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工业废弃地是面临衰退的矿业城市危机与复兴的双重载体。
一方面它是城市危机的承载对象,表现为对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诸
多负效应;另一方面,因其所具有的再利用优势而有条件转化为促进
城市复兴的积极因素。
探求通过工业废弃地的更新利用推动矿业城市摆脱困境是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本文首先对作为研究背景的我国矿业城市概况进行解读,厘清了矿业城市的界定、分类、地区分布及空间
结构,探讨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归纳总结了存在的问题
与发展对策。
进而,研究提出了工业废弃地的概念,剖析了其产生原因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工业废弃地再利用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在建立工业废弃地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协同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了“协同再生”的观点,构建了系统协同再生的研究结构。
据此,本文对系统协同再生的目标进行解析,提出系统进化的总目标、各子系统进化目标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协
同目标;探索系统协同再生的运行机制。
研究中引用协同学中支配和
控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产生协同作用的“序参量”的概念,通过
对工业废弃地系统协同再生的“隐喻序参量”进行描述和辨识,提出
了构成系统的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以及系统整体的隐喻序参量分别为“生态系统进化”、“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利益维系”和“发展循环经济”,并以此作为土地更新利用的框架,论述了四个框架下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的11种模式。
进而,提出了土地更新利用的程序。
其后,总结了大地艺术创作、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景观重构、旧工
业建筑改造利用、污染场地清理等工业废弃地场地与设施再生的方法。
最后,在案例实证研究部分,分别针对“唐山市古冶区林西矿区”和“徐州市九里湖周边地区”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废弃地,在系统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了土地更新利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