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

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

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

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都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好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芯片又称微电路、微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它的体积很小,是计算机或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替换性极强,可维修度性能不强,很多时候,维修芯片比投资新的芯片更耗费资本。

芯片的制造包含多个阶段和多步流程。

首先,对芯片制造所需要的硅等原材料进行储备、评估、预测和考评。

然后,就是晶体生长环节,晶体加工是制造芯片的基础和核心,晶体生长是指,在处于高光、高
温条件下,晶体表面不断地进行生长分裂;等晶体生长成熟后,才可运用激光手段对晶体进行切割,保证晶体表面的晶圆成型,接着便是对晶圆制造的生产和加工,即集成电路制造环节。

晶圆是芯片的基本单位,是构成芯片的元件。

芯片制造的最后一阶段便是芯片成品的封装环节,它保障芯片产品售出后能合理使用。

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芯片运用领域不断拓展,在互联网、现代电子设备、计算机、航空航天、国家新型开发等众多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芯片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建设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半导体工业高速发展,我国在硅晶体的开发利用上也加大了投资,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与创新也在不断加强。

(摘编自张振哲《现代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材料二:
一年半前,中微公司5nm刻蚀机通过验证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很多人认为中国芯片生产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可以自主制造最先进的芯片,这其实是混淆了刻蚀机和光刻机概念。

光刻机相当于画匠,刻蚀机是雕工。

前者在硅片上投影一张精细的电路图(就像照相机让胶卷感光),后者按这张图去刻线(就像刻印章一样,腐蚀和去除不需要的部分)。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最金贵的机器,要达到5nm曝光精度难比登天,当今,只有荷兰的ASML公司一家通吃全球高端光刻机。

而刻蚀机没那么难,现在的刻蚀机精度已远超光刻机的曝光精度。

芯片制程上,刻蚀精度已不再是最大的难题,更难的是如何保证在大面积晶圆上的刻蚀一致性,即如何让电场能量和刻蚀气体都均匀地分布在被刻蚀基体表面上,以保证等离子中的有效基元,在晶片表面的每一个位置实现相同的刻蚀效果,为此需要综合材料学、流体力学、电磁学和真空等离子体学的知识。

在芯片设计上,除了华为取得了ARM授权,能设计先进的手机CPU外,其他龙芯等CPU,都要落后于国际两三代;在芯片制造中需要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如光刻机,我国还停留在90nm 的水平,和国际先进的7nm还有很大差距;只有封装水平国内不算太差。

(摘编自高博《国产刻蚀机很棒,但造芯片只是“配角”》)材料三:
中国芯片需求量占了全球五成以上,但国产芯片能自供的只有8%左右,九成靠进口。

虽然国家出台了扶持芯片发展的相关政策,但目前,我国在半导体投资上每年总花费仅在400亿~600亿美元之间,而国外英特尔、三星这些单个企业,每年投资都达到了百亿美元,更不用说整个国家了。

目前我国从事芯片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概有30万人,但按照芯片业产值计算,我们最少需要70万人。

因为成长速度慢、迭代周期长限制了芯片人才薪资涨幅,芯片业收入和软件业收入相比,差了一半左右,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

另外,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不一致,进一步加剧了人才荒。

(摘编自杨磊等《芯片的奥秘》)
4. 下列对材料中“芯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芯片替换性极强,但可维修度性能不强,很多时候,维修旧芯片不如购买新芯片。

B. 晶圆是芯片的基本单位,它的生产和加工,是制造芯片的基础和核心。

C.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芯片。

芯片使用广泛,涉及领域众多,作用不可或缺。

D. 芯片的曝光精度是由光刻机决定的,ASML公司一家垄断高端光刻机市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激光手段对晶体进行切割,保证晶体表面的晶圆成型,然后就进入集成电路制造环节。

B. 刻蚀机和光刻机是有区别的,中微公司的5nm刻蚀机,其制造难度并没有5nm光刻机大。

C. 如何保证在大面积晶圆上的刻蚀一致性,由光刻机决定,难度超过提高刻蚀机的刻蚀精度。

D. 我国芯片需求量占全球五成以上,但九成靠进口,我国芯片业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

6. 应该如何推动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2分(10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的趋势。

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

与2017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均有所提升。

同时,海外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接近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65%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提升。

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仍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餐、中医药、武术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

此外,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评价更为正面。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获关注,总体来看,六成左右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不断提升,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印度、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韩国,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出炉: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材料二: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多方面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中。

【甲】中国提出并实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事实证明,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引领着全球发展。

当下,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

对此,中国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乙】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

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

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居世界第一位。

[丙]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人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丁】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历史基因,曾经遭受的苦难境遇和渴望发展的现实愿望,以及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都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也不会走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老路。

目前,中国累计派出3.6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彰显了我们维护国际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摘编自孙敬鑫《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材料三:
国家形象是通过大众传媒呈现的,其形式有作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塑造和作为传播客体的他者形象塑造。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坦诚地向世界讲述延安故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则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今天翻阅这段历史,足以让人思量中国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取得重要成果,但在世界上有时仍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话语的背后是思想。

我们要把“道”融通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之中,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用外国人能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人认可认同并自觉践行,不断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面对困境,我们要冷静、客观分析。

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

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国家形象的真实性容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最真实的部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

我们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讲述故事。

近些年来,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重大热点问题上,我国主流媒体主动发声,主动出击,快速发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第一时间传播事实,表达观点已成为常态。

但也要看到,在目标国家的落地率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

从这个实情出发,善于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仍然是必要的。

(摘编自《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世界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仅限于中国科技、经济、文化,而对中国其他方面不太了解。

B.只要中国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各国联动发展,就可彻底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C.中国出兵和出资进行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重大实践。

D.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8.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的整体形象稳定上升,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是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B.海外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能给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带来积极意义。

C.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塑和他塑方式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虽然时代不同,但对于目前中国形象的展示仍有借鉴意义。

D.因为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所以我们要善于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

9.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证明“中国是一个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国家”,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中国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引领性的角色。

A.【甲】
B.【乙】
C.【丙】
D.【丁】
10.目前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展现丰富多彩自我形象的?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11.新冠肺类炎疫情发生之后,西方有些国家对中国有不实报道,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该怎样具体应对,树立好中国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C. “亲”一般指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 “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读书勤奋。

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

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

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最后只有府兵法没有施行。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

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

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萤
周繇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

乱飞如拽火,成聚却无烟。

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

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注】。

【注】囊悬,东晋车胤家中贫穷没钱买油灯,夏天的晚上他捉来萤火虫放在白绢袋里,借着萤火虫的微光读书。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萤火虫的栖息环境,用两个叠音词描写了它的美好形象。

B.颔联用一个比喻,一个转折句,描写出萤火虫群飞、萤光闪烁的特征。

C.颈联写萤火虫在微雨中穿梭,好像要把树点燃,写出了萤火虫的活力。

D.这首咏物诗,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描摹萤火虫中寄托了诗人的感情。

17.诗尾联用了囊萤夜读的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氓》善用比兴手法,比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不久前,中国广告协会实施并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

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网络直播营销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③直播营销某种意义上是信任营销,④呵护信任至关重要。

⑤在很多直播营销中,之所以出现“秒光”现象的原因,⑥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⑦而这种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⑧是长期培训的结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请以“流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真实性值得怀疑”错误,艺术品有实物和原物之分,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原物”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
C.“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并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