】为适应南方地区降水频繁,降水量大的环境,南方民居特点是两面坡式民居,利于排水,由上图可知A图的民居特点是两面坡式民居,利于排水,故选A 。
3.C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本题选C。
4.D
【解析】由于南方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习惯,北方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分布少,人们的交通以陆运为主,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拉大车;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湖泊众多,历史上人们多以水运为主,如今形成了“南船北马”的交通特点,可见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南北降水及河流特点的不同,故本题选D。
5.C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
叶林的分界线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地区衣食住行的准确把握。
北方地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北方的房屋屋顶坡度小,墙体厚,注意防寒保暖,故本题选C。
6.D
【解析】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西牧东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是东高西低。
7.D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西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