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管理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管理器》说课稿
【教学理念】
大家都知道,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因此,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技术从狭义上来说,等同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是信息处理不可替代的一种工具。
所以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工具课,但不是我们原来意义上的普通工具课,它是“通用智力工具”,是人脑的延伸。
“操作、尝试、动手、动脑”是这门学科独一无二的特征。
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强实践,实践能增加自信,有利于学生自学,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化难为易的金钥匙。
要提倡“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应用中掌握这门现代化技术。
要学会上网,学会收集、处理、交流和应用信息,要强调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吸取好的信息、不接触坏的信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教材分析】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的文件管理的核心,它既可以用来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也可以用来管理计算机的网络资源,所以WINDOWS基础中的“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在“资源管理器”中又主要介绍了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这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根据这些分析,我认为:
本课教学的目标是:①使学生熟悉“资源管理器”的窗口,②掌握对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③知道怎样在“资源管理器”中实现对磁盘的格式化操作。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①文件夹列表框中文件夹的展开与折叠,②文件夹和文件的创建、改名、移动、复制、删除操作。
【教法与学法】
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想,通过教师的实时操作与讲解,学生会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留意怎样突出重点,分散和解决难点。
对学生,运用认知学习理论,辅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设置一个个任务,提出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讨论、讲授、演示等,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利于学生识记、理解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抓住机会鼓励、表扬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借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组织到教学中来,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下面我就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谈谈对本课的构思及前面我所说的教法、学法在本课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构思】
首先,我是通过对DOS磁盘操作系统中子目录操作的简要复习,引入课题的。
先是认识“资源管理器”,认识还是比较简单的,讲了作用后就练习打开、关闭“资源管理器”的几种方法,这一步完全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因为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过“WINDOWS窗口的基本操作”,借此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
再让学生认真观察“资源管理器”的窗口,找出自己熟悉的窗口基本元素,如:标题栏、菜单栏、滚动条等等,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个“资源管理器”有一种熟悉感,从而减少学生认知上的压力,这有利于我们教学的顺利发展。
在给学生介绍文件夹时,要强调一下建立文件夹的好处,也就是能够将文件分类管理,便于查找、使用和保存。
要求学生养成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的好习惯。
接下来,学生要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左、右窗口各自的结构和内容,注意左、右窗口的根本区别在哪:左窗口主要是文件夹的列表,而右窗口主要是被选中的或被打开的文件夹的内容。
这里的重点是在文件夹列表框中,文件夹被分成若干层次,有的文件夹图标前带有一个“+”号,有的文件夹图标前带有一个“-”号,教师单击“+”号、“-”号,要求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一个是展开、一个是折叠。
而怎么把它展开,怎么折叠,学生一看也就掌握了,从而通过观察又清楚了它的树型结构,哪些文件夹是在同一层的,哪些是更进一步的下一层,这内容在屏幕上显示,一层一层的,直观性比较强,老师讲清楚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掌握。
再简单说说“文件夹”和“DOS磁盘操作系统中子目录”的对应关系,为下一步学习作一个铺垫。
接下来就要学习对文件夹和文件的一些基本操作。
先要求学生说出:在DOS磁盘操作系统中,我们对子目录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命令”的方式来实现的。
再提问:那么在WINDOWS中,我们怎样来对文件夹和文件进行操作呢?告诉学生:使用“资源管理器”,我们可以利用鼠标方便地对文件夹和文件进行操作。
对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创建、改名、移动、复制和删除。
因为对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基本相同,这节课只重点介绍对文件夹的操作,而对文件的操作则在介绍对文件夹的操作时一笔带过。
先是讲文件夹创建操作,老师在讲解时,每做一步,都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屏幕,根据实时的操作,提出一步一步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例如:老师单击“文件”菜单,让学生观察找出里面有一个“新建”命令,在“新建”命令的级连菜单中,
有一个“文件夹”选项,单击它,则新建了一个文件夹。
这就是前面我所说的:示范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这里还要指出文件的创建和文件夹的创建不同,文件是利用不同软件来建立的,这里可附带举一些例子,如我们上课所用的课件,就是利用课件制作软件来建立的。
这在以后具体学习不同软件时将会详细讲到。
同时,在讲创建时,一定要强调学生注意新建文件夹和文件所在的位置,这个好习惯要在一开始就养成,往往有学生建文件夹和文件胡乱建,建立之后找不到自己的文件夹在哪了,特别是以后学生用不同的软件来建立文件时,总在保存关闭相应窗口之后,就再也找不到要找的文件了,这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新建文件所保存的位置,改名操作、移动操作的讲解,与前面所用的方法类似,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在讲完文件夹移动操作后,复制操作的方式,先也是讲直接用鼠标拖放,但要注意这里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同的驱动器盘中进行复制操作,同移动操作一样,直接“拖放鼠标”,一边讲,一边演示给学生看。
二是在同一个驱动器盘中进行复制操作,则可以先同移动操作一样直接“拖放鼠标”,要求学生注意有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说出:原来位置的文件夹或文件不见了,老师再告诉学生选中、拖动的同时,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让学生观察:鼠标指针的下边出现了一个“+”号,告诉学生这就是复制的意思。
这样讲解下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且这些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摸索,一步一步获取的,印象会更深,更难以忘记。
后面几种复制的方式,同移动操作也类似,则可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在学生一步步得出答案的同时,老师操作总结。
另外,在讲文件夹移动、复制前要强调一下选中操作,怎样选中多个文件夹或文件,都有些怎样的方式。
上面这些内容都是本课的着重点,讲解得很详细。
而文件夹和文件的查找、属性的查看、还有磁盘格式化操作,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在课堂上就没有作很细致的讲解了。
但要特别强调格式化操作不可无乱试。
教材上所列举的对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方式很有限,在具体上课时,我将平时自己所摸索出来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全都介绍给学生,因为这些方式各有千秋,在我们日常操作中很实用。
注重讲练结合和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设计了适量在学习及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得上的习题,具有典型性,用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件设计、制作】
这堂课的课件设计很简单,是采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的,操
作简单方便,没有插入任何链接与嵌入。
只是起一个板书、总结的作用,“资源管理器”与“课件”的切换就采用WINDOWS中窗口切换的基本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WINDOWS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掌握。
【教后感】
学生通过以上这么几个阶段的学习,一步一步深入,基本可以掌握“资源管理器”这个比较难的内容。
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从学生上课时配合老师的程度,和课堂练习时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看出,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