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讲课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严密观察DVT的症状 治疗DVT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DVT多于术后48h内发生于左下肢的腓肠肌静脉丛
,症状隐蔽。腓肠肌隐痛常为手术创伤反应所掩盖,直至 血栓蔓延至主干静脉时,才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 升高、浅静脉扩张、皮肤发白或轻度紫绀,沿静脉走行有 明显压痛。护理时应密切观察,对比双下肢肤色、温度、 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做
因素
分数

1

1
头及胸
2
脊柱
2
骨盆
3
下肢
4
评分
()
外科手术干预
小型手术〈30分
1
大手术
2
急诊大手术
3
骨盆
3
腹部
4
骨科(腕关节以下) 4
脊柱
4
评分
()
高危疾病
因素
评分
溃疡性结肠炎
1
镰刀性贫血病
2
红细胞增多症
2
溶血性贫血
2
慢性心脏疾病
3
心肌炎
4
恶性肿瘤
5
静脉曲张
6
曾患过DVT或CVA 7
评分
()
第22页,共40页。
• 另外,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下肢过度旋 转牵拉,使临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促进了DVT的
发生。
第24页,共40页。
围术期DVT的预防和护理
一、术前预防及护理对策
1、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术前要评估病人的全身情 况和凝血情况,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 病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对DVT加以重视,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指 导。
与手术和麻醉相关的因素
• 手术类型 不同类型的手术DVT发生率有很大差异,据报道,髋关节和膝关
节矫形术的血栓发生率为30%-50%,腹部手术可达30%,妇科和泌尿科
的手术也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危险。尤其肿瘤患者术后,除了与其他手 术相同的危险因素外,还包括肿瘤组织释放凝血活酶样物质、肿瘤机 械性阻塞静脉等。 • 手术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麻醉使 静脉壁平滑肌松弛,内皮细胞受牵张而胶原纤维暴露,也是手术后易发生 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之一。手术过程中的静卧和术后的长期卧床,可导致下 肢静脉通过下肢肌肉泵回流作用减弱,下肢丰富的静脉窦亦使血流停滞形 成血栓。
• 在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同样也是常见病、多发 病,而且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
第2页,共40页。
实际情况
• 美国每年有600,000DVT(深静脉血栓)病人, 50,000到200,000死于PE(肺栓塞)。
• 患DVT后,3年后血栓后综合症的发生率为35%69%,5年后的发生率为49%-100%。
腹股沟 • 皮肤温度升高 • 浅静脉扩张
第5页,共40页。
Company Logo 第6页,共40页。
DVT的后果
未作预防

DVT
预防措施不 力
解决 永久性的 栓子
慢性静脉功能 CVI 不全
PE 肺栓塞
第7页,共40页。
DVT的后果——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因深静脉瓣膜在血栓形成 及炎症过程中受到破坏 ,即使血流再通,重力 作用产生的静水压力, 使组织内纤维素积聚, 脂肪结缔组织硬化,皮 肤产生淤滞性皮炎的改 变,甚至发生静脉淤滞 性溃疡,造成肢体一定 程度的病废。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文档ppt
第1页,共40页。
静脉血栓是人类“无声的杀手”
• 据统计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无临床 表现的;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的。
• 在美国血栓性疾病是排在第三位的常见血管疾病 ,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在西方国家,深静脉 血栓和肺栓塞的年发病率分别约为1‰和0.5‰。
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 讲解DVT常见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劝患者戒烟,进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第25页,共40页。
一、术前预防及护理对策
• 2、选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的术式,缩短待 手术时间,在允许的情况下,完善术前检查 后,尽快手术治疗。
抬高及肌肉收缩训练,不能下床者,鼓励并督促患者在床上主动屈伸下 肢做背伸运动,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 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由跟腱起自下而上的做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
每天不少于3次。可加速下肢静脉回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
第29页,共40页。
三、术后预防及护理对策
3.机械预防 包括间歇或持续小腿充气压力泵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分级压力袜、弹力绷 带等。
分数〈6
无危险
分数7-10
低危(〈10%〉
分数11-14 中危(11-40%)
分数大于15 高危(大于41%)
在下列预防方法中选择: 是否对抗凝剂禁忌?否— 是---请说明----抬高下肢( ) 抗血栓弹性袜( ) 气体加压仪器( ) 足部气体加压仪器( ) 不采取预防方法( ) 其它( ) 评分
创伤高危因素(仅术前及单个手术评分)
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第17页,共40页。
VTE的危险因素-患者相关
•航空旅行 •急性充血性心衰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呼吸衰竭 •脱水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体温过低 •制动
•静脉内药物滥用 •肥胖 •妊娠或产后 •休克 •吸烟 •全身感染/败血症 •创伤(下肢、髋关节、盆腔 骨折)
第18页,共40页。
血管壁损伤
凝血功能改变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
•感染相关内皮损伤 •骨折 •低氧 •静脉用药
•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 •起搏器导线
•手术
•创伤
•静脉扩张凝血功能改变
血流郁滞
血管壁损伤
凝血功能改变
•年龄>40岁 •麻醉 •脱水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使用肝素 •血小板减少 •激素治疗
• DVT导致的静脉瓣功能不全仍然会导致再次发 生DVT。
第3页,共40页。
概念
•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 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英文名为DVT。
•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最为常见,其中左下 肢发病率高于右下肢。
第4页,共40页。
DVT的临床症状
• DVT经常是无症状的 • 小腿痛或触痛,或者两者兼具 • 肿胀与浮肿 • 远端DVT膝关节以下肿胀,近端DVT肿胀直至
VTE的慢性危险因素-遗传性和获得性
•年龄
•家族史
•自身免疫性 •高纤维蛋白原
疾病
血症
•CHF II-IV级 •遗传性高凝状
•终末期肾病 态
•种族
•炎性风湿病
•恶性肿瘤
• 骨髓增生性疾病 • 瘫痪 • 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 • 既往发生VTE • 静脉曲张 • 静脉机能不全
第19页,共40页。
DVT危险度分级
岁的其他手术,尤其是大中型手术患者;外伤、下肢 水肿、静脉曲张、肥胖、心功能不全、DVT形成史、 吸烟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对于 脾切除术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他凝 血指标,当血小板超500×109/L时,要给与预防性抗 凝治疗。避免滥用药物。
第31页,共40页。
三、术后预防及护理对策
第27页,共40页。
二、术中预防及护理对策
3.手术的激惹反应引起血小板增加,术中、术 后输血均可致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尽可能 不输血或仅输少量新鲜血。
4.减少手术时间,术中积极纠正脱水,保持水 、电解质平衡,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操作轻 柔细致,防止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特别注意 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 膜而诱发血栓形成。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IBD炎症性肠病
•恶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妊娠或产后 •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 •高凝状态
第16页,共40页。
VTE的危险因素-治疗相关
• 麻醉(全麻) • 化疗 • 雌激素治疗或HRT • 肝素导致的血小板减
少 • 静脉注射 • 起搏器置入
• 卧床休息(活动减少) • 放疗 • 中心静脉导管(CVC) • 入住ICU(长期) • 经静脉内治疗 • 手术(大手术,普通
第13页,共40页。
VTE基于病因学的危险因素-血流淤滞
血流淤滞
血管壁损伤
凝血功能改变
•年龄>40岁 •慢性心力衰竭
•制动
•腹腔镜手术 •下肢骨折
•恶性肿瘤 •肥胖 •瘫痪 •妊娠 •既往发生DVT •休克
•腹部/盆腔肿瘤 •静脉曲张
第14页,共40页。
VTE基于病因学的危险因素-血管壁损伤
血流郁滞
− 血液循环流速减慢.血流淤滞同时发 生在术中和术后的卧床时间。
• 血管壁损伤
− 发生在手术肢的操作过程中如全 膝或全髋成型术中,会扭折 血管
− 静脉血液郁积也会造成静脉扩张 和内皮细胞损伤。
• 凝血功能改变
− 术后血液中促凝血酶原激酶和纤维 蛋白原水平升高,损伤组织处表面 凝结被激活都导致了血液的高凝状 态。
4.药物预防 即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降 低血液粘滞性,预防血栓形成。用药期间密 切观察出血倾向,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 血、注射部位出血,泌尿、消化道出血,手 术切口的血肿出血及皮肤青紫瘀斑等。如有 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第30页,共40页。
三、术后预防及护理对策
• 5.对高危患者的重点观察 如盆腔手术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大于40
低危 年龄<40岁,较小的外科手术(30 min以内), 无其他危险因素,长期卧床。
中度 有危险因素的较小手术,40-60岁;无危险因素 的非大手术;<40岁,无危险因素的大手术。
高危 >60岁,或有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40-60岁, 有危险因素,即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征(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 大手术。
极高危 >40岁,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征病史的大 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 伤、骨髓损伤。
第21页,共40页。
DVT风险评分表
姓名 住院号 科室
年龄分组 年龄分段 10-30 31-40 41-50 51-60 61以上 评分
分数 0 1 2 3 4 ()
高危范畴
因素
分数
避孕药(20-35岁) 1
第26页,共40页。
二、术中预防及护理对策
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率是上肢的三倍。DVT高危患者,应避免做 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左下肢,避免反复穿 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 静脉通路。
2.手术中应尽量减少使用驱血带;松止血带时 ,应强调分次减压,禁忌骤然松动止血带; 避免使静脉内压骤然增高,或静脉血流突然 增多的操作。
第28页,共40页。
三、术后预防及护理对策
• 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以利于静脉回流 。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劝患者戒烟,创造无烟环境,防 止尼古丁对血管的损害。
• 2.抬高下肢,鼓励术后早期活动。大手术后的患者抬高双下肢20-
30°,这样既有利于双下肢静脉回流,不易形成血栓,还可以 保证术后重要脏器的血供。全麻手术醒后即进行深呼吸活动, 每小时10-12次,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术后24h开始做下肢
第23页,共40页。
与手术和麻醉相关的因素
• 为了配合手术,常需要术前晚上和术晨清洁灌肠,对年老体弱排 泄多者,体液丢失过多,诱发静脉血栓;手术中的失血失液,术 后饮水少等均引起循环量不足,血液浓缩,形成高凝状态,造成 血液瘀滞和血液凝结力增加,也可诱发血栓形成。
• 手术前后及过程中,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是血液粘度增高,手 术本身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可损伤血管内皮,使胶原和基底膜暴 露,致组织因子释放,促进血小板聚集,刺激了内源性和外源性 凝血途径致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静脉压力和流速的下降 ,血管腔狭窄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5岁以上) 2
妊娠/产褥期
3
评分
()
体重(BMI)指数
体重(KG)/身高(M) 2
体重 (BMI) 分数
体重不足 16-19
0
平均 20-25
1
超重 26-30
2
肥胖 31-40
3
非常肥胖 41以上
4
评分
()
行动
因素
分数
步行
0
受限(自己用步行器) 1
非常受限(需帮助) 2
轮椅
3
卧床
4
评分
()
评估指引分数
Company Logo 第8页,共40页。
Company Logo 第9页,共40页。
DVT的后果——肺栓塞
Company Logo
第10页,共40页。
Company Logo
第11页,共40页。
Company Logo 第12页,共40页。
为何形成血凝块-Virchow 三联征
• 血流淤滞
好标记,进行比较,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以提高DVT
的早期诊断率。
第32页,共40页。
三、术后预防及护理对策
7.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 DVT是引发肺栓塞发生 的主要原因,是外科手术后致命的合并症。 如有此类情况出现,应立即是患者平卧,给 与高浓度氧气吸入并嘱咐其不可剧烈翻动。 急性呼吸窘迫患者可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尽量安 慰患者,减轻其恐惧感。如无溶栓禁忌症, 立即予以溶栓抗凝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