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生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分享
个人的作用。
接着,让学生找出本段中引用的两处创始人Jane Goodall的原话,并阐释自己的理解。
作为课本篇章阅读的最后一个任务,将原文的主题意义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转述出来,不仅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有较高要求,还需要学生概括篇章内容,吸收主题意义,并将其内化形成新的认知。
四、群文阅读,延伸主题
群文阅读能让学生在主题语境下接触多类型语篇,呈现更多的语言示范,丰富知识内容,也展示了更多角度的观点,为产出提供支持。
作为补充文本,笔者选择了一篇介绍“蚂蚁森林”的说明文,该组织以植树的方式作为奖励,鼓励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这个环保项目贴近中国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他们更能体会到环保活动就在自己身边,是人人可参与的。
另外,笔者继续采用与课本篇章阅读类似的方式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迅速获取这个环保组织最核心的信息,比如组织的形式、目的、运营方式。
由于两篇说明文在选材和结构上相似,学生可以通过对比阅读感知篇章内容和结构,进一步深化在主题意义上的共识:依靠每个人的点滴努力,才能共建人类的美好家园。
五、创新思维,输出主题
在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个环保组织,提示学生使用贯穿整节课的思维导图来呈现关键词和主要内容,并总结了前两个语篇中和环保相关的表达法,作为语言支持。
利用前两个文本来搭建脚手架,通过相似的思维导图来进行密集型同一思维的训练,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整体框架之后,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进行开放性的产出,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创新。
在分组讨论中,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创造性地发挥“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发掘可实现环保行为的点滴,设计出新颖独特又具有实践性的环保活动,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展示。
本堂课以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探究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从多角度由浅入深地贯穿主题。
先是从梳理语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入手,进而分析语篇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导向,并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深化主题,最后用创造性的产出实践主题。
这一过程将语篇学习和主题意义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发展了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从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本文系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学科关键能力培育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9-230)的研究成果。
】
刍议小学生“生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吴昱呈
当前,我国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学生在深入大学之后面临着专业选择和就业规划方面的困惑,主要源于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接触系统的生涯教育。
当前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集中于高中阶段,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指导迁移的需要已经不断凸显。
不同阶段的生涯教育的目标、方法和方向各有侧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生涯教育进行了相关指导,其中围绕小学生的生涯教育的要求表述为:“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涯教育更好地落实?笔者认为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
生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与社会价值,其前提和关键在于科学的自我认识。
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追求,陷入生涯的迷茫。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觉悟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慢慢形成,对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逐渐清晰,对自己的未来与梦想有了初步的设想。
因此,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是生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认识自我优势智能。
小学阶段是人潜能凸显和挖掘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
37
能领域,开展生涯教育,就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善于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一方面,要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小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够强,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渠道来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
如新学期,教师通过“最好的我”的主题问卷,让每个学生对自己进行审视,如“你最大的特长是(请列出一至两项)?”“你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请列出三项以上)”这样,学生会对自己进行全新的审视和科学的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人生“伯乐”。
与学生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要慢慢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好的提醒和建议,让学生发现新的自己。
如笔者看到某调皮男生,在课本的插图上进行涂鸦,虽然行为极不可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涂鸦很具“欣赏性”,能看到其满满的绘画天赋,于是在批评其行为的同时,告诉他的画很有特点,充满了想象力,建议他可以系统地学习画画。
后来该生真的尝试了美术艺术特长学习之路,将他的美术天赋转化为生涯资本。
二是认识自我理想信念。
围绕理想信念进行生涯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理想信念是人生方向的导航灯,指引着学生生涯之路。
生涯教育,重在引导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信念。
教师可以通过德育主题班会的方式,对学生渗透人生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人生价值鮭行科学引导。
如围绕“我和我的家乡”的主题开展主题德育班会,让学生树立发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做贡献的朴素而远大的生涯理想和信念。
二'开展社会实践学习,促进学生的社会理解生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对象是“生涯”,核心是“职业”O小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不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也不了解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角色分工和不同的社会价值。
社会是“大课堂”,是“最好的学校”,小学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开展生涯教育,了解社会行业发展动态,促进学生的社会理解,形成对行业及其从业者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尊重,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学业与发展以及当下和未来的关系O 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和五一、国庆等小长假,给学生布置以“各行各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学习活动。
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职业进行调查,对其工作内容、性质、工作者群体特征、社会认可度、经济和社会价值、行业发展前景等进行调查,以表格或者文字的方式对素材进行整理,---------------------------------成果分享.
形成书面材料。
不同学生所关注的职业和行业有不同,如有的对教育行业感兴趣,就以自己学校为例,调查学校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体会到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奠基性作用;有的学生关注消防员这个职业,搜集了很多消防方面的知识,通过调査走访、新闻资料整理等获悉消防员的高危工作性质,感受其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
在社会实践学习中,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各行各业及其从业者,认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其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理想也应该立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盲目求高、求远,应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掌握未来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
三、开展规划指导教育,促进学生的生涯规划
一是将生涯教育进行学科渗透。
在小学的学科教育中,可以借助其他课程的作用来进行生涯教育。
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教育板块与法治教育板块都有生涯教育素材,如从道德板块着手进行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
在法治板块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尊法守法的职业价值观,诚实劳动。
又如通过语文教学来渗透生涯教育,如在《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树立小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在《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中进行革命理想和信念的教育,等等。
通过生涯教育的学科渗透,来发挥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
二是初步设计合理的职业人生发展路径。
学校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教授职业规划的主要方法通过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当前社会行业发展态势,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让学生理性平衡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制定人生发展目标,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
可以邀请学校历届各行各业杰出校友来学校讲座,将自身的生涯历程与经验与学生们分享。
总之,不管是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都应根据当前新高考的要求适当迁移。
小学阶段的生涯教育作为生涯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学生将来初中生涯教育以及高中生涯教育的起点,因而也应作为生涯教育的重点。
学校应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要求,将生涯教育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逐步建立与完善小学生涯教育教育体系。
【本文系莆田市城厢区教育科学2020年度专项课题“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模式校本研究”(课题编号:cxzxkt202021)研究成果。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