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的快乐情绪
谈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的快乐情绪
【内容摘要】:在全⾯推进新课改、重视⼈类全⾯发展的今天,在家长、⽼师中仍存在着对幼⼉学习技能、所学知识的过分关注,⽽忽视了⼈⽣成长中的⾮智⼒因素----情绪的培养。

良好的情绪是幼⼉友好交往的前提、是智⼒开发的保证,健康的情绪对幼⼉的个性形成、⼈⽣的成长起着⾄关重要的作⽤。

我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开设⼼情⾓、悄悄屋来了解幼⼉的⼼理情绪;通过创设情景、游戏活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幼⼉调节情绪,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绪;游戏对孩⼦来说是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他们表现得最⾃然、最⽣动,最容易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游戏虽是孩⼦喜欢的活动,但游戏种类多,⽅式多,⼗分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孩⼦学会玩游戏。

怎样让孩⼦学会玩游戏?达到快乐教育的效果呢?我们从教学游戏、户外游戏、区⾓游戏三个⽅⾯进⾏阐述,着⼒为幼⼉创设⼀个⾃由、平等、和谐的游戏氛围,孩⼦们在游戏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同时活动的游戏化,⾮常符合孩⼦的⼼理,使孩⼦能产⽣快乐感,从⽽在⾝⼼上得到满⾜。

【关键词】:游戏;培养;快乐情绪;
情绪是⼈的⼀种复杂的⼼理活动,每个幼⼉的情绪⼜都是那么丰富多彩。

每个幼⼉因个性、环境、教育等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同。

因此,在⽇常⽣活中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孩⼦真实的表达⾃⼰的内⼼感受,只有及时了解每位幼⼉的情绪,才能帮助孩⼦打开“⼼结”,保持愉悦、开⼼的积极情绪。

新纲要中指出:幼⼉园应为幼⼉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和活动环境,满⾜他们多⽅⾯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有意义的童年。

在幼⼉园我们给予幼⼉的应该是更多的快乐,因为有了快乐幼⼉才会拥有⾃信及学习的动⼒;有了快乐幼⼉才会有创造的欲望。

⽽游戏是幼⼉的天性,幼⼉在游戏中没有外在的限制,能够⾝⼼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实现个⼈愿望,他们通过操纵材料、物品,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的⼒量和⾃信,从成功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这是成⼈所代替不了的。

”现在绝⼤部分家庭只有⼀个孩⼦,⽽⼀些游戏⼀⼈是玩不起来的,必须与同伴合作配合,才能进⾏。

幼⼉园应充分保证幼⼉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在与伙伴游戏中习得多种经验,真正成为游戏的主⼈,充分感受到游戏活动的快乐!
快乐游戏有以下⼏种基本模式:
1、快乐教学游戏
2、快乐户外游戏
3、快乐区⾓游戏
教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的快乐情绪呢?
(⼀)在教学游戏中的培养。

从严格的意义上在讲,借助于游戏的活动⼿段或形式⽽开展的正规集体教学活动,在其本体上仍是正规教学活动,⽽⾮纯粹意义上的游戏活动,因为这种游戏活动因其教学操控的⼈为因素和预先设定性已经⼏乎完全取代了⾃然状态下游戏活动的⾃主⾃发性。

但这种在正规集体教学活动中被借以应⽤的游戏活动,在现代学前教育实践中往往被称之为教学游戏,其实质就是以游戏的活动形式来组织程序化的教学,使教育实施的活动形式或⼿段游戏化。

(1)把游戏教学常规化
教师在常规教育过程中应把游戏作为常规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使之成为幼⼉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段贯穿于幼⼉园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使幼⼉园教育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效的融合在⼀起。

在教学活动中,常规式的教学(或称作业教学)活动从来都是学前课程价值与⽬标实现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活动形式。

作为教育教学的⼿段,游戏活动就是对于幼⼉园正规的、集体化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的⽀持、辅助与补充。

幼⼉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带给⾃⼰的快乐。

例如,在幼⼉教学活动中,为让幼⼉巩固和掌握“7”以内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教师为孩⼦设计了⼀个“爬台阶”的⽐赛游戏。

“台阶”由低到⾼,依次呈现2的组成、3的组成、4的组成……7的组成。

孩⼦们每完成⼀个数的加法的计算,便意味着爬上⼀个台阶。

谁先爬上最⾼的台阶,谁先获胜;在教孩⼦识字的过程中,为让孩⼦获得识字的快乐,教师可把识字活动设计成游戏活动,使孩⼦在不知不觉中识字,如“捉迷藏”游戏:教师把有字的卡⽚藏到容易找的地⽅让孩⼦找,找到了,让他们读⼀读;还可以让孩⼦藏,教师找字,读字;“给字宝宝找家”
游戏:教师在地上画上和汉字相应的图画,让孩⼦把相应的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画上等。

这些教学游戏的设计,可以在⼀定程度上确保教育教学的⾼效和顺利的完成,也使孩⼦学地更快乐。

(2)把游戏精神融⼊教育教学活动中
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段都是基于“游戏即游戏活动”的认识,即游戏是由特定的⾏为或⾏为系列⽽呈现出的⼀种活动类型或形式。

然⽽,游戏的实质绝⾮⼀种⾏为层⾯的存在⽽更在于它是⼀种精神的存在。

所谓精神层⾯的游戏,是指游戏作为了⼀种精神特质⽽表现为⼀种精神状态或趋向,可称“游戏即游戏精神”。

游戏作为⼀种精神,可以说是渗透或弥漫于幼年⽣活的全过程的。

只要对幼⼉的⾔⾏稍有留意,就不难发现他的游戏精神⽆处不在。

例如,当教师在教孩⼦欣赏散⽂诗、绘画、做
美⼯、欣赏⾳乐作品时,孩⼦们会根据⾃⼰对作品的理解,配上⾃⼰设计的语⾔及动作,这些都是孩⼦游戏精神的流露。

他们在教师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更是充满着其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如在唱“⼩花猫,喵喵叫”时,会情不⾃禁的表演起⼩花猫叫的动作和发出“喵喵”叫声来;画好⼀幅画,就会把⾃⼰的图画编出⼀个有趣的故事。

可以说,在孩⼦那⾥,那种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识,天马⾏空的奇思怪想,轻松⾃在的玩笑幽默,⽆拘⽆束的活泼天性等,都会⽤⾃⼰的⽅式呈现出来。

这些都是孩⼦游戏精神的呈现。

也是孩⼦的快乐情感的流露。

游戏在幼⼉园教育教学中的运⽤,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段,更应是贯穿了整个幼⼉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的⼀种反映童年精神的灵魂。

唯此,游戏与教育才可真正达成⽴体⽽有机的融合,幼⼉园也才可给予⼉童⼀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

(⼆)在户外游戏中的培养
户外是⼀个开阔的天地,也是⼀本很好的教科书。

要培养幼⼉的快乐情绪,教师就应该让幼⼉多接触户外⾃然环境,充分体验户外活动带来的快乐。

⽽户外游戏⼜是幼⼉爱玩的游戏,那么,教师如何利⽤户外游戏给幼⼉带来最⼤的快乐呢?
(1)因地制宜,为孩⼦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先,教师应根据幼⼉园户外游戏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的兴趣,满⾜孩⼦的实际需要,获得最⼤的快乐。

根据不同年龄的孩⼦的需要,利⽤废旧物品⾃制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

如:⼩班孩⼦喜欢⾊彩鲜艳、简单、可爱的玩具材料。

教师可发动家长⽤废旧的布头、弹⼒絮等制作形状可爱的卡通投掷玩具、彩条等,让孩⼦们在晨间活动中抛⼀抛,投⼀投,孩⼦们会玩得很开⼼。

中、⼤班孩⼦好奇⼼重,喜欢新奇、刺激的游戏材料,教师可⽤利⽤废旧报纸来制作奔跑的风筝、利⽤硬纸板来制作投掷的飞碟等……
(2)⾓⾊扮演,增加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开展户外游戏活动,⼀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天⽓情况、幼⼉⾝⼼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些运动量较⼩的游戏,如⾓⾊游戏、智⼒游戏等。

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提⾼孩⼦基本活动能⼒和运动技能,从⽽达到锻炼⾝体、增强体质,愉悦⾝⼼。

如:体育游戏《龟兔赛跑》,在活动前特别注意孩⼦的准备活动,然后要给孩⼦们化妆-——戴上可爱的头饰,另外给兔⼦戴上⽩⼿套,给乌龟背上贴⼀个塑料筐当“龟背”。

“终点”和“领奖台”⽤⼤型积⽊搭建⽽成,途中⽤拱门设两
个“门”,让“乌龟”练习钻的动作。

设置两个路障,让“兔⼦”练习跳的动作。

把孩⼦分成四组,这样就缩短了孩⼦等待的时间。

孩⼦也很感兴趣,都争抢着交换⾓⾊⽐赛,连平时体弱的孩⼦也不⽰弱。

活动中,根据孩⼦发展与动静交替的特点,控制和调节活动量。

活动量较⼤时,⽼师穿插分发奖牌,让孩⼦休息⼀会。

同时,⾓⾊游戏的趣味性能使孩⼦愉快地、⼼⽢情愿地服从⾓⾊和规则的要求,所以,可以让孩⼦通过扮演不同的⾓⾊,去体验不同的情感,尤其是体验消极情绪情感,如“病⼈”⽣病时的痛苦,“⽼奶奶”买了东西拿不动时的着急,“⼩⽩兔”受到“⼤灰狼”欺侮后的愤怒等。

同时,在游戏中,孩⼦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也会体验到任意发泄⾃⼰情绪会遭到同伴的排斥,从⽽体验到不同的情绪感受。

整个游戏中,孩⼦对活动形式、过程⾮常感兴趣。

通过游戏有助于孩⼦形成顽强、⾃信的品质及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孩⼦在游戏过程中,能得到最⼤的满⾜,感受游戏的快乐。

(3)因⼈⽽异,引导孩⼦快乐游戏
教师在组织幼⼉游戏的过程中,应尽⼒站在孩⼦的⽴场上,透过孩⼦的⾏动去把握孩⼦内⼼的想法,理解孩⼦独特的感受⽅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引导者⽽且是富有童⼼的游戏伙伴。

对于胆⼩、不爱动的孩⼦,或动作笨拙的孩⼦,应该⿎励或带动他们⼀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可以进⾏适当的指导。

例如:孩⼦在跨跳活动中,我们把⼩河的宽度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强的孩⼦可以在宽的地⽅⼀跃⽽过,能⼒差的可以在窄的地⽅跨过⽽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孩⼦都能通过⼩河,增强了他们的⾃信⼼。

同时,⾃⼰也加⼊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

⼜如,进⾏“投篮”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在地上安排不同⾼度、不同距离的⼩筐,便于孩⼦根据⾃⼰的实际能⼒进⾏投掷。

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实际⽔平的基础上,有⽬的、有针对性地进⾏指导。

让⽔平⾼低的孩⼦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平的孩⼦,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三)在区⾓游戏中的培养
区⾓游戏是由孩⼦⾃由选择活动内容,,孩⼦会在思考玩什么、怎么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回忆以前看到的或玩过的游戏。

这种回忆过去经验的过程是幼⼉创造⼒发展所必须的。

在玩的过程中,幼⼉会根据⾃⼰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进⾏选择,重新加⼯、组合,形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

这种游戏过程恰恰是幼⼉创造⼒发展的过程。

教师如何指导幼⼉进⾏快乐区⾓游戏:
(1)为快乐区⾓游戏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材料。

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选程度的⾼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

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的⽆所事事率最⾼,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也感受不到游戏带来多⼤的快乐。

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所事事率降低。

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幼⼉在交往过程中的快乐情感得到充分地体验。

由此可见:为幼⼉提供丰富的区⾓游戏材料,让他们在⾃由选择的条件下进⾏游戏,能使幼⼉的快乐情绪得到最⼤的满⾜。

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

如好⼏天⽆⼈光顾的科学⾓内,教师新添了放⼤镜、⼩动物标本,孩⼦们就⼜活跃起来了。

(2)教师多利⽤⿎励与赞扬的⾝体语⾔指导幼⼉区⾓游戏。

教师在指导幼⼉区⾓游戏时,多利⽤动作、表情、眼神等⾝体语
⾔对幼⼉的游戏⾏为作出肯定与⿎励,使幼⼉在⽼师赞扬的过程中以更快乐的情绪投⼊到游戏活动中。

例如,幼⼉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为,教师⽤点头、赞许的⽬光、欣喜的表情,竖起⼤拇指、甚⾄拍⼿等⾝体语⾔表⽰对幼⼉的肯定,这时,幼⼉的内⼼会得到很⼤的满⾜,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对幼⼉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些需要制⽌的⾏为,教师可⽤⼿势、摇头或⾯部表情等表⽰否定,以制⽌幼⼉的不良⾏为,同时也不会挫伤孩⼦的游戏积极性。

(3)在快乐区⾓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幼⼉的想象⼒。

在区⾓游戏中,幼⼉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周围⽣活的,但幼⼉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社会的翻版,⽽是通过想象,将⽇常⽣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新的⽅式去重演成⼈的活动。

在区⾓游戏的快乐情景中,幼⼉的想象如同⾬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

总之,区⾓游戏是幼⼉最喜欢的活动之⼀,合理利⽤游戏资源,可以帮助幼⼉形成乐观的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想象⼒,促进幼⼉的发展。

区⾓活动这是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这⼀基本理念,它以轻松、⾃由的活动⽓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了幼⼉亲⾃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因此,深深地受到了⽼师和⼩朋友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