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第二辑

合集下载

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辑)

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辑)

“桃花运”原来是这么来的……《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词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重点字词解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西安长安区樊川桃溪堡村-桃溪堡村风景秀丽,盛产甜桃。

特别是阳春三月,落英缤纷,沿村之小溪被桃花覆盖,只见桃花不见水,故谓之桃溪。

诗能治病?想不到你是这样自恋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词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重点字词解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2〕独步:单独散步。

〔3〕塔:墓地。

〔4〕一簇:一丛。

〔5〕无主:没有主人。

-成都浣花溪公园-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词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垂钓,久久不愿回家。

-重点字词解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 其二赏析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 其二赏析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赏析】1. 前言《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欧阳修的深切思念和赞美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展开赏析,揭示其内在意义和美学价值。

2. 文学意境诗中“丝雨重茸牛走”“钿车争向著杨花”“画屏题名梁上燕”等意象,构成了极富诗意的意境,使人感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无奈。

这种细腻的描绘和仔细选用的意象,烘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表的情感。

3. 结构与表达这首诗构思精巧,行文流畅,表现出苏轼高超的诗词艺术。

每一个词句都凝聚了诗人的深情和眼泪,为诗歌的表达增添了情感的厚重和气息。

4. 情感与人生从整首诗的描写和抒发来看,苏轼所表达的是一种寄托和怀念,是对友人情谊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更是对生活的感慨和珍惜。

这种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使这首诗成为经典之作。

5. 个人观点《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这首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它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诗歌艺术,更传达了诗人对友情、岁月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深刻而真挚,使得这首诗永远闪耀在我国文学史的光辉之中。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多次提及了《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这个主题文字,对这首诗的意境、结构、情感和个人观点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赏析。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苏轼在《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中表达了对友人欧阳修的深切思念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贯穿于诗歌的意境和结构中,并且与诗人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在我看来,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深度,不仅值得我们欣赏和品味,更值得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从诗中的意境和结构来看,苏轼巧妙地运用了丝雨、钿车、画屏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氛围。

这种意境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更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托物言志,用什么事物表达什么情感?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yù zǎo)、松柏、 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 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 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此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 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 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仍,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形成了以 “慷慨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 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
刘桢
解题
从弟:堂弟。古人称共曾祖父不共父亲(属平辈) 的亲属中年幼于己的男予的意思。 咏物诗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 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 倒,经严寒而不凋。表达了作者对堂弟的勉励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他坚贞自守的品格。
拓展阅读
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诗意: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 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 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 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 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 好、可贵。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两 句诗是:_风__声__一__何__盛_____,__松__枝__一__何__劲____。 (2)《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的 两句诗是:__冰__霜__正__惨__凄___,_终__岁__常__端__正____。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本性,勉 励堂弟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要正气凛然的两句诗是: ______岂__不__罹__凝__寒____?__松__柏__有__本__性________。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译文|赏析《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

第二首写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她的相思苦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题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译文及注释译文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注解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直道:即使,就说。

了:完全。

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

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

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

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

王昌龄诗词全集210首第二卷

王昌龄诗词全集210首第二卷

王昌龄诗词全集210首第二卷101《奉赠张荆州》祝融之峰紫云衔,翠如何其雪崭岩。

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

鱼有心兮脱网罟,江无人兮鸣枫杉。

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第一百四十二卷102《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一作刘慎虚诗]》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103《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104《送李棹游江东》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

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105《九日登高》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06《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107《咏青》雾辟天光远,春回日道临。

草浓河畔色,槐结路旁阴。

欲映君王史,先摽胄子襟。

经明如何拾,自有致云心。

108《留别武陵袁丞》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

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

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

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

109《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良友呼我宿,月明悬天宫。

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

自从三湘还,始得今夕同。

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

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

110《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111《沙苑南渡头》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2、回忆 朗诵者:吕中
3、小橘灯 朗诵者:吕中
寄小读者(节选)
4、通讯七 朗诵者:虹云
5、通讯八 朗诵者:虹云
6、通讯二十 朗诵者:虹云
7、通讯二十五 朗诵者:虹云
8、通讯二十九 朗诵者:虹云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一辑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11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2 秋天,这秋天 13 静坐 14 人生 15 情愿
16 笑 17 昼梦 18 深夜里听到乐声
19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节选)
著名朗诵艺术家姚锡娟朗诵专辑。
01 迟暮 02 秋雨 03 天才梦 04 到底是上海人
05 夜营的喇叭 06 爱 07 钱 08 弟弟
09 雨伞下 10 家主 11 姑姑语录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二辑 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6、学问与趣味 朗诵者:刘纪宏
7、时间即生命 朗诵者:刘纪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一辑 鲁迅-朝花夕拾
著名朗诵艺术家:常亮,曹灿,方明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01 野草题辞 朗诵者:方明
02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朗诵者:常亮
3、故乡的野菜 朗诵者:陈醇 4、北京的茶食 朗诵者:方明
5、喝茶 朗诵者:傅成励 6、美文 朗诵者:常亮
7、乌蓬船 朗诵者:陈醇 8、厂甸(节选) 朗诵者:方明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一辑 朱自清-背影
著名朗诵艺术家:方明、张家声、林如。
著名朗诵艺术家关山朗诵专辑
01 大堰河--我的保姆 02 我的季候 03 窗 04 太阳

咏怀古迹其二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其二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其二诗歌鉴赏《咏怀古迹·其二》诗歌全文如下:咏怀古迹·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鉴赏:咏怀古迹,原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但并非专写古迹,而是借对古人与古事的题咏,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本篇是组诗中的第二首,通过对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怀念,以寄寓身世之感。

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

诗人与宋玉相隔千年,当他来到此地,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人亡宅空、凄清寂寥的破败古迹。

此情此景,当然会引发坎坷终生的老诗人胸中无穷的悲感。

所以诗的首联即满含深情地自述对于宋玉的透彻理解与无限倾慕。

“摇落”是宋玉名作《九辩》中的用词。

原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文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悲秋景之寥落,二是伤自身之飘零。

杜甫在宋玉故宅诵宋玉之文,伤宋玉,亦以自伤。

说是深知宋玉悲秋的缘由,也就是与其发生了强烈共鸣。

这里下一“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显出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

这样,诗一开头就对吟咏对象灌注了浓烈的感情,为全篇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的“风流”,言宋玉的品格;“儒雅”,言宋玉的文才。

全句说,宋玉无论品德与文学,都足以作自己的老师。

颔联“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承上“深知”而来,写自己和宋玉之间极为宝贵的异代知音关系。

这是一联悲凉凄婉的流水对,它以目穷今古、思接千载的心灵自述,向人们表达了诗人的如下哀痛之感。

自己虽然和宋玉悬隔千秋,恨不同时,但却有类似的身世遭遇和深刻的思想共鸣;可惜的是,自己作为后人虽能知宋玉,却不能使自己也为宋玉所知了。

到这里,作者已经是完全以吟咏对象为宾,以主观感情的宣泄为主了。

试看“怅望”与“洒泪”云云,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呼之欲出;而“萧条”的感叹,虽是叹古人之早亡,哀宋玉之生不逢时,但何尝不是兼指诗人自己大半生的漂泊落魄!诗的颈联,惋惜宋玉生前身后都不被人们理解,对这位异代知音一洒同情之泪。

杜甫《梦李白(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梦李白(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梦李白(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梦李白(二)唐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10] 。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11] 。

告归常侷促 [12] ,苦道来不易[13] 。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14]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15]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16] 。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17]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8] !【注释】[10]“浮云”二句:化用《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意。

古诗二级诵读篇目

古诗二级诵读篇目

二级诵读篇目(四十篇)1.悯农之二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词语解释】1.悯:怜悯。

2.粟:(sù)【诗文解释】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nìng)官夺去而饿死。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2.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词语解释】1、鹿柴:辋(wǎng)川的一个风景区。

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

2、但:只是。

3、返景:落日的光辉。

4、复:又,进而。

【诗文解释】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王维字摩诘(jié),唐代大诗人,最善于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青松 [当代]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诗文解释】大雪越是压着青松,青松越是直挺。

要想知道青松高洁的品格,就等到雪化的时候吧。

以青松表明了自己不畏艰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诗文赏析】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

曹丕的诗词《杂诗二首》(其二)阅读

曹丕的诗词《杂诗二首》(其二)阅读

曹丕的诗词《杂诗二首》(其二)阅读《杂诗二首》(其二)魏•曹丕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释】①浮云:漂浮的云。

②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

车盖:车蓬。

③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

④适:正值,恰巧。

⑤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

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⑥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

弃置:放在一边。

陈:叙说。

⑦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赏析】“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二句,以比兴手法,抒发游子漂泊之苦。

在中国的旧诗里,北方或西北,总给人一种高峻、寒冷的感觉。

所以,诗一起调便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

而“浮云”的特点是飘忽不定,它无所依附,没有定处,正所谓“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所以,浮云正象征了身处异乡的游子,也代表了他们不安的心绪。

而“西北”与“浮云”连用,便使得全诗的基调更加深沉。

“亭亭如车盖”句,是对浮云的进一步描绘。

车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车盖即为车上遮雨蔽日的篷子,“浮云”形似“车盖”,则又增一层流移飘荡之感。

如此飘浮不定的白云,却又命途多舛,“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它恰与突起的狂风相遇,便不得不向东南方行进。

这两句以浮云遭遇狂风,暗喻游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奔走他乡,可谓形景切合,情理自然。

以上这六句笔在浮云,意在游子,形象鲜明。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以一句决绝的话语,便表现极其复杂的感情。

末二句“弃置莫复陈,客子常畏人”是说,游子驻足他乡,人地两生,孤立无援,不能不看人眼色。

这极为复杂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现出来,有含蕴无穷之感。

扩展阅读:曹丕的诗歌成就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

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黄庭坚诗词全集2393首第二卷

黄庭坚诗词全集2393首第二卷

黄庭坚诗词全集2393首第二卷101《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02《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03《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04《采桑子·宗盟有妓能歌舞》宗盟有妓能歌舞,宜醉尊罍。

待约新醅。

车上危坡尽要推。

西邻三弄争秋月,邀勒春回。

个里声催。

铁树枝头花也开。

105《采桑子·荔枝滩上留千骑》荔枝滩上留千骑,桃李阴繁。

燕寝香残。

画戟森森镇八蛮。

永康又得风流守,管领江山。

少讼多闲。

烟霭楼台舞翠鬟。

106《采桑子·马湖来舞钗初赐》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

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

一斛明珠两小鬟。

107《采桑子·虚堂密候参同火》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深锁三关。

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浓丽清闲。

晓镜新梳十二鬟。

108《采桑子·投荒万里无归路》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

度鬼门关。

已拚儿童作楚蛮。

黄云苦竹啼归去,绕荔枝山。

蓬户身闲。

歌板谁家教小鬟。

109《采桑子·樱桃著子如红豆》樱桃著子如红豆,不管春归。

闻道开时。

蜂惹香须蝶惹衣。

楼台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

醉玉东西。

少个人人暖被携。

110《采桑子·城南城北看桃李》城南城北看桃李,依倚年华。

杨柳藏鸦。

又是无言颭落花。

春风一面长含笑,偷顾羞遮。

分付谁家。

把酒花前试问他。

111《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黔中桃李可寻芳。

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腌斗圆方。

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

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赏析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赏析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以自然界中的青松、茯苓等物象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意境:诗中以青松、茯苓等自然物象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通过青松挺拔、茯苓长寿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2. 修辞手法:黄庭坚的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如“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通过对比描绘了青松和茯苓的不同特点。

又如“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草的坚韧品质。

3. 情感表达:黄庭坚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通过对青松、茯苓等自然物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同时,通过对小草、千岁苓等植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叹。

4. 诗学主张: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主张“点铁成金”和“自成一家始逼真”。

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这些诗学主张的影子,如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和生动刻画,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综上所述,黄庭坚的《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是一首充满意境、情感与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歌魅力。

咏物诗——《马诗二》

咏物诗——《马诗二》

咏物诗《马诗二》《马诗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马诗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马诗二》原文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痰藜衔。

《马诗二》赏析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痰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二》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口、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马诗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马诗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马诗二》原文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痪藜衔。

《马诗二》赏析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漠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二》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口、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马诗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马诗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马诗二》原文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痪藜衔。

《马诗二》赏析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漠藜。

015李商隐七律《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读记

015李商隐七律《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读记

015李商隐七律《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读记李商隐七律《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读记(小河西)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暮春,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后,由长安动身回泾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境),恰遇雨天,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

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这是组诗“其二”。

首联: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浪笑:“浪”有轻易或随便之意。

“浪笑”即笑的太随便了,有“戏谑笑闹”之意。

有时可译为“莫笑”、“漫笑”。

《终风》(先秦-诗经):“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傲),中心是悼。

”《九日》(宋-吴渊):“无酒可添元亮兴,任人浪笑阮宣醒。

”《汉江独汎》(明-顾璘):“功无铜柱长为客,浪笑壶头马伏波。

”榴花:石榴花。

榴花不及春:石榴花开在夏天。

《侍宴咏石榴》(隋唐-孔绍安):“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先期:约定日期之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

《早春会王逵主人》(唐-李端):“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

”零落:凋谢。

《离骚》(先秦-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落花》(唐-严恽):“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大意:莫笑石榴花开得晚赶不上春天,早开之花如果提前零落不是更让人伤心?(说春天开花的牡丹。

也说约25岁进士及第的自己。

牡丹为雨所败,自己在博学鸿词科试中落选,他都理解为“先期零落”。

此外,这一联的句式或是模仿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颔联: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玉盘:喻盘状的白花。

这里指牡丹花冠。

《洛阳花木记》:牡丹有叫玉盘妆的。

《东林寺白莲》(唐-白居易):“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和君贶寄河阳侍中牡丹》(宋-司马光):“尽日玉盘堆秀色,满城绣毂(gǔ)走香风。

《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注释(其二)1.【白日沦西河】太阳落山。

沦,落下。

西河,一作西阿。

阿,山曲。

2.【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荡荡,广大。

景,通“影”,月光。

3.【时易】时节变换。

4.【夕永】夜长。

5.【欲言无予和(hè),挥杯劝孤影】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无予和,没有和我应和的人。

挥杯,举杯。

6.【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掷,抛开。

聘,驰聘。

这里是指大展宏图。

7.【终晓】直到天亮。

译文(其二)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2、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宋史【原】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

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李白二首·其二唐代: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标签唐诗三百首、记梦、友人、同情译文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释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告归:辞别。

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官帽。

盖:车上的篷盖。

冠盖:指代达官。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谁说。

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

此处指法网恢恢。

赏析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

(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

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别诗二首·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别诗二首·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别诗二首·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南北朝·范云《别诗二首·其二》别诗二首·其二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离别思念译文及注释译文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

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

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或指银河?),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

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

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

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范云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乾,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唐代·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乾,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婉约,离别相思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唐代·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渔歌子·柳如眉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妇女离别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余。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唐代·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余。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和郭主簿·其二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和郭主簿·其二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和郭主簿·其二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和郭主簿·其二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译文雨水调顺整春季,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珠凝聚无云气,天高肃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耸立,远眺益觉皆奇绝。

芳菊开处林增辉,岩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坚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贤隐士,千百年来守高节。

顾我素志未施展,闷闷空负秋十月。

注释和泽:雨水和顺。

周:遍。

三春:春季三个月。

素秋:秋季。

素:白。

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

(见《礼记·月令》)露凝:露水凝结为霜。

游氛:飘游的云气。

肃景:秋景。

《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

”澈:清澈,明净。

陵:大土山。

岑(cén):小而高的山。

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

遥瞻:远望。

开:开放。

耀:耀眼;增辉。

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

卓:直立。

此处有独立不群意。

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

衔觞:指饮酒。

幽人:指古代的隐士。

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

抚:保持。

尔:你们。

诀: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

展:施展。

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竟:终。

良月:指十月。

《左传·庄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鉴赏《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写秋色。

写秋色而能独辟溪径,一反前人肃杀凄凉的悲秋传统,却赞赏它的清澈秀雅、灿烂奇绝,乃是此诗具有开创性的一大特征。

古诗赋中,写秋景肃杀悲凉,以宋玉《九辩》首肇其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往后秋景与悲愁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汉武帝的《秋风辞》、汉代《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曹丕的《燕歌行》、祢衡的《鹦鹉赋》、曹植的《赠丁仪》、《赠白马王彪》、《幽思赋》、王粲的《登楼赋》、阮籍《咏怀·开秋兆凉气》、潘岳的《秋兴赋》、张协的《杂诗·秋夜凉风起》等等,或触秋色而生悲感,或借秋景以抒愁怀,大抵皆未跳出宋玉悲秋的窠臼。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庭筠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唐代温庭筠的人物简介: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是唐代温庭筠,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

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

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温庭筠的性格特征: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的古诗鉴赏: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第二辑(原创)
湖南宁乡十三中喻海军(天行健)
喻海军,省诗词协会会员。

笔名:天行健。

爱好古典文学,爱好创作,爱好旅游,喜欢球类运动。

特立独行,求是崇真,兼收并蓄,博采众家,思考深刻,崇尚思想自由。

课余笔耕,勤勉不止。

有五十余篇诗歌散文发表在县级以上刊物。

最爱写博文,新浪博客共有六百多篇。

联系方式,qq:396927637
菩萨蛮·官场
人人尽说官场好,人生只合官场老。

烟酒多如许,歌舞拥美女。

公车任我开,钞票滚滚来。

未老莫退休,退休阶下囚。

菩萨蛮·学雷锋
大江南北学雷锋,上行下效一阵风。


情多腐败,人心尽涣散。

老人倒路边,小悦车下眠。

遇事莫较真,较真实伤神。

卜算子·登楼
夜寒独临楼,银河半轮悬。

清风拂衣襟,幽香沁心田。

好奇明天道,善感结诗缘。

育人犹树木,致性乐余年。

蝶恋花·初相识
情到深处深几许?心神不宁,举措尽失度。

河边花草游冶处,顾盼不见盈盈露。

流水落花三月暮,千里迎君,无计销愁绪。

痴迷误会日加剧,金花妩媚成过去。

水调歌头·问路
公平何时有?斗胆问苍天。

休言风雨兼程,老骥志更坚。

我欲振臂一呼,常恐孤身一人,难结同心圆。

自由无免费,正义在人间。

求平等,争自由,夜无眠。

朗朗
乾坤,中华子孙共一船。

吾辈甘做牛马,后代同走老路。

但求天地新,崎岖莫畏难。

菩萨蛮·法治
治民容易治吏难,依法治国非等闲。

破除潜规则,惩罚无特别。

人性本无异,自律总成空。

三权分立好,决策失误少。

虞美人·选举
独裁统治何时了,失政知多少。

封建专制两千年,民生凋敝朝朝总翻船。

青山绿水依旧在,只是名称改。

中华复兴路漫长,实施自由选举莫彷徨。

鹧鸪天·个人崇拜
初入学堂语录多,举国上下唱赞歌。

儿时不解宣传意,只为一人耀银河。

违天
道,国不和。

倒行逆施似飞蛾。

人治社会惊噩梦,贪腐作恶成一窝。

鹧鸪天·农村抛荒
三月良田野草长,不见农夫耕种忙。

披星戴月收成少,千家万户尽抛荒。

男进厂,女经商,剩有童叟守村庄。

何日三农有保障,青年男女愿回乡。

一剪梅·外出务工
花开叶落又一年,多少忧患,辗转难眠。

为谋生计闯异乡,夜长梦甜,几回团圆。

遥望稚子堪可怜,生存无依,老幼无援。

万般无奈别乡关,何时归家?相聚开颜。

沿江风光带
沩水悠悠两岸香,
沿江河畔好风光。

虹桥底下游艇飘,
万家灯火换新装。

游庐山
深山四月春来迟,新叶如花缀老枝。

鸟声清脆林间静,流水潺潺似吟诗。

七绝·形式至上
治民容易治吏难,公仆擅长权术玩。

弄虚作假蒙和骗,应付检查过大关。

七绝·公仆
公仆道德立标杆,胡作非为胜虎胆。

世风溃败民心丧,旧制不改为时晚。

菩萨蛮·读史书
独裁统治两千年,多少兴亡总相连。

举目望河山,前程愈艰难。

滚滚东逝水,改道扬国威。

流萤聚光辉,平民莫卑微。

踏莎行·教育
教书育人,求是崇真,北大蔡公盖世伦。

不堪回首三十年,奴化愚化惊断魂。

海纳百川,奇思不群,兼容并包长精神。

浇开中华自由花,血洒杏坛无所恨。

踏莎行·言志
民选政府,治平长久,独裁专制不可留。

凄风苦雨躲春寒,犹闻平民哭诉求。

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中华复兴融大流。

若使子孙能幸福,敢做负重孺子牛。

七绝·社资论
姓社姓资论未休,专制敢把真理囚。

世界潮流无可敌,人类进步向东流。

七绝·猫论
白猫黑猫都是猫,能捕老鼠算好猫。

西方有石常攻玉,兼容并包看今朝。

七绝·求是
休问主政为何人,民生民权要义真。

百姓死活皆不顾,梦想太平未曾闻。

七绝·求实
邓公铁肩担道义,社资争论有何益?国富民强定大计,民族利益居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