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详案:中国近代史上第四章 第1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建立时间:1912年3月;
2、建立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3、政权实质:封建买办军阀的专制统治;
4、统治期限:1912年至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至1916年;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年至1928年;
5、结束标志: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独裁
1、政治方面:破坏《临时约法》,控制责任内阁;(专制独裁第一步)
☆安排亲信把持要害部门:
(1)控制了军事、财政、内政和外交等要害部门;
(2)同盟会分享:司法、教育、农林、工商等“冷衙门”(袁世凯对革命党人的微小让步);☆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
(1)唐绍仪内阁是中华民国第一届责任内阁;
(2)原因:内阁总理唐绍仪要求行使责任内阁权力;
(3)结果:袁世凯直接操纵了内阁的更迭;
(4)影响:标志责任内阁制开始遭到破坏;
2、军事方面:加强北洋军,削弱南方革命军;
三、革命党人反袁专制独裁的斗争
◎设问: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加紧专制独裁,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的主要对策是什么?▲回答:实行议会政治斗争(合法斗争),确保共和体制;
1、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链接材料: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
(1)时间:1912年8月;
(2)目的: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3)领导:
☆理事长:孙中山;
☆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民主共和的放手,实际主持人);
(4)成效: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链接高考:
(06,重庆,16)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
A、孙中山
B、李烈钧
C、黄兴
D、宋教仁
2、宋教仁案
(1)根本原因:宋教仁力主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2)制造目的:阻止国党组织责任内阁;
(3)基本概况:1913年春,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4)基本认识:
①本质上反映了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斗争;
②宋教仁成为“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
③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认识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严重性;
※链接高考:
(07•北京文综•18)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3、二次革命
★原因:
(1)导火线:宋教仁案;
(2)直接原因:袁世凯罢免三省(赣、粤、皖)国民党籍都督;
(3)根本原因: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保卫民主共和制度;
★概况:
(1)号召:孙中山,黄兴;
(2)时间:1913年7月;
(3)标志:李烈钧湖口誓师讨袁,首先宣布独立;
(4)响应:江苏、广东、安徽相继独立;
(5)主战场:江西、江苏(南京);
(6)斗争方式:武装斗争,反袁独裁;
★性质: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共和制度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结果:失败;
①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直接原因);
原因:②袁世凯北洋军实力强大(客观原因);
③未发动群众(最重要原因);
★影响:
(1)袁世凯的势力扩展至长江流域,势力更加巩固;
(2)标志袁世凯专制统治完全确立;
三、袁世凯复辟帝制
2、洪宪帝制
(1)1915年底,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1916年为“洪宪元年”;
※链接“洪宪帝制”出现的原因:
①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②帝国主义的支持;
③根源: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革命不彻底;
3、袁世凯对外政策:卖国
(1)目的:换取帝国主义对其称帝的支持;
(2)史实: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 链接“二十一条”:
☆ 背景:1914年秋,日本侵入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引发“山东问题”; ☆ 目的: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 内容:
① 要求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② 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 ③ 规定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④ 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实质意图:排斥列强,独霸中国) ⑤ 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 影响:酿成“五九国耻”(除第5条待外,其他全部接受); ※ 链接高考:
(05,北京文综,17)20世纪初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 答案:D ) 四、护国运动 —— 反袁帝制的斗争 1、运动背景:
(1)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根本原因) (2)舆论号召:
☆ 孙中山举旗: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 ※ 链接材料: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郁?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 链接高考:
(07•江苏单科•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志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
A 、梁启超
B 、黄兴
C 、孙中山
D 、蔡锷 ☆ 梁启超转变: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表明帝制不得人心) 2、斗争方式:护国战争,武力讨袁;
(1)标志:1915年底,云南通电讨袁,宣布独立;
※ 点拨:“独立”是指脱离原中央政权,是革命.................的行动...。

如辛亥革命时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宣告独立;二次革命时南方革命党人宣布脱离袁世凯政府独立。

(2)主要领导:原云南都督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3)讨袁军队:护国军;
(4)主要战场:四川,贵州,两广; (5)结 果:袁世凯败亡;
① 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 ②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 链接袁世凯败亡的原因: 〇 众叛亲离;
〇 革命派维护共和的坚决斗争;
〇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
〇根源:出卖民族利益,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
3、评论护国运动
(1)护国运动成功在于:推翻了袁世凯帝制,维护了共和政体;
(2)护国运动的局限性:
①并未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
②无法改变北洋军阀政府独裁统治的现实;
4、革命党人反袁斗争的变化
......;
...........:议会合法斗争
......武装革命斗争
※链接高考:
◎(06,江苏,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答案:B )◎(06,广东文综,8)下列组合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洪宪帝制——护国运动
B、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
C、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D、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
(答案:A )◎(07•上海A组•9)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促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