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省丰城中学高考模拟冲刺卷历史试卷(三)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模拟冲刺卷·历史(三)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
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
25.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
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26.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27.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大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28.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
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29.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
这反映出当时()
A.抗日救亡成为国民的普遍追求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
C.中共的先进性得到空前的认同D.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
30.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
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
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
”轧车的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商品经济基本上取代自然经济 B.工业革命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
C.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31.1962年,国家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全国施工基建项目压缩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同1961年相比减少了40%;五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1962年计划指标,同196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47%,其中重工业下降57%,轻工业下降26%。
这些做法()
A.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化战略 B.导致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C.暂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32.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快乐就是至善。
聪明智慧的职责就是选择明智生活的快乐,这就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
由此可知,伊壁鸠鲁()
A.具有人文情怀 B.主张快乐至上
C.反对奴隶制度 D.捍卫思想自由
33.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
这表明()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
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
34.1927年,苏联的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6%,在批发商业中占95%,在零售商业中占65%。
到1934年,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在国民收入中占99.1%,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98.5%,在零售商品中占100%。
由此变化可推知,苏联()
A.继续部分实行新经济政策 B.逐渐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
35.表2是2006—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
表2
表2可以说明()
A.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力衰退 B.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
C.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D.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
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
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
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
当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
五代以后,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材料二陕甘宁边区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边区通过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债、寒衣募捐等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保障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
由于边区群众文化水平低,边区交通、通讯不发达,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
——摘编自任学岭《陕甘革命根据地史》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普及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
出生婴儿死亡率从1950年的约25%减少到1981年的低于5%,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劳动保险制度仍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运行,医疗教育、住房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工资水平雇用工人,从而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摘编自江宇《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社会保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8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12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启发下,群众自发集资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
1956年,全国人大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随即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互助互济的集体医疗站。
1959年,卫生部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后这一制度逐步走向普及化。
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摘编自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等文(1)根据材料概括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
中国政府代表和美国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商议决定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这条航线飞越印度、缅甸和中国三国,途经高山、冰川、热带虐疾区、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
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14航空队。
“驼峰”航线在终止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共运输了80多万吨物资到中国,超过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中国所有对外通道接受外援的总和。
“驼峰”航线是二战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据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文件的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损失飞机563架,损失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
当时空运总队的飞机损失率高达20—30%,而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的损失率超过了50%。
“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编自刘小童《驼峰航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梁章钜(1775—1849年),福建长乐(今福州)人。
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月升任广西巡抚兼署学政。
那段时间,朝廷每天上朝,都为鸦片问题争得不可开交。
首席军机大臣穆章阿和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主张鸦片走私合法化,对鸦片进口征收重税;湖广总督林则徐和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对于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梁章钜肯定“其情甚切,其论亦甚畅”,但对其具体观点则认为只是“治其流”而未“清其源”,查禁鸦片应将吸食者、开馆者、兴贩者与开设窑口之人区别对待,“刑不滥施”,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整理自潘茨宣《梁章钜:和林则徐一道禁毒的广西巡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章钜禁烟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指出梁章钜禁烟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9分)
历史答案(三)
第I卷(选择题)
24.【答案】A
【解析】材料“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体现的是战国时期国君掌握官员的任免权,强调的是国君的权力开始集中,A选项符合题意;BC选项是在秦朝,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25.【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匈奴人攻破洛阳……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造成北民南迁,这有利于推动江南经济的开发,故B正确。
通过材料北方的战乱不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排除AC;通过材料“杀死豪族官僚庶民。
”可以看出这不利于豪族扩充实力,排除D。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
对秦始皇的评价之所以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是材料中的董仲舒和唐太宗的出发点和标准不同,所以造成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董仲舒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所以要批判秦始皇,而唐太宗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去评价的秦始皇。
故本题选D。
27.【答案】B
【解析】李时珍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说明《本草纲目》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B正确。
A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中心转移”的问题,故排除C。
材料信息与“市场机制”无关,故排除D。
28.【答案】D
【解析】根据“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排除B;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排除C。
29.【答案】C
【解析】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或者汪伪政权相比,抗战时期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等因素吸引到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故C项正确。
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并非都加入了中共,故B项错误。
A项明显夸大了事实,与史实不符。
D项马克思主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3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可知此时西方工业革命后机器的传入促使中国传统手工轧花业被淘汰,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取代”说法错误,排除A项;洋轧车淘汰小轧车,仅是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并非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涉及家庭手工轧花业,并非农业生产,排除D项。
31.【答案】D
【解析】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之后,国家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材料中这些做法正是调整的表现,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国家工业化战略并未改变,依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这些做法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不会导致其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1962年我国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放弃,1992年我国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32.【答案】A
【解析】“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快乐就是至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意识,是朴素的人文思想,故选A项;“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获得知识和理性,排除B项;“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这里的“人”不包括奴隶,排除C项;“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这里体现了鼓励人们学习知识,无法体现思想的自由,排除D项。
33.【答案】B
【解析】据材料“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可得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故选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武装夺权的斗争方式,除此还有和平夺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是指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即巴黎公社的原则,并非单指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排除C项;“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材料仅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与“完全接受”不符,排除D项。
34.【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数据可知,苏联在20世纪三十年代,公有制成分在社会中占据绝对优势,如“在国民收入中占99.1%”、“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98.5%”、“在零售商品中占100%”,这一变化说明苏联这在该时期,逐渐实行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B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该现象主要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排除A 项;通过题干中的“在国民收入中占99.1%”、“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98.5%”、“在零售商品中占100%”等数据可知,其公有制成分已经占据绝对的优势,说明其社
会性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排除C项;题干中的数据变化主要反映苏联公有制经济成分的绝对优势地位,但是这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排除D项。
35.【答案】B
【解析】根据2006—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变化表可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经济波动最小,中国经济则先是大幅度增长,然后是小幅度放缓,因此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故选B项;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由于经济基础雄厚,国力并没有衰退,排除A项;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排除C项;发达国家经济整体增长放缓,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小幅度下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在扩大,排除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25分)
【答案】(1)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
作用:保障了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弱势群体的家庭负担;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识,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促进了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繁荣;为后世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
(2)特点: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
成因:边区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3)有效服务了工业化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劳动力队伍;促进了社会公平、民族团结;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1)依据信息“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赏赐弱势群体”并进行概括可知特点,依据信息“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作用。
(2)依据信息“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并进行概括可知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成因。
(3)依据信息“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低劳动力成本”可知意义。
42.(12分)
【答案】示例一
论题: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富强”一词的内涵。
(3分)
论证:①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见识到英国等国的强大,开始开眼看世界,从而将“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的武器不如西方,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军事技术,“富强”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③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意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外,还应学习西方的制度,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赋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
(6分) 总结:综上所述,“富强”内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军事、政治领域,反映出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加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3分)
示例二
论题:“富强”一词使用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路径。
(3分)论证:①19 世纪60—80年代,“富强”在工商和国防两方面的积极内涵反映出部分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诉求,他们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②19世纪90年代,“富强”含义开始拓展到政治领域,反映出国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中,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局限,维新派遂掀起了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③20世纪初,“富强”一词政治含义的拓展,反映清政府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奋发图强,希望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以维持统治。
但另一方面,“富强”使用的减少也反映出革命派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从改革转向革命,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平等的社会。
(6分)
总结:综合以上关于“富强”内涵的变化,反映出洋务派、维新派、清政府及革命派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器物、制度层面逐步深入地向西方学习,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
(3分) 示例三
论题:社会思潮的演变影响了人们对“富强”的评价。
(3分)
论证:①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提倡重义轻利的观念,所以重利的“富强”观念遭到世人的贬低;②明末清初,针对明末空谈心性的弊端,部分思想家冲破理学的束缚,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富强”观念得到部分人的认可;③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要求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维新运动因为维护封建政权清王朝,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对象,这导致“富强”一词迅速贬义化。
(6分) 总结:综上所述,受社会不同时期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富强”的评价或褒或贬,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
(3分)
45.(15分)
【答案】(1)特点:由农民自发到政府推动组织实施;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强调公益性质;受合作化等运动的深刻影响等。
(2)意义: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于今天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解析】(1)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启发下,群众自发集资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
1956年,全国人大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随即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互助互济的集体医疗站”可得由农民自发到政府推动组织实施;以集体经济为基础;据材料“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可得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强调公益性质;受合作化等运动的深刻影响等。
(2)据材料“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可得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于今天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据材料“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可得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46.(15分)
【答案】(1)背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年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942年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
(每点3分,任答3点,得9分)
(2)贡献: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提供了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军作战的军备物资;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缔结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可知,1941年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可知,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据材料“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可知1942年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
(2)据材料“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可知,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提供了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军作战的军备物资;据材料“‘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材料“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14航空队”可知,中美两国共同合作,缔结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
47.(15分)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侵华;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朝廷内部对于禁烟问题存在分歧。
(6分)
(2)指导思想:严禁鸦片,杜绝鸦片根源。
(3分)评价:对从源头上杜绝鸦片的认识应予以肯定;有利于奠定清朝禁烟的新局面,使得禁烟运动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禁烟背后的清朝早已落后于时代的问题。
(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
道光十六年(1836年)”可得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侵华;据材料“朝廷每天上朝,都为鸦片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可得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朝廷内部对于禁烟问题存在分歧等。
(2)第一小问指导思想,据材料“对其具体观点则认为只是‘治其流’而未‘清其源’”可得出严禁鸦片,杜绝鸦片根源。
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查禁鸦片应将吸食者、开馆者、兴贩者与开设窑口之人区别对待,‘刑不滥施’,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可得对从源头上杜绝鸦片的认识应予以肯定,有利于奠定清朝禁烟的新局面,使得禁烟运动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可得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禁烟背后的清朝早已落后于时代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