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模式比较及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融券模式比较及风险管理
作者:肖喜云,曾梅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4期
肖喜云曾梅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 210300)
摘要:融资融券业务在国际上相对发达的证券市场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它作为证券市场
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对活跃证券市场,增加投资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均起到关键
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成熟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研究及对中国现有模式的思考,分析出
它们各自的优势,并立足我国融资融券业务近年来的运行情况,融资融券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寻求我国融资融券业务风险规避的办法。
关键词:融资融券;交易模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10-0069-02
收稿日期:2016-03-20
作者简介:肖喜云(1992-),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曾梅(1974-),女,汉,辽宁省辽阳市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引言
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直到2010年才开始试点正式启动,证券市场“单边市”的状况得以改变。
引进融资融券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从
而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功能。
而且,这种创新也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了一种
新的交易方式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一、融资融券概述
融资融券是一种信用交易,是指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
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
1、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实现了杠杆交易和卖空机制。
融资融券具有价格发现机制,稳定市场的作用。
2、在海外发达国家,融资融券已经具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种成熟的交易模式,其已成为证券市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融资融券主要的交易模式
目前,国际上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运行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化(集中化)的信用交易模式,另一类是市场化的信用交易模式。
1、专业化(集中化)的信用交易模式。
这种模式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为代表。
在该模式下,通常会专门设立一家或多家证券金融公司,为证券公司提供融资或者融券服务,起到一定的枢纽作用。
当然,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一般为政府或者监管机构,基本属于半官方性质,带有一定的垄断色彩。
2、市场化的信用交易模式。
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在这种模式下,不存在专门从事信用交易的机构,而是由市场上的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回购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工具完成。
在该模式下,信用交易的风险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是对市场运行的规则作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并监督执行。
另外,我国香港地区的模式比较特殊,它将专业化和市场化模式相结合,但因其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成熟,其表现出来的特性更偏市场化一些。
3、四个地区交易模式的比较研究,如下表所示
三、我国融资融券存在的风险
1、股市系统风险。
2015年对广大股民来说可谓是惊心动魄。
我国股市在这一年经历了振奋人心的疯牛时期,6月12日上证综指创下5178.19的新高,年内最高涨幅 69.83%,然而在6月下旬沪深两市大幅跳水,仅在半个月内市值蒸发15万亿。
各大指数连续大幅度单边下跌,并伴随着流动性的丧失,中国股市的新一轮股灾降临。
股市由“疯牛”到泡沫爆裂后的暴跌的“巨变”,使得2008年后被套牢的股民刚看到解套希望就再次被套牢。
2、交易制度风险。
“沪港通”使得两大证券交易市场相互联系在一起,但并没有在证券交易规则上真正统一。
就普通股来说,T+0与T+I的交易差异,以及对于结算、监管等一些制度的差异都会使得投资风险加大。
3、杠杆融资风险。
成也萧何败萧何,“杠杆原理”就是一把“双刃剑”。
融资融券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来扩充我们的财富的。
但它带给我们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威胁。
4、“沪港通”背景下的流动性风险。
“沪港通”的启动极大地拓宽了交易市场范围,由于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大家更加习惯频繁的短线操作,使资金流动速度快。
一旦资金断流,就会形成资金流动性风险。
四、风险规避措施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际上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模式,探究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际交易模式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l、通过归纳分析海外融资融券的交易模式发展进程,应加快市场化进程,并分阶段发展,使现有交易制度转型升级。
2、在近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放宽“投资束缚”,应适时引入“T+O”交易制度,抵消信息不对称的危害。
3、制定合理的交易规则。
加强投资者的法律意识,规范交易行为,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4、加强融资融券中小投资者教育工作,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确保融资融券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磊.中外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 金妍.融资融券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胡永文.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
[4] 梁建.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我国融券市场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5,07:105-110.
[5] 曹嘉.全球融资融券主要模式借鉴[J].金融博览(财富),2015,02:54-57.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