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好的文字终是能突破喧嚣的尘土,成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涤荡人心”。
李娟的文字
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
《遥远的向日葵之地》是朋友们推荐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觉得它
无非是在写田野里的向日葵田,或者向日葵所蕴含的阳光、美丽、诗意和距离。
起初,它
的意思是“看花”。
后来,人们发现这本书给了人们不止一个惊喜。
这本书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独的等待和农耕的艰辛。
李娟用自己坚韧、温暖又积
极乐观、充满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与家人在遥远的阿勒泰戈壁种植向日葵的往事。
她笔下的人与事物都跃然纸上。
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妈妈;颠沛流离终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赛虎;爱偷鞋子的丑丑;许许多多嘈杂的小动物;只有一个近乎破烂的顶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锅碗瓢盆组成的房子;还有那片明明已经日渐繁盛,却还是被鹅喉羚毁了的九十亩向日葵地……很贫苦的生活,除却一丝苦涩之外,更多的,却是生动、坚韧和丰盛。
在这种丰富而有趣的农耕生活中,有着无尽的等待,就像一只想要吞噬一切的怪物。
母亲等待着水灌溉向日葵田,等待向日葵开花;狗等着妈妈离开;年迈多病的祖母在遥远
的向日葵中等待着孩子的归来,但她一直在等待死亡。
李娟姐姐也在书中写道:“我
认为奶奶不是因为生病和衰老,而是因为等待。
”它可能是最接近我祖母的,或者李娟姐
姐写的人物故事非常生动。
祖母在书中的等待让我感动,让我想起了祖母。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过。
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来爱她,等待孩子的长大。
等待终于不用过那种天还未亮就出门割小麦,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归来的日子。
而这一切
都还没完全结束,外婆又要开始新的等待。
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的风湿也越来越严重,
腿变得不利索起来。
她就只能在家里等天黑,又等天亮。
等同辈们离开,最后也等自己离开。
外公去世后,孩子们也逐渐长大远走高飞,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间青瓦老屋,却也始
终坚信着“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她一直都等待着美好的事物,当然更多的,
是等待我的归来。
我从小就和祖母在一起。
我是由她抚养长大的。
奶奶会尽她所能告诉我真相,在她品
尝了一生之后,她就安定下来了。
当我小学离开祖母家时,祖母什么也没说。
她只是握着
门边开玩笑地说:“楠楠楠经常回来看。
别让奶奶等太久。
奶奶会寂寞的……”我不这么
认为。
我不知道“孤独”和“等待”有多深,所以我很少回去看她。
读了这本书后,回首
往事,很遗憾我还年轻,不明白那小把戏之后的温柔。
偶尔回去一趟,外婆无穷无尽的等待也终于有了一个突破。
一见我回来,外婆可高兴了。
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会给我熬糖。
她不顾及自己腿脚的不便,走到厨房去。
一口大锅放进装满的水,把白糖放入锅里开始搅。
可不能闲着不搅,不搅的话就会熬
糊了!慢慢地搅,也慢慢地等待。
慢慢的水浅下去,待锅里稠了。
甜腻的香气便氤氲开来,
馋坏了我。
外婆用两根筷子搅了搅,我的小舌头一卷,又热又软,筷子上的甜晶莹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不久我就离开了。
当我穿上鞋子时,祖母总是唠叨:“我这么早就走了……”“嗯,我回家做作业了……”
长大后才发现,年少时外婆口中的“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
而孩童瓜果飞虫自然热闹,都与自己在乎的人无关,这就叫孤独。
外婆在孤独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独着。
而外婆却愿意这样等待我一辈子。
“遥远的向日葵之地”的等待可能是所有事物的共同等待。
等待“溢出”在小说的每个角落,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就像我的祖母一样,她一直在等我回来。
等待很盛大,但她也尝到了孤独。
“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关于“等待”这个词,可能听说过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来”。
其实不然,等待这个词,满满都是孤独与苦涩。
但幸运的是,这本书和《北斗》一样,在我的生活中大放异彩。
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和等待。
让爱你和你爱的人少等。
把遥远的向日葵之地放在你的心里。
毕竟,人不是神。
活一辈子是不可能的。
应该有一生的“等待”和开放。
那些愿意等待你的人必须珍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