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案例分析报告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255b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4.png)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真功夫是中国著名的快餐连锁企业,其在中国市场拥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近年来真功夫却频频成为舆论焦点,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其股权案例。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真功夫股权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真功夫股权案例的具体情况。
据报道,真功夫的创始人张勇在公司发展初期因为资金短缺,曾将部分股权出售给了投资方。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张勇渐渐意识到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逐渐减弱,而投资方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则不断增强。
最终,这种股权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真功夫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管理混乱,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经营困难。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真功夫股权案例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股权纠纷导致了公司内部管理层的不稳定,影响了公司的战略决策和运营效率。
其次,投资方对公司的管理干预也削弱了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最终,这种股权纠纷也给真功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得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立足。
最后,我们需要总结真功夫股权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在公司初期就谨慎对待股权结构,避免因为短期资金需求而导致长期的管理困难。
其次,投资方和创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和权力分配是公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双方应该在股权协议中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未来的纠纷和冲突。
最后,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投资方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司能够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真功夫股权案例是一个典型的股权纠纷案例,其对公司的影响深远且不容忽视。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股权结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创始人和投资方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希望真功夫股权案例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的借鉴和警示,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实现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真功夫案例分析
![真功夫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ef49ca0b1c59eef9c7b469.png)
目前中国快餐行业的大体局面是:中国的快餐业市场一直被以肯德基和麦当劳领头的国外品牌所把持,国内品牌难以与洋品牌抗衡。
尽管国内的包子连锁、饺子连锁等品牌曾轮番上阵,但是历经几轮向洋品牌挑战的尝试后都败下阵来,中国本土的快餐市场始终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在中式快餐与洋品牌无力竞争的情况下,“真功夫”快餐老板蔡达标却明确将自己的事业定位为中式快餐业。
一.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的竞争分析:1.在顾客争夺上,对于最主要的西式快餐麦当劳和肯德基而言,目标是营造青春、温馨、时尚的氛围吸引青少年,把他们培养成企业的忠实客户,并将西式餐饮文化灌输其身并代代延续,巩固并全面扩张西式快餐。
中式快餐真功夫在青少年或特定群体的专门研发和推广力度上稍显薄弱。
2.在产品口味和食品健康竞争上,中式快餐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西式快餐企业也意识到中国的快餐消费者已经从最初对洋快餐的盲目跟风和尝试变为理性消费,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营养和身体健康,越来越尊重内心对中华传统美食的适应和推崇,因此西式快餐开始正视自身品种方面的不足和备受质疑的煎炸制作工艺,进行策略改进和文化攻势,进行中式口味的研发并在文化上试图与中国文化融合,消除对营养结构的质疑。
3.西式快餐企业以其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及在中国二十多年的经营达到强劲的品牌效应高速连锁扩张,遥遥领先中式快餐企业。
二.“真功夫”中式快餐企业竞争态势分析评价快餐企业竞争里的关键因素有研发水平、服务水平、市场份额、管理水平、营销水平、价格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等。
“真功夫”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西式快餐企业麦当劳和肯德基。
据权威人士的调查表明,。
“真功夫"在价格和口味上与西式快餐企业能展开有效竞争,而在其他方面如设备和产品的科技投入上、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以及品牌和营销建设上仍需继续加强。
1.真功夫的优势分析①良好的服务及用餐环境建设高度发达当代社会,人们到餐厅吃饭,已不限于食物的满足,餐厅气氛和食物同样甚至更重要。
_真功夫_连锁经营案例及其启示
![_真功夫_连锁经营案例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aef42f10242a8956bece4ce.png)
EnterpriseVitality-企业案例企业力“真功夫”连锁经营案例及其启示□龚志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
东莞的民营企业在完成了初期的原始积累之后,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以迎接国际跨国大企业的全球化竞争。
事实上,一些东莞的民营企业早已开始了行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东莞的零售及服务行业中,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以下简称为“真功夫”)便向我们充分展现了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迅速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及品牌价值提升的发展魅力。
一、“真功夫”概况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创立于1994年4月14日,当时名为“168”蒸品快餐店,在东莞市长安霄边开张。
1997年凭借首创的“电脑程控蒸汽设备”,攻克了整个中餐业的“标准化”难题,并于同年注册“双种子”商标,成立了东莞市双种子饮食有限公司,新一代双种子蒸品餐厅由此诞生,宣告了“168”时代的终结。
2004年注册“真功夫”商标,成立了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004年6月,第一家“真功夫”餐厅在广州东山口开业。
2005年开始了品牌整合进程,同年7月,三家“真功夫”分店迅速登陆北京,全国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如今,“真功夫”已在品质、服务、清洁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它以华南、华东和华北三大现代化后勤中心为依托,已拥有100多家直营连锁餐厅,餐厅总面积达42000平方米,后勤面积42704平方米,遍及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杭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中式快餐业的领导品牌。
2006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与快餐联盟网联合评选出“2005年度中国快餐企业20强”,“真功夫”排名第六位,位居本土快餐品牌第一。
二、“真功夫”的直营连锁成长由当初一家小小的蒸品店,发展成为如今拥有100多家直营连锁餐厅,以全新模式运营的本土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连锁企业,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呢?通过深入的访谈调研,我们认为其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1.模仿学习。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cbc7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4.png)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真功夫是中国一家知名的快餐连锁企业,成立于1999年,以其特色的中式快餐和快捷服务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近年来真功夫却频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股权纠纷案例备受瞩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真功夫的股权结构。
真功夫的创始人为刘文鹏,他持有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
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刘文鹏开始考虑引入外部投资者,以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于是,他将部分股权出售给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
这一举动看似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然而却引发了一场股权风波。
在私募基金公司入股后不久,真功夫便陷入了股权纠纷。
私募基金公司认为刘文鹏在公司经营中存在违规行为,导致公司价值受损,要求对其进行股权回购。
而刘文鹏则坚称自己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拒绝回购股权。
双方的纠纷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一场恶战。
在这场股权纠纷中,真功夫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受到动摇,股价一路下跌,公司形象受损。
同时,内部管理也陷入混乱,原本和谐的团队关系因为股权纠纷而变得紧张。
这些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真功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化解股权纠纷。
首先,公司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了经营行为,以证据为依据,对外证明自己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
其次,公司与私募基金公司进行了多次协商,寻求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私募基金公司放弃了对真功夫的股权回购要求,公司的股权纠纷得以解决。
通过这起股权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企业在引入外部投资者时,应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加强尽职调查,避免因为股权纠纷而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其次,企业在遭遇股权纠纷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纠纷,维护自身利益。
最后,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避免因为经营不善而引发股权纠纷。
总的来说,真功夫股权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希望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能够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纠纷发生,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
市营作业---关于真功夫的分析
![市营作业---关于真功夫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63a46ea45177232f60a255.png)
功夫不负有心人——关于真功夫的分析作为中国直营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特别是中国快餐五强企业中唯一的中国本土快餐品牌,真功夫的产品、服务等很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一分析报告中,我们主要是针对深圳的真功夫,通过学到的了解到的一些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参考资料分析,主要是先用SWOT进行初步分析,然后结合资料对其4P 做具体分析,在得到的分析中会用到调查得到的一些结果来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一)(二)以上是关于对真功夫的初步了解与分析,接下来将从4Ps这一角度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具体的分析。
1、Product———适合大大众市场的产品策略(1)开发适合大众口味的新式产品。
面对不同地区口味不适的劣势,‚真功夫‛应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适合其他菜系口味如湘菜闽菜的产品和产品搭配,并适当加重产品的口味。
中国居民主食丰富多样,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应该开发适当的面食替代部分米饭。
‚真功夫‛可以在早餐的外卖上多真功夫,并且注重早餐的多样和便利性。
(2)根据细分市场确定产品类型。
‚真功夫‛现在的产品类型中并没有细分市场的定位产品,可以开发适当的细分市场快餐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比如,可以推出儿童成长快餐,老年保健套餐,白领工作午餐等,只有把目标细化,对顾客相关群体更有针对性,才会更具竞争力。
2、Price———与深圳居民大众收入相吻合的价格策略(1)适当降价。
‚真功夫‛为了突出产品质量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走的是高端路线,采用的是高价策略,此策略不适合开发潜在的客户(收入相对比较低的群众,刚出去就业的大学生等),‚真功夫‛要大力开拓潜在市场就必须适当降价。
可以采用主打产品价格不变,其他产品或附加产品适当降低价格的策略,消费者对于真功夫高档次定位的印象没有改变,但是整体消费价格却有所下降。
(2)通过分解价格促使顾客接受较高的消费价格。
这是一个可操作性的方式,据相关资料了解,在给消费者送餐的同时附上一份统一的精美的调查问卷,简单的调查问卷中通过几个项目将价格分解,如‚您觉得我们安全、健康、高质量的产品是否值得您付出X %的消费价格;您觉得我们高效热情的服务是否值得您付出Y %的消费价格;您觉得我们高档的就餐环境是否值得您付出Z %的消费价格等‛如此地把消费价格分解,促使顾客在面对如此提问之后感到消费金额不仅仅是花费在产品上,心理上自然更容易接受。
真功夫案例分析
![真功夫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a2f1e9aeaad1f346933f7d.png)
“真功夫”的中式快餐标准化之路“真功夫”一家土生土长的国内快餐连锁企业,它正式亮相是在2004年,它的出现给很多人中国人带来惊喜——“总是和洋快餐挨在一起开店”、“80秒餐到手”、“千份快餐一个品质”、“营养还是蒸的好”、“快速服务,即时即售”,确实让本土中式快餐扬眉吐气了一把。
截止2009年2月,“真功夫”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多个城市开设了310家直营连锁餐厅。
直营连锁,又叫正规连锁,是连锁经营的基本形态。
这是连锁企业总部通过独资、控股或兼并等途径开设门店、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的一种连锁形式。
(一)真功夫企业提高其竞争策略方式:1.品牌策略在1997年,“真功夫”的前身是“双种子”,其LOGO看起来很像两颗小种子,寓意“种子萌芽,携手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2003年,公司找到了切合中国主流文化的关键词——“真功夫”。
中国功夫源远流长,威震世界,而且中国人说一个人做事用功、用心,就会描述为“下了功夫”,有非常正面积极的寓意。
从真功夫企业改名历程中不难看出,在推销其品牌和产品的过程中,真功夫企业抓住了顾客的喜好与心理需求。
中国功夫源远流长,深得中国人的向往,功夫不仅是一招一式、一拳一脚,更是中国人不畏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
在其品牌logo设计上,应用了李小龙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2.管理策略(1)中式快餐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标准化。
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连锁经营成功,让“真功夫”认识到如果没有标准化体系的支持,传统的中式快餐将难以作为连锁企业迅猛发展。
中式快餐要做到标准化,关键是必须摆脱对厨师的依赖,这就要开发一套适合做中餐的标准化烹饪设备。
随后“真功夫”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了一套专门的电脑程控蒸汽柜。
利用该套设备,就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进行标准化的输入操作。
中式快餐标准化瓶颈的攻克,使得“真功夫”在中式快餐行业脱颖而出,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1999年,“真功夫”立足于本土中式快餐的自身特点,对员工培训、厨房岗位操作、市场推广、品质与服务、餐厅经理文书处理等10多个工种、近百个岗位的操作,一一制定了详细的标准体系,并形成了几十万字的《营运手册》。
真功夫案例分析
![真功夫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19ed3c0b4c2e3f57276315.png)
真功夫案例分析湖南大学楚鳞队真功夫,在菜品上下功夫——解读中式快餐企业“真功夫”目录目录 (2)引言 (3)1.案例简介 (4)1.1公司简介 (4)1.2公司大事记 (4)1.3公司创始人 (5)2.中式快餐餐饮业发展现状(PEST模型分析) (5)2.1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6)2.2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6)2.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ocial) (7)2.4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ical) (7)3.成功之路——真功夫的“真功夫“之道 (7)3.1菜管理——菜的品质控制 (7)3.2菜才是王道 (8)3.3菜的升级——菜服务 (9)3.4菜的最高境界——菜文化 (9)4.真功夫的发展瓶颈 (10)4.1市场定位战略实施存在偏差 (10)4.2产品本土化、多样化、创新性不足 (10)4.3产品性价比不高 (10)4.4促销和营销力度不够 (11)4.5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不高 (11)4.6经营模式单一,扩张速度缓慢 (11)5.快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2)6.真功夫企业的SWOT分析 (13)6.1优势: (13)6.2劣势: (14)6.3机会: (14)6.4威胁: (15)7.针对瓶颈的解决方略 (15)7.1提高区域覆盖率,优化门店布局 (15)7.2推进产品本土化,加强新品研发。
(15)7.3调整套餐搭配,提升性价比 (15)7.4加大营销力度,强化品牌效应 (16)7.5转变经营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16)8.结论: (16)9.参考文献 (16)引言摘要:本文以菜品为主线,对国内快餐行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结构的研究,分析了真功夫连锁经营的成功之道,同时指出了真功夫在发展道路上所遭遇的瓶颈,并且有针对性地为其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真功夫能率领民族快餐企业打破洋快餐的优势地位,到异国他乡一展中国功夫,弘扬中华文化。
真功夫法律案件(3篇)
![真功夫法律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121f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c.png)
第1篇一、引言真功夫,作为中国著名的快餐品牌,以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美味的菜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追求市场扩张的过程中,真功夫却陷入了一场商标侵权与商业竞争的法律漩涡。
本文将深入剖析真功夫法律案件,探讨商标侵权与商业竞争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案件背景1. 真功夫品牌简介真功夫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广东广州,是一家以中式快餐为主营业务的连锁企业。
真功夫以“营养、健康、美味、快捷”为经营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快餐服务。
2. 商标侵权案件起因2007年,真功夫公司发现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真功夫”)在其经营的快餐店中使用了与真功夫公司注册商标相似的标识,涉嫌侵犯其商标权。
随后,真功夫公司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广州真功夫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案件审理1. 一审审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真功夫公司提起的商标侵权诉讼。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广州真功夫在其经营的快餐店中使用的标识与真功夫公司注册商标相似,容易引起消费者混淆,构成商标侵权。
因此,法院判决广州真功夫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真功夫公司经济损失。
2. 二审审理广州真功夫不服一审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广州真功夫在其经营的快餐店中使用的标识与真功夫公司注册商标相似,容易引起消费者混淆,构成商标侵权。
因此,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3.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广州真功夫不服二审法院的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广州真功夫在其经营的快餐店中使用的标识与真功夫公司注册商标相似,容易引起消费者混淆,构成商标侵权。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驳回了广州真功夫的再审申请,维持了原判决。
四、案件影响1. 商标保护意识提高真功夫法律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商标保护的重要性。
企业开始重视自身商标的注册和保护,以避免陷入类似的法律纠纷。
真功夫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真功夫公司治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592b22a32d7375a4178088.png)
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VC的教训: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
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
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最终更名为“真功夫”。
真功夫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
2006 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
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
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
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双案例之真功夫离婚案
![双案例之真功夫离婚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83674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5.png)
双案例之真功夫离婚案作者:来源:《家族企业》2020年第07期作为创业企业,真功夫作为中式快餐行业曾经的标杆,从草根创业、小作坊式管理成功转型为现代化大型快餐连锁集团,跻身现象级明星企业。
但作为姻亲联合创办的家族企业,当创业夫妻的婚姻破裂后,离婚股权分割带来的后遗症,成为夫妻创业型和姻亲管理型家族企业样本中值得深思的反面教材。
人性复杂、恩怨交织,蔡达标曾有资本加持下的自我膨胀,潘敏峰、潘宇海姐弟亦有难以忍气吞生的绝地反击。
蔡家兄妹多人入狱,潘敏峰、蔡慧亭母女反目,众多公司高管牵连其中。
表面上潘家姐弟夺回企业控制权,但也背负上道德包袱。
从家族亲情的角度看来,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悲剧。
我们可以从当年各方当事人带有强烈情绪化的言论,窥见家族战争之激烈、牵扯家族成员之深广、引发家族创伤之惨痛。
蔡潘离婚案引发的四大伤害2006年的离婚协议是潘敏峰这一生最后悔的决定,根源来自当年的一念之差。
2006年9月19日,潘敏峰与蔡达标签订的《离婚协议》中约定:“在蔡达标切实履行约定义务的前提下,公司企业或经营实体的权利义务归蔡达标。
”据多家媒体报道,潘敏峰声称当时为了得到儿女的抚养权,选择房产和1200万现金而尽数放弃企业股权。
蔡达标由此获得了潘敏峰持有的全部25%股权,并承诺仅是代为管理股份,未来将留给子女,从而形成了蔡达标、潘宇海各占50%的股权结构3。
这份离婚协议在未来数年中引发了四大伤害。
伤害之一是潘敏峰表示向弟弟潘宇海隐瞒离婚一事,未曾全盘思考和规划股权结构,更未曾预想到平分股权可能会带来的致命隐患。
无论上市与否,存在缺陷的股权结构,都是隐藏于企业内部的毒瘤。
自潘敏峰以股权纠纷名义先后三次起诉蔡达标,状告其重婚并索回股权。
2010年潘敏峰要求分割蔡达标的一半股权,或补偿4.7亿元,2011年因蔡达标的股权冻结而撤诉。
潘敏峰之后为配合董事会决议纠纷、股东知情权等官司,再度于2017年7月提出诉讼,要求分割蔡达标持有的37.414%股权。
真功夫企业失败案例分析
![真功夫企业失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1872ebc281e53a5902ff45.png)
真功夫企业失败案例分析1。
故事介绍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
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
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最终更名为“真功夫”.真功夫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
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
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
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双方矛盾激化.2011年4月22日,广州市公安机关证实蔡达标等人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并对蔡达标等4名嫌疑人执行逮捕。
真功夫案例分析报告
![真功夫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c1979f52ea551811a68774.png)
真功夫案例分析报告营销0902班李玉婷一、真功夫采取的竞争策略分析①服务企业的竞争战略包含三个: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
②竞争同行与竞争对手分析真功夫作为一个快餐企业,其竞争同行为国内整个快餐行业,包括中式快餐类和西式快餐类,西式快餐主要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两个品牌连锁店。
整个快餐业市场容量将近200亿,其中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核心的西式快餐占到市场份额的20%,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中式快餐占到80%的市场份额,虽然在经营主体和竞争主体上占主导地位,但整个中式快餐市场群龙无首,成长尚处于启动期,品牌集中度低,竞争力弱,处于自由竞争时代的中式快餐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真功夫将其竞争对手定位于占到市场份额80%的中式快餐类。
真功夫的竞争策略主要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竞争战略相结合的整合策略。
单纯的成本领先战略有可能导致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引起的质量和服务的缺陷,不利于品牌化管理,只有与竞争同行形成差异化优势,市场才有利可图,所以真功夫选择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相结合的整合竞争策略。
相对于西式快餐而言,中式快餐业最大的缺陷是难以实现规模和速度,而中式快餐行业曾多次挑战瓶颈始终没有突破,真功夫只要能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具备相对优势,实现中式快餐的规模与速度,那么它就能抓住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快餐等同于垃圾食品,而真功夫将产品价值定位于营养,这种差异化价值定位,有利于消除顾客内心的健康和安全隐患以便吸引更多顾客。
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因素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只有以最低的成本满足顾客需要,企业才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真功夫采取了成本领先战略,创新技术,改善管理,以实现生产、配送、运营、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来降低成本。
在店面选址上,真功夫采用的是紧跟麦当劳、肯德基的选址策略,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消费者,另一方面,针对快餐消费群逐步分化的特点,将一些社区、街道、火车站、汽车站甚至二级城市变成真功夫驻扎的"根据地"。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fe2c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f.png)
真功夫股权案例分析真功夫是中国一家知名的快餐连锁企业,成立于1999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百家门店。
然而,近年来真功夫却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事件便是其股权案例。
2018年,真功夫的创始人张勇因涉嫌违法行为被警方带走调查,这一事件引发了真功夫股权的动荡。
据悉,张勇持有真功夫的大部分股权,而其突然的失踪导致了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此之后,真功夫的管理层和股东们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股权之争。
首先,真功夫的管理层为了稳定局势,加强了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力图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他们通过与股东的沟通和协商,寻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股权之争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同时,管理层还积极与外界沟通,保持对外形象的稳定,以避免对企业形象和市场信心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真功夫的股东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希望在股权重组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这场股权之争中,各股东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愈发激烈。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纷纷寻求法律援助,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真功夫的股权案例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时间,媒体和公众对真功夫的未来发展充满了猜测和议论。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真功夫的股权之争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分裂和衰落。
而另一些人则持乐观态度,认为真功夫会在这场风波中崭露头角,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综上所述,真功夫的股权案例是一场充满挑战和变数的角逐。
在这场角逐中,真功夫的管理层、股东们以及社会各界都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和合作,真功夫才能够在这场风波中稳定住局,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希望真功夫能够尽快度过这段艰难时期,重振雄风,再次展现出真功夫的真正实力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功夫案例分析报告
营销0902班李玉婷
一、真功夫采取的竞争策略分析
①服务企业的竞争战略包含三个: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
②竞争同行与竞争对手分析
真功夫作为一个快餐企业,其竞争同行为国内整个快餐行业,包括中式快餐类和西式快餐类,西式快餐主要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两个品牌连锁店。
整个快餐业市场容量将近200亿,其中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核心的西式快餐占到市场份额的20%,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中式快餐占到80%的市场份额,虽然在经营主体和竞争主体上占主导地位,但整个中式快餐市场群龙无首,成长尚处于启动期,品牌集中度低,竞争力弱,处于自由竞争时代的中式快餐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真功夫将其竞争对手定位于占到市场份额80%的中式快餐类。
真功夫的竞争策略主要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竞争战略相结合的整合策略。
单纯的成本领先战略有可能导致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引起的质量和服务的缺陷,不利于品牌化管理,只有与竞争同行形成差异化优势,市场才有利可图,所以真功夫选择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相结合的整合竞争策略。
相对于西式快餐而言,中式快餐业最大的缺陷是难以实现规模和速度,而中式快餐行业曾多次挑战瓶颈始终没有突破,真功夫只要能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具备相对优势,实现中式快餐的规模与速度,那么它就能抓住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快餐等同于垃圾食品,而真功夫将产品价值定位于营养,这种差异化价值定位,有利于消除顾客内心的健康和安全隐患以便吸引更多顾客。
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因素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只有以最低的成本满足顾客需要,企业才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真功夫采取了成本领先战略,创新技术,改善管理,以实现生产、配送、运营、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来降低成本。
在店面选址上,真功夫采用的是紧跟麦当劳、肯德基的选址策略,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消费者,另一方面,针对快餐消费群逐步分化的特点,将一些社区、街道、火车站、汽车站甚至二级城市变成真功夫驻扎的"根据地"。
这种本土化的餐饮与本土化的扩张为真功夫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其选址也存在着弊端,比如说,车站里的顾客都属于流动人群,由于时间紧迫大部分顾客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细细品味真功夫的特色,而中餐又确实是需要慢慢品尝
才够味的,这样产品本身与业态必然存在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真功夫是否应该挑战瓶颈
1、按照传统的战略决策分析,真功夫应该进入中式快餐行业并挑战标准化瓶颈。
首先真功夫所涉足的行业存在着巨大的行业机会。
当前国内快餐行业拥有一个近200亿容量的市场,中式快餐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0%,在经营主体和竞争主体上都占据了主导作用,但是,整个中式快餐市场品牌集中度低,竞争力弱,处于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种局面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行业机会。
从竞争格局来看,真功夫面临的对手主要是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核心的洋快餐和整个中式快餐业,其中洋快餐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状态,竞争壁垒很高,但是它仅占到市场份额的20%;相比之下,中式快餐处于启动期,品牌集中度低,竞争力小,且占到市场份额的80%,将竞争对手定位于仍处在自由竞争时代的中式快餐,大大降低了真功夫的进入壁垒和竞争压力,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从企业能力来看,真功夫已经历经了168和双种子两代快餐连锁店,不管是在资金、人力、企业的管理方针、经营模式还是领导层的综合素质能力,都有一定的积淀。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真功夫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拥有其发展的竞争潜力和优势,有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针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层,所以它具备挑战瓶颈的能力和资源,因此应该进入中式快餐业并挑战瓶颈。
2、蔡达标是一个洞察力敏锐,具有冒险精神,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企业家。
首先,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中式快餐市场上潜在的利润空间,善于抓住市场机会,准确把握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发展的差距并正视中式快餐的瓶颈问题——速度与规模。
其次,他有企业家最可贵的冒险精神。
中式快餐的弱点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敢去挑战瓶颈的企业家却为数不多,真正坚持下来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其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真功夫投资开发全新电脑程控蒸汽设备、对餐厅的每个运营细节及岗位操作制定了操作标准、建立现代化的后勤中心最终实现了烹饪、操作和后勤的标准化。
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在开发前无古人的全新蒸汽设备上,第一次实现了餐饮业烹饪机械化,实现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再者,他敢想敢做,实现了后勤与店面分离,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其敏锐的洞察力、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真功夫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三、标准化VS成本——运营成本分析
1、降低成本还是提高成本?
从生产运营的角度来看,从开发全新的电脑程控蒸汽设备到对餐厅的每个运营细节及岗位操作制定操作标准并进行人员培训再到设立后勤中心,真功夫在烹
饪、操作、后勤三个方面的标准化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看似大大增加了生产运营成本,但是,标准化的实现,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单位劳动力的工作效率;同时烹饪的标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材料,避免了由于操作过程不标准造成的原材料的浪费,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后勤标准化实现了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处理、分装、配送的规模化和一体化,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因此,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运营成本的提高并非绝对的。
针对顾客的成本包括体力成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
实现标准化意味着实现了中式快餐的规模和速度,有利于真功夫更高效率、高质量地服务于客户。
规模化的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对应的也有利于降低顾客的资金成本,速度的实现可以降低顾客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使顾客更容易获得产品,服务的标准化有利于满足顾客的情感需要和自尊的需要,以降低其精神成本。
综合分析,标准化是有利于降低成本的。
2、威胁分析
虽然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标准化的实现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
但是企业生产运营的标准化依然存在很多弊端,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威胁。
①标准化的烹饪会导致产品口味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大众需求,难以提高
顾客忠诚度,留住顾客。
②标准化的服务显得过于死板、过于章程化,缺乏人情味,难以满足顾客
的归属感和情感的需要
③原材料采购、加工、配送的一体化、后勤与店面的分离给质量保证提出
了挑战,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系数
④标准化的生产管理降低了技术壁垒,容易被效仿复制,不利于品牌发展。
四、真功夫品牌定位与其他中式快餐的异同
五、可行性管理建议
1、产品管理建议
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避免产品过于单一带来的隐患,以吸引更多的新顾客留住老顾客。
同时,注重质量管理,提高企业信誉,加强品
牌再造,提高品牌集中度和竞争力。
2、服务管理建议
改善店面环境和服务模式,重视人性化服务,尽量满足顾客归属感和情感的需要以提高顾客让渡价值,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3、企业文化管理
提炼具有强烈感召力的企业文化,提升品牌感召力。
同时,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效率。
4、技术管理建议
创新技术,提高技术壁垒,尽量避免被竞争者效仿。
5、物流管理建议
建立物流监督机制,加强物流管理,有利于保障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和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