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2004级学生意外伤害的回顾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报告
某高校2004级学生意外伤害的回顾性研究
滕建国,张世林,刘泽惠
(吉首大学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 要: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采用毕业时上交的病历统计和意外伤害登记表进行分析。
结果 本届学生2720人,四年内,共计发生意外伤害1197例,平均每年299例。
其中校内发生897例,校外发生300例。
校内发生的897例其中交通事故伤9例,校内体育运动伤794例,自杀1例,食物中毒2例,溺水3例,其他88例。
按学年计算,2004年460例,2005年260例,2006年247例,2007年230例。
影响学习劳动和娱乐折合工作日2356d,平均每例1.96d,支付医药费14.4万元,平均每例120.0元,占该年级医药费总支出的23.33%(学生医改前)和48.26%(学生医改后)。
结论 大学生意外伤害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健康教育是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202126202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目前国内外有关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多[1~6],但大多局限在儿童、中小学生、离退休人员方面,而且多为意外创伤,并且多局限于校内发生的伤害,对大学生意外伤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涉及的研究层面不广,并且大多是研究单因素,如运动伤害等,不足以从宏观上总揽高校意外伤害的全貌,很难从中找出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规律。
此项研究从校内体育运动的伤害、校外活动的伤害、假期的意外伤害、中毒事件的意外伤害、自杀情况及其他意外伤害(如他杀、酗酒、交通事故等)全方位进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入校2007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共计2720人,其中男性1196人,女性1524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毕业时上交的病历统计意外伤害的发生数和发放意外伤害登记表统计意外伤害的发生数,意外伤害等级表重点了解寒暑假和离校实习期间所发生的意外伤害。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均经过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四年内本届学生共计发生意外伤害1197例,其中校内发生897例,校外发生300例,平均每年299例,意外伤害就诊率占学校该年级的年诊疗率的5.50%,占外科就诊率的46. 40%。
校内发生的897例中交通事故伤(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伤害)9例,校内体育运动伤害794例(包括课堂内76例和课外运动718例),自杀1例,食物中毒5例(在校外就餐后发生),其他88例(包括打架、斗殴、酗酒等)。
校外发生的300例中交通事故伤(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伤)21例,农事劳动伤168例,校外活动伤害68例,家务及其他活动伤害43例。
在所有意外伤害中创伤1101例,其中骨折88例,皮肤软组织擦挫伤85例,关节扭伤78例,内脏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4例,(有些是多处伤,统计时分开统计在各种创伤中)。
按学年计算2004年460例,2005年260例,2006年247例,2007年230例。
影响学习劳动2356d,平均每例1.96d,支付医药费14.4万元,平均每例120.0元。
占该年级医药费总支出的333%(学生医改前)和6%(学生医改后)。
3 讨 论
3 意外伤害是在校大学生的常见病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也越来越多。
仅重大食物中毒这一项,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数据就达1481例,中毒29660人,死亡262人[7]。
仅2003年第三季度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就达65件,中毒人数3270人。
去年我国交通事故667507例,受伤494174人,死亡104 372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7亿元。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心理障碍问题日益突出,自杀和他杀也时有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有232所学校(包括高校、中专、技校、中学及小学)意外死亡1740人。
资料表明意外伤害是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在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210)中仅次于I类,在外科临床中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
并且发生的面积很广,有724人发生了1次以上的意外伤害,占总人数的42.09%,多的一人发生了13次,影响学习的时间达一个多月。
3.2 在校大学生的意外伤害主要是体育运动伤害 世界各国调查显示:意外伤害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和自杀等,但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差别。
如美国的意外伤害以交通事故居首位,其次为他杀、自杀、溺水、火灾等;我国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则以跌伤、溺水和自杀较高。
体育运动伤害占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88.52%,其中课外体育运动伤害为80.04%。
这是由于课外体育运动缺乏老师指导下的运动前准备活动,再则课外体育运动大多在身体不适宜状态下(如课后身体已经开始出现供能不足,饭后肠胃容量增加等)进行,还有因为课外体育运动大多是带有竞技运动的特点。
3.3 大学生健康教育是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的一环 过去一些学者曾认为:意外伤害是意想不到的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因而也无法控制。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比较一致的认为,意外伤害虽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件,但是它也是一种疾病,既有外部原因,也存在着内在的发展规律,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资料表明预防课外体育运动伤害是预防意外伤害的重中之重。
预防课外体育运动伤害的重要一环是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
2004级从2005年下半年选修健康教育课程,参选人数为1682人。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的意外伤害比未参加健康教育前明显减少了(U值分别为8.42,8.49,9.76,P<0.01)。
大学生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提高了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从而增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减少了校园内运动性损伤的发生率。
健康教育还可以开启和调适大学生的心理,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避免因心理障碍导致的意外伤害。
2.48.2 .1
3.4 运动伤害造成的损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资料表明:意外伤害就诊率只占该年级的年诊疗率的5.5%,但意外伤害所发生的费用却占该年级的医药费总支出的23.33%(学生医改前)和48.26%(学生医改后)。
同时意外伤害造成肢体的功能障碍、毁容、内脏器官功能紊乱等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永久性伤害。
运动性伤害有时将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带来终生的痛苦和灾难。
如北京某大学体育系98级学生王某2001年6月5日在体操房练习时不慎颈部受伤,齿突骨折伴随高位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每天靠呼吸机帮助呼吸,医疗费用已逾100万元。
也有体育学院的大学生因运动性损伤而忍痛割爱放弃自己学业的例子。
3.5 加强管理和监督是防止其他意外伤害的重要措施 大学生意外伤害有些发生在校园内,有些发生在校园外,有些发生在课堂内,有些发生在课堂外,有些发生在上学期间,有些发生在放假期间,有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些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单个发生的,有些是群体发生的,有些伤势轻微,有些病情严重甚至死亡,有些影响甚小,有些影响很大甚至成为校园内不稳定的始动因素。
但绝大多数是在校园内发生的,只要加强校园内的管理和监督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伤害。
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纪律管理,就能有效地预防酗酒、打架斗殴、外出游泳所致的溺水;正确指导学生的校外活动,大型活动可派保健医生参与,从而使意外伤害降至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
医学杂志,2002,11(2):79280.
[2]陈松平,沈惠芳.无锡市中学生意外伤害原因分析[J].中
国学校卫生,2002,23(3):269.
[3]李晓枫,高晓虹,张翠丽.大连市2所小学学生意外伤害
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502.
[4]刘明智,黄淳,孟宁,等.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
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 252.
[5]钟建文,颜远茹,许静掸,等.广州地区高校离退休教职工
伤害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1999,4:297.
[6]韩勇.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若干法律问题[J].天津体育
学院学报,2001,16(4).
[7]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3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
计公报[Z].2006.
调查报告
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樊珍和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中医医院 637100)
摘 要:通过对本院100例老年患者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调查、监测、分析,为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临床资料。
关键词: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202127202
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不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促使病情恶化,给临床药物治疗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我国卫生部和国家药监总局于2004年3月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开展ADR监测工作强有力的依据。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ADR 监测的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
现对本院年龄在60岁以上的用药患者。
特别进行了调查监测分析,结果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3月2日至2008年5月30日在本院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共100例。
1.2 调查表格 为国家药监局统一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为标准。
1.3 调查方法 (1)通过药师查房了解用药情况;(2)通过主治医师、护士反映患者用药情况;(3)通过患者本人或家属直接反映用药情况,然后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检索、核实分析,判断ADR的性质、程度等,最后归纳填表。
2 结 果
见表1。
表1 药物品种与ADR的关系
药物类别抗生素消化道药心血管药中成药类呼吸系统药激素类药利尿药类降血糖药其他共计药物品种数181412321475810120发生ADR总数110302011220
2.1 ADR的发生率 100例老年患者用药的过程中或用药后4h之内,共有27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可疑ADR)占被调查总数的%。
年龄、性别与DR发生率 调查对象年龄从6~岁。
其中6~5岁组共6例,发生不良反应5例占5%。
5~岁组例,发生不良反应例占3%。
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100例中男性56例,发生ADR11例,女性44例,发生ADR16例。
男女性别发生率各为约19%与36%,性别间有明显差异。
3 DR发生次数 例患者共发生3次DR,其中例发生次。
3例发生次。
由此看来发生次DR的例子不多。
27
2.2A088
070127 88401202.A270A24
1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