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5.0分)
1.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粉碎
B. 风力发电
C. 粮食酿酒
D. 撒网捕鱼
2. 沈阳的清水大米外形晶莹剔透,香味持久。
大米富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维生素
3. 富硒大米中的“硒”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
4. 下列物质能为学校种植的花草提供氮肥的是( )
A. K2C O3
B. N H4C l
C. N a2S O4
D. C a3¿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量取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干燥氢气
6. 下列试剂可以用来除铁锈的是( )
A. 纯碱溶液
B. 浓食盐水
C. 植物油
D. 稀盐酸
7. “安全重于泰山”以下标识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是( )
A. B.
C. D.
8. 二氧化钛(T i O2)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 i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9. 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m L酒精与10m L水混合,溶液体积小于20m L
B. 10g蔗糖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蔗糖溶液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变大
D. 酒精灯长时间不盖灯帽后,酒精的量变少
10.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氧化铜
B. 生铁
C. 铜矿石
D. 空气
11. 酸碱中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与此无关的是( )
A. 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B. 用氨水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口服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2. 某医院要配制200g8%的C u S O4溶液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 )
A. 184g
B. 16g
C. 20g
D. 25g
13.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选项实验目的方法
A鉴别食盐和小苏打加食醋,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线闻气味
C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黄铜¿观察颜色是否相同
A. A
B. B
C. C
D.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14. 见证家乡的发展,感受身边的化学。
(1)2022年沈阳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①“海绵城市”的地面材料要具有______ ¿选填“坚硬致密”或“疏松多孔”¿的结构,这样能起到吸水、蓄水作用。
②雨水可以通过多重过滤、活性炭______ 、氯气消毒等环节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
③正常的雨水略显酸性,其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①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同时可以释放氧气。
②科学家提出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来吸收C O
,从而将C O2从工业尾气中“捕
2
捉”出来,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③沈阳市积极探索“绿色供暖”。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减缓温室效应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燃煤锅炉进行安全方面的维修改造
B.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减少煤的用量
C.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产生热能¿
④辽宁省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
请将步骤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全:C O2+H2=❑C O+¿______ 。
15.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树立化学学科特有的观念。
请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氢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
(2)图2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②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______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______ 。
(3)我们在实验室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16. 实验探究能促进思维发展,引领我们探索创新。
实验1.探究微粒性质
(1)观察到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纱布条______ ,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 。
(2)a比c处先变色,说明氨气的密度______ ¿填“¿”或“¿”¿空气。
实验2.探究物质组成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到内壁有水珠产生,证明水是由__ ____ 组成的。
(4)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实验3.探究燃烧条件
(5)该实验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______ 接触。
(6)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
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焰心温度高于镁条的着火点¿,原因是______ 。
实验4.探究反应发生
(7)如图4所示是用p 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前后的p H变化情况,证明该化学反应发生的依据是溶液的p H______ 。
17. 综合运用化学、技术、工程知识,能提升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a的名称: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可选取的发生装置______ ¿填字母,下同¿,试管口放置______ 以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_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选择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判断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
(4)小明发现家里的化学制氧机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做药包制氧气的。
于是根据说明书上的“内桶模型图”自己做了一个微型模拟制氧机。
在实践的过程中,他认识到过滤加湿仓的作用。
请分析他的推断所依据的现象:
过滤加湿仓的作用依据的现象
降温A瓶:______
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B瓶: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8. 金属和材料的利用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与化学密不可分。
(1)人类制得并利用金属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如图,人类开始利用铜、
铁、铝三种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与______ 有关。
(2)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是:2A l2O3=❑4A l+3O2↑,该反应属于__ ____ 反应。
现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铝的质量是______ t¿精确到0.1t¿。
(3)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②实验结束后,B装置中的液体倒吸入A装置的玻璃管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______ 。
③实验中拟采用如下方法处理尾气:
A.酒精灯点燃
B.排水法收集
C.气球收集
请任选以上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分别从优、缺点两方面进行评价______ 。
(4)某化学小组利用湿法炼铜的原理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市场上有还原铁粉和纳米铁粉两种铁粉,如何选择?
还原铁粉:价格30元¿500g纳米铁粉:价格300元¿500g
【实验探究】
①取两只规格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1.5gC u S O
4粉末,室温下配制成C u S O4饱和溶液。
②向C u S O
4
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恰好完全反应所需质量的还原铁粉和纳米铁粉,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反应。
③经检验,铁粉已完全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并将所得固体置于阴凉处干燥。
④分别称量获得固体的质量。
【获得数据】
初始物质理论生成铜的质量¿g实际生成铜的质量¿g产率
C u S O
溶液+¿还原铁粉0.600.5896.67%
4
C u S O
溶液+¿纳米铁粉0.600.5693.33%
4
【问题分析】
①湿法炼铜的原理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上述步骤③中检验铁粉完全反应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
【得出结论】
③由上述探究活动可知:在湿法炼铜中应选用还原铁粉,理由是______ 。
19. 项目式学习是一类重要的学习活动,深受同学们喜爱。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通过从粗盐中提纯氯化钠、并按需求制成不同功能的食用盐这一项目式学习活动。
【设计实施】经过研讨,同学们设计了三个具体任务,并加以实施:
任务一: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1)小组同学称取了5g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泥沙¿,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步骤Ⅰ:为加速固体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写一种即可¿。
②步骤Ⅱ:过滤后滤纸上留下的是______ 。
③从节约能源和提高产率的角度分析,将5g粗盐充分溶解所需水的体积比较适合的是____ __ 。
¿实验环境温度为20℃,水的密度为1g/m L¿
A.10m L
B.14m L
C.100m L
任务二:除去滤液中的氯化镁
(2)根据粗盐中氯化钠质量分数约为80%~90%,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比较,小组同学决定采用______ 方法除去滤液中的氯化镁。
但在结晶的过程中一定要趁热过滤,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分析交流】
(3)检验分离效果:怎样证明氯化镁是否除尽?
查阅相关资料: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O H−N O3−C l−S O42−N a+¿¿溶溶溶溶
M g2+¿¿不溶溶溶
¿溶: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该物质不溶于水¿
请用溶解性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上述过滤后的少量固体置于试管,加水至完全溶解,然后
加入______ 溶液,观察现象
______氯化镁已除尽
任务三:自制食用盐
(4)小组同学将超市里售卖的两种食用盐的标签做了对比,如表:
表:沈阳超市中常见的加碘精制盐和低钠湖盐成分配料表
种类N a C l(g/100g)K C l(g/100g)K I O
3
¿以I计
¿(m g/100g)适宜人群
加碘精制盐≥99.1018~33大多数
低钠湖盐60~8020−4021−39特别适合高血压患者
①小组同学想比较一下两种食用盐的咸度,下列哪一种方法更科学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用舌尖蘸少量盐品尝
B.取等体积水,加入等质量的盐,完全溶解后再品尝
C.不用尝,盐都有咸味
②根据配料表的成分,小组同学发现低钠盐主要就是在氯化钠中加入______ 来降低钠元素含量。
从其功能看,低钠盐主要是面向______ 群体。
【反思评价】
小组同学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高纯度K C l和K I O3,按照配料表中的物质配比称量、混合、研磨,较顺利制得了精制盐和低钠盐。
但在市场调查时,也看到其他功能和配料方法的食盐,有待继续探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矿石粉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风力发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高粱酿酒是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撒网捕鱼,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平日我们所吃的米、面、甘薯等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糖类。
故选:A。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3.【答案】D
【解析】解:富硒大米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K2C 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
B、N H4C l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正确;
C、N a2S O4不含有氮、磷、钾元素,不属于氮肥,故错;
D、C a3¿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
故选:B。
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称为氮肥.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并且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N、P、K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称为复合肥料,含有氮元素的属于氮肥.
5.【答案】D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碳酸钠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B、氯化钠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植物油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以用来除铁锈,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碳酸钠不能和氧化铁反应。
B、氯化钠不能和氧化铁反应。
C、植物油不能和氧化铁反应。
D、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B
【解析】解:A、图示表示循环回收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A错误;
B、图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可以张贴在“防火”场所,故B项正确;
C、图示标志是有毒物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C错误;
D、图示表示节约用水标志,不用于张贴在“防火”场所,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标志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张贴环境进行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二氧化钛(T i 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T i 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10m L酒精与10m L水混合,溶液体积小于20m L,属于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B.10g蔗糖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蔗糖溶液,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变大,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正确;
D.酒精灯长时间不盖灯帽后,酒精的量变少,这是因为有少量的酒精挥发了,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故选:C。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解答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氧化铜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生铁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铜矿石中含有铜的化合物和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1.【答案】A
【解析】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与酸碱中和反应无关,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氨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B、氨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
C、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B
【解析】解: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C u S O4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200g×8%=16g。
由以上计算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
本题较为简单,熟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即可分析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A 、取样品,加入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小苏打,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食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 正确;
B 、棉线和羊毛线都没有明显的气味,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 错误;
C 、稀硫酸、浓硫酸都溶于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 错误;
D 、真黄金和假黄金的颜色都是金黄色,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D 错误。
故选:A 。
A 、根据小苏打和醋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 、根据棉线和羊毛线都没有明显的气味进行分析;
C 、根据稀硫酸、浓硫酸都溶于水进行分析;
D 、根据真黄金和假黄金的颜色都是金黄色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4.【答案】疏松多孔 吸附 C O 2+H 2O =H 2C O 3 光合作用 C O 2+C a ¿ BC H 2O
【解析】解:(1)①“海绵城市”的地面材料要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这样能起到吸水、蓄水作用;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则雨水可以通过多重过滤、活性炭吸附氯气消毒等环节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
③正常的雨水略显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 O 2+H 2O =H 2C O 3;
(2)①在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②科学家提出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来吸收C O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 O 2+C a ¿;
③A 、燃煤锅炉进行安全方面的维修改造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 错误;
B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减少煤的用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减缓温室效应,故B 正确;
C 、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产生热能¿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减缓温室效应,故C 正确;
故选:BC 。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2、2,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0、1,则生成的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应填的化学式为H 2O 。
故答案为:(1)①疏松多孔;
②吸附; ③C O 2+H 2O =H 2C O 3;
(2)①光合作用; ②C O 2+C a ¿;
③BC ; ④H 2O 。
(1)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来分析解答;
(2)根据碳中和的相关知识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5.【答案】116.002H
2O=❑2H
2
↑+O
2
↑氧原子氢分子2:1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图1中氢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2)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
2O=❑2H
2
↑+O
2
↑。
②由微粒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故答案为:(1)1;16.00;
(2)①2H
2O=❑2H
2
↑+O
2
↑;
②氧原子;氢分子;
(3)2:1。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分析回答。
(2)①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微粒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微粒模型图的意义、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6.【答案】变红色是不断运动的¿氢元素、氧元素2H
2+O
2
=❑2H
2
O氧气焰心温度高于镁
条的着火点,当镁与空气接触时立即燃烧,引燃蜡烛由大于7变成小于7
【解析】解:(1)观察到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纱布条变红色,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变红色;是不断运动的。
(2)a比c处先变色,说明氨气的密度¿空气。
故答案为:¿。
(3)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到内壁有水珠产生,说明氢气燃烧生成水,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氢元素、氧元素。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故答案为:2H2+O2=❑2H2O。
(5)里面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外面的蜡烛正常燃烧,是因为始终与氧气接触,该实验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氧气。
(6)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
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焰心温度高于镁条的着火点¿,原因是焰心温度高于镁条的着火点,当镁与空气接触时立即燃烧,引燃蜡烛。
故答案为:焰心温度高于镁条的着火点,当镁与空气接触时立即燃烧,引燃蜡烛。
(7)如图4所示是用p 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前后的p H变化情况,证明该化学反
应发生的依据是溶液的p H由大于7变成小于7,即氢氧化钠消失。
故答案为:由大于7变成小于7。
(1)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氨气的密度¿空气。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5)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6)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焰心温度高于镁条的着火点¿,原因是焰心温度高于镁条的着火点,当镁与空气接触时立即燃烧,引燃蜡烛。
(7)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酒精灯2K M n O
4=❑K
2
M nO
4
+M n O
2
+O
2
↑A一团棉花E B将燃着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温度降低B瓶长导管冒出气泡的速率
【解析】解:(1)实验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K M n O
4=❑K
2
M nO
4
+M n O
2
+O
2
↑,该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可选取的发生装置A,试管口放
置棉花,放置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装置E,因为排水法收集
气体纯度高,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干燥;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选择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判断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4)过滤加湿仓起到降温的作用,说明A瓶温度降低,依据的现象是A瓶:温度降低;观察氧气
的生成速率,可以通过B瓶长导管冒出气泡的速率判定,依据的现象:B瓶长导管冒出气泡的速率。
故答案为:(1)酒精灯;
(2)2K M n O
4=❑K
2
M n O
4
+M nO
2
+O
2
↑;A;一团棉花;E;
(3)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4)温度降低;B瓶长导管冒出气泡的速率。
(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试管口放置棉花,放置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气体纯度高,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干燥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判断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过滤加湿仓起到降温的作用,观察氧气的生成速率,可以通过B瓶长导管冒出气泡的速率判定,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