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学课件2

合集下载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1.2生物的进化课件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1.2生物的进化课件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第2课时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通过考察意识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 种变化显示出 环境 的影响和 大自然 的选择。 二、人工选择的启示 达尔文注意到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 __选__择_____和 培育 形成的。达尔文从中得到启发,认为自然界中一定存在自然 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1859年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 )
A.《本草纲目》 B.用进废退学说
C.细胞学说
D.《物种起源》
D
关闭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医学上大量滥用抗生素,导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其原因是 () A.病菌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的结果 B.病菌本身对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 C.病菌变异的结果 D.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
关闭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4.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 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林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竞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关闭
B 答案
1
【例题1】 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 苏”。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B.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这是一种生存竞争的表现 D.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肺鱼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变异。进行夏眠的肺鱼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 不夏眠的肺鱼不适应环境而被环境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人工选择的 结果。

7.2.1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课件人教版生物必修二

7.2.1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课件人教版生物必修二

(4)想一想,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 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
P
F1
F2

♂ A或♀A 60% ♂ A或♀A 60%

♂ a或♀a 40% ♂ a或♀a 40%

因 p(AA)= 30% p(AA)= 36%
p(AA)= 36%
型 p(Aa )= 60% p(Aa )= 48%

率 p(aa ) =10%
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0%、8%
B.80%、92%
C.78%、92% D.92%、8%
XB=(42.32%×2+7.36%+46%)/ [(42.32%+7.36%+0.32%)×2+46%+4%]=92% D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 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 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事实上,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哈代-温伯格平 衡是不存在的。
例如,昆虫翅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 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自然选择是不可抗拒 的,始终发挥作用。
例如,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经过代代遗传基 因突变必然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影响,使基因的 频率发生改变。
达尔文曾经明确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 材料。没有可遗传变异,生物不可能进化。
A. 13.2%
B. 5%
D
C. 14%
D. 9.3%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假设上述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 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 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 都不产生突变,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

明( B)
A. A比B出现的早 B. A可能比B复杂、高等 C. A比B简单、低等 D. B可能是由A进化而来的
3. 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
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D )
ba e
c d
f
A. a一定比c高等 B. 在地层中出现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当堂训练(15分钟)
完成P67 练习1——4。
1.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和 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 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 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 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 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 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 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 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
课堂小结(3分钟)
一、生物进化的原因 1、内因:遗传和变异(基础) 2、外因:环境的改变(动力)
二、保护色的形成 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 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选择的结果。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进化的前提) 生存斗争(手段、动力) 遗传和变异(基础、内因) 适者生存(结果)
的( )
A.过度繁殖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5、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虽然是同一种鸟类但它
们的喙形不同,这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存竞争的结果
C.环境进化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6.下列事例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B.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 C.同一种鸟可形成不同的喙形 D.克隆羊的培育过程 7.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致病细菌具有一定的 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 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菌繁殖的后代很多,抗生素用量不够 B.抗生素诱导细菌定向发生了耐药性变异 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

生物: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2)

生物: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2)

生物进化的过程:
不利变异
不适者 被淘汰
生存斗争
生物
有利变异 (通过遗传积累) 新类型
适应者 生存
………………..
(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的成功与局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 1、生物进化的原因,
2、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产生。
但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 1、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随着遗传学和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理 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 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 已经 种群 生物个体 从以__________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__为 自然选择学说 基因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 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 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 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 差异 ___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 菌被杀死(这是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__________)。青霉素的 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 选择 生存斗争 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 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 ___________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 积累 自然选择 物的__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在很 变异 大程度上是定向的。所以细菌抗药性产生的内因 是 遗传和变异 ,而外因是 自然选择 。达尔文 Nhomakorabea然选择学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生物的进化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生物的进化教学课件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①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②再求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雌雄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 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规律 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 数的乘积。
昆虫、两栖类 鱼类
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
(4)结论: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 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 进化顺序。
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化石
根据保存的特点
遗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物化石 遗迹化石
古生物的遗体 生物体在岩石 古代动物的粪 古代动物活动 所形成的化石 中留下的印模 便、卵等 时留下的痕迹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AaBBCC 出现的概率为12(Aa)×12(BB)×14(CC)=116。
(4)子代表型种类及概率的问题 如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有多少种表型?
Aa×Aa→后代有2种表型 Bb×bb→后代有2种表型 Cc×Cc→后代有2种表型
⇒后代有2×2×2=8种表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表型 A_bbcc 出现的概率为34(A_)×12(bb)×14(cc)=332。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果蝇 天蚕蛾 链孢霉 酵母菌
1.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地球上现存的古细菌与最古老的古细菌有相同的细胞结构模
式氨,基说酸明差异二/者个 有共0同的祖先1 。 11 13
14
21

【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2(人教版必修2)

【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2(人教版必修2)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60%)
配子的比率
A(
A(
) 30%
a(
a(
子代基因型的频率
AA(
Aa(
) 48%
aa(
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
A(
60% )
a(
40%)
(4)在讨论题2中的群体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计 算子二代、子三代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分析 一下各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相同吗?
亲代 基因型 频率 AA Aa aa 基因频 率 30% 60% 10% 子一代 子二代 子三代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1)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能做出假设吗?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 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 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 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 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 料 1、什么是突变?
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 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 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变异统称为突变。
2、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 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 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果符合以上的理想条件,
(1)该种群产生的A 配子和a 配子的比率各是多少?
精子 卵细胞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3.2生物的进化教学课件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3.2生物的进化教学课件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化石 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 和 遗迹。 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栉羊齿植物化石
鱼的骨骼化石
足迹化石
恐龙的足迹化石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真实的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始祖鸟化石和复原图 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在这些变异个体中,能够适应当时环境的就是一种有利变
异,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继续生存下去,并通过繁
衍把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反之,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很容易在生
Hale Waihona Puke 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1.自然选择
(1)什么是自然选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 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因此按照理论计算,即使是繁殖很慢的动、植物,也会在 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可见生 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

2-7.2生物必修2课堂教学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

2-7.2生物必修2课堂教学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定向)
3、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 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 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 后代有什么意义?
资料:
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 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 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种群的进化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 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生物个体 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 选择。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 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 变着群体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所以,生 物进化的过 程的实质是 种群基因频 率发生变化 的过程。
一个基因所控制 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 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 拥有该基因的个体的 可能越多!当然就会使 越来越多的虎拥有自 己的拷贝!
幼 虎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3)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5)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第1年 第2年
SS 基因型 Ss 频率 ss S 基因 频率 s 10% 20% 70% 20% 80% 11.5% 22.9% 65.6% 23% 77%
第3年 13.1% 26%
60.9% 26.1% 73.9%
第4年 14.6% 29.3%
56.1% 29.3% 70.7%
……
升高 降低
(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 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 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 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

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区别
生物进化 是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任 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引起性状 变化程度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物种形成 是指一个物种发展为另一个物种的过程。必 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物种界限形成生殖隔离 时,方可成立。这其中不仅包括漫长的时间,较 明显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变化,还应包括生殖隔离 的存在。因此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自然状态 下不能进 行基因交 流!
不同的物种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为什么马 驴之间不 能进行基 因交流?
是什么阻 止了马驴 之间的基 因交流呢?
生殖隔离的标志: 1、不能杂交 2、杂交不育:骡子 3、杂交不活:山羊和绵 羊杂交后代在胚胎时期死 亡
原来是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 一般是不能交配 的,即使交配成 功也不能产生可 育后代,这种现 象叫做生殖隔离。
有时无需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在自然界里 AABBCC(普通小麦) × DD(黑麦) 还存在另一种物种 形成方式,它往往 配子 ABC D 配子 只需要几代甚至一 代就完成了,而且 ABCD (不育) 不需经过地理隔离。 例如,多倍体植物 秋水仙素处理 的形成就是如此。 自然界里几平将近 AABBCCDD(八倍体小黑麦) (可育) 一半的被子植物和 某些栽培作物就是 例: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这样形成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
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 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 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
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 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 一物种的慨念: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课件 生物的进化二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课件 生物的进化二
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必 将不断完善。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有 四个方面的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生存斗争:生物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
环境以及其他生物个体进行斗争。
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 1、“用论进废退”: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
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
2、“获得性遗传”:生物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3、“定向变异”:生物的变异一定是向着适应环境的 方向改变的。
随着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拉马克提出的 “获得性遗传”、 “定向变异”等观点被证 明是错误的。
前肢4趾,后肢3趾,称为始祖马。稍迟一些的地层中发现 的马的化石,前后肢都是3趾,体型比始祖马大,但比现 代马小。现代野马体型高大,足上只有一个趾,趾端有坚 硬的蹄。如果仔细观察,在现代马的趾骨上还留有其他两 趾的残迹。这些事实证明,现代马由始祖马演变而来。
当古代某一时期气候变得干燥起来时,大片森林成为草原。
爬行类 始祖鸟 鸟类
中华龙鸟及化石
爬行类 中华龙鸟 鸟类
种子蕨

种子蕨
种子植物
达尔文还认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 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 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 缘关系。
达尔文的理论,对当时认为人是上帝创造 出来的观点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人提出了 激烈的抗议。
第五节 生物的进化
第二课时
化石: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

第二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ppt课件

第二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ppt课件
➢ 繁殖、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三者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协同 进化,加深了遗传系统与代谢系统的偶联。生命由起 源阶段进入漫长的进化阶段,演化出多样性的生物世 界。
第二节 生命的进化
2.1 Darwin的进化论及其发展
➢ 1859年,Darwin《物种起源》 ➢ 1860年6月30日 牛津大学图书馆 神创论与进化论的辩论会
二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第二节 生命的进化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1 生命起源的争论 几百年前的争论
宗教认为上帝 创造了人
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 – 我国古代有“天地合气万物有生”的 说法
– 古代欧洲有“地球乃孕育生命的慈母” 的说法
自然发生论
➢ 18世纪以前:
从垃圾和粪坑里自发地产生了蛆和苍蝇 从小池塘和沼泽地中自发地出现了蝌蚪和青蛙 从潮湿的土壤里钻出了老鼠 植物只能通过种子的萌发才能产生 卵的孵化产生了昆虫和家禽等
牛津大主教Wilberforce vs. Huxley
➢ 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一 直没有停止
年青时代的Darwin和贝格尔号的航行
➢ 1809年出生,童年 山林和田野 ➢ 1825年,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 ➢ 1828年,剑桥大学学习神学,钻研博物学和自
然史,结识了一些博学的教授学者。 ➢ 1831年,从剑桥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 剑桥大学博物学教授Henslow推荐去英国贝格
➢ 人类文化发展伴随的负面效应与人类文明相背离, 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 地理隔离造成小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阻断使基因库的 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出现了生殖隔离,即不同小种 群间的个体不能彼此交配和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2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地质历史及其中的化石记录雄辩地证明,生物是进 化的,复杂的生物是从简单的生物进化来的,陆生 生物是从水生生物进化来的现

生物进化的学说课件(2)(苏教版)

生物进化的学说课件(2)(苏教版)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496
473
62
30
12.5%
6.3%
201
601
32
205
15.9%
34.1%
识图分析: 英国有灰色和黑色两种桦尺蛾,都喜欢栖息于树干
上,他们都由一种桦尺蛾发展而来的。
未污染区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污染区黑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一位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如下表。
(见书本P67页)
很明显,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明显多于灰色桦尺蛾
秃鹫在争夺食物




猎豹在追捕羚羊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但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 存下去呢?
遗传和变异
(1)具有普遍性 (2)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 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 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 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
(3)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 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几种观点中错误的是:(D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种类地雀是由共同祖 先进化而来的;
(B)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 征起选择作用;
(C)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普遍存在变异现象; (D)生物的进化与变异无关。 3、一个山头上有两只成年的老虎在凶狠地争斗,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C )
A两只老虎脾气不对 B它们在练功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自然选择学说
一、提出者: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在 《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
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育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课时课件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课时课件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C. 他们的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
D. 他们属于直立人
课堂练习
10.根据人的肤色和鼻形等特征将现代人划分为4个人种分别是 ( B)
A. 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黑人、白人 B. 澳大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蒙古利亚人 C. 黑人、白人、澳大利亚人、高加索人 D. 能人、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黑人
A.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课堂练习
5.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分别属于( B )。
A. 南方古猿和能人 B. 直立人和智人 C. 能人和直立人 D. 智人和能人
课堂练习
6.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
特特点点
直立行走(目前发现最早 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
脑容量
脑容量450~ 530mL,与 现代类人猿相当
头骨化石
人类进化
人类进化第二阶段——能人
时间 约距今200万年前
特特点点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脑容量 脑容量约700mL
能人生活想像图 能人头骨化石
人类进化
人类进化第三阶段——直立人
时间 约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
人类进化
人类进化第四阶段——智人
时间
唯一现存的人种,约距今20万 年-1万年前
特特点点
会人工取火;制造功能各异 的石器和骨器,还创造出雕 刻绘画、装饰品等原始艺术
脑容量
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约 1400mL
代表
早期智人:金牛山人、丁村人 晚期智人:柳江人、资阳人、 山顶洞人
绘画
捕鱼
人类进化
人类的头骨进化 人类的石器工具
第7章 生命的演化

2_生物进化

2_生物进化
第三天把水汇成海,创造了陆地和各种植物; 第四天创造了日、月和星辰; 第五天育出了鸟类与鱼类; 第六天创造了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
19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
逐步而又坚决地摈弃了神的作用
生命起源
自生论
自然发生说 生命是自然而然地从由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的。
“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朽木化蝉”、“泥土变鱼” 影响广泛: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
F. Jacob
法国遗传学家,分子生物学家
进化论如今在整个生物学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因为它把各个领域的大量观察集 中到一起,若没有它,这些观察就会依然是互不相关的;因为它把与生物有关的 全部学科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因为它在千变万化的生物世界中建立起一种秩序, 并使生命与地球上的其余事物紧密相连。
40:1
直径4-5μm/2m
1000:1
Loops I
Loops II
8000:1
chromosome
生命起源
“RNA世界”的可能性 – 在人工模拟的原始地球条件下,RNA 比DNA相对容易形成 – RNA能贮存遗传信息 – 单链RNA可折叠成多种结构,为其多种功能提供结构上的基础 – 进化工程(体外进化)的实验说明RNA具进化潜力
《自然史》:历时50年,百科全书式,共44卷(布丰完成36卷)。 科普知识:地球的演化和动植物的知识; 地球的诞生比《圣经》说的早,起码有8万年。 退化的物种发展观:物种是可变的,并可能退化; 猜测物种变异与环境关系,物种可能拥有共同祖先。 思想停留于思辨和猜测阶段,没有从物种谱系中论证。 “如果《圣经》没有明白宣示的话, 我们可能要去为人和猿找一个共同的祖先。” 布丰用语隐晦,用造物主和神灵掩盖自己的进化论, 仍遭到教会的围攻。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6.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件(共15张PPT)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6.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件(共15张PPT)

1.不同地层中马的化石的不同特点?(围绕大小、前后
足、生活环境)
2.现代马是由什么马进化来的? 3.马的进化趋势:
4.马的进化过程说明了什么?
始 祖 鸟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思考:
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相比,它们之间 有哪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

辽 西 鸟 化 石
态 复 原 图
西 鸟 化 石 及

孔 子 鸟 化 石

态 复 原 图
子 鸟 化 石 及

哺乳类 鸟类
种子植物
爬行类 裸子植物
两栖类

节肢动


动 物
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鱼类
蕨 类




线植 形物


藻 类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 (形态结构上) 由低等到高等 (进化水平上) 由水生到陆生 (生活环境上)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细胞数目上)
生物遵循 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从 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三叶虫化石
恐龙骨骼化石
恐龙蛋化石
鱼化石
植物叶化石
树化石
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化石可以作 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遗体化石
微网虫化石 微网虫复原图
贝类化石
百合化石
鱼化石
遗 物 化 石
遗 迹 化 石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分布特点: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中。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课件

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 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 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 色盲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6% 2、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 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 一个种群中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 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杂合子 的蛾? 320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基因频率: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的过程
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C )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B ) A. 太平洋里全部的鱼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人 C. 稻田里全部的蛇 D. 草原上的灰仓鼠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代代相传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4.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 遗传平衡定律 此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 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 明的,故又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在 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 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 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 生变化,保持平衡。
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p, a的基因频率=q , 因为(p+q)=A%+a%=1, 则(p+q)2=p2+2pq+q2=AA%+Aa%+aa%=1 。 AA的基因型频率=p2; aa的基因型频率=q2;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件知识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件知识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知识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的分子结构dna的分子结构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知识点——DNA双螺旋结 构模型的构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J.D.Watson,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
X衍射技术是用X光透过 物质的结晶体,使其在 照片底片上衍射出晶体 图案的技术。这个方法 DNA的分子结构 可以用来推测晶体的分 子排列。 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 结构的结论,提供了决 定性的实验依据。 DNA的X射线衍射图
1928—)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Crick, 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 DNA的分子结构 构模型。 这是20世纪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的又 一划时代发现,它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 的层次。因为这项“生物科学中最具有革命性的 发现”,两位科学家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DNA的分子结构
在生命的旋梯上
沃பைடு நூலகம்和克里克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讨论1:
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 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克里克 在构建DNA模型过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 成果?又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这些 DNA的分子结构 ,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和各学科的联系 有什么启示? 2.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 话。他们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2 小进化—生物进化的机制 小进化—
Section 1
Hardy-Weinberg Law
SECTION CONCEPTS
♣ Individuals can carry only two different alleles (等位基因)of a 等位基因) given gene. A group of individuals can carry a larger number of different alleles, giving rise to a reservoir of genetic diversity. The diversity contained in the population can be measured by the Hardy-Weinberg law. Mutation (突变) is the ultimate source of 突变) genetic variation,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drift, migration, and selection can alter the amount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populations. Recombination (重组) is the immediate source of genetic 重组) varia(2 D + H ) + ( H + 2 R ) 2D + H = 2( D + H + R ) 2D + H = 2 1 =D+ H 2
(2.1)
a 基因的频率
H + 2R q= (2 D + H ) + ( H + 2 R) H + 2R = 2( D + H + R ) H + 2R = 2 1 = H+R 2
♣ 基因频率是居群遗传组成的基本标志。不同居群的同 基因频率是居群遗传组成的基本标志。 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所谓基因频率就是在一个居群中, 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所谓基因频率就是在一个居群中, 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 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由于基因频率是一 个相对的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的,因此变动范围在0 个相对的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的,因此变动范围在0~ 1之间。一般都写成小数形式,没有负值。 之间。一般都写成小数形式,没有负值。
Figure. 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ies derived from the Hardy-Weinberg equation.
♣ In general, the frequencies of all three genotypes can be estimated once the frequency of either allele is known and Hardy-Weinberg assumptions are invoked
(2.2)
Figure 2.1 The contents of Hardy-Weinberg Principle from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 E. Castle发表文章,指出居群 年美国遗传学家W. 发表文章, 年美国遗传学家 发表文章 中遗传的法则,提出了平衡定律的雏形。 中遗传的法则,提出了平衡定律的雏形。1908年英国数 年英国数 学家H. 和德国医生W. 学家 Hardy和德国医生 Weinberg独立发表了居群 和德国医生 独立发表了居群 遗传平衡的文章,将孟德尔定律用于随机交配的大居群, 遗传平衡的文章,将孟德尔定律用于随机交配的大居群, 正式提出平衡定律,现称 定律, 正式提出平衡定律,现称Hardy-Weinber定律,为居群 定律 遗传学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遗传学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 The discipline within evolutionary biology that studies changes in allele frequencies is known as population genetics
A few of Basic concepts
gene frequency 基因频率
纯合体
An organism that has same alleles at a particular gene locus on homologous chromosomes. 纯合体: 纯合体:在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特定基因位点上 有相同的等位基因的有机体
Random mating 随机交配 经典定义是: 经典定义是:居群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 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也就 是说,任何一对雌雄的结合都是随机的, 是说,任何一对雌雄的结合都是随机的,不受任何 选配的影响。 选配的影响。 自然交配不是随机交配。由于动物有性爱效应, 自然交配不是随机交配。由于动物有性爱效应, 植物居群中有邻接效应,严格的随机交配居群是很 植物居群中有邻接效应, 少的。 少的。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 and genotype frequencies ♣ 基因型是由基因组成,两者的频率当然是密切关连的。 基因型是由基因组成,两者的频率当然是密切关连的。 下面以一对基因为例加以说明。 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面以一对基因为例加以说明。设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 和 是一对等位基因 它们的频率分别为p和q(p + q = 1)。这一对基因组成 )。这一对基因组成 它们的频率分别为 和 ( )。 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Aa和aa,它们的频率分别以D、 的基因型有三种, 、 和 ,它们的频率分别以 、 H和R代表(D + H + R = 1)。在整个居群里有 份AA基 和 代表 代表( )。在整个居群里有 )。在整个居群里有D份 基 因型,每个基因型有两个 基因 因此有2D份个 基因; 基因, 份个A基因 因型,每个基因型有两个A基因,因此有 份个 基因; 另有H份 基因型 其中有H份个 基因和H份个 基因; 基因型, 份个A基因和 份个a基因 另有 份Aa基因型,其中有 份个 基因和 份个 基因; 还有R份 基因型 包含有2R份个 基因。 基因型, 份个a基因 还有 份aa基因型,包含有 份个 基因。
Proving Hardy-Weinberg Principle
♣ 设0世代的基因频率为 0和q0,基因型频率为D0,H0 世代的基因频率为p 基因型频率为 世代的基因频率为 一世代的基因频率为p 基因型频率为D 和R0;一世代的基因频率为 1和q1,基因型频率为 1, H1和R1;二世代的基因频率为 2和q2,基因型频率为 2, 二世代的基因频率为p 基因型频率为D H2和R2,等等。 等等。 ♣ 在一个大居群中,任何一个配子带有 基因或 基因的 在一个大居群中,任何一个配子带有A基因或 基因或a基因的 概率就等于该基因在这个居群中的频率。所以 世代的 概率就等于该基因在这个居群中的频率。所以0世代的 个体所产生的配子,带有 基因的概率为 基因的概率为p 带有a基因 个体所产生的配子,带有A基因的概率为 0,带有 基因 的概率为q 也就是说, 份的配子带有A基因 基因, 的概率为 0。也就是说,有p0份的配子带有 基因,q0 份的配子带有a基因。 份的配子带有 基因。 基因
在随机交配下,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在随机交配下,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一世代个体的各 基因型频率为: 基因型频率为:
雌配子 雄配子
A ( p0 ) AA ( p02 ) Aa ( p0q0 )
a ( q0 ) Aa ( p0q0 ) aa ( q02 )
A ( p0 ) a ( q0 )
由表可知,一世代的基因型频率为: 由表可知,一世代的基因型频率为: D1=p02 H1=2p0q0 R1=q02 由此计算一世代的基因频率: 由此计算一世代的基因频率: p1=D1+ ½ H 1 = p02 + p0 q0 = p0 ( p0 + q0 ) = p0 q1 = ½ H 1+R1 = p0 q0+ q02 = q0 ( p0 + q0 ) = q0
同样可以证明: 同样可以证明: P2 = p0 Pn = p0 q2 = q0 qn = q0
也就是一代一代下去,基因频率不变。 也就是一代一代下去,基因频率不变。 无论0世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其基因频率总是p0和q0,在 无论 世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其基因频率总是 在 世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 随机交配下,一世代的基因型频率为D1= p02 , H1= 2p0q0 , 随机交配下,一世代的基因型频率为 R1= q02 ,基因频率仍为 p0 和 q0。因而二世代的基因型频率 仍为 p02,2p0q0,和q02。 由于 p0= p1= p2……= pn,q0 = q1= q2……= qn, 因此,足码可以取消,从一世代开始, 因此,足码可以取消,从一世代开始,每个世代的基因 始终保持不变。 型频率都是 p2,2pq 和 q2,始终保持不变。
The contents of Hardy-Weinberg Principle
♣ 随机交配的大居群若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 随机交配的大居群若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代下去始终不变。 代下去始终不变。 ♣ 任何一个大居群,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 任何一个大居群,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 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 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若没有 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 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 始终保持不变. 始终保持不变 ♣ 在平衡状态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在平衡状态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 = p2 H = 2pq R = q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