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摘要:某建筑项目结构存在许多不规则的问题,比如平面凹凸、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属于不规则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主要
论述了该项目结构的超限状况及其措施。
关键词: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计算分析;性能化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
一、工程概况
建筑共22层,四层裙楼,四层地下室,共95.6米。
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
整体结构。
剪力墙主要设置在中心圆筒内,采用双管结构。
周边设置框架柱子,
主要用作商业大厅和办公场所,地下室部分是设备使用,其他部分用作车库。
根
据抗震设防等级划分,将其划分为二级,建筑设计寿命50年,地面面积53000
平方米,按抗震等级划分,划分为丙级。
图1 主楼结构平面布置图
二、结构超限情况判定及性能化设计
根据住建部有关抗震设防文件,该工程存在下列超限:1)扭曲不规则:考
虑到大楼部分楼层的偶然偏心,其扭转变形比例超过1.2;(2)不规则:在北侧
入口一层,由于没有横梁,造成了不规则的变形。
Y方向上的凹陷尺寸为对应边长度的38%;(3)非连续性:2、4层楼板上有大洞,有效宽度比例为41%,47%;4.尺寸突变:结构在5层竖向收缩,收缩高度为20.2%, Y向收缩尺寸比例为
46.7%;5)非连续性:裙房左边有三根裙柱体,在地下室顶部转换;(6)局部不规则:部分贯通层柱。
在北大堂的入口处,四个框架柱子组成了跃层的柱子;(7)塔的偏转:塔的重心偏心率大约是26%。
因此,其主要结构为超限不规则的高层建筑。
从抗震等级、地震地质条件、结构复杂程度、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该项目的抗震性能指标为 C,其抗震性能指标详见表1。
抗震性能目标表1
三、抗震构造措施分析
除满足规范计算要求外,为提高结构安全性,对不规则结构采取以下结构措施:
部分楼面出现了大面积的洞口,导致了楼面的不连续性。
适当地加固孔洞周围的地板厚度:二层楼厚150毫米,四层大孔洞相邻的楼板厚150毫米。
二、四
层楼面板加固板的配筋应以双层双向12@150为宜。
主楼标准层大开口两边楼板
厚度为130 mm,按规定的弹性薄膜计算,楼面双层双向钢筋不得少于10@150。
同时,对于大开口的楼板,应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应力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受
力大的地区进行了加固。
对洞口附近的横梁进行合理的加固,并对其进行加固。
在隧道入口附近,钢筋混凝土的配筋比例不得低于0.25%。
确保了楼面薄弱处的
承载力与横向承载力的可靠转移。
将跃层柱确定为主要构件,将其抗震级别提升至1级,并将其结构调整为1级,并采取如下措施:1、适当地增强与跃层柱顶部及下部相连的楼层梁的刚度,增大柱顶框架梁的宽度,增强对跃层柱的约束。
2、在施工图设计中,合理地确
定了纵层柱的计算长度因子,并将p-Δ效应引入其中,并将箍筋的全长加密,
以提高其抗剪承载能力。
立柱纵向钢筋要适当加固,纵向钢筋要用机械联结。
对有关楼层的垂直构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并尽可能将上下层的比例控制在
1.15以下。
主楼楼板上、下两层楼板的钢筋要适当加固。
地板的厚度不能低于
150毫米。
双向钢筋混凝土的配筋比例不能低于0.25%。
将3~6层、3~4层的外缘框架柱确定为主要构件(上、下层内),并将其抗
震级别提升到1级,抗震构造措施提升为1级。
裙楼顶部和下部的立柱箍筋均采
用高度加密。
在底层加强区域内,将剪力墙作为主要构件,其抗震级别提升到了1级。
同时,对结构进行了抗震加固。
当限制边部件向下延伸到另一层(1-6层)时,剪
力墙的底部加强区域向上延伸到裙楼顶部的上部(1-5层),并且限制边缘部件
向下延伸到地面层。
1.
上部结构计算分析
(一)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整体计算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标准,在频繁地震下的计算结
果如下表,两种计算指标基本一致,均满足规范标准要求。
小震弹性整体模型计算结果表 2
(二)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关键构件验算
本工程主要内容有:底层加固区域剪力墙、跃层柱、大跨度框架柱、主楼相
关楼层框架柱、转换梁柱。
作为实例,对底部加固区域的剪力墙进行了正截面的
不屈服验算,斜截面的中震剪力校核,大震剪力截面校核,墙肢的拉应力校核,
均达到了性能指标的要求。
图2 剪力墙平面布置情况
1.正截面中震不屈服验算
根据性能等级要求,底部钢筋区墙体按设计要求进行中震不屈服验算。
设计
参数设置如下:
用标准的反应谱进行计算,其最大地震作用因子为0.34,而折减系数周期为0.9。
作用分项系数,即分项系数为1.0,承载力的地震调节因子、内力调节因子,分别采用了材料的强度标准和最小的极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增大墙
体纵向配筋率的方法,以改善其抗弯承载能力。
图3 1 层剪力墙中震不屈服、抗剪验算
2.斜截面中震弹性抗剪验算
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墙肢截面抗剪承载力按以下公式验算:当抗剪承载力大于2.5时:
)
≤ 当剪跨比不大于 2.5 时
剪跨比按下式计算:
式中:V为剪力墙墙肢截面剪力设计值,为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βc 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λ为剪跨比。
中震弹性时墙肢抗剪截面验算表 3
3.大震抗剪截面条件验算
墙肢截面的抗剪承载力应满足大震截面的控制条件,验算条件为l.0d+0.5L+1.0e (大地震)。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11.3条第4款,墙肢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为剪力墙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为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分别为剪力墙端柱中型钢强度标准值及型钢截面积。
中震弹性时墙肢抗剪截面验算 表 4
4.墙肢拉应力验算
在中强地震的经验计算中,在双向地震作用下,1~4层核心筒中的一些剪力
墙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因此应设置型钢。
一些墙肢需要钢肋,以满足墙肢2 =5.7MPa的拉应力极限。
根据计算,底部配筋区(1~5层)剪力
墙设置钢肋,验算结果见表5。
墙肢拉应力验算结果表 5
图 4 1 层以及2~5 层剪力墙钢骨位置示意图
五、结语
根据结构本身的不规则性设定抗震性能目标(D级)。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不规则现象采用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及措施。
整体上该建筑结构抗震性
能良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 :JGJ 3-2010[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赵昕, 袁聚云, 刘射洪超高层建筑共同分析中时变耦合对结构周期的影
响 [J].工业建筑 ,2016,46(6):58-65.
[3] 石开荣,吕俊锋, 姜正荣等.复杂高层悬挂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及检测
研究 [J]. 工业建筑 ,2017,47(4):1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