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旧小区更新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老旧小区更新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本文围绕我国老旧小区更新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对老旧小区更新现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几点改造建议对我国老旧小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判定。
关键词:老旧小区;更新现状;发展趋势;改造建议
一、老旧小区的基本特征
老旧小区内部的人员组成较为复杂,其人口主要组成由低收入人群和中老年群体为主,还有一些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的身份不明,无法通过小区监控系统对外来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这就造成老旧小区的治安存在一定问题,并且老旧小区由于缺乏一些现代小区中应有的建筑配置,例如一些停车设施,大多数老旧小区内部的私家车都是随意停放,这对于道路本就狭窄的老旧小区而言,无疑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位置,在这种现状中,小区附近的交通存在拥堵现象,车辆出行也遭到严重威胁,并且小区内部人员的出行也受到安全威胁,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完成高质量交通是非常难的。
旧城改造实施中,大多数实施行为都隶属于政府规划,建设目标和老旧小区的实际需求存在出入,政府一般为了减轻老旧小区的生活压力会选择大范围的旧城改造项目,在实际情况中,这种大范围的旧城改造是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的,并且如果短时间内对老旧小区的建筑和设施进行全部拆除翻新,则会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拆除施工建设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大面积污染,这种情况不利于全市范围内小区居民的人身健康权益。
因此老旧小区的拆除翻新工作难以施行,老旧小区内部卫生条件较差的现象也难以得到整治。
小区内部人员结构较为复杂,没有物业以及门卫的人员流通限制,并且没有监控系统对小区内部治安实时监控,导致老旧小区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潜在威胁。
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的现状
1科学谋划统筹部署艰难
当前的老旧小区多在2000年以前建造,在众多老旧小区中,虽然部分小区
的建设年代较早,但是其设计标准较高,在当时属于前沿设计,并且小区内部由
于资金投入较大,因此设施功能较为完善,有些小区虽然在2000年后建造,但
是设计较为传统,小区内部的配套设施存在缺陷,这些在设计上较为陈旧且功能
性不全的小区可以统称为老旧小区,老旧小区严重影响着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全国各个地区对于辖区内部的老旧小区现状、规模、类型、特征等分化不到位,
并且对老旧小区的底数掌握不够详细,无法形成科学的、统一的、精细的改造计划,更难以形成一区一策的针对性改造计划。
2垂直专营单位沟通协调困难
部分老旧小区历史资料缺失较为严重,并且建筑手续不全、功能配套不完善
现象非常多,建筑标准达不到现代化建筑集群的标准,这就导致在对老旧小区进
行改造规划的过程中,改造项目的审批难度较大,并且审批过程需要重重审核,
审批周期较长。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协同完成,水利部门、电力
部门、燃气部门、通讯部门等垂直专营单位难以形成有效的横向沟通,因此难以
形成有效的通力合作。
此外,在改造过程中,对采光、安防、消防等无法形成统
一的执行标准,导致多数小区的这些改造标准难以实现。
3居民参与改造思想难以统一
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以政府的引导为主,改造过程也是政府统一规划,这就
造成老旧小区改造规格在居民群众中众口难调,难以形成普遍的共识。
例如当下
最为流行的旧房加装电梯工程,该项工程会造成老旧建筑低层住户的采光、通风
受到阻碍,并且还会受到一些噪音干扰,低层房价反而会因为加装电梯而降低。
在老旧小区中增设停车位会影响到相邻的住户,因此对这项加装工程,住户持反
对意见较多。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的思想难以达成一致,因此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难度也因此增大。
4形成可持续动力机制较为困难
目前各个地区的财政效益较为匮乏,因此在对城市建设工作投入资金的过程中会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旧城区的规划和改造实施都是由政府部门统一完成的,面对这样一种大规模的翻新重建,并且施工周期可能会以10年为单位,这就对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资金困扰。
一些地区的改造建设者会产生畏难情绪,对该项工作推脱逃避,这种思想导致老旧小区改造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不高。
并且由于资金有限,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选择性改造,对于一些仍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新型设施不予改造,针对存在危险性的,或者造成严重不便的设施进行集中改造。
三、老旧小区改造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
确保旧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是旧城中心改造规划的首要目标。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同时,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从人们的物质生活出发,对配套设施、交通环境、景观布局等改造项目进行全面统筹布局,才能真正落实人们的需求,从而使旧城区成为规划改造的核心区域。
区域改造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旧城中心改造的目标也顺利实现。
在这项工作的推进中,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改造项目的基础,以促进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作为基本目标,做到协调经济发展、改善邻里环境、刺激消费需求等多方面举措,力求对旧城中心进行改造,同时整合区域内主要建筑的使用,延续现有建筑功能,在现有的建筑功能上添加现代化、科技化的建筑功能,让建筑集群能够为旧城区民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提升旧城建筑物整体的舒适度同时,还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区改造中,强调在优化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让建筑物能够与自然和谐统一,以此来带给老城区居民现代化的生活体验。
2做到因地制宜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历史文化是它独特的标签和价值。
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在古老的城市中心,借助现代化和先进的设计方
法,对当地的建筑风格进行调整,并形成建筑形式统一的局面,在保留建筑原有的历史特征的同时,使得旧城区建筑的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可以通过合理的材料和创新的设计来建造一些现代建筑,为厚重的历史氛围注入新鲜的活力,实现现代性与历史的呼应,突出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让城市的发展能够拥有全新的现代化面貌。
3合理的空间布局
在旧城中心区改造过程中,通过对场地空间的布局设计,利用外部空间,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对于需要进行全面改造的区域,首先要对区域内的违规违建进行拆除,对于闲置用房可以进行科学改建,以此来维持整个旧城区规划的科学性。
4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旧城区的规划中还应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人是自然的造物,因此人的本性就是亲近自然,对于旧城区的规划也应该抓住这一要点。
人和自然是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旧城区规划设计中,应该将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相融合,在追求旧城区规划现代化设计的同时保留其中的自然设计,这样才能够让旧城区规划维持自然的美感。
人们在旧城区规划中活动也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绿色植物引入到旧城区规划空间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设计方式,在旧城区规划中设置庭院,保证通风效果和采光效果,利用绿色植物来净化公共空间中污浊的空气,这些设计都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此来添加旧城区规划的设计活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在近些年来经常被政府各项会议提及,但是实际上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仍在不但拖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府财政力量不足、城市建设相关工作者时间较为紧迫等,这些愿意都会造成旧城区改造难以顺利实施,在未来的旧城区改造实践中,政府部门不仅需要扩大资金流来源,改善资金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增强对城市建设部门的督促力度,并保证
旧城区现有的运行机制完整,这样才能够促使旧城改造工作长期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白嘉. 我国老旧小区更新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 王彬武.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政策法规研究[J]. 中国房地产,
2016(9):10.
[3] 刘贵文, 张西贝, 谢芳芸. 重庆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现状及对策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