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随笔
运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途径沈艳芳
摘要:我园地处农村,生态自然环境优越,有着丰
厚的本土资源,本土资源作为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具有
独特的教育特点和价值,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
源。
但由于我园教师对本土资源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目
前只是停留在乡土材料上的融入,没有把本地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等有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料有效的运用到幼儿美术
活动中。
本文将从本土的自然地理、自然物、民风习俗、
家长资源等方面的运用作详细论述。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美术活动;有效途径
我园地处农村,生态自然环境优越,有着丰厚的本土
资源。
园内师生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对于本土的自然地
理、文物古迹等资源较为熟悉,如果有效利用用本土资源
开展美术活动,不仅是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加深
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喜爱、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也有着重要的
意义。
那么,如何运用那些能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具有教
育价值的本土资源去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呢?
一、本土自然地理的巧用,拓宽了幼儿学习创作的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
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大
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幼儿的本性就是回归自然,在自
然中成长,在真实自然的生活环境中轻松学习。
我园周边
有碧绿的菜园、金黄的油菜花田,郁郁葱葱的果园、竹
林,池塘里、小河边鸭鹅成群,对于置身于此的孩子来说
正是美术创作的一个大好天地。
(一)走进大自然,开拓幼儿美术创作的空间
春天,带领着孩子们走进田间观看农民春耕和观赏绿
油油的菜园、果园;夏天,带领孩子们到流溪河边拾竹子
石头;秋天,带领孩子们去参与农民的秋收;冬天,带领
孩子们奔逐嬉戏于广袤的田野上。
孩子们带上他们的小画
具,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将看到的、听到的
用画笔记录在小画板上,用小花小草、菜叶树叶等等拼贴
下来。
在他们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蝌蚪的出生,果树
开花,荔枝、龙眼成熟,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大丰收等
等。
孩子们每一幅的作品都包含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
命的热爱;在这里扩展了幼儿创作的空间、丰富了幼儿绘
画的形式与内容、激发了他们绘画兴趣。
(二)走进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为幼儿提供更多发
现、感受、表达美的空间
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地方文化
资源作为美术活动内容,例如,幼儿通过参观了解曾氏大
宗祠、寮采美丽乡村、障岗古村落、石潭书画会、龙岗村
油菜花田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
相互作用中去发现、感受、表达美。
并通过绘画、手工制
作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出钟落潭镇的风景名胜、历史古
迹,让幼儿感受到我们当地的文化无穷的魅力!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主动性、专注度也更强了。
(三)充分利用园所空间,为幼儿打造美术创作的天地
为了便于孩子们亲近自然有更好美术创作的空间,我
们在三楼顶重新规划改造种植园地,每个班都有了属于自
己的一分地,老师、孩子、家长们共同参与种植,种植园
地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
自然的环境。
种植园里不仅有植物,还会飞来瓢虫、蝴
蝶、蜻蜓、爬来蜗牛之类与其共生的小动物。
在这片天地
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涂鸦、绘画和写生创作,还可以进行
数学、科学、语言等游戏活动,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孩
子们想象的空间扩大了,观察能力、探究欲望、审美情趣
和亲近自然的情怀获得了最好的发展。
二、本土自然物的活用,丰富了幼儿美术活动的材料
对于我园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知识经验
之外,懂得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有效开展幼儿美术
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
我园周边生态自然环境优越造就的
自然物料就更为丰富了: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竹木资源丰
富,作物资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美术创作的绝好素
材,因此,我们充分调动家长、幼儿、老师们积极去收集
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并指导幼儿学习加工处理,让自然物
成为日常所用的美观实用的作画材料,丰富的自然材料给
予了孩子们更广的想象空间,更多动手创作自己所要表现
的东西。
(一)在色彩斑斓的本土自然物中让幼儿感知色彩的魅
力,拥有丰富的绘画原型
各种水果、蔬菜、花卉、农作物……不仅色彩斑斓,
而且形态各异,在老师们的引领观察下,孩子们对这些作
物的色彩和外形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受。
孩子们的绘画
作品因此变得内容丰富、色彩斑斓、造型独特,孩子们对
色彩的敏感性提高了,绘画的线条流畅了,审美能力得到
了培养。
(二)在本土自然物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果蔬类的如红薯、南瓜、萝卜等农作物,形状立体,
孩子们喜欢用来做手工粘贴和雕刻造型;稻草、藤茎呈条
形状,是编织的理想材料;树叶、菜叶、菜花、野花、野
草经过平整处理,用作拓印和粘贴的材料;石头、树枝、
竹子、木块,废旧砖瓦根据这些材料的外形、纹路,可以
利用绘画使它们变废为宝,创作成为美丽乡村、猫头鹰、
小鹿等形象布置在走廊、墙面上、区域里,成为一道道靓
丽的风景线。
这既激发了幼儿对美工的兴趣,拓宽了幼儿
的视野,也让幼儿的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本土民风习俗资源的融入,让幼儿美术活动的形
式丰富多样
《指南》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
持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的需要”。
本土民俗民风、节日风俗和生活资源,为幼儿提
供了最直接的经验和创造题材。
春节写春晖、舞狮、吃年
饭、走亲戚;元宵吃汤圆、猜灯谜、闹元宵;端午节赛龙
舟、包粽子……这些节日活动,都能让幼儿从本土民俗文
化中汲取到最直接的经验,也是幼儿绘画中最真实、最有
意义的创作题材。
我们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巧
妙地把本地民风习俗融入到日常的美术活动,如:八月十
五中秋节,结合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了“摸螺乐”、
“打月饼”绘画灯笼、手工制作灯笼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
动庆祝中秋,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亲手制作传统的柚子
灯,给每个柚子用涂鸦的方式画上自己的愿望,把柚子装
扮成可爱的模样,迎接中秋佳节,感恩“柚”您。
幼儿在
传统的节日习俗活动中愉快地探究与发现,自由地想象与
创作。
通过美术绘画的创作形式把这些习俗记录下来,从
198┆好日子
2019年24期┆199
教学随笔
而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独特之处,孩子们享受着民间传统文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四、本土家长资源的智用,让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我们的教师充分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资源,把能画会做的艺术人才作为艺术教育资源。
如:中班家长周剑老师在八十一中学任教高中美术,每逢周五下午就会来幼儿园来给我园美术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或给孩子们上美术活动;白云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绍尔老师每周四、五两个上午到园给小朋友上美术国画;华南师大美术学院李育奇老师有空就会来园给老师进行手工制作培训。
俗语都说“高手”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中会隐藏着许多会民间工艺的“高手”。
如:在开展美术编织活动时老师就找到几位小朋友的奶奶编织“高手”,老奶奶们用绳、稻草编织成“草垫”、“鸟窝”等民间工艺品供孩子们欣赏,还教授给老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编织方法技能。
家长资源的介入,使得我们的美术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也
使我们老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地提高,让幼儿更能感受到地方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幼儿会更喜爱这块充满地方文化的土地。
本土教育的资源是非常广阔、丰富的,其教育价值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能大胆尝试去开发与利用,就能让孩子们在这片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沃土”中,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构建,自由创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盛、徐惠湘.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郭登峰.例谈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有效利用[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中心幼
儿园)
(上接第197页)
足,借鉴别人优秀的东西,努力改变、提升自己。
所以,定期评先评优可以实现双赢,当落后者积极追赶优秀时,整个幼儿园形成了向上的、良好的干事氛围。
对于幼儿园、对于教职工、幼儿而言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园每周在园内开展“校园垃圾分类小明星”、“垃圾分类明星班”评比活动,并在幼儿园宣传栏公开表扬;每学期评选出“垃圾分类积极分子”、“垃圾分类积极家庭”等,在六一节活动上表彰。
通过鼓励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家庭,树立榜样作用,促进垃圾分类活动良好风气的形成。
五、与办园特色相结合,促进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 由广东省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的要求,因此,结合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能促进该项工作的持续发展。
我园利用废旧材料、乡土材料开展的体育、本土美术活动已成为我园的特色课程,课程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材料、各种废旧物品,制作出布类、纸类、瓶罐类等丰富而自成系列的自制体育玩具、美术活动素材,有效地节约
资源,充分地践行着变废为宝的宗旨,与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出发点不谋而合,并把两者有效地糅合,使其成为我园一项持续的常态工作。
垃圾分类是社会的责任,对子孙后代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广州是一线城市,垃圾分类的成效如何将影响到全国的环境状况。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让孩子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监督者,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谭洪卫.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助力绿色校园建设[J ].建设科技,2019,382(08):14-18+3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中心幼
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