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要急缓适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要急缓适度
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也是一种语文优化课堂的好的教学方法。

1. 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
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

这种抑扬顿挫、言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

2. 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
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3. 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

信息量的疏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

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

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

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

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4. 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

特级教师于漪就特
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

如她讲《雨中登泰山》一文,一开始满怀激情地导人课文,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形成一个波峰。

接着,改用导游式的语言,放慢语速,提出问题。

学生静思,快速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这样形成第一个波谷。

之后学生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幅奇景,出现第二个波峰。

接着往前推进,“在学生对七真祠作了简要介绍后,立即巧妙过渡;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

两个环节衔接自然紧凑。

于老师充分注意到学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绪,恰当地加以语言引导,加快了节奏。

学生经过短时思考,争着介绍一天门和二天门的景色,课堂上出现第三个波峰。

接下来,她小结上文,对学生给以肯定,有意放慢节奏。

然后,于老师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一步游览胜景,要他们边”攀登。

边谈感受。

此后再次加快节奏,又推进一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请同学们抓住特征,介绍二三美景。

”马上就有学生抢先回答;引起全班学生的欢声笑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之后又依次提出三个问题,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纵深。

整个教学,真可说是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快慢相间,疏密有致。

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5. 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创造节奏
要作到形象生动,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尽量将抽象的对象具
体化。

如在《看云识天气》中说到“云好比是天上的招牌”时,说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是抽象的表述,如果说成招牌就是店名,如“毛哥老鸭汤”,人们一见这块牌子,就知道它是饮食行业,并且老鸭汤是它的主打菜。

经过这么一说,就显得形象多了。

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积极的运用修辞手法,也会让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是智慧的表现,而课堂上的幽默语言,在促使学生保持兴奋,增长注意集中时间,增强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6. 通过挚情融入,启迪心智的课堂讲解创造节奏
课改后的语文教材上的所选课文,大都语言生动,充满感情色彩,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在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产生共鸣。

如讲到悲痛忧伤处要作到声泪俱下,讲到慷慨激昂时要眉飞色舞,讲到喜悦幸福时要满面春风。

这些真挚的情感表现,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将他们的思想变得更纯洁,更健康。

教师在讲解时还应做充分准备,插入一些相关的趣闻,以启迪学生心智,如在教学《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教师讲了一个故事,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初去京城,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京城叫卖自家的传世古琴,价格高得惊人,拨玄三两声,果然非同凡响,人间难得几回闻。

可两天了他却不卖,第三天,他见围观的人很多了,就一下子将琴摔碎在地上,说这并不是他家最好的东西,他现在就拿家里最好的东西给大家看,于是他拿出自己的诗稿给大家看,
刹时间,他在京城的名气大振。

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猜想陈子昂为何要这样做。

老师顺势引出了唐代的“献诗”之风,这首诗,也是献给当时的丞相以希得到重用的献诗之举。

这个故事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也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很多烦难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迎难而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