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驾驶舱曝光

合集下载

【2013竞赛班】1月13日《碳族元素》题型归纳

【2013竞赛班】1月13日《碳族元素》题型归纳

《碳族元素》题目归纳【碳的单质】1.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路、电力设备的损坏,这是由于石墨()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2.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得到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唯一产物CO2D.C60的摩尔质量为720g3.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分子C60,它具有空心足球状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的熔点高于石墨C.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D.C60的摩尔质量为7204.目前科学界拟合成一种“二重结构”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型C60分子容纳在足球型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关于该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C.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其晶体中存在单个的分子5.2006年9月21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安全着落,航天飞机表层的防热瓦曾成为航天飞机能否安全着落的制约因素。

防热瓦是以石墨材料为主要成分的非常疏松的泡沫陶瓷。

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石墨成为该泡沫陶瓷主要成分的主要原因是石墨是原子晶体B.石墨成为该泡沫陶瓷主要成分的主要原因是石墨熔点很高C.石墨中碳碳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D.C60也可代替石墨用作航天飞机表层的防热瓦材料6.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钾中,石墨会吸收钾而形成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是C8K、C24K、C36K、C48K和C60K。

在钾石墨中,钾原子把价电子交给石墨层,但在遇到与金属钾易反应的其他物质时还会收回。

在钾石墨中,钾元素处于石墨层中间,因而石墨层之间被胀大,层间的距离增加。

下列对钾石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钾石墨是一类离子化合物B.钾石墨导电性比石墨弱C.钾石墨与水相遇不发生任何反应D.题干中的5种钾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7.C60、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石墨仅表示出其中的一层结构):⑴.C60、金刚石和石墨三者的关系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朦胧号”的迷雾

“朦胧号”的迷雾

“朦胧号”的迷雾作者:天星来源:《科学24小时》2013年第11期神秘的航班世界标准时间1990年2月28日7时50分22秒,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9-A号发射台升空,执行“STS-36”次航班飞行任务。

这是一项美国国防部的秘密任务,执行这次任务的是一支完全由美国海军和空军组成的太空部队。

这些军人已在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美国国家侦察局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技术训练。

美国国防部给这次航班和宇航员的秘密任务是:施放代号为“USA-53”的侦察卫星。

美国国防部将监测无线电信号的电子侦察卫星的侦察行动称为第五使命,将照相侦察卫星的侦察行动称为第六使命。

为了详细、及时地进行全球侦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成第六使命,美国国防部研制了第一代隐形侦察卫星。

它的真名应该叫——“朦胧号”。

“朦胧号”是美国国防部国家侦察局的光电侦察卫星,具有隐形功能,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国家侦察局指挥运行。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朦胧号”像迷雾一般让人琢磨不透。

时至今日,大家对它的一切外观描绘都只来源于想象。

人们猜测它的直径约为13.25米,重量达11.5吨以上,装备了直径为1米或1.23米的望远镜,大小好似一辆公共汽车。

它凭借先进的隐形技术,能轻易躲避光学、雷达、激光、红外系统的侦察。

“朦胧号”不仅是一颗绝密的数字成像侦察卫星,还能变轨、抗核打击。

隐形、变轨和抗核打击是先进卫星的最高技术标准和最高绝密技术。

“USA-53”侦察卫星就是“朦胧号”系列第一颗绝密隐形卫星。

美国国家侦察局说:“朦胧号”不但能隐蔽身体,还能隐藏信号。

卫星隐形术隐形是卫星与雷达、探测器之间的猫鼠游戏。

太空中的各种卫星、航天器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得归功于在陆地、海洋和天空中活动的,由雷达、探测器、太空望远镜组成的监视网。

只要卫星经过探测区域,它们就可以侦测到卫星,推测出卫星的运行方向、角度、高度、速度、周期等运行轨道参数,自动生成卫星星历。

惊心动魄太空大冒险揭秘“哈勃”拯救任务

惊心动魄太空大冒险揭秘“哈勃”拯救任务

惊心动魄太空大冒险揭秘“哈勃”拯救任务“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计划于10月8日发射,前往太空执行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重任。

这将是美国宇航局最后一次派宇航员维修“哈勃”,也将是服役了23年的“亚特兰蒂斯”号的第30次飞行。

维修哈勃是本年度美国宇航局谈论最多的话题,这项任务甚至让国际空间站的扩建任务都黯然失色。

的确,哈勃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在它的帮助下,科学家估算出宇宙有140亿岁。

哈勃发现了星系的形成过程,是第一个能回视过去,展示婴儿期星系的望远镜。

这将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太空大冒险。

届时,“亚特兰蒂斯”号前往太空执行维修任务,另一架航天飞机待命。

一旦“亚特兰蒂斯”号遇险,待命飞机将前去救援。

为保证任务顺利进行,美国宇航局已经开始准备,力求万无一失。

尽管航天飞机发射看起来似乎是件常事,但是为发射做准备和执行这项任务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并需要数千人通力合作,才能确保这个老化、复杂的系统处于理想状态,可以实施发射任务。

下面是一些正在为这项发射任务——STS-125做准备工作的场景照片。

1.亚特兰蒂斯号的一个主发动机亚特兰蒂斯号的一个主发动机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三个主发动机中的一个,被运输到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轨道飞行器处理厂一号车间,为2008年6月10日进行的安装做准备。

“亚特兰蒂斯”号是被指定要执行STS-125任务的航天飞机,STS-125任务的目的是前去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

2.调试航天飞机发动机调试航天飞机发动机2008年6月11日,技术员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轨道飞行器处理厂1号车间调试三个主发动机中的一个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即将被安装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

按照计划,“亚特兰蒂斯”号将在10月8日发射升空。

3.运输航天飞机外燃料箱运输航天飞机外燃料箱2008年7月15日,“飞马”(Pegasus)运输车载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外燃料箱,将它拖进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场的一个海湾。

《飞向太空港》考级题目(1)

《飞向太空港》考级题目(1)

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选择1、自( A )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A、1984B、1986C、1990D、19892、西昌是5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途经之地。

脍炙人口的( C )将军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便发生于此。

A、周恩来B、朱德C、刘伯承D、彭德怀3.由于住房压力,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官兵们被迫搬进了( A )。

A.协作楼B.腾云楼C.合作楼D.飞天楼(二)填空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1.报告文学新闻文学2.凉山彝族小春城月亮城3、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余福良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直肠癌晚期。

4、基地官兵们搬进了“”,大伙把他戏称为“水帘洞”。

(协作楼)(三)问答1、之所以选西昌作为发射基地的原因?①这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的西缘,纬度较低,离赤道较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发射卫星时,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

②此外,火箭从这儿发射起飞后,按设计的航向飞行,整个航程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不会危及沿途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③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洁净,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2、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是什么?一是要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二是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三是要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

美国航天飞机简介

美国航天飞机简介

美国航天飞机简介航天飞机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

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

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

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

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关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

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飞机。

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刹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

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

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酬载比例较航天飞机精彩图片(17张)低。

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

但由于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编辑本段航天飞机失重值航天飞机升空时的重量比火箭大许多,所以加速度较小,一般是3G(火箭是4-4.5G).另外,太空游客也是航天员。

乘坐飞船或者航天飞机上天的人都是航天员,也就是说这些人在上天前都已经具备了航天员的要求。

在飞天之前,这些普通人都是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和长时间的正规的航天员培训,经考核合格的.只是“太空游客”所承担的太空飞行任务不同,他是作为航天载荷任务专家参与飞行的,他与驾驶员、工程师的任务不同,所以对身体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哈勃望远镜拍到的最佳宇宙照片 “猫眼”

哈勃望远镜拍到的最佳宇宙照片 “猫眼”
“猫眼”的凝视
“猫眼”的凝视
“猫眼”星云的照片是“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驾驶员乔治·约翰逊的最爱,“猫眼”是一个遥远的行星状星云,“猫眼”星云是哈勃望远镜1994年最先拍到的天体。约翰逊说:“显然,我们1990年发射哈勃,1993年和1994年安装光学装置,于是,人们发现了我们银河系之外的这个星云,这张照片令人惊异。”
这张图片是行星状星云科胡特克4-55(简称K4-55),看上去如同在宇宙空间中一只巨大的眼睛。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美国宇航局将发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至哈勃望远镜,宇航员将安装广角3号摄像仪,并进行其他组件的升级和安装任务。
5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宇航局官员称,8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最后一张图片,是对距离银河系不远的一颗名为IC 5152星系拍摄的。但是该图片不能立即发布。 宇宙探索
但是随着发射日期的临近,古德最近称,他对哈勃的敏锐有了新的期待。他说:“现在,我的答案将是下张照片,是我们离开后哈勃传回来的照片,那将是我的最爱。”
哈勃图书馆
航天飞机机械手专家梅根·迈克亚瑟将使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机械臂把哈勃拉离轨道进行可能的修复。迈克亚瑟曾表示,她也喜欢这些照片中的超深空区和猫眼星云。但是,她补充说,哈勃望远镜照相机在过去19年收集到的数据和图像的价值比区区一张快照大得多。最近她告诉记者:“我认为,我看到的几乎每一张照片都是我的最爱,它们都让我感到震撼。我真的选不出哪一张来。”
外形呈抛物线状 外星探索
这种生命应该是以花的形式生存,它们的外形呈抛物线状,以便收集到达木卫二上的微弱的阳光。科学家曾在地球上的北极地区发现这种形状的花,这里的植物通过进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通过一种被称作回射的现象,或许可以看到木卫二上的花。回射现象是指光被反射回它的发源地。从动物眼睛里可以看到这种视觉效果,科学家利用这种现象设计路标和“阿波罗”号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镜子。

美国恐怖航天事故,7名宇航员被瞬间汽化,NASA早就预判他们会死

美国恐怖航天事故,7名宇航员被瞬间汽化,NASA早就预判他们会死

美国恐怖航天事故,7名宇航员被瞬间汽化,NASA早就预判他们会死2013年,NASA的前飞⾏主管韦恩·哈尔爆料,在哥伦⽐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中,NASA当时就得知,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会有很⼤的可能解体坠毁,但是NASA的⾼层经过讨论后决定向宇航员及他们的家属隐瞒这⼀事实,也就是在17天的时间⾥,7名宇航员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判了死刑,当时到底发⽣了什么?哥伦⽐亚号返回地球时坠毁航天飞机项⽬1969年,在美国耗资巨⼤的“阿波罗登⽉计划”结束后,沉浸在太空竞赛狂热中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认为,需要开发⼀种可重复使⽤的航天运载⼯具,这样就可以更为经济地往返太空和地球,最好是⼀种像飞机⼀样的太空船,这就是著名的航天飞机项⽬。

试飞中的航天飞机1977年,第⼀架航天飞机原型机企业号试飞成功,⽽这个代号正是以著名的科幻剧《星际旅⾏》中的企业号星舰(USS Enterprise NCC-1701)命名,可见美国对航天飞机赋予了多么重要的意义。

企业号原型机企业号航天飞机是当时世界上结构最精密,最复杂的飞机,使⽤了3500个系统,250万个零件,底部装有31000块隔热⽡,全部⼿⼯安装,可以抵御返回地球的3000度⾼温,⽽隔热⽡这种⿊科技,是航天飞机返回地球最重要的保障。

实际上,航天飞机并不只有⼀架飞机,⽽是⼀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是轨道飞⾏器,即航天飞机本体,⼆是固体⽕箭推进器,就是两根⽩⾊的⽕箭,三是外挂燃料箱,即中间粗⼤的橙⾊柱状物。

航天飞机系统其中这两根⽩⾊的⽕箭推进器,在升空中抛射后,会掉⼊海中,然后会被打捞,再次回收利⽤。

推进器分离⽽航天飞机是名副其实的“运⼒王”,除了企业号原型机,美国NASA⼀共先后研制了6架航天飞机。

执⾏了135次任务,将852个⼈(次)带上了地球近地轨道。

⽽每架航天飞机可反复使⽤75-100次,看上去很经济,但实际上,整个航天飞机项⽬的投资为2285亿美⾦,这已经超过了阿波罗登⽉计划10年的整体花费(相当于同期1600亿)。

惊天大维修

惊天大维修

惊天大维修与以往发射大为不同的是,这一回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的同时,另一架奋斗号航天飞机,也在发射架上整装待发。

它的任务是,万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出现险情,它要准备好出手营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次维修被外界称为“惊天大维修”。

它是美国宇航局有史以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一次太空行走活动。

发射当天一大早,世界各国媒体纷纷摆开架势,随时报道现场出现的新闻。

哈勃太空望远镜自从1990年升空以来,它已经成为人类制造的最高产的科学仪器之一,它带着我们游历神秘的宇宙世界,它的发现一次次改写了教科书,在人们心中,哈勃望远镜不仅是一架望远镜,它更是一个标记、一部传奇、一个让许多人难以割舍的时代。

如今,它像一辆开了20年的汽车,即使当年如何的风驰电掣,也难掩力不从心的倦容。

从前,美国宇航局分别在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对它进行了四次大维修,虽然在每次大修后,哈勃望远镜都面貌一新但是这种修修补补,仍然掩盖不住它的老态。

2004年,美国宇航局因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认为太空维修风险太大,所以宣布放弃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维修,提前结束哈勃的使命。

但出于社会压力的驱动,美国宇航局还是决定再次对哈勃进行维修。

但是如何保证维修任务的安全性,这任然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维修过程中最大的威胁来自太空垃圾,哈勃望远镜是在距离地球600公里的太空上进行观测,这里不同于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轨道,各种各样的太空垃圾层出不穷。

在2009年,俄美的两个卫星在太空相撞,产生了1.9万多个直径超过10厘米的太空垃圾,其中950快,可以对各类宇航器造成威胁。

这个太空垃圾不是浮在地球上空的,它也是在轨道上运行的,很快的速度,每小时27200公里比子弹的速度还快,它要是砸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碎。

远航元如果遭受一个直径10厘米的碎片,就相当于被一辆时速100公里的小驾车撞到,因此国内外各种卫星,在太空中飞行一段时间以后,有些被回收了,收回来的卫星总是千疮百孔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练习(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名著《飞向太空港》导读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二语文名著《飞向太空港》辅导材料精要练习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是1985年6月在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6.“亚洲一号”卫星,是由美国公司设计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7.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

8“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的问题是,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

9.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场用“”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与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10.“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大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结果,其中担任发射现场总指挥的是,指挥长是,副指挥长是,气象处处长是。

11.1990年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前,世界航天界发生了哪几件航天事故?12.西昌作为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在地理条件上有哪些优势?13.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14.简述参加“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中外七方协调会”的各方代表。

15简述“亚洲一号”卫星多舛的命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

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

国外重型运载火箭的舱段结构概述

国外重型运载火箭的舱段结构概述

Journal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2019, 7(3), 86-95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journal/jasthttps:///10.12677/jast.2019.73011Summary of the Cabin Structure of ForeignHeavy Launch VehicleJiujiu Lv, Xiuyan Zhang, Ye Yang, Youwei Li, Song LiCapital Aerospace Machinery Company, BeijingReceived: Sep. 1st, 2019; accepted: Sep. 18th, 2019; published: Sep. 25th, 2019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launching of heavy launch vehicle are the embodiment of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cabin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cket. The structure of heavy launch vehicles that have successful launched and are researching is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bin structure and material are briefly introduced.KeywordsHeavy Launch Vehicle, Cabin Structure国外重型运载火箭的舱段结构概述吕九九,张秀艳,杨烨,李宥玮,李松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北京收稿日期:2019年9月1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5日摘要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舱段结构是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已成功发射和正在研制的运载火箭结构,简要介绍了各国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及舱段结构和材料的发展趋势。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及其航天飞行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及其航天飞行

从奥兰多驱车向东南,大约45分钟,就可以到达肯尼迪航天中心(KSC)了。

它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南北最大距离55公里,东西向最宽10公里,是美国重要的载人航天中心,拥有各种独特装备和设施。

不过,亲临现场感觉到的不仅仅是现代科技和人类建筑物,还有原始状态的地理环境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

头上有老鹰在盘旋,附近有羽毛鲜艳的水鸟在觅食,路边的沼泽里时常漂浮着懒洋洋的鳄鱼,象一段段长年抛弃的朽木。

原来,这里还是美国规模庞大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保护地。

当然,人们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并不是观赏这里的野生环境,而是被这里的航天事业所吸引。

题图照片为肯尼迪航天中心飞行大楼,航天飞机在这里与火箭助推器及推进剂组合在一起,然后送往发射台。

美国的航天运输系统197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批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行系统,称之为“航天飞机”。

它不同于火箭和飞船体系,但也不只是飞行器,而是整个“航天运输概念”,其飞行任务代号即为航天运输系统(Space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STS)加上系列号。

比如,1999年7月23日第一次由一位名叫艾琳·柯林斯女士担任指令长的飞行任务命名为STS-93。

美国航空航天局代表美国政府,全面负责国内外的航天飞行业务。

航天运输系统整个合同由德州休斯顿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JSC)负责组织实施,它由四大单元组成:一套轨道飞行器即俗称航天飞机,两套火箭助推器(SRB),一套推进剂箱和三台主发动机。

航天飞机由位于加州的洛克韦尔国际集团航天运输系统部制造,它也负责全机系统集成及整套航天运输系统。

火箭助推器由犹他州的马顿集团设计制造,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完成总装和系统集成。

推进剂箱由新奥尔良的马丁·马瑞塔集团制造。

发动机系统由美国航空航天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负责,由洛克韦尔集团的加州洛克代尼分部制造。

航天运输系统主要用于近地轨道往返运输,其指挥控制中心在约翰逊航天中心。

穿行宇宙的“太空梭”——航天飞机

穿行宇宙的“太空梭”——航天飞机

穿行宇宙的“太空梭”——航天飞机作者:宁靖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7年第09期在人类的航天史上,航天飞机曾画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是第一种能够重复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间的航天器,20世纪踟年代至21世纪初,它是人类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主力工具,曾运送过最多数量的航天员前往太空,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以及众多卫星的发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谓是那个年代航天事业的标志性产物。

2011年7月21日清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降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结束了13天的太空之旅。

这次着陆,为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画上了句号,也意味着人类航天史上“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

通过30年的航天飞机计划,人类对于载人航天的工具有了新的认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航天飞机的故事吧!缘起:冷战时期的产物1969年4月,在耗资巨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行将结束之际,沉溺在太空探索激情中的NASA认为如果要巩固美国的“太空霸主”地位的话,需要加大进入太空的频率。

然而密集的太空探测项目让NASA觉得不够经济,因为用火箭发射载人航天器需要的是巨型火箭,并且都是一次性的,不可回收重复利用。

因此,建设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就被提上了日程。

NASA将目光投向了早年间一些科学家及科幻作家的概念化設计图纸,航天飞机的想法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航天飞机是从火箭推进式宇宙飞船直接发展而来的,一直可以追溯到1928年弗里茨·冯·欧宝的“鸭子号”飞行器。

20世纪20年代赫尔曼·奥博特和赫尔曼·波托奇尼克的空间站计划中,专门设计了用来搭载乘客和物资往返地球轨道的火箭。

20世纪50年代,在沃纳·冯·布劳恩和达雷尔·罗米克早期的太空计划中,航天飞机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69年成立了一个航天飞机任务小组,该小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确定航天飞机的最佳构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一、全书概览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二、作者简介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主要内容《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的第7次卫星发射。

也是中国第1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中外合作中的重重困难障碍。

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四、作品主题《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面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的精神。

新【人教版材】行星的运动名师推荐2

新【人教版材】行星的运动名师推荐2

挑战者号爆炸的悲剧
“发现”号航天飞机被“背回”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 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 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15 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 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 奋进号5次。
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机在返回地球时坠毁,图为失事的哥伦比亚号航 天飞机解体后掉落在地上的一块球状残骸。
6.铜山湖远离城市,所以,能够本分 地、无 欲无求 地、自 然而然 地进行 着四季 轮回、 昼夜更 替,春 绿夏艳 秋静冬 安,白 天张扬 着活力 ,夜晚 安守着 宁静。 她,不 近人亦 不远人 ,不为 秋愁亦 不为春 喜,只 顺其自 然地存 在着, 任人亲 疏。
7.记得《易.系辞上》说过这样的话 :圣人 与天地 相似, 所以不 违背自 然规律 ;知道 周围万 物而以 其道成 就天下 ,所以 不会有 过失; 乐天知 命,没 有忧愁 ;安于 所居之 地,敦 厚而施 行仁德 ,所以 能爱。
K是一个只决定于被绕天体(中心天体)质量的物理量
R
想一想
你能否例举一些事实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
⑴ 是地球绕太阳转动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转动。
⑵ 地球绕太阳转动是椭圆轨道而不是正圆轨道。
卫星绕行星运转,行星带着它们的卫星绕太阳运转, 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运转,银河系这个整体也在 运动。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运动中心,运动本身也是 相对的。"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一千多亿颗恒星中的 一员罢了!
行星的运动
前苏联一共发射了7座礼炮号空间站
礼炮7号空间站
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
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 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 心首次发射升空,
俄罗斯“联盟-TM3”号 载人飞船准备升空

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题

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题

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题2013年“探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题及答案1.(B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宇宙航行理论的奠基人。

A爱因斯坦B齐奥尔科夫斯基C罗伯特.戈达德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先论证了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近地轨道站的可能性,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他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2.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国家授予(C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A王淦昌B钱三强C钱学森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表彰这位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科学家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和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献身精神。

钱学森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等领域作出诸多建树,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而飞离地球,且未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称为(B第二宇宙速度)A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C 第三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大小为7.9km/s ——计算方法是V‘=gR (g是重力加速度,R是星球半径)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

大小为11.2km/s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

其大小为16.7km/s。

4.航天器一般还会在距离地面200千米以下的圆轨道上绕地球飞行,这是因为(C 大气阻力)会降低航天器的飞行速度,最终使航天器落向地球。

航天飞机内部原来是这个样子

航天飞机内部原来是这个样子

航天飞机内部原来是这个样子
随着“亚特兰蒂斯号”永久落户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游客参观区,凝聚着无数荣耀和泪水的航天飞机正式退出了人类宇宙探索的历史舞台。

近日,一名外国摄影师对三艘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的航天飞机驾驶舱内部进行了拍摄。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操作按钮填满了整个驾驶舱,就连“天花板”也变成了驾驶台的一部分,若是有“密集恐惧症”之人想必难以胜任宇航员这一职业。

据了解,摄影师的照片均是拍摄于“奋进号”(Endeavour)、“发现号”(Discovery)以及“亚特兰蒂斯号”(Atlantis)三驾仅存的航天飞机。

这三艘飞船都是出自美国宇航局1981年开启的航天飞机项目。

此项目还包括宇宙飞船“哥伦比亚号”(Columbia)以及“挑战者号”(Challenger),其中“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先后在1986年和2003年发生事故坠毁,并导致多名宇航员遇难。

摄影师拍摄的航天飞机座舱照片。

空间站实验舱

空间站实验舱

主词条:梦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2个实验舱段。
谢谢观看
实验舱共设有33个科学实验通用工位(URM),其中舱外13个、舱内20个,通过利用载荷气闸舱和欧洲机械 臂,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操作,在舱内即可遥控操作开展舱外实验,大幅降低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必要性,显 著提升空间站应用效率。
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有能力在轨开展13类科学实验,涉及空间生物学和生理学、保障机组人员生命安全以及 教育活动等领域。还包含生保、推进、飞控、热控等多个分系统,相互配合支持其在轨稳定运行,可以说是实验 舱家族中的“全能王”。
俄罗斯的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家族中的“全能王”
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其前身是“国际空间站”首个舱段曙光号功能货舱。
2021年7月29日,对接至“国际空间站”,并成为“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最大舱段。
多功能实验舱主要由仪器加压舱和球形加压适配器组成,全长13.12m,最大直径4.25m,加压舱体积70m3, 太阳电池阵面积56m2,供电功率2.5kW,设计寿命15年。
哥伦布号实验舱还拥有四个外部有效载荷平台,每个外部有效载荷都安装在一个适配器上,能够容纳小型仪 器和实验设备。2020年3月,空客公司将“巴托洛梅奥”商用试验平台对接到“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号实验舱外 部,该平台配备12个有效载荷隔舱,进一步拓展了哥伦布号实验舱的外部载荷实验空间。
哥伦布号实验舱在轨14年来,开展了大量地球观测、技术验证、天体物理和太阳物理学、材料科学、空间设 备、商业太空探索等领域的研究。 哥伦布号实验舱
空间站实验舱
人类用于在太空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的工作舱
01 国际
目录
02 中国
空间站实验舱,是人类用于在太空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的工作舱,是支持大规模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 术试验载荷的舱段,在科技研究、科普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外太空旅游探索

国外太空旅游探索

国外太空旅游探索2014-10-12 08:54:16 手机看新闻埃隆·马斯克正在向观众展示龙飞船V2的驾驶舱插图:宗怡婷2001年,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花费2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成为首位自费的太空游客。

新一代的企业家们正在推动各种私人太空开发计划,如建造太空旅馆和设计亚轨道飞行器等。

如今,太空旅游已不再是梦想,只要你有足够多的钱、耐心和勇气即可到太空走一圈。

当然,价格要比丹尼斯·蒂托便宜许多。

太空旅游先驱10年前的2004年10月4日,私人航天员布莱恩·毕尼驾驶维珍银河“太空船2号”的前身“太空船1号”,将3名乘客送到112公里的高度,并因此赢得Ansari X奖。

该奖项为私人太空飞行计划提供1000万美元的奖励,要求是能将3人带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并在两周内重复进行一次这种飞行。

随后,维珍集团的老板布兰森拿出1亿美元,订购了比“太空船1号”大五倍、可搭载八名乘客的可回收航天飞机“太空船2号”。

人们对太空旅游充满憧憬,布兰森曾说在2007年可启动商业太空旅游。

2007年已经过去,而现在他的载客飞船有望在2014年底进行第一次太空旅程。

维珍集团太空旅游计划的负责人表示,维珍将恢复“太空船2号”飞行试验,这意味着私人太空旅游可能将要实现。

技术方面的一个最大挑战:是把飞船推上太空的混合燃料火箭推进器。

维珍集团一直在试验两种固态燃料,希望找出哪一种更适合在有液态氧化物环境下燃烧。

最近该集团决定使用聚酰胺类塑料,近期进行最后一次试验后便符合使用资格。

一切顺利的话,维珍将恢复飞行试验。

虽然一直“跳票”,维珍集团表示目前依然有700人买了票等候太空旅游。

20万美元的票,如今已经涨到了25万美元。

这些人都受过良好教育,当中很多人了解人类太空旅程的挑战,对维珍报以信心。

科技狂人马斯克如果说维珍是太空旅游的老前辈,那么风头正劲的埃隆·马斯克可谓是当红炸子鸡。

航天飞机除装退役的故事

航天飞机除装退役的故事

航天飞机除装退役的故事知识及教育,馆藏珍品的90%则集中在优达沃—哈兹中心的巨大停机库展出,包括数百架航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各国飞行器实物或模型,其中有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投掷原子弹的B29轰炸机,SR71黑鸟超音速高空侦察机等,以及数以千计的航空史珍贵实物。

优达沃—哈兹中心除了圣诞节之外全年对外免费开放(10点至5点半,三月中到9月初延长到7点半闭馆),停车场收费15美元(4点以后免收停车费,接送客人车辆在30分钟之内免费)。

(自左上顺时针)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宇航中心与专用运输机会合并吊装的过程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停止使用之后,它的飞行控制仪表板在2022年12月22日最后一次开机。

除装完成之后,亚特兰蒂斯号将于明年在肯尼迪宇航中心向公众开放展出。

发现号的三台主发动机已经拆除,正在安装模拟的发动机。

右下插图为模拟发动机的尾喷管Enjoythechallenge,it’smakingyoubetter!享受每一次挑战,你会因此变得更优秀。

Befixedonyourgoalbutflexibleabouthowyougetthere.执着于自己的目标,但要懂得灵活变通来实现目标。

航天飞机在退役之后,它的一些重要部件将派作其他用途。

这是六台普莱特和惠特尼洛克达因(Pratt&WhitneyRocketdyne)公司制造的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停放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宇航中心的发动机车间。

退役的全部15台航天飞机发动机将运往宇航局位于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宇航中心,今后改装用于宇航局下一步的航天发射系统的重型火箭。

右下插图为发动机正在装箱待运。

委托意大利制造的多功能货运补给舱改造后已经安装在国际空间站,增加了空间站的储存空间。

右上图为补给舱装配在空间站上的示意图。

这是从奋进号航天飞机上拆下来的主推进系统燃料罐。

他们也可能用在今后的航天发射系统中。

发现号航天飞机在除装送展的过程中,人们正在中舱拆装座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驾驶舱曝光
英国媒体刊登了一组令人吃惊的照片,展现美国宇航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驾
驶舱。

驾驶舱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系列巨大的按钮和显示屏。

7月,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结,再也没有人去按下这些按钮。

2012年底,“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展出。

可惜的是,游客不允许爬进驾驶舱一探究竟。

为了给“亚特兰蒂斯”号腾出空间,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实体大小“探索”号航天飞机模型被搬走,这个模型已经在这里展出了近20年。

“探索”号模型被运到大约4英里(约合6.4公里)外的39发射架掉头区。

用于展出“亚特兰蒂斯”号的建筑耗资1亿美元。

2011年夏季,“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了航天飞机计划的第135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服役期间,这架航天飞机共执行了3 3项任务。

“探索”号模型重67吨,1993年展出。

几个月后,这个模型将被驳船运到德克萨斯州,而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展出。

7月,完成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的“亚特兰蒂斯”号顺利着陆,有着30年历史的航天飞机计划从此画上一个句号,与此同时,近1万名参与这项计划的工人失掉饭碗。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50%的美国人认为结束航天飞机计划对美国造成重大影响,导致美国宇航员不得不租用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

8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相信美国将在未来研制出新一代载人航天器。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在本世纪将宇航员送上小行星和火星。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驾驶舱,复杂程度令人感到吃惊
“亚特兰蒂斯”号的机尾飞行站
“亚特兰蒂斯”号的飞行站。

7月,这架航天飞机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
“亚特兰蒂斯”号的飞行员座椅
“亚特兰蒂斯”号机尾飞行甲板的货舱
“亚特兰蒂斯”号驾临巴哈马上空,继续朝着国际空间站前进。

这是它最后一次执行空间站任

“亚特兰蒂斯”号在阳光的映衬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