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教学设计
执教者
学情分析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也开始了思索。

以学生熟悉的雾霾入手,通过精美的视频,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产生危机意识,激发寻求解决途径的紧迫感。

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针对这一特点,运用大量的图像和数据,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对学生读图观察、信息提取、总结归纳能力的综合培养,通过案例探究,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效果分析
本课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导入,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危机意识。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典型的的案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如倡议大家保护环境、唱响环境保护主题曲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学生只是知道环境污染严重,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用深受其害的雾霾做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在环境问题面前谁也不能独善其身,逼迫学生自己去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材分析
第二章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作为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雾霾,所以教材首先介绍了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具体介绍了在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多种环保措施,包括:矿区土地的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等。

让学生建立一种危机意识,主动思索如何去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

地理评测练习
1.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有( )
①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②发展技术、降低利用矿物的品位③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④增加矿产资源的类型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
B.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
C.循环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D.循环经济模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煤变油”这一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

3.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 )
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
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④我国煤炭资源过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到2012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结合材料回答4~5题。

4.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多投入,多产出
C.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D. 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
5.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高,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D.人口数量庞大,资源利用率低,短缺越来越严重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善于利用实际生活资料,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引用“雾霾”这个热点话题,结合柴静的《穹顶之下》,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自身关系的紧密性。

面对环境问题,人人有责,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案例选取结合中国的实际,煤炭资源为主的消费结构,重点介绍煤炭型资源城市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尤其要注意赞赏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

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2、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思维能力的各种课堂活动,创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注意把握小组谈论的广度和深度。

要让全组的学生都参与进来,组长的作用极其重要,再者就是老师设计的问题要合理,要有梯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去探索。

课标分析
本节课为第二章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第二课时。

教材第一课时先以煤
炭、石油在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为例,介绍了非可再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针对前面的一系列问题,介绍了在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多种环保措施,包括矿区土地复垦、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等。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为: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
护措施。

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为: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适当形式,适时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教学的经验,具体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煤炭、石油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2、能力目标:收集并分析相关能源使用的数据资料,提出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
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