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阅读答案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儿落带过获胜令》阅读答案及赏析
【雁儿落带过获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景色疾如箭。
留下买花费,趱②入种桑园。
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漠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爽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平生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透红尘归隐。
此曲为
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忙。
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
(1)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构造齐整,音韵和
睦,读来朗朗上口。
(2)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形象地表现人情之淡漠;将“景色”比为“箭”,生动地显现光阴流逝之快;同时将“景色”喻为“箭”也是夸张,光阴飞逝感更为突出。
【鉴赏:】
运用修辞方法: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景色”比为“箭”等;③夸张,将“景色”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神往归隐的原因。
由月下花前惹起
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漠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神往中的隐居生活。
此中又分为两
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 以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这首元散曲侧重在叹息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动急流勇退,
提早归隐,挣脱名利羁绊,求得安逸自在。
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
悲观避世的色彩。
但末句却表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前四句是 [ 雁儿落 ],后八句是 [获胜令 ] ,因两调乐律能够连接,
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
[雁儿落 ] 写神往归隐的缘故。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
杜鹃鸟就来送春了。
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
这一联形容大好
光阴之短促。
动词“闻”“看”,反应作者的触景伤情。
第三、四
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行捉摸。
前四句,归纳地写了光阴流
逝,人生无常,世态炎凉,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心里愁
闷,也隐约地反应了作者对元朝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
同时,也为
后边的正面鼓动归隐供给了依照,作了有力的铺垫。
[获胜令 ] 写田园隐居生活。
颂扬村居生活,全力衬着归隐的乐
趣。
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连忙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
住的是茅草盖项的
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饶田里长出来的粮食。
床边放着书,安
闲地躺在床上读此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敬慕之情,
表露出作者处于外族统治下未能踊跃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难过
心理。
【【鉴赏】】
这首元散曲一般的选本都有一个题目《叹世》。
叹世,即叹息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这种题材,常常有愤世嫉俗之意。
此曲则侧重
在叹息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动急流勇退,提早归隐,挣脱名利
羁绊,求得安逸自在。
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悲观避世的色彩。
但
末句却表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
秋月正好
时,飞燕却要回去了。
这一联形容大好光阴之短促。
动词“闻”“看”,反应作者的触景伤情。
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行
捉摸。
前四句,归纳地写了光阴流逝,人生无常,世态炎凉,世事
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心里愁闷,也隐约地反应了作者对元朝
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
同时,也为后边的正面鼓动归隐供给了依
照,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主假如颂扬村居生活,全力衬着归隐的乐趣。
不再付出买
花的钱,连忙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
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
的是数百亩肥饶田里长出来的粮食。
床边放着书,安闲地躺在床上读
此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敬慕之情,表露出作者处于外
族统治下未能踊跃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难过心理。
元朝散曲中,“叹世”这一题目,常常包括着叹息人生和赞叹
归隐两个内容。
此曲正是这样。
在前四句中,要点是写人生短暂、世
途曲折。
其表现手法是赋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兴,直陈其事,看
似写景,实则在于暗喻。
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
象鲜亮。
此外,这支曲子所有是对偶句,却连接密切,变换自然,
其实不显得僵硬。
除此以外,应当注意此中还运用了夸张,如把将“景色”比为“箭”。
【【试题及答案】】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剖析。
答:( 4 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神往归
隐的原因。
由月下花前惹起初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漠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神往中的安闲的田园生活。
此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种桑、盖茅房、插秧、施肥等田园劳作的物质生活;“床边”以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看陶渊明列传、抄杜甫诗篇的精神生活。
(注意题目的要求的要点词:归隐、剖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 4 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句式齐整,有着齐整的美感;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人情的淡漠,将“景色”比为“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光阴的飞逝;抒发了诗人由月下花前、鸟啼雁归的感触③夸张,将“景色”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分析】
本题考察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第( 1)问考察考生读诗的能力和归纳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当前
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
前四句写景,抒发光阴飞逝的感情;后四句
写事,抒发安闲的田园生活。
第( 2)问考察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向来是诗歌鉴赏的要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详细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