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2017·武威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③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近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苦心孤诣。

④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意兴阑珊,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

⑤金庸就是倚马可待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⑥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

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A . ①⑤⑥
B . ①③⑥
C . ②③⑥
D . ③④⑥
2. (2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B . 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
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C . 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说。

D . 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3. (2分)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 . ②④①⑤③
B . ④③②①⑤
C . ②④③①⑤
D . ③①②④⑤
4.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

B . 毛泽东诗句“唐宗宋祖略逊风骚”中的“风骚” 是“文采、才情”之意。

其实它分别源于《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风、骚”还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C .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
事,也记录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此书的作者是刘向。

D .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5.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后有君子,以览观焉小子何敢让焉
B .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 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乃因史记作《春秋》
D .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二、其他 (共2题;共16分)
6. (1分) (2015高一上·长春期中)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
②吾其还也。

________
③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
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
⑤太后之色少解。

________
⑥顾计不知所出耳。

________
7. (15分) (2016高一下·厦门期中) 翻译下列《必修三》文言文选句。

(1)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3)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8. (14分) (2019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畅字叔茂。

少以清实为称,无所交党。

初举孝廉,辞病不就。

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才,四迁尚书令,出为齐相。

征拜司隶校尉,转渔阳太守。

所在以严明为称。

坐事免官。

是时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高选庸能。

太尉陈蕃荐畅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复为尚书。

寻拜南阳太守。

前后二千石逼惧帝乡贵戚,多不称职。

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

会赦,事得散。

畅追恨之,更为设法,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者,尽入财物;若其隐伏,使吏发屋伐树,堙井夷灶,豪右大震。

功曹张敞奏记谏曰:“五教在宽,著之经典。

汤去三面,八方归仁。

武王入殷,先去炮格之刑。

高祖鉴秦,唯定三章之法。

孝文皇帝感一缇萦,蠲除肉刑。

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温厚。

仁贤之政,流闻后世。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

三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

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礼贤。

舜举皋陶,不仁者远。

随会为政,晋盗奔秦。

虞、芮入境,让心自生。

化人在德,不在用刑。

”畅深纳敞谏,更崇宽政,慎刑简罚,教化遂行。


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畅常布衣皮褥,车马羸败,以矫其敝。

同郡刘表时年十七,从畅受学。

进谏曰:“夫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循道行礼,贵处可否之间。

蘧伯玉耻独为君子。

府君不希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畅曰:“昔公仪休在鲁,拔园葵,去织妇;孙叔敖相楚,其子被裘刈薪。

夫以约失之鲜矣。

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虽以不德,敢慕遗烈。


后征为长乐卫尉。

建宁元年,迁司空,数月,以水灾策免。

明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王畅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B .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C .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D .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 .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读书人的称呼,如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 府君,汉朝时期称太守为府君,如《孔雀东南飞》中:“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D . 司空,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畅品格高洁,多次被人举荐。

最初他被举荐为孝廉,假托有病不去上任;大将军梁商举荐他,后出任齐王的相;太尉陈蕃推荐他,因此再次做了尚书。

B . 王畅不畏豪党,敢于揭发他们。

他实施严刑峻法,对受赃一定数额的贵戚没收财物,如果隐藏就严惩,比起之前逼迫贵戚的太守们,他是称职的。

C . 王畅明辨是非,善于听取意见。

功曹张敞劝谏他要以仁爱治民,施仁政,行教化,他深表赞同;对于学生刘表的进谏,他却认为不妥,没有采纳。

D . 王畅生活节俭,能够以身作则。

做南阳太守期间,他穿布衣,坐陋车,矫正郡中豪族们奢侈的风气;与弟子的交谈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节俭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

②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虽以不德,敢慕遗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2016·郴州模拟) 阅读下列这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凤栖梧
[金]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注】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襄阳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
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
本词结句历来为人称道,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词分析。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0. (8分) (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只选4小题,把选择的题号填在答题卷括号内)
(1)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

(2) 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________,则芥为之舟。

(3)《诗三百篇》,________。

________,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4)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听臣微志, ________,保卒余年。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11. (12分) (2018高一下·宁夏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①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

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

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②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③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有着白皙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

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④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

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

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

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了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口留香。

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⑤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

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

我那时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⑥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

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

到了我的
青春叛逆期,我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

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⑦我很年轻就去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时才偷偷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看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呢!妈妈!只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⑧秋天,是思念的季节。

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头顶掠过,我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选自《散文》2017年第1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由此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 . 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 . 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述,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 . 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2)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12. (9分) (2017高一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

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

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

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

《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

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

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

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

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

“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

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

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

”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

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2011年7月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B . 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C . 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 . 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

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 . 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 . 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 . 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 . 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

C . 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可以弹琴。

D . 古琴较之其他中国乐器,更能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古琴一张,却可尽展文人雅士之傲骨风姿。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
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

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

后来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要求。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答案:略
2-1、
3-1、答案:略
4-1、
5-1、答案:略
二、其他 (共2题;共16分)
6-1、
7-1、答案:略
7-2、答案:略
7-3、答案:略
7-4、答案: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8-1、
8-2、
8-3、
8-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答案:略
9-2、答案:略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0-1、
10-2、
10-3、
10-4、
10-5、答案:略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11-1、
11-2、
11-3、答案:略
12-1、答案:略
12-2、答案:略
12-3、答案:略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