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扛起“党管人才”政治责任 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特稿
B E N K A N T E G A O
6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践行新思想。

一是建立全
方位学习体系。

全校成立学习课堂121个、学习园地51
个、学习小组972个,“王大珩学习社”“理工橄榄营”
等特色学习组织14个,组织集中理论学习、自学研讨、
社会实践等各类学习实践活动1688场,通过“校—院—
班级—寝室”的“四位一体”学习体系,有效打通了思想
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

二是开展专项教育实践活动。

“科技报国”是学校师生爱国奉献、敢为人先的共同价
值追求。

结合“学习筑梦”教学不同专题,校党委组织
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展播、大学生讲思政
课大赛、贫困村“文化帮扶”“知行榜样———优秀学子宣
讲”“等着我”志愿服务等各类特色活动,使新思想在青
年学生中真正落地生根。

在吉林省“读原著、学原文、
悟原理”经典研读大赛上,我校学生获得冠军。

四、开辟网络阵地,占领“学习筑梦”无形主
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
得了青年。

”为此,学校党委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抢占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阵地。

一是拓展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依托“学习
筑梦”微信公众号,学校在官方网站、易班主页开辟
“学习社区”、开通“长理好好学习”微信公众号等网
络平台,制作推送微课程、微讲座、微视频、微动
漫等“指尖学习课”,与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呼
应,打造“学习筑梦”网络矩阵。

二是强化媒体之间
相互融合。

将校报、校园网、电视台、官微、官博
进行资源整合,开发“五位一体”融媒体宣传平台,
创作出一批符合学生需求、正能量充沛的文化作品。

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中
国大学新媒体吉林最具影响力高校”等。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长春理工大学
“学习筑梦”行动定会常抓不懈,引导学生把个人理
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牢牢扛起“党管人才”政治责任
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中共吉林师范大学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
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深
刻阐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对于治国兴邦、事业发展
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吉林师范大学党委瞄准建设
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任
务目标,牢牢扛起“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全面实施
“人才强校”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坚持“党管人才”为统揽,建立完善人才
管理机制,统筹协调“管”人才
校党委管宏观、管大局、管战略、管政策,着
力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探索建立统筹规划、协
调发展的科学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成立全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党
管人才有关事项的规定》,努力构筑党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个学院各司其职、
密切协作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是强化顶层谋划。

组织召开全校人才工作大会,研究制订、组织实施
人才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是强化制度管人。


草印发《引进、培养博士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等文
件,努力形成“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激励与监督相结
合、竞争与创新相促进”的人才管理机制。

二、以“优化人才结构”为目标,建立完善人才
吸引机制,筑巢引凤“聚”人才
针对非省会城市“急需人才引不来,现有人才留
吉林省高校党建工作经验选萃
7
不住”的实际难题,着力在“外增引力”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环境。

一是用实在的激励吸引人才。

制定
《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实施办法》
,设立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人才绩效奖励、教学奖励、科研奖励“五大基金池”。

二是用崇高的事业凝聚人才。

依托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三是用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

建立
“校级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和博士
”“高层次人才访谈”等制度,设立高标准博士工作室,让人才深感贴心、倍加暖心。

四是用简化的流程服务人才。

简化人才入编程序,打好“短平快”
,实现人才进入“零障碍”。

通过简化流程,获批吉林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外籍院士3人,实现省属院校“零”突破;在“2018中国海外人才招聘大会”做专场宣讲,引进海外博士9人。

2018年共引进博士60人,近三年博士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

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被《中国教育报》两次报道,两会专刊给予报道。

三、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根本,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多元并举“育”人才
校党委紧紧抓住“强化人才培养”这个党管人才的关键,着力在“内强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培训机构。

组织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更好组织指导人才培训。

二是丰富培训方式。

坚持“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先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专业人才专门培训”的原则,经常性开展系统化、多样化培训。

三是加
大培训投入。

近三年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组织1023人次前往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以及井冈山等地开展培训学习。

四、以“改革人事制度”为驱动,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
校党委牢牢把握“选好人才、用好人才”这一核心,着力在“激发效能”上下功夫,充分释放人才价值能量。

一是深化人才流动机制改革。

为优秀人才科学流动开辟“快车道”
,努力实现“人适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研究出台
《干部选拔机制》,制定下发《特殊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暂行办法》
,为人才成长进步搭好阶梯。

三是深化绩效工资分配改革。

新修订
《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创新评选“吉师学者”“优秀博士”,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几分耕耘,几多收获。

通过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我校先后有22人次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家级称号,77人次获得省高级专家等省级称号。

2018年引进的一位外国专家被评为中组部“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是我省申报获批的第一个“千人计划”专家,被省政府授予外国专家最高荣誉“长白山友谊奖”。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须趁时。

下一步,我们将凭借全国、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压紧压实“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充分释放“管、聚、育、用”新机制效能,努力开创新时代全校党管人才工作新局面。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大力培育时代新人
中共长春科技学院党委
长春科技学院立足民办高校特点,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落实课程育人、网络育人、资助育人等“十育人”任务,努力构建具有长科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一是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全方位、系统化、有步骤地实行思政课改革,探索形成
“经典原著进课堂
”“实践成果进课堂”“专家学者进课堂”“专题讲座进课堂”和“讲课联系实际”“科研联系教学”“教师联系社团”的“四进三联”教学模式,推进习近平新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