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4植物细菌病害抗性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4 植物细菌病害抗性鉴定
植物病原细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之一,虽然不及真菌病害种类多和危害
大,但有些细菌病害是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如水稻白叶枯病,多种作物的青枯病、根癌病(冠
癭病),大白菜软腐病、猕猴桃溃疡病等。

用化学方法防治细菌病害大多效果不很理想,而
且污染环境。

因此,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就成为防治细菌病害的重点。

通过传统育种也能
选育抗病品种,但不能利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抗性资源,而利用野生抗源很难获得抗病优质高
产的作物品种(因抗性常常和不良农艺性状相连锁)。

近年来,由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不断
改进以及对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深入了解,使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抗病品种成为一条
有效的途径。

抗病性鉴定是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

本实验重点学习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植物细菌病害
抗性鉴定的方法及步骤。

Ⅰ 大田病圃法
利用自然病原,对田间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病情指数等确定植物品种对特定细菌病
害的抵抗能力(抗病性)。

例如,孙升(1999)对辽宁果树所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保存的400
余个李品种对细菌性穿孔病抗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甚大,并发现了一些免
疫或极低感病品种,为李栽培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

现将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介绍如下:
1.枝条每份种质资源调查l~3年生的枝条10个,测量枝条长度,调查病斑数,计
算每米枝条平均病斑数,井划分感病级别(见表5-2)。

2.果实每品种从树的不同部位随机调查200~400个果,计算病果率,井对果实的感
病性进行分级(见表5-2)。

3.叶片从每个品种各株树的不同部位随机采叶500~600片,于室内混均后,分级记
数调查200~300片叶,记载标准如下:
级别分级标准
1级:叶片无病斑;
3级:每叶病斑l~5个;
5级:为每叶病斑6~10个;
7级:为每叶病斑11~15个;
9级:为每叶病斑16个以上。

根据上述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并根据病情指数,将品种的感病性分为6级(见表5-2)。

表5-2 李细菌性穿孔病抗性分级标准
级别枝条病斑数(块/m)病果率(%)叶片病情指数免疫(0)0 0 0 极低感(1) 0.1~3.9 0.1~1.9 0.1~14.9
低感(3) 4.0~7.9 2.0~3.9 15.0~24.9
中感(5) 8.0~11.9 4.0~5.9 25.0~34.9
高感(7) 12.0~15.9 6.0~7.9 35.0~44.9
极高感(9)≥16 ≥8 ≥45
黄琼等(2000)同样采用大田病圃法,对158份蚕豆品种(系)对蚕豆细菌性茎疫病抗性进行了鉴定。

其做法是,在云南省历年蚕豆茎疫病发生严重的宾川设置病圃,实行统一供种,按统一方案种植,并于蚕豆苗期及结荚期进行2次茎疫病调查,发病率按田间植株枯死率计算,分级标准如下:
级别分级标准
免疫:发病率0~1%;
高抗(HR):1%<发病率<5%;
抗(R): 5%<发病率<10%;
感(S): 10%<发病率<20%;
高感( HS): 发病率>20%。

Ⅱ大田或网室接种法
一、实验用具
超静工作台,光照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接种针,毛玻璃,小喷雾器、喷粉器,滴瓶,保湿桶,铅笔,指形管,酒精,塑料薄膜(或玻璃),滑石粉,注射器等。

二、方法步骤
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到大田、网室或温室的植物材料上,根据发病情况鉴定植物品种、品系或种质的抗病性。

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
1.植物材料的准备将待鉴定的植物品种或种质播种在大田、网室或温室内,以备接种。

2.菌株的分离与接种从病叶分离菌株,冻干保存,接种前将供试菌株移植在NA斜面上,并稀释到一定的浓度,接种用菌悬液浓度一般为3×108cfu·mL-1。

接种的时间与方法因植物、病害而异,例如,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可在4叶期喷雾接种,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法效果最佳。

3.病情记载及分级标准接种后7~15d调查发病情况,记载病级。

病情分级标准不仅因植物、病害而异,即使同一植物的同一病害,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自然就有不同的发病状态,评价其病情的标准也就不同。

例如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的分级标准是(赵廷昌等,2000):
级别分级标准
1级:无病斑;
3级:病斑1~10个/株;
5级:病斑 11~20个/株;
7级:病斑21~40个/株;
9级:病斑大于40个/株。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针刺接种病情的分级标准是(许志刚等,1994):
级别分级标准
0级高抗(HR):刺孔干枯,孔周围无病变组织;
1级抗(R):刺孔边绿有病变组织,长度在5mm以内;
3级中抗(mR):病斑长度在6~10mm之间,无菌脓泌出;
5级中感(MS):病斑长度在11~20mm之间,有菌脓可见;
7级感(S):病斑长度在21~30mm之间,菌脓多;
9级高感(HS):病斑长度>30mm,菌脓很多。

三、作业思考题
1.大田病圃法与网室接种法有何区别?
2.在利用接种法进行植物细菌病害抗性鉴定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陈学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