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课程整体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计
选做实验 合 计
教学实习
合 计
综合实习
学习情景2
食用菌栽培
学习情景2 菌种生产(以产品为载体) 学习目标: 1.会使用菌种生产设备 2.配制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3.使用无菌操作技术 4.菌种分离与扩大培养 主要内容 1.接受菌种生产任务 2.制定菌种生产方案 3.选定材料和仪器设备 4.配制母种培养基 5.配制原种培养基 教学材料 1.菌种生产项目书 2.生产工艺指导文件 3.生产工艺视频文件 4.评价表 6.配制栽培种培养基 7.培养基的灭菌处理 8.各级菌种的接种 9.菌种培养 10.菌种质量鉴定 主要工具 高压锅 超净工作 台 天平 电炉 培养箱 学生具备条件 1.有较强的无 菌概念 2.对生产工艺 的理解能力 3.微生物知识 教师具备的条件 1.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 能 2.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及 各种接种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 项目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实践操作法
生产 设计
食 用 菌 及 其 产 业 形 态 结 构 与 生 活 史 生 理 生 态 消 毒 灭 菌 生 产 设 备 菌 种 培 养 基
菌种生 产工艺
菌 种 的 接 种 菌 种 培 养 与 鉴 定 菌 种 保 藏 与 复 壮
栽培生 产工艺
种 平 香 金 蘑 草 鸡 类 菇 菇 针 菇 菇 腿 菇 菇 生 产 过 程 确 定 品 种 与 栽 期 配 制 培 养 料 栽 培 方 法 管 理 措 施 收 获 处 理 病 虫 害 防 治
54
是一个
师德高尚 治学严谨 教学经验丰富 教研改革能力强 能打善拼的高素质团队
56
六、教学效果
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实验品转化成产品 学生成为技术指导员 毕业生成为食用菌生产专业户 就业竞争力增强 该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57
七、课程特色
突出教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三阶段、三特色”的教学思路 敬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融入到三阶段中 教学评价实现动态综合化
52
“双师”结 构
“双师”教师11人 高级考评员6人 专职教师中“双师”教师占100%
双师型教师 专职 兼职 考评员
53
整体素质
实力雄厚,中年以上的教师均有20余年的教龄 整体水平在学校位居前茅
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 潍坊市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1人 整体素质 潍坊市优秀教师及教学能手2人 荣誉 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人 3名学院学术骨干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主编及副主编7人 10余项成果获奖
两部电教教材分获省级“一等奖”与“三等奖”
20000m2的综合性实验大楼 宽敞明亮,设施齐全 实 高倍显微镜、投影显微镜、高压锅 验 设 超净工作台、接种室、接种箱 室 备 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等 使 能满足需要 用 开出率在100%
35
菌种生产厂
校内基地
拌料场
4个食用菌栽培大棚
41
课程网站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该课程全部实现多媒体授课 校园网覆盖面广 网络 环境 学校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 网络办公系统 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
(一)教学目标
结构化目标
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
职业素质
13
知识 目标
熟悉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 理解菌种培育及栽培方法 清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会操作及维护生产设备 能繁育菌种和栽培菌类 健全的人格 吃苦耐劳、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热爱三农,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使命感
14
3人,3名副教授 2人为“双师型”教师
主讲
师 资 配 置
督导
辅导
3人,1名副教授,2人助讲 均为“双师型”教师
5人,2名高级农艺师,1名讲师, 2名农艺师,2人为“双师型”教师
实践指导
30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必做实验 (实验室)
选做实验
教学实习
综合实习
(家乡、社会、企业)
(实验室、基地) (校内、外基地)
总课时:64
课时:20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基本知识与技能水平 2.方案设计能力 3.项目完成质量 4.团队合作情况 5.工作态度评价 评价方式: 1.小组成员互评 2教师评价
学习情景实施步骤
教师
学生
资 讯 决 策
学 习 情 景 项 目 任 务
提出任务与要求
辅导与指导 评定计划
收集信息
分析讨论 制定计划与分工
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践
实验 实训 技能鉴定 讲座 技能考核 实体生产 校外实践 参观 科技服务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家庭致富
顶岗实习
第4阶段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内容总构成表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情景的实施
1.内容构成
技能 目标
情感 目标
(二)教学模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使学习内容任务化
理、实 一体化
使校内基地生产化 使校企一体化 使考核经常化
15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1.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教学内容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6
1.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教学内容
学习情景
学校购买了中文期刊网的检索系统 本课程相关的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
校外教学基地
寿光食用菌研究所
圣泉菇业 昌邑同利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45
寿光食用菌研究所
从事食用菌科研开发、推广及应用的科研单位 是国家蔬菜行业培训中心的食用菌培训基地
“圣泉菇业” 占地150亩,菇棚 150栋 建有一处食用菌高科技示范园
1
生 16 产 设 计
2
菌 20 种 生 产 栽 28 培 生 产
制备菌种 菌种接种 菌种培养菌种保藏与复 培养基 与鉴定 壮
1.会用生产设备 2.能培育菌种 3.能保藏复壮菌种
操作能力 理解能力
3
品种与栽 配制培养 栽培 培期的选择 料 方法
管理措施
病虫 防治
1.制作优质培养料 2.能进行高产栽培管 理 3.有效防治病虫害
成 为
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2004年院级精品课程 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定位
1.综合分析
学院办学定位
综合分析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背景
5
学院 定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校训
明德尚学 强能善技
6
山东是食用菌生产大省 潍坊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 潍坊是全国蔬菜之乡 食用菌被确定为农业生产中的支柱性产业
专业学习领域
拓展学习领域
2.课程定位
是 本 课 程
园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农艺专业的选修课程 面向三农,服务区域经济
食用菌生产企业、高科技生态园 农业技术推广、新农村建设等领域 为 培养具有职业知识、职业能力 与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作用
促成良好职业素养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团结协作 生产场所的设计与建造 菌种扩大与选育 培养料新资源的开发 生产配方的改进与设计 栽培方式和管理工艺的应用 常用设备与新器械的操作 食用菌菌种工 食用菌栽培工 培养基制作工
考核主体
专 行 学 督 任 业 生 导 教 与 教 师 企 师 业 教 师
考核地点
校 教 实 内 室 验 外 室 基 地 工 作 企 业
成绩构成%
理 论 成 绩 50 理 论 成 绩 50
评价方案
考核时间段 1~4周 考核项目
分数 比值
5%
评价主体
地点
教师、学 教室 生 实验室 教师 操作、结果、产品、 实验室 5~10周 计划书、调查报 20% 督导教师 行业专家 校外基地 告、考勤 学生 教室 期中考核 开卷题 15% 教师 督导成员 实验室 专业教师 校内基地 11~20周 栽培结果、管理措施 20% 学生 校外基地 校外教师 教室 期末考核 闭卷题 20% 教师 督导成员 实验室 企业教师 岗位实绩、论文、答 假期~第3学年 20% 专业教师 企业 辩、考勤 学生 总成绩构成 理论成绩占50%,各环节实践成绩占50%
四、教学条件
校内条件
校外条件
32
校内条件
教材
实验室
教学基地
网络环境
33
主教材
参编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用菌栽培》 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食用菌栽培》 新版下半年出版使用
自编
《食用菌学》 《食用菌基础知识与平菇栽培技术》
与企业合编
《双孢菇栽培技术》、《食用菌》、《农村实用技术》
作用
强化职业能力
获得高级资格证
Hale Waihona Puke 达到食用菌生产技术员标准二、课程设计理念
围绕 1个核心 培养职业能力
1.理念
坚持 1个合作
与行业合作 与企业合作
内容与工作任务 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 教师与企业教师 学生与企业员工 作业与工作产品
突出 5个一体化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 教学进程 师资配置
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沟通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
类别 序号
1 2 3 4 5 6 7 8 1 2 3 1 2 3 形 式 社会调查 参观 基地实践 家庭致富 岗位实践
内
容
总课时
2 2 2 2 4 2 4 2 20 4 4 8 16 6 6 6 18 选用时间 假期 实习 实习 假期 企业
必做实验
形态结构的观察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高压蒸汽灭菌 母种的转管及分离 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菌种保藏及复壮 平菇袋栽 主要病虫害识别 孢子分离 金针菇发酵料栽培 鸡腿菇栽培 培养料的发酵料 栽培管理 生产现场参观 内 容 了解当地食用菌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了解生产模式、新品种及新技术 平菇、草菇、金针菇、鸡腿菇的栽培 选择适合当地畅销的品种进行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与管理
教 学 手 段
丰 富 实 践 教 学 活动
动 态 性 综 合 考 核
形成性和终结性考核结合 校内与校外结合 成绩与产品结合
(五)教学评价设计
考核主体多元化 考核地点灵活化 考核形式多样化 考核注重过程化
动态性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项目
开 卷 与 闭 卷 技 能 操 作 产 品 与 结 果
项 目 书 与 调 查 报 告 岗 位 实 绩 与 论 文 设 计
学习 情景 学时 工作任务 64 任务1 任务2
食用菌及 形态 其产业 结构
职业能力 任务3
生理 生态
任务4
消毒灭菌
任务5 专业技 术能力
主要生 1.了解预测生产形势 产设备 2.识别形态构造 3.掌握生活条件 4.学会消毒灭菌 5.会使用及维修设备
关键 能力
1.认知能力 2.搜集信息能 力 3.知识运用能 力
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企业 占地500多亩
49
五、教师队伍
结构
整体素质
50
职称、学历结构
共有教师15人 正高职称2人 副高职称7人 中级职称4人 初级职称2人
职称结构
职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51
专兼教师结构
人数
专职教师8人
行业和企业教师5人
其他教师均有3个月 以上的实践锻练经历
专职 企业教师 双重经历
笔试、作业、操作、 考勤
(六)教学进程设计
1~4周,提高兴趣,突出敬业教育 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四 阶 段
第5~10周,突出就业教育 具备菌种生产能力
11~20周,突出就业教育 具备栽培生产的能力 假期~第3学年,突出创业教育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创业奠定基础
(七)师资配置
4人,2名正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 均为“双师型”教师
计 划 实 施 检 查 评 价
指导和引导
指导和引导
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小组自查与互查 报告结果,提出建议
提问并点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讨论法 项目教学法 综合实践法 菌种生产能 力 菌类栽培能 力 病虫防治能 力
教学手段
现 代教 育技术
用多媒体手段建立虚拟生产现场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网络测评系统 校内: 实验、基地生产、专题讲座、工种培训 校外: 参观、科技服务、家庭致富、顶岗实习
一.课程简介 二.设计理念 三.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
四.教学条件
五.教师队伍 六.教学效果 七.课程特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信息 课程定位 课程作用
2
(一)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对象 课程性质 总学时 前续课程 后续课 程 园艺专业 专业核心课程 64 微生物学、农业化学 蔬菜栽培、植物保护
课程发展概况 1988年从《农业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白手起家的初创期 具备基本条件的奠基期 经 加强课程改革的发展期 过 教学实力雄厚的成熟期
技术研发 急需 人才 技术推广 生产与管理
7
在园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应用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 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 经济应用文写作
基础学习领域
园 艺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农业化学、市场营销 植物与植物生理 农业微生物、土壤肥料 农业生物技术 作物栽培 蔬菜栽培 食用菌栽培 种子生产 植物病虫害防治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 果树栽培新技术 花卉栽培新技术 农业生态与环保 顶岗实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