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硫酸(H₂SO₄)
B、氢氧化钠(NaOH)
C、盐酸(HCl)
D、碳酸(H₂CO₃)
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B、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C、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
D、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铁(Fe)
B、铜(Cu)
C、铝(Al)
D、氢(H)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任意改变
C、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分子可以均匀分布
D、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加入更多的溶质或溶剂来调节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O₂)
B、水(H₂O)
C、二氧化碳(CO₂)
D、空气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C、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反应物分子间距越小,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氯化钠(NaCl)
B. 水银(Hg)
C. 纯净的氧气(O₂)
D. 食盐(NaCl,但含有杂质)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C. 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
B. 氯化钠
C. 水玻璃
D. 金刚石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氢气燃烧的反应中,氢气是还原剂。
B. 在氧化铜和氢气反应中,氢气是氧化剂。
C. 在铁生锈的过程中,铁是还原剂。
D. 在酒精燃烧的反应中,氧气是还原剂。
11、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A. 氢气(H₂)
B. 氧气(O₂)
C. 水分子(H₂O)
D. 氢原子(H)
12、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C. 压强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D、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原子不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单质?
A、氧气(O2)
B、二氧化碳(CO2)
C、水(H2O)
D、铁(Fe)
E、氯化钠(NaCl)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实验室中,若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可以加入__________ ,观察是否产生__________ ,从而确认是否存在碳酸钠。
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 。
3、在一定条件下,氧气(O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水(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4、铁(Fe)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其原因是铁与氧气(O2)和水(H2O)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写出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5、在实验室进行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时,需要使用到以下仪器: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量筒。
请填写以下空白处,以表示这些仪器在配制过程中的用途:
①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准确量取水;
②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搅拌溶液,使氢氧化钠充分溶解;
③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④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向烧杯中缓缓加入水,防止溶液过热。
四、计算题(5分)
题目: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AB2C3。
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请计算该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已知某物质A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物质B。
在标准状况下,取一定量的物质A,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物B的质量为3.6克,并且通过实验分析得知生成物B的摩尔质量为36克/摩尔。
如果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18克/摩尔,请计算最初取用的物质A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信息建立方程。
由于物质A与氧气反应生成物质B,我们可以假设反应方程式为:
[A+O2→B]
•物质B的质量为3.6克;
•物质B的摩尔质量为36克/摩尔;
•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18克/摩尔;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物质B的摩尔数(n),然后利用化学计量比来找出物质A
的摩尔数,并最终求得物质A的质量(m)。
1.计算物质B的摩尔数:
)
摩尔数(n=质量
摩尔质量
)
对于物质B来说,(n B= 3.6g
36g/mol
2.根据反应方程确定物质A的摩尔数:
假设反应方程式为1:1的关系,则(n A=n B)
3.计算物质A的质量:
质量(m=n×摩尔质量),即(m A=n A×18g/mol)
现在我们来具体计算这些值。
根据计算结果,物质B的摩尔数为0.1摩尔。
因此,最初取用的物质A的质量为1.8克。
第二题
题目: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需要检测原料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
现从原料中提取出一种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得到两种产物:A和B。
1.描述实验步骤,说明如何从原料中提取该化合物。
2.分析A和B两种产物的性质,并简述检测它们含量的方法。
实验材料:
•原料
•提取剂
•分离装置
•红外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硫酸(H₂SO₄)
B、氢氧化钠(NaOH)
C、盐酸(HCl)
D、碳酸(H₂CO₃)
答案:B
解析: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H⁺)的物质。
硫酸、盐酸和碳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它们都是酸。
氢氧化钠在水中电离出的是氢氧根离子(OH ⁻),不是氢离子,因此它是一种碱,不属于酸。
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B、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C、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
D、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答案:B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C和D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置换反应。
选项B是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反应生成水这一化合物,这是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铁(Fe)
B、铜(Cu)
C、铝(Al)
D、氢(H)
答案:D
解析:在给出的选项中,铁(Fe)、铜(Cu)和铝(Al)都是金属元素,而氢(H)是非金属元素,因此正确答案是D。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任意改变
C、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分子可以均匀分布
D、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加入更多的溶质或溶剂来调节
答案:B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和溶剂的分子可以均匀分布,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加入更多的溶质或溶剂来调节。
但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一定条件下是
稳定的,不会任意改变,因此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O₂)
B、水(H₂O)
C、二氧化碳(CO₂)
D、空气
答案:D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都是单一化学物质,属于纯净物。
而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混合而成的,因此是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C、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反应物分子间距越小,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A选项错误,因为反应速率还受其他因素如温度、催化剂等影响;B选项错误,虽然温度升高通常会增加反应速率,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如此;D选项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不仅取决于分子间距,还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C选项正确,因为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与反应物接触的机会越多,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氯化钠(NaCl)
B. 水银(Hg)
C. 纯净的氧气(O₂)
D. 食盐(NaCl,但含有杂质)
答案:D
解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氯化钠、水银和纯净的氧气都是由单一成分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而食盐虽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但通常含有其他杂质,如碘化物等,因此不属于纯净物。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C. 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B选项正确,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碰撞频率和有效碰撞次数增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C选项错误,因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只有气体反应时压强增加才会加快反应速率。
D选项错误,因为催化剂可以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具体取决于反应的性质。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
B. 氯化钠
C. 水玻璃
D. 金刚石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氧气(A)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氯化钠(B)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刚石(D)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而水玻璃(C)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选项C不属于纯净物。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氢气燃烧的反应中,氢气是还原剂。
B. 在氧化铜和氢气反应中,氢气是氧化剂。
C. 在铁生锈的过程中,铁是还原剂。
D. 在酒精燃烧的反应中,氧气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是指能够给予其他物质电子的物质,而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其他物质电子的物质。
在氢气燃烧的反应中,氢气(H₂)与氧气(O₂)反应生成水(H₂O),氢气失去电子,因此氢气是还原剂。
选项B中,氢气是还原剂而不是氧化剂;选项C中,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的过程,铁是还原剂;选项D中,氧气在酒精燃烧中是氧化剂,而不是还原剂。
因此,正确答案是A。
11、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A. 氢气(H₂)
B. 氧气(O₂)
C. 水分子(H₂O)
D. 氢原子(H)
答案:C
解析:选项A、B、D均表示的是单一元素的不同形态,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
而选项C表示的是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属于单一元素。
12、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C. 压强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平衡
答案:D
解析:选项A错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选项B错误,虽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般越快,但并不是绝对的;选项C错误,对于固体和液体反应物,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选项D正确,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反应的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蒸馏水是通过蒸馏过程得到的,其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其他杂质,因此蒸馏水是纯净物。
空气、食盐水和矿泉水都是混合物,含有多种不同的成分。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D、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原子不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ABC
解析:A项正确,因为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项正确,化学反应确实是通过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来实现的。
C项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保持不变。
D项错误,因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不仅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也是化学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之一。
3、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单质?
A、氧气(O2)
B、二氧化碳(CO2)
C、水(H2O)
D、铁(Fe)
E、氯化钠(NaCl)
答案:AD
解析:
A、氧气(O2)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B、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
C、水(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
D、铁(Fe)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属于单质。
E、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属于化合物。
因此,属于单质的物质是氧气和铁,答案为AD。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实验室中,若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可以加入__________ ,观察是否产生__________ ,从而确认是否存在碳酸钠。
答案:氯化钙溶液;白色沉淀
解析: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
因此,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如果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 。
答案:酒精
解析: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酒精(乙醇)在水中不电离,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而其他选项如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钠在水中都能电离成离子,属于电解质。
3、在一定条件下,氧气(O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水(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答案:2H2 + O2 → 2H2O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的配平原则,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比是2:1,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4、铁(Fe)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其原因是铁与氧气(O2)和水(H2O)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写出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答案:4Fe + 3O2 + 6H2O → 4Fe(OH)3
解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铁与氧气和水按4:3:6的比例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 3O2 + 6H2O → 4Fe(OH)3。
5、在实验室进行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时,需要使用到以下仪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请填写以下空白处,以表示这些仪器在配制过程中的用途:
①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准确量取水;
②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搅拌溶液,使氢氧化钠充分溶解;
③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④ __________(仪器名称)用于向烧杯中缓缓加入水,防止溶液过热。
答案:①量筒;②玻璃棒;③胶头滴管;④烧杯。
解析: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保证配制溶液的浓度;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使氢氧化钠充分溶解;胶头滴管用于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防止固体直接接触烧杯底部造成污染;烧杯用于盛放溶液,并缓缓加入水,防止溶液过热。
四、计算题(5分)
题目: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AB2C3。
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请计算该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
该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6。
解析:
根据化学式AB2C3,我们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 A的相对原子质量× A的原子个数 + B的相对原子质量× B
的原子个数 + C的相对原子质量× C的原子个数= 40 ×1 + 10 × 2 + 16 × 3 = 40 + 20 + 48 = 108
因此,该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6。
注意,这里的参考答案中存在计算错误,正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108,而不是296。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已知某物质A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物质B。
在标准状况下,取一定量的物质A,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物B的质量为3.6克,并且通过实验分析得知生成物B的摩尔质量为36克/摩尔。
如果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18克/摩尔,请计算最初取用的物质A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信息建立方程。
由于物质A与氧气反应生成物质B,我们可以假设反应方程式为:
[A+O2→B]
•物质B的质量为3.6克;
•物质B的摩尔质量为36克/摩尔;
•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18克/摩尔;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物质B的摩尔数(n),然后利用化学计量比来找出物质A
的摩尔数,并最终求得物质A的质量(m)。
1.计算物质B的摩尔数:
)
摩尔数(n=质量
摩尔质量
)
对于物质B来说,(n B= 3.6g
36g/mol
2.根据反应方程确定物质A的摩尔数:
假设反应方程式为1:1的关系,则(n A=n B)
3.计算物质A的质量:
质量(m=n×摩尔质量),即(m A=n A×18g/mol)
现在我们来具体计算这些值。
根据计算结果,物质B的摩尔数为0.1摩尔。
因此,最初取用的物质A的质量为1.8克。
答案:最初取用的物质A的质量是1.8克。
第二题
题目: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需要检测原料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
现从原料中提取出一种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得到两种产物:A和B。
1.描述实验步骤,说明如何从原料中提取该化合物。
2.分析A和B两种产物的性质,并简述检测它们含量的方法。
实验材料:
•原料
•提取剂
•分离装置
•红外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答案:
1.实验步骤:
a.将原料与提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b.将混合物加热,使化合物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c.将分离出的化合物通过柱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
d.收集纯化后的化合物。
2.A和B两种产物的性质及检测方法:
A产物: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检测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分析A产物的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确认其结构。
B产物:白色固体,无味。
检测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B产物中的金属元素含量,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出具体含量。
解析:
1.实验步骤中,提取化合物主要依靠提取剂与原料的相互作用,通过加热使化合物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进一步纯化提取出的化合物。
2.A产物和B产物的性质不同,因此检测方法也有所区别。
红外光谱仪可以用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而原子吸收光谱仪则适用于检测金属元素的含量。
通过这些仪器,可以准确地确定两种产物的结构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