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镀锌过程锌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镀锌过程锌灰、锌渣形成控制
内容摘要:内容导读:锌灰锌渣不仅严重影响到浸锌层质量,造成镀层粗糙,产生锌瘤。
而且使热镀锌成本大大升高。
通常每镀1t工件耗锌80~120kg,如果锌灰锌渣严重,其耗锌量会高达140~200kg。
控制锌炭主要是控制好温度,减少锌液表面氧化而产生的浮渣。
国内有些厂家用耐...
内容导读:锌灰锌渣不仅严重影响到浸锌层质量,造成镀层粗糙,产生锌瘤。
而且使热镀锌成本大大升高。
通常每镀1t工件耗锌80~120kg,如果锌灰锌渣严重,其耗锌量会高达140~200kg。
控制锌炭主要是控制好温度,减少锌液表面氧化而产生的浮渣。
国内有些厂家用耐火砂、炭灰等覆盖。
国外采用热传导率小、熔点高、比重小、与锌液不发生反应,既可减少热量失散又可防止氧化的陶瓷或玻璃球覆盖,这种球状物易被工件推开,又对工件无粘附作用。
对于锌液中锌渣的形成主要是溶解在锌液中的铁含量超过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时所形成的流动性极差的锌铁合金,锌渣中锌含量可高达95%,这是热镀锌成本高的关键所在。
从铁在锌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保温时间,其溶铁量即铁损量是不一样的。
在500℃附近时,铁损量随着加温及保温时间急剧增加,几乎成直线关系。
低于或高于480~510℃范围,随时间延长铁损提高缓慢。
因此,人们将480~510℃称为恶性溶解区。
在此温度范围内锌液对工件及锌锅浸蚀最为严重,超过560℃铁损又明显增加,达到660℃以上锌对铁基体是破坏性浸蚀,锌渣会急剧增加,施镀无法进行。
因此,施镀目前多在450~480℃及520~560℃两个区域内进行。
锌渣量的控制
要减少锌渣就要减少锌液中铁的含量,就是要从减少铁溶解的诸因素着手:
⑴施镀及保温要避开铁的溶解高峰区,即不要在480~510℃时进行作业。
⑵锌锅材料尽可能选用含碳、含硅量低的钢板焊接。
含碳量高,锌液对铁锅浸蚀会加快,硅含量高也能促使锌液对铁的腐蚀。
目前多采用08F优质碳素钢板。
其含碳
0.087%(0.05%~0.11%),含硅≤0.03%,并含有能抑制铁被浸蚀的元素镍、铬等。
不可用普通碳素钢,否则耗锌量大,锌锅寿命短。
也有人提出用碳化硅制作熔锌槽,虽然可解决铁损量,但造型工艺也是一个难题。
⑶要经常捞渣。
先将温度升高至工艺温度上限以便锌渣与锌液分离,然后降至工艺温度以下,使锌渣沉于槽底后用勺捞取。
落入锌液中镀件也要及时打捞。
⑷要防止助镀剂中铁随工件带入锌槽,助镀剂使用一定时间就有红褐色含铁的化合物生成,要定期滤去。
助镀剂pH值维护在5左右为好
⑸镀液中铝少于0.01%会加快沉渣的生成,适量铝不仅提高锌液的流动性,增加镀层亮度,而且有利于减少锌渣、锌灰。
少量铝浮在液面对减少氧化有益,过多影响镀层质量,产生缺斑现象。
⑹加热、升温要均匀,防止爆烧及局部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