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六中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
(2)韩麦尔先生呢,……,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3、结合语境给加点的词语解释(1分,每一小题0.5分)
(1)她(旧时同窗)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
..(
)地说。
(2)画眉在树林边宛转
..()地唱歌。
4、请你用正楷书写下列诗句(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不涂改、不添字漏字,2分,添漏、写错一字扣1分,涂改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5、改写下面画线的语句,使全句连贯流畅。
(2分)
①一片碧绿的草地就在我们脚下,头顶是瓦蓝的天空,身旁是清澈的小溪,②五彩的花
朵开满了溪边,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①②
6、某市电话号码自下月起将由七位升到八位。
升位方法如下,请仿照
例①表述第二种升位方
法(不超过方格数):(2分)
①
6875984
① ②7408351②
例①原电话号码“6”开头的,在原七位数前面加上“7”。
②原电话号码“74”开头的,□□□□□□□□□□□□□
□□
㈡根据要求默写。
(10分,每一横线1分,每一横线错、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1分为止。
)
7、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泊秦淮》中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着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10、《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
此时,女支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A.女支持人说:“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
”
B.女主持人说:“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
C.女主持人说:“对不起,我太激动了。
失礼了。
”
D.女主持人说:“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
友情提醒:试卷背后有试题,请不要漏做!
二、口语交际(10分)
13、国庆节到了,班级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请为女子健美操《飞扬的青春》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
(不超过20个字)(2分)
例:男声独唱《啊,中国的土地》的串连词
您的怀抱有着春天的暖意,慈母般深情绽放了儿女的心花,我不愿离开。
因为我属于您——中国的土地!请欣赏男声独唱《啊!中国的土地》。
__
_______
1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出得体的话。
(2分)
小明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
”
15、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2分)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
”
16、你的好朋友李明很自信地报名参加班长竞选。
假如李明落选了,你该对他说些什么?(不超过20个字,2分)
晏子使楚》(10分)
晏子使楚
.,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
..者也,今方.,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
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每一个0.5分)
(1)习辞
..()(2)寡人反取病.耳()
(3)楚王闻之.()(4)吾欲辱之.()
18、翻译下列句子,请注意加点的词语。
(4分,每小题2分)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
(2)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
A、缚者曷为者也
B、吏二缚一人诣王
三、阅读(30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路转溪头忽见
20、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本文说说晏子外交辞令的特点;我们应该向晏子学习什么。
(3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老山界》片段。
(10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像野马在平原上,像山泉在,像波涛在,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
(2分,每处0.5分)
22、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选段内容,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段从多个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写____________觉突出夜之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觉暗示山之_________,写_________觉反衬夜之___________。
(3分,每个0.5分)
24、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是()。
(1分)
A.前后矛盾
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2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6、“凡景语皆情语”。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
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阅读《成全一棵树》,完成27---31题。
(10+4分)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
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
“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
那是她丢弃的一棵。
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
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
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
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
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
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
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
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
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
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
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
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
孩子是认真的。
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
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
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
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
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
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
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
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大家都叫他阳光。
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着名的作家。
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
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
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
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
她依着树。
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
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
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
他叫了一
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
陪着母亲说话。
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
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
⒄他百感交集。
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⒅他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母亲。
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27、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每一种2分,写两种即得满分,4分;第(3)题为附加题,2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8、第⑧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分)
30、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
”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20字左右)(2分)
____
________
______ 31、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又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附加题2分)
_____________
(如:自己、花落的声音、坦然、他们、微笑、
),将题目补充完整,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
15行。
四、写作(40分)
2005——2006学年三明六中八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识字写字和古代文学积累(20分)
(一)词语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每一小题0.5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0.5分为止)
(1)、猝然(2)、皑皑(3)、踉踉跄跄(4)、愠怒
2、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每一小题0.5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0.5分为止)
3、结合语境给加点的词语解释(1分,每一小题0.5分)
4、请你用正楷书写下列诗句(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不涂改、不添字漏字,2分,添漏、写错一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5、①脚下是碧绿的草地②溪边是五彩的花朵
6、在第一位7后加上6其余各位不变。
意思对即可。
㈡根据要求默写。
(10分,每一横线1分,每一横线错、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1分为止。
)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二)、口语交际(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2、B
13、青春,展示美丽;青春,放飞激情。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闪亮登场。
14、刘老师,(或打搅一下,)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可以吗)
15、别的书销量很好,都卖完了。
(不要求语言一致,有讽刺效果即可给分)
16、哥们,重在参与,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三、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晏子使楚》(10分)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每一个0.5分)
(1)善于辞令(2)辱(3)代这件事(4)代晏子
18、翻译下列句子,请注意加点的词语。
(4分,每小题2分)
(1)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是不同的。
(2)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爱偷盗吗?
19、B(1分)
20、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2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
(2分,每处0.5分)咀嚼桑叶奔驰呜咽澎湃
22、半夜里,“我”在山腰被冻醒后的见闻感受。
(1分)
23、触;冷;视;高;听;静。
(3分,每个0.5分)
24、B(1分)
25、冻醒了或是饿醒了等等(1分);因为太疲劳,所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分)。
26、要点:⑴感受到红军战土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⑵联系自身实际谈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精神。
(或作者把深夜的山谷声响写得如此富有诗意,既表现山的高大险峻,更突出了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27、[每一种2分,写两种即得满分,4分;第(3)题为附加题,2分]] (1)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
(2)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
(3)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的将来忧虑。
28、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2分)
29、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坚)(2分)。
回答“做事努力、认真或执着”等得1分。
30、要点:抒发自己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31、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
(必须写出“成全”或者类似的说法。
)(附加题2分)
四、写作(40分)
(1)评分意见
①评判作文宜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结构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先判定“优、良、中、差”四个类别,再根据语言表达的水平区分“上、下”两个等级。
②作文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即可评为“良”。
③文不对题或严重未完篇,结构紊乱,辞不达意,可评为“差”。
(2)类别、等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