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阅读方法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实践
《论语》经典阅读方法探析文/潮州市潮安区庵埠中学王昌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让学生热爱、继承、弘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任务。

《论语》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口之一,笔者选择其作为学生的阅读任务,并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以下几种有效阅读方法。

一、情境演绎式阅读法
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教师指导各小组对与《论语》有关的故事进行筛选、演绎。

在阅读分享课中,各小组进行故事情境演绎,让学生从中感受《论语》和孔子的魅力。

例如,有一小组演绎了《丧家狗》的故事。

故事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一情景演绎,让全班同学初步感受到孔子幽默大度、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

通过运用这一方法,既能展现学生的表演风采,又能锻炼其理解能力,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成语寻根式阅读法
古典文学阅读,因其文言文难以读懂,学生一般敬而远之。

然而,如果是一种趣味性的阅读,那就另当别论了。

针对这一点,在《论语》阅读教学中,笔者提供学生一种有趣的阅读方法——
—成语寻根式阅读。

据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论语》成语多达108个,网上统计《论语》所出现的成语共有606个。

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学生不知不觉地运用了《论语》中的成语,却不知其出处,又不知其产生的原因。

为此,笔者借助成语寻根式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并让他
们在查找成语中丰富积累。

其具体方法是:让学生搜寻《论
语》中的成语,挑选出自己知道的或感
兴趣的成语,回归到《论语》中,找出
其出处的篇章,进行精准阅读。

在这一
“寻根”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
该成语及所在篇章的内涵,逐步感受
《论语》的语言魅力。

例如,笔者先从学生学习过的课文
引入,粤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
(2)第14课《孔孟两章》中《季氏将
伐颛臾》出现的成语有:“龟玉毁椟”
“萧墙祸起”“分崩离析”“既来之,
则安之”“大动干戈”“季孙之忧”。

让学生结合文本对以上这些成语进行解
说分析,让其既了解成语,又深入理解
成语出处所在章节的思想内涵。

接着,
通过互动,让学生提出自己熟知的《论
语》成语,然后让他们进行寻根式阅
读,进一步激发其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的兴趣。

三、主题归纳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是让学生通过网络
或相关书籍,了解《论语》的主要思
想,然后把相关思想分成若干主题,按
照相关的主题去阅读《论语》。

例如,
有的学生把《论语》按照“仁”“义”
“礼”“孝”“中庸”“教育”等思想
主题进行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能让学生有目的性
地阅读文本,尤其是带着相关主题去寻
找相对应的文本,能够让学生较快地理
解文本。

例如,笔者指导一个学生小
组,以“仁”这一思想主题为阅读出发
点,先阅读以下内容:“有子曰:‘其
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本与!’”(《论语·学而》)然后让学生
搜索《论语》中出现“仁”字的所有语
句。

据学生小组的不完全统计,共59
句。

针对这些语句,笔者让小组集中进
行初步阅读,了解大意。

再要求学生观
看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在央视“百
家讲坛”讲授《孔子》的视频。

通过专
家解读,加深学生对《论语》“仁”的
理解。

四、循序渐进式阅读法
循序渐进式阅读,是“从头阅读到
尾”的传统阅读方法。

《论语》全书共
20篇、492章,尽管20篇的篇名与其
中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但是在
每一篇中,各章还是有相对集中论述的
主题内容,因而循序渐进地从头阅读到
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笔者认为,一开
始用最笨的阅读方法,有时看似吃力不
讨好,但只要认真、坚持,终能啃下这
一文学经典并受益匪浅。

并且,有了第
一次阅读打下的基础,往后的第二三次
阅读时,就能较有目的性地进行研究性
阅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分循序渐进式
阅读法与主题归纳式阅读法,前者是按
顺序逐章阅读,后者则是以几个主题为
出发点搜索相关语句再阅读,并非逐章
阅读。

五、自由跳跃式阅读法
与循序渐进式阅读法相反,自由跳
跃式阅读法是一种不按篇章顺序、“乘
兴而读”的自由阅读法。

《论语》是一
部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
42
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2期
GUANG DONG JIAO YU
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2期
经典著作,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

既然其体裁与成书如此,其书本身就有点“杂乱”,那么,在阅读该书时,就不必非要按照顺序从头到尾规规矩矩地阅读了。

因此,在初步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乘兴而读”,不必拘泥于篇章内容的顺序,可以凭其兴趣进行自由跳跃式阅读,从而达到轻松阅读的效果。

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状态下慢慢地喜欢上《论语》,逐渐过渡到“精读”。

六、书籍辅助式阅读法
由于《论语》成书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无论是阅读还是对其思想的理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借助相关的辅助书籍,进行阶段性阅读就显得十分
必要。

这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论语》,又有利于他们通过前人与今人的相关研究更进一步地进行研究性阅读。

因而,在学生通读《论语》后,笔者建议学生也可采用书籍辅助式阅读法,利用古今人的研究成果,帮助自己进一步精读。

笔者提供的相关阅读辅助书籍及阅读顺序如下(各个阶段的相关辅助书籍,学生挑选一至两本书进行阅读即可):
第一阶段:《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论语通译》、钱穆《钱穆作品系列:孔子传》、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第二阶段:南怀瑾《论语别裁》、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

第三阶段:
《张居正讲评<论
语>》、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四阶段:戴望《论语注》、辜鸿铭《辜鸿铭讲论语》、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

总之,
《论语》的阅读方法是多样
化的,我们还可以参看钱穆的《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笔者对学生《论语》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希望学生可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至少挑选一种方法进行阅读。

这样,在兴趣的牵引下,消除其阅读古文的畏难心理,进入“想读”的状态,再到“想读好”,进而达到“精读”。

也让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感受和体验《论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从中汲取营养,增强其文化自信,最终促进其自身发展。

责任编辑
黄铭钊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探讨
文/广东实验中学谢锦辉
数学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其本身就蕴含着对人类、对世界的价值判断。

因此数学文化教育是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

数学学科是着重思维训练的学科,从数学思维角度选择德育着力点是德育教育的另一途径。

数学思考的深度有助于理解数学本质,数学思考的广度则有利于认识世界,教师可通过拓宽数学思维的广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本文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所进行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中明确德育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过程能否高效和顺畅进行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情况瞬息万变,学生生成性问题层出不穷,牢牢把握教学目的,就是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主线,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在教学目标中不能仅仅涉及数学学科的“四基”目标,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更需要展示、挖掘深藏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核心素养里的德育元素。

如对于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 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中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可以通过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函数的对应法则,将规则意识确定为德育目标;对于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中算法框图的学习内容,可以将
“做事踏踏实实、目标明确”作为德育目标;教学算法的标准化符号时,可将“国际化视野”作为德育目标。

二、教学内容中挖掘德育
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

通过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能感性地认知教学目标,以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呈现、解题技巧的展示,更多的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分析和解答反思中寻找普遍的方法,厘清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联想到更一般的结论,从而迁移到为人处事的方法。

这也是德育的一种形式。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