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熊猫妈妈听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响、请、讲、束、争、再、次、完、她。

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请、讲、争、再〞。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通过阅读了解熊猫
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4、和同桌分角色玩打的游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3、和同桌分角色玩打的游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玩具熊猫〕问:你们说,它是谁呀?喜欢不喜欢它呢?
2、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出示课题:21、熊猫妈妈听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录音,说说是谁给熊猫妈妈打来了?
2、交流听到的内容。

随机板书:丽丽日本横滨
明明法国巴黎
林林美国纽约
3、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熊猫妈妈的孩子在哪里。

4、指导朗读:熊猫妈妈的孩子有的在日本横滨,有的在法国巴黎,有的在美国
纽约。

5、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巧记字形。

b.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想一想:熊猫妈妈听了几次?她的孩子们各对
她说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字好方法。

b.齐读词语卡片。

〔3〕检查自学情况。

a.读准后鼻音的字:铃、响、请、讲、争;
b.说说“铃、响、请、讲〞四个形声字的记忆方法;
c.说说“演、滑〞的记字方法和笔顺;
d.开火车读生字;
e.指名7位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
加字,不漏字。

三、熟读课文,学习内容。

1、学习第1、3、5小节。

①熊猫妈妈听了几次?你从哪里看出?
〔依据交流出示第1、3、5小节,圈出“去〞、“又去〞、“再一次去〞等词〕
②指导朗读1、3、5节。

2、学习第2、4、6小节。

①熊猫妈妈的孩子们各对她说了些什么?
〔依据交流出示第2、4、6小节。


②认真读读,说说孩子们告诉妈妈什么?〔或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③师小结:孩子们在打时,告诉了妈妈他是谁,他在哪里,他在那儿和小朋友们干什么。

④商量:外国小朋友们喜欢熊猫吗?
⑤朗读2、4、6小节,读得快乐或自豪。

3、分角色朗读1——6节。

4、师生合作打。

〔师做熊猫妈妈,随意请生站起来打,可任选一个熊猫孩
子的话。


5、学习第7节,
①听完,熊猫妈妈高兴极了,她是怎么说的呢?用“﹏﹏〞划出来。

②读熊猫妈妈的话,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师小结:熊猫妈妈说得真好,因为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有熊猫,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我们把熊猫送给了和中国友好的国家,带去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6、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课外延伸,练习说话。

1、熊猫妈妈的孩子还会在哪里给妈妈打?他们又会告诉妈妈什么?〔全班交
流〕
2、找自己的好朋友玩打的游戏。

3、抽学生上讲台表演玩打的游戏。

五、复习稳固,加强累积。

1、复习生字。

2、读下面的词语,注意看青带点字的字型。

弟弟照相树苗青蛙
滑梯想法熊猫友谊
3、指导书写:请、滑、讲、演。

22 小白兔和小灰兔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拿、兔、灰、除、翻、些、挑、担〞8个生字;在老
师的指导下,描写“除、灰、挑、担〞。

2、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关键词语,尝试读好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了解只有
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有收获。

3、依据提示展开想像,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8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除、灰、挑、担〞
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3、启发学生依据提示展开想像,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了解只有靠自己的辛勤
劳动,才有收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邀请了一对好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
看,它们是谁?〔出示媒体:小白兔和小灰兔手拉手走过来的动画情景〕
2、揭示课题:22 小白兔和小灰兔〔读课题〕
3、提问: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
的故事。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出示多媒体整个故事的动画〕边看动画边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听懂故
事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说说大意,教师可以提示。

3、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标上小节号。

4、指名分节读,纠错并正音。

5、提问:读了课文后,你喜欢谁?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感受内容。

〔以下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依据学生的答复,随机组织〕
(一) 如第三节
1、小组学习:(1)四人合作分句读第三节
(2)学习生字“蹦、施、肥、除〞累积带有“足字旁〞的字,
说说带有“足字旁〞的字一般与什么有关?
(3)找找描写小白兔种菜的句子,用“—〞划出,并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1)抽四人小组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找出小白兔种菜的句子,看看动画〔小白兔种菜的过程〕,做
做动作读一读。

(3)看着动画试着背一背。

3、提问:小白兔在辛勤地种菜,小灰兔在干什么呢?出示多媒体〔小灰兔躺在
床上吃菜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师生配合读第四节,学习生字“运、饿〞。

(二)如第二节
1、提问:小白兔为什么不要白菜,要菜子?
2、齐读第一、二节。

(三)如第五节
1、自由读第五节,用“——〞划出小白兔的话,用“~~~~〞划出小灰兔的话,
同桌对读。

2、出示句子:小灰兔疑惑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从哪儿来的?〞
小白兔自豪地说:“自己种的。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1)学习生字“挑、担、疑、惑〞。

(2)用“疑惑〞“自豪〞来说一句话体会含义,指导读出语气。

(3)各种形式练读。

3、分角色朗读。

4、拓展练习: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么想,怎么做?
四、复习稳固
1、小灰兔种白菜游戏。

(读生字)
2、小灰兔收白菜游戏。

(读词语)
3、指导写字“运、送、挑、担〞。

21、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对乌鸦的三次说话,乌鸦是怎么做的。

并理解“谗〞,“得意〞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从狐狸的好话,乌鸦的受骗上当,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简单受骗上当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

重点:
理解狐狸的三次施计和乌鸦的三次反响。

难点:
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个有趣的故事。

我们一边看黑板的图,一边听第一自然的录音。

1、问:通过听和看你了解了什么?
2、再听录音二,三自然段:
边听边想:[ 出示投影片]
1、乌鸦为什么很快乐?
2、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后怎么样了?它心理会想什么?
1、问:乌鸦为什么很快乐?〔让一学生读〕
2、乌鸦在快乐,得意洋洋的时候,被狐狸看见了,狐狸看见那片肉后它怎么样了?
3、谁能说说“谗〞是什么意思?
〔读一读该段,读出“嘴谗〞的感情〕
二、学习四——八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四—八自然段,边读边想:
①、狐狸说了几次话?都说了什么?〔用“——〞划出〕
②、乌鸦又是怎么做的?〔用“00〞划出〕
1、问:狐狸说了几次话?三次说话说了什么?
2、听了狐狸的三次说话,乌鸦每次有什么反响?
3、狐狸第一次说话前,“想了想〞,它想什么呢?
4、狐狸说话时表情是怎样的?而且用了“您,亲爱的“表示对乌鸦怎么样?
〔二〕四人小组商量,狐狸的三次说话该怎样读并各自在小组中试读。

1、谁来读一读狐狸的第一次说话?这次狐狸要和乌鸦表示友好,骗乌鸦开口,骗到了吗?于是它接着又想到了什么?
2、所以,狐狸第二次又怎么说?这次成功了吗?
3、狐狸两次都不能骗得乌鸦开口,这次为了能让乌鸦开口,圆滑的狐狸要进一步骗乌鸦,这时狐狸又在想什么?
4、谁来读一读狐狸的第三次说话,是怎样的好听?
〔三〕生:演示乌鸦的第一次反响
1 、乌鸦怎么做的?它不做声在想什么?
2 、〔生演示第二次反响〕
3 、乌鸦这次有什么反响?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又会想什么?
4 、〔生演示第三次反响〕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怎么样了?
“得意极了〞可以换成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语?
乌鸦一得意,就忘记了什么?
〔四〕四人小组各自扮演乌鸦和狐狸进行练习。

〔自由读〕〔表演读〕
小结:乌鸦听了狐狸一次一次的好话,总算怎样了?
〔投影出示:狐狸得手的一刻〕
〔五〕理解寓意:
1 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
2 乌鸦现在心理有什么感受?
3 请大家教训,教训这只爱听好话的乌鸦,帮它改正吧!
〔我们做人也一样:贴寓意〕
22、蜘蛛织网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说说蜘蛛遇到困难是怎么想的。

3、感受蜘蛛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4、会用“总算〞说句子。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蜘蛛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难点:
感受蜘蛛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会用“总算〞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齐读
丝的第五笔是〔〕
断的第七笔是〔〕
破的偏旁是〔〕
组词:阵、实
2、复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字词,而且还了解了蜘蛛织网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指名说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二~五自然段。

1、蜘蛛除了遇到这个困难以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你自由读2~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说:出示:一阵大风吹来,把网刮断了。

一阵大雨打来,把网打破了。

一阵冰雹打来,又把网砸破了。

指名读,齐读
1〕、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有一个“把〞字,
你能用上“被〞字来说说这三句话吗?
指名说:网被一阵大风刮断了。

网被一阵大雨打破了。

网又被一阵冰雹砸破了。

2〕、如果老师把这三个词的顺序换一下,可以吗,为什么?
同桌轻轻商量,指名说,风是刮的,雨点是打来的,冰雹力量很大,是砸下来的。

看来作者的用词很精确,我们来读一读。

齐读
3〕这三种情况都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说完整吗?
它刚织了几下,一阵大风吹来,把网刮断了。

它刚织了一半,一阵大雨打来,把网打破了。

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打来,又把网砸破了。

自由读,齐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蜘蛛遇到的困难、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指导朗读: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织啊,织啊读得慢一点,眼看快要织成了读得快一点。

指名读,齐读。

2、蜘蛛遇到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请你在看看2~5自然段,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指名说:
指名读,齐读
1〕、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蜘蛛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我不信任织不好,我有决心,有信心,肯定能织好。


对,这就是不泄气,也就是不灰心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有决心,有信心的语气,重读重新、不、再、又。

指名读,相互评议,齐读。

2〕、蜘蛛遇到的挫折是一次比一次大,而蜘蛛的勇气和决心也是一次比一次大,那么结果怎样了呢?
织啊,织啊,总算织出了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

蜘蛛快乐地坐在网中央,捕捉飞来的小虫。

你能用“总算〞来说说句子吗?
3〕、你觉得这时蜘蛛的心情怎样?快乐的,愉快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话。

4〕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的蜘蛛。

指名说
3、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个故事,齐读课文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做事情应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才能做好。

27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塘、食、嘴、龟、摆、眼、睛、肚、低、跟〞,
认识部首“目〞字旁。

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眼、睛、肚、胆〞。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分角色
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言语环境中认读文中10个生字。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情况,揭示课题。

1、认读生字,注意及时改正字音。

2、生上台交流自己所找寻到的有关的小蝌蚪的知识。

3、师总结并出示课文第一节。

范读,生齐读,学习生字“塘〞。

4、揭示课题:27、小蝌蚪找妈妈
5、提问:小蝌蚪把谁当作是他们的妈妈?最后找到了妈妈吗?
4、生致辞,据生答复师贴上相应的图片。

二、朗读课文,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节。

指名试读。

(1)小蝌蚪过了几天,有什么变化?〔生答,师贴上长有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2)放课件,观察,想象,说话:他们看到鲤鱼妈妈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字中能体会出来?
(3)生试读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4)指名上台分角色演读对话。

材料仅供参考
2、学习第三节
(1)默读,生疑: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
(2)放课件,观察,想象,说话:他们看到乌龟妈妈时心情又怎样?
(3)学习“小蝌蚪急忙追上去〞一句。

(4)找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这一节,读出又快乐又急迫的心情。

(5)小结,朗读全段。

过渡:小蝌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可听到乌龟妈妈说她不是他们的妈妈时,小蝌蚪会是怎样的心情?〔生答〕
3、学习第四节
(1)播放媒体课件:蹲在荷叶上的青蛙在捉虫。

(2)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蝌蚪的话,你的心情又是怎样?青蛙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表现?
(3)自学第四节,合作商量交流。

(4)男女生扮演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配乐朗读全段。

(5)指导背诵,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6)学生质疑:为什么小蝌蚪的妈妈不是癞蛤蟆?
(7)商量释疑,统一答案。

说明:本环节以互换角色,创设情景,在读背的根底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是表达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说说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1、轻声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说说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2、生致辞,师指板书。

四、复习稳固,学写生字。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给部首妈妈找妈妈,“目字旁〞和“月字旁〞。

3、边范写边讲解。

4、生练写,评议,观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